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月5日在寧城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寧城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張海軒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任職以來的工作回顧
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上級黨委和縣委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持續鞏固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綜合實力穩步攀升。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7.1億元,年均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億元,年均增長9%;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年均增長2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6億元,年均增長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09元和14518元,年均分別增長6.5%和9%。
——三大攻堅戰成果顯著。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摘帽”任務,4.4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13034元,比2017年增長2.1倍。整合使用各類涉農資金11.6億元,落實京蒙幫扶、定點幫扶資金3.1億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7億元,“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建成扶貧產業園108處,實施小型公益性項目572個。建立健全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全部落實幫扶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嚴格規范政府舉債融資,累計化解政府債務22億元。全力推進中央、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淘汰天義城區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完成居民燃煤爐具清潔化改造7038戶。深入推進河長制,治理恢復河道36.5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41個。黑里河保護區工礦企業全部退出,螞蟻山等54家歷史遺留和無責任主體礦山完成治理。全面推行林草長制,營林造林8.5萬畝,森林覆被率提高到49.8%。違法占耕、違建別墅、大棚房及破壞草原林地等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16億斤。設施農業達到51.5萬畝、果樹經濟林25萬畝、肉牛養殖47萬頭,建成大城子智慧農業園區、大雙廟智慧肉牛養殖園區等一批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典型。新建蔬菜育苗基地5處,培育重點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示范社2家,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59個,與盒馬鮮生、上海江橋市場等20余家銷售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現場會3次在寧城召開。寧城縣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
——工業經濟集聚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0.7億元。天津食品集團與東方萬旗完成重組,億牛12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建成投產,白酒、啤酒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5萬噸和8萬噸。中唐特鋼270萬噸精品鋼項目具備投產條件,建支科技、恒豐金屬等項目達產達效,中工鑫景、恒祥化工等項目順利推進。累計投資2.1億元,實施工業園區提質擴容項目22個,入園企業達到62家。寧城經濟開發區被命名為內蒙古赤峰承接產業轉移開發區,寧城縣被列入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第三產業繁榮發展。成功創建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鎮、黑里河森林小鎮等一批旅游項目穩步推進,紫蒙湖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赤峰南部區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主體完工,新修改造旅游公路238公里。2021年,接待游客20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億元,是2017年的1.3倍。金三角城市綜合體、國際萬商城等商貿流通項目投入運營,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達到259億元和160億元,比2017年分別增長81.7億元和62.1億元。
——城鄉面貌整體改觀。赤喀高鐵寧城站建成通車。新修改造城區街路30條,綜合管廊、雨污分流等工程相繼實施。螞蟻山田園綜合體、天圓綠地等一批廣場游園建成使用。改造棚戶區949戶、老舊小區20個,新增商住面積176萬平方米。設置便民市場10處、公共停車位1.5萬個,拆除違法建筑39萬平方米。成功入選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國道508線小城子至平泉段、省道505線十家至大壩溝段等5條主干公路開工建設,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油路。寧一變遷建項目投入運行,66千伏變電站達到22座。完成戶廁改造1.2萬戶,151個行政村實現環衛一體化,農村宜居宜業水平得到提升。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面落實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大力組織各類實戰演練,累計接種疫苗近百萬劑次,全民防控意識明顯提升,衛健委被評為自治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新增城鎮就業9800人,每年轉移就業10萬人次以上,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0.3萬人和34.3萬人。發放各類救助金11.8億元,受益群眾19.7萬人次。累計實施民生實事項目26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新建校舍26.5萬平方米,四幼、四小、光華等一批學校建成使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高考一本上線率比2017年提高12.5個百分點。縣醫院、中蒙醫院分別被評為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典型醫院、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部實現標準化。舉辦各類惠民演出800余場次,成功承辦紫蒙湖國際名校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少年體校被確定為國家級青少年訓練基地。民族團結大好局面持續鞏固,寧城縣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平安寧城建設成果顯著。全面提升信訪法制化水平,累計化解信訪事項1229件。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審計統計、人事人才、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退役軍人保障等各項事業都取得新進步。
