在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市場熱點,A股上市車企的年報則為投資者提供了觀察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窗口。縱覽上市車企年報不難發現,加大新能源布局力度成為重要戰略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從培育期邁入發展期,成為引領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多數上市車企營收正增長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申萬行業分類,截至4月1日,A股已有6家乘用車企業、3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披露2020年年報。其中,乘用車板塊,上汽集團、江淮汽車營業收入同比下滑,比亞迪、長城汽車、一汽解放、廣汽集團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汽車零部件板塊,28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
上汽集團近日發布的2020年年度財報顯示,上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421.32億元,同比下降12%;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04.31億元,同比下降20.2%。雖然上汽集團2020年依然蟬聯國內銷售冠軍,但全年整車銷量只有560萬輛,同比下降10.2%。上汽集團去年凈利潤“縮水”,主要是受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家合資公司利潤貢獻大幅下降影響,其中上汽大眾歸屬上汽集團凈利潤減少45億元,上汽通用減少68億元。
比亞迪日前公布的年報顯示,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565.98億元,同比增長22.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34億元,同比增長162.27%。實際上,比亞迪在業務構成上并不是一個“血統”純正的新能源車企,其營收結構主要以汽車業務、手機電子產品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為主。2020年,比亞迪的三個主營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53.64%、38.34%和7.72%。其中,汽車業務營收為839.93億元,同比增長32.76%;手機電子產品業務營收為600.43億元,同比增長12.48%;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營收為120.88億元,同比增長15.06%。
雖然比亞迪汽車業務的營業收入及毛利潤都有著不錯的增長,但2020年其汽車銷量卻出現下滑。年報顯示,2020年全年其銷售新車39.46萬輛,同比下滑3.6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5.62萬輛,同比下滑12.83%。
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態勢延續
事實上,對于整車企業而言,2020年過得并不容易,車市調整、疫情沖擊、芯片短缺等都構成了挑戰。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我國累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下降2.0%和1.9%。
不過,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實現逆勢增長,均創歷史新高,全年產銷量分別為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進入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延續了較好發展態勢,1至2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31.7萬輛和2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倍和3.2倍。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亮眼的銷量表現也進一步刺激了資本市場,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蔚來等新能源汽車股近幾日都出現了反彈。其中,作為動力電池制造商之一的寧德時代,其公司股價強勢反彈,從3月25日開盤280.51元上漲至4月1日收盤329.99元。
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1年前兩個月的表現均遠遠好于汽車市場整體表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考慮到我國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36.7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5年仍有數倍增長空間。
新能源將成車企重要增長點
基于未來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2021年,包括傳統汽車在內的所有車企都加強了新能源汽車的上市,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越來越被更多消費者認可。
傳統車企方面,上汽集團對今年的銷量做出了反彈超10%的預測。上汽集團在財報中表示,力爭全年實現整車銷售617萬輛,同比增長10.2%。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測,上汽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衛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是基于兩方面的判斷,一是國內汽車今年的大趨勢;二是上汽集團公司層面在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表現出的良好趨勢。
去年11月,廣汽集團旗下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埃安正式獨立,未來將主攻高端電動車市場,有望成為集團另一個發力點。
比亞迪在日前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稱,預估2021年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元至3億元,同比增長77.56%至166.34%。比亞迪解釋稱,主要原因是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延續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其車型“漢”廣受消費者青睞,持續熱銷。盡管季節性因素對銷量有一定影響,但公司新能源汽車仍然實現了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吸引了眾多造車新勢力加入,如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都已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3月30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車業務正式立項。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將為此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資金方面,小米計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德安認為,新能源汽車讓造車壁壘降低、造車速度更快,對品牌打造和用戶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這也是互聯網企業和消費電子產品的相對優勢。如果說首輪造車新勢力是“平地起高樓”式的從無到有,那么第二輪造車新勢力則是互聯網巨頭企業的新征程。它們具備龐大的忠誠用戶群,軟硬件集成能力和較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且對智能終端生態運營嫻熟。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入局將加速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發展,倒逼傳統車企加速轉型、補足短板。
