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6月1日電 (孫睿)記者1日從青海省茫崖市委宣傳部獲悉,由五礦鹽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鹽湖”)研發的“鹽湖原鹵高效提鋰技術研究”項目日前在北京通過了科技成果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等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路線先進合理,攻克了“復雜鹵水體系下高效提鋰”這一世界性難題,成果顯著,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其對中國鹽湖提鋰產業意義重大,建議加快推進產業化規模應用。
據了解,世界傳統鹽湖提鋰技術路線由三個階段組成,主要為鹽田蒸發、鋰與其它離子分離、純化沉淀。鹽田蒸發階段由于受自然環境影響,一般在2年左右,周期較長,且鋰綜合收率24%左右。
五礦鹽湖自2019年底全面啟動原鹵提鋰技術研發項目,采用新型鋰吸附樹脂通過連續離交式設備,實現了鋰元素與鉀、鈉、鎂、硼等元素的先一步分離,省去了鹽湖原始鹵水的鹽田濃縮過程。
該項目研發總投入4479萬元,去年6月小試取得成功,8月開展中試,今年3月中試建成,經過連續穩定運行,目前中試項目產能達到設計值的106%,產出合格液指標均優于設計水平,系統收率達到設計值的128%,在傳統提鋰工藝的基礎上,鋰資源的綜合收率提高1倍以上,碳酸鋰完全成本降低13%左右。可實現鋰的高效提取。工藝具有產周期短、“三廢”零排放等明顯優點,且無形中增加了資源有效服務年限。
當地官方表示,中試項目的成功產業化后,將帶來對世界鹽湖提鋰技術革命性的變革,是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具體實踐。該項目的成功,實現了不斷加快鹽湖鋰產業與新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鋰支撐,帶動了五礦鹽湖碳酸鋰萬噸裝置的改擴建及其他企業鋰鹽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效益。
據了解,世界傳統鹽湖提鋰技術路線由三個階段組成,主要為鹽田蒸發、鋰與其它離子分離、純化沉淀。鹽田蒸發階段由于受自然環境影響,一般在2年左右,周期較長,且鋰綜合收率24%左右。
五礦鹽湖自2019年底全面啟動原鹵提鋰技術研發項目,采用新型鋰吸附樹脂通過連續離交式設備,實現了鋰元素與鉀、鈉、鎂、硼等元素的先一步分離,省去了鹽湖原始鹵水的鹽田濃縮過程。
該項目研發總投入4479萬元,去年6月小試取得成功,8月開展中試,今年3月中試建成,經過連續穩定運行,目前中試項目產能達到設計值的106%,產出合格液指標均優于設計水平,系統收率達到設計值的128%,在傳統提鋰工藝的基礎上,鋰資源的綜合收率提高1倍以上,碳酸鋰完全成本降低13%左右。可實現鋰的高效提取。工藝具有產周期短、“三廢”零排放等明顯優點,且無形中增加了資源有效服務年限。
當地官方表示,中試項目的成功產業化后,將帶來對世界鹽湖提鋰技術革命性的變革,是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具體實踐。該項目的成功,實現了不斷加快鹽湖鋰產業與新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鋰支撐,帶動了五礦鹽湖碳酸鋰萬噸裝置的改擴建及其他企業鋰鹽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