——政府效能大幅提升。經濟、社會、生態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改革事項543項。全面加強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033件,面復率、辦復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煤炭資源、供銷系統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取得實效。嚴格執行財經工作紀律,“三公”經費下降3.2%。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奮斗充滿艱辛。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實現了擺脫貧困、邁進小康的歷史巨變,奏響了綠色發展、跨越突破的時代強音。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履職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寧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欠發達的縣情還沒有根本改變,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綜合實力弱的問題依然突出;二是經濟發展質量不高,農牧業大而不強,工業初級化特征明顯,第三產業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三是基礎保障能力較弱,城鎮建設欠賬較多,道路交通嚴重滯后,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任重道遠;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五是一些干部的精神狀態、能力素質、工作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不相適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仍然存在。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
新一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縣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也是實現經濟社會跨越趕超的關鍵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發展形勢,全力搶抓發展機遇。從宏觀形勢看,國家深入實施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等重大戰略,對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承接產業轉移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我縣是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將會獲得更多傾斜和更大支持。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們的產業基礎顯著增強,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特別是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我縣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彰顯。全縣上下謀發展、促發展、抓發展的愿望更為強烈,跨越崛起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面向未來,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保持定力、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在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營造出新氣象、展現出新作為、創造出新業績。
按照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總體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上級黨委和縣委的決策部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幅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持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書寫寧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縣政府的工作重點是:
(一)必須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緊緊圍繞發展的規律所向、大勢所趨和人民所盼,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和政績觀,保持戰略定力,堅守底線思維,嚴守生態紅線,不斷培植綠色生態優勢,堅決守護好寧城的綠水青山。加快推進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的全方位轉變,力爭在生態建設、污染防治、節能降耗上取得重大進展。不斷加大老哈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力度。大力實施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新建改造節水農業10萬畝。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5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地膜回收利用率均達到95%以上。積極發展光電、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單位GDP能耗下降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3%左右,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二)必須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根本,不斷蓄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發展理念,毫不動搖地抓招商、上項目、優環境,加快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圍繞重點領域和優勢產業,采取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有效方式,積極承接產業鏈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力爭引進一批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積極謀劃一批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項目,力爭更多項目進入國家、自治區項目盤子。圍繞“五個發展定位”,謀劃儲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城鄉建設、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領域重點項目700個以上。嚴格落實“項目管家”制度,加快手續辦理、強化調度服務、實行掛圖作戰,形成謀劃儲備一批、簽約落地一批、開工建設一批、投產見效一批的梯次推進發展格局。
(三)必須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持之以恒推動產業轉型實現新突破