多數上市車企營收正增長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申萬行業分類,截至4月1日,A股已有6家乘用車企業、3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披露2020年年報。其中,乘用車板塊,上汽集團、江淮汽車營業收入同比下滑,比亞迪、長城汽車、一汽解放、廣汽集團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汽車零部件板塊,28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
上汽集團近日發布的2020年年度財報顯示,上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421.32億元,同比下降12%;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04.31億元,同比下降20.2%。雖然上汽集團2020年依然蟬聯國內銷售冠軍,但全年整車銷量只有560萬輛,同比下降10.2%。上汽集團去年凈利潤“縮水”,主要是受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家合資公司利潤貢獻大幅下降影響,其中上汽大眾歸屬上汽集團凈利潤減少45億元,上汽通用減少68億元。
比亞迪日前公布的年報顯示,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565.98億元,同比增長22.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34億元,同比增長162.27%。實際上,比亞迪在業務構成上并不是一個“血統”純正的新能源車企,其營收結構主要以汽車業務、手機電子產品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為主。2020年,比亞迪的三個主營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53.64%、38.34%和7.72%。其中,汽車業務營收為839.93億元,同比增長32.76%;手機電子產品業務營收為600.43億元,同比增長12.48%;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營收為120.88億元,同比增長15.06%。
雖然比亞迪汽車業務的營業收入及毛利潤都有著不錯的增長,但2020年其汽車銷量卻出現下滑。年報顯示,2020年全年其銷售新車39.46萬輛,同比下滑3.6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5.62萬輛,同比下滑12.83%。
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態勢延續
事實上,對于整車企業而言,2020年過得并不容易,車市調整、疫情沖擊、芯片短缺等都構成了挑戰。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我國累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下降2.0%和1.9%。
不過,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實現逆勢增長,均創歷史新高,全年產銷量分別為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進入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延續了較好發展態勢,1至2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31.7萬輛和2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倍和3.2倍。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亮眼的銷量表現也進一步刺激了資本市場,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蔚來等新能源汽車股近幾日都出現了反彈。其中,作為動力電池制造商之一的寧德時代,其公司股價強勢反彈,從3月25日開盤280.51元上漲至4月1日收盤329.99元。
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1年前兩個月的表現均遠遠好于汽車市場整體表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考慮到我國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36.7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5年仍有數倍增長空間。
新能源將成車企重要增長點
基于未來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2021年,包括傳統汽車在內的所有車企都加強了新能源汽車的上市,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越來越被更多消費者認可。
傳統車企方面,上汽集團對今年的銷量做出了反彈超10%的預測。上汽集團在財報中表示,力爭全年實現整車銷售617萬輛,同比增長10.2%。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測,上汽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衛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是基于兩方面的判斷,一是國內汽車今年的大趨勢;二是上汽集團公司層面在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表現出的良好趨勢。
去年11月,廣汽集團旗下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埃安正式獨立,未來將主攻高端電動車市場,有望成為集團另一個發力點。
比亞迪在日前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稱,預估2021年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元至3億元,同比增長77.56%至166.34%。比亞迪解釋稱,主要原因是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延續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其車型“漢”廣受消費者青睞,持續熱銷。盡管季節性因素對銷量有一定影響,但公司新能源汽車仍然實現了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吸引了眾多造車新勢力加入,如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都已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3月30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車業務正式立項。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將為此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資金方面,小米計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德安認為,新能源汽車讓造車壁壘降低、造車速度更快,對品牌打造和用戶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這也是互聯網企業和消費電子產品的相對優勢。如果說首輪造車新勢力是“平地起高樓”式的從無到有,那么第二輪造車新勢力則是互聯網巨頭企業的新征程。它們具備龐大的忠誠用戶群,軟硬件集成能力和較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且對智能終端生態運營嫻熟。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入局將加速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發展,倒逼傳統車企加速轉型、補足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