依托產業發展基礎和區位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優勢產業倍增突破、新興產業裂變增長。推動工業經濟提速發展。圍繞融合化、智能化、集群化的發展目標,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和產業提質行動,集中打造鋼鐵加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精細化工四個產業集群,大力引進一批上下游關聯配套產業和清潔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加快工業園區擴容提質,持續增強工業園區集約發展功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率達到65%左右,建成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推動農牧業產業提質發展。圍繞“菜果牛”三大優勢產業,聚焦增量、提檔、轉型、賦能,下大氣力轉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推動農牧業生產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力爭到“十四五”期末,設施農業達到55萬畝、果樹經濟林30萬畝、肉牛養殖60萬頭,蔬菜育苗能力達到6億株以上,“兩品一標”農產品達到130個左右,農作物標準化生產覆蓋率、“菜果牛”三大產業就地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80%和60%以上,高標準打造區域性種苗繁育中心、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綜合技術服務中心、智慧農牧業科技合作示范中心,寧城現代農業產業園晉升為國家級,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基地。推動旅游業提檔發展。圍繞“山水中京,田園寧城”品牌,打造“東部歷史人文、中部田園體驗、西部自然生態”三大旅游板塊,堅持全域全季和差異化發展定位,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加強與周邊地區資源共享,完善旅游設施、豐富旅游業態、拓展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突破3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以上,力爭晉升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赤峰市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態康養度假基地。推動現代服務業提級發展。圍繞“實體經濟+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天義鎮智慧物流小鎮建設,著力構建以天義城區為核心的內外聯通、高效安全的現代物流網絡。大力實施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規劃打造一批城區重點商圈、特色街區、專業市場,建成赤峰南部現代物流綜合服務樞紐城市。
(四)必須緊緊圍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圍繞建設文化之城、生態之城、旅游之城的目標,全力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力促城鄉面貌實現大幅躍升。按照“近山向水、北擴西展”的定位,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精細化管理,重塑城市形象。建成“十橫十縱一環”全線暢通的城市路網,天義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以上,城區綠化率達到3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污水處理率、集中供熱率、燃氣普及率均達到97%以上。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改造縣域公路5條,加快實施鄉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66千伏變電站6處、10千伏線路21條,實現5G網絡重點區域全覆蓋,建成赤峰市副中心城市、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縣。
(五)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好回應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堅持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就業、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構建更加普惠、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圍繞“一老一小”,配套建設一批中心養老院和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入園幼兒占比達到70%以上。加快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城區新建3所初中、3所小學,解決“大班額”“大校額”問題。整合城鄉醫療資源,提升城鄉醫療服務能力,全力保障群眾就醫需求。加快實施棚戶區改造,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三、奮力實現新一屆政府工作良好開局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謀篇開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以上。
(一)固根本、守底線,在構筑生態安全屏障上務求實效
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更高的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突出抓好科學、依法、精準治污,把改善天義城區空氣質量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揚塵治理專項行動,推進平房區集中供暖改造,嚴控工業廢氣無組織排放。壓實河長制責任,綜合整治河道環境,推進河流斷面水質持續達標。全面加強水源地建設,堅決擰緊高耗水農業的“水龍頭”。加快實施天義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推動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常態化開展土壤污染潛在風險排查,大力開展減肥控藥行動,力促建成一批廢舊農膜回收、生物有機肥加工等循環經濟項目,從根本上遏制農村面源污染。
全力推進生態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抓好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全面推行林草長制,完成退化林分改造1萬畝,打造自治區級綠化美化示范村38個。積極推進西遼河源流地生態修復,嚴厲打擊破壞森林、非法占用林地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
全力落實監管機制。全面完成各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以零容忍的態度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礦產資源企業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對不達標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扎實推進節能降碳,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倡導低碳生活和綠色消費方式,提高全社會節約用能意識。
(二)抓招商、優環境,在蓄積發展新動能上全力推進
持續推進項目建設。計劃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72個,年內完成投資112億元。強化項目前期準備和要素保障,大力推進“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協調機制”的全程服務模式,加快推動前期手續辦理,確保35個新建、續建項目4月份全部開工,37個項目下半年陸續開工。緊盯政策變化,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債券,實現爭取國家預算內資金較大幅度增長。圍繞群眾所需所盼,計劃投資3.4億元,實施城市建設、教育衛生等民生實事項目10個,必保當年建設、當年完成、當年見效。
持續抓好招商引資。充分發揮招商攻堅隊、小分隊和外聘商會重要作用,圍繞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精細化工等九大領域,緊盯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力爭引進一批央企國企、實力民企落戶寧城。健全重點項目定期調度、過程督辦、問題收集、限時辦結推進機制,優化項目落地服務,力爭年內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重點項目超30個,引進資金50億元以上。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鞏固拓展“蒙速辦·四辦”工作成果,建立“一綜窗、五專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強化項目幫辦、代辦服務,優化審批流程,力爭環評、用地等關鍵環節審批時限壓減65%以上。全面落實惠企扶持政策,真正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積極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新型政商關系。加強鄉鎮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推動99項下放基層行政權力順利承接運行。
(三)強產業、夯基礎,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加速行動
實施產業增量行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5萬畝,產量保持在16億斤以上。繼續實行農牧業“三個不設上限”扶持政策,以建設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產業園區為重點,新建改造設施農業2萬畝、果樹經濟林1萬畝,新增肉牛存欄2萬頭。集中力量打造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啟動八里罕鎮萬畝設施農業產業園、三座店—存金溝萬畝設施大櫻桃產業帶建設,新建精品林果采摘園10處,開工建設大明鎮萬頭肉牛養殖區,建成大雙廟鎮5000頭智慧肉牛養殖區,新建高標準肉牛養殖場12處。
實施產業升級行動。開工建設安信種苗等4個現代化育苗工廠,力爭年內育苗能力達到3億株以上。建成大城子智慧農業二期工程,積極引進一批凈菜加工包裝項目。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0家,認證“兩品一標”11個,創建寧城農畜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新建大型氣調庫2處,新增倉儲能力2萬噸以上。持續深化與北京新發地、盒馬鮮生等外埠市場合作,借助“互聯網+”,推動更多的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和中高端市場。大力推廣農牧業生產標準化、綠色化,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啟動創建全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圍繞“一環兩帶三區多點”,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各具特色示范村18個。繼續實施好農村環衛一體化項目,新建農村生活垃圾填埋場4處。建立農村戶廁管護長效機制,新改造農村戶廁5180戶。新增高標準農田5000畝,實施生態小流域綜合治理3萬畝。完成老哈河、八里罕河等河道治理工程22公里,建設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8處。引進中國農業大學設立教授工作站,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實施脫貧成果鞏固行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計劃整合各類涉農資金3億元,落實京蒙幫扶、定點幫扶資金8800萬元,實施農牧業產業園區和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72個。加強扶貧資產運營管理,確保扶貧資產安全。繼續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四)促轉型、優平臺,在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上持續發力
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全力推動中唐特鋼270萬噸精品鋼項目盡快投產,力促得豐焦化年產180萬噸焦炭技改、中驥新能源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投產運營,大力引進鋼渣水渣綜合處理、煤焦油綜合利用等項目,推動鋼鐵加工業向高端合金材料和上下游加工鏈條延伸。加快裝備制造業提質升級,推動建支科技年產40萬噸精密流體鑄件建成投產,完成建支管業年產20萬噸流體鑄件技改升級,力促億金年產30萬噸球墨鑄管、正順精密鑄件等項目投產達效,打造全國最大的鑄件生產基地。做優做強食品工業,支持天津食品集團重組東方萬旗啟動生產,推動億牛熟食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實施白酒產業振興計劃,規范八里罕酒業園區管理,加大白酒企業培育力度。加快化工產業提質擴能,力促恒祥、恒榮等精細化工項目建成運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推動7.6萬千瓦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盡快開工,積極引進一批光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
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重點企業。啟動重點企業成長計劃,一企一策完善激勵機制,培育一批產值超億元、稅收超千萬元的骨干企業。盤活存量資源,加大僵尸企業處置力度,支持礦產企業優化重組,力爭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強化服務引導,支持中小企業納規入統,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個。圍繞智能化、綠色化目標,引導鼓勵重點企業加大投入,啟動新一輪技改升級。優化要素保障,著力破解重點企業用地、用水、用能難題,用心用情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打造更具支撐力的發展平臺。編制完成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規劃。加快園區擴容提質,新建改造坤兌河路壩一體、經十一路等園區道路21公里。完成天義至汐子園區27公里中水回用工程,日供水能力達到4萬噸。確保全長97公里的打虎石水庫至汐子園區990萬噸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加快實施綠園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爭取開工汐子園區下穿赤喀客專綜合管廊項目,開工建設中京智慧園區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完善園區供水、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完成土地征儲4330畝。
(五)提品質、增活力,在繁榮第三產業發展上下足力量
力促特色旅游業提檔升級。啟動燕山北麓百里旅游畫廊建設,加快建設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鎮、黑里河水上運動休閑小鎮和森林小鎮,啟動道須溝5A級、大壩溝4A級景區創建,完成紫蒙湖國家級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配套項目。實施柳樹營子2A級景區、二道溝美麗宜居村莊、高橋七烈士陵園等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項目,鞏固提升鄉村旅游示范村8個。完成南毛至道須溝7.6公里旅游公路、紫蒙湖北岸3.4公里環湖公路,開工建設天義城區綜合旅游集散中心、赤峰南部區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二期工程,完善景區停車場、旅游廁所、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繼續辦好文化旅游節慶活動,提升寧城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力爭年接待游客225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32億元以上,啟動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力促商貿物流業提質增效。優化物流園區功能布局,啟動天義鎮智慧物流小鎮建設。加快推進中唐特鋼智慧物流港、供銷綜合為農服務中心等項目,力促三座店農產品交易市場開工建設,規范食品加工小作坊園區經營管理。大力發展夜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業態,推動金三角城市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全面投入使用。
力促現代服務業提升水平。加快推動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大力發展養老托幼、家政服務、健身休閑、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開工建設天義中心敬老院、鐵東日間照料中心等項目。強化金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重要作用,完善政金企合作平臺,健全融資擔保體系,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80億元和175億元。
(六)補短板、強弱項,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上重點突破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成大明街東段、天馬街、契丹街西段道路改造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哈河大街西段、建設路北段、迎賓路中段等城區道路7條,硬化亮化小街小巷125條。啟動建設大明街、百合街下穿鐵路立交橋工程,加快推進雙贏街、坤都倫街等5處下穿鐵路綜合管廊工程。推動鐵匠營子水源地、天義城區水質檢測中心建成使用,改造完成長青路、園林路等4條街路雨污分流管網。建成遼中京公園、和諧游園等一批公園綠地,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640戶。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垃圾發電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新建封閉式垃圾轉運站20座。優化公共基礎設施,完成路燈智能化改造2300盞,新建水沖公廁10座。新增公共停車位290個,完成19條街路的路沿石降高改造。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實施高鐵片區智能交通指揮系統和21個路口交通信號燈安裝工程,設置道路中央防護欄5000米。嚴格城市管理執法,深入整治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私搭亂建等行為。持續提升小區物業服務水平,為群眾提供更舒適、更有序的居住環境。
夯實城鄉發展基礎。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啟動編制鎮村規劃和專項規劃。配合國道508線小城子至平泉段加快建設,確保省道505線十家至大壩溝段全線通車。完成鐵匠營子至蒼營子段大修改造工程,改造烏梁蘇至打虎石村道路6.4公里,對大明橋舊橋進行拆除重建。謀劃推進天義至熱水快速路、天義至汐子快速路。加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4條,改擴建66千伏變電站2處,持續提升供電服務質量。
(七)惠民生、保穩定,在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上全力以赴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突出抓好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等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次以上。加快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分類分層做好社會救助,穩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優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不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成果。大力開展根治欠薪行動,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成三中教學樓和蒙中遷建工程,加快實施富家小學教學樓、職業中學綜合樓、大城子蒙中宿舍樓、大明中學塑膠運動場等改擴建項目,啟動建設天義五小、五中,新建公辦幼兒園8所。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雙減”工作。加快縣醫院鐵西分院、婦幼保健所綜合業務樓、汐子衛生院遷建等項目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造緊密型醫共體,努力提升基層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烏蘭牧騎作用,廣泛開展文化下鄉、文化惠民活動,讓群眾共享更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深入貫徹文物長制,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新風尚。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推進全流程疫苗接種,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筑牢人民群眾健康屏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抓好“八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開展集中治理重復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行動,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全面做好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扎實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繼續做好審計統計、人事人才、防災減災等工作。
(八)轉作風、強服務,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上久久為功
堅持從嚴治政。不折不扣落實好上級和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決做到不猶豫、不變通、不走樣。持之以恒轉作風、提效率,以上率下、擔當盡責、主動作為,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回避矛盾,全力以赴破解工作難題、補齊發展短板、辦好民生實事。
堅持依法行政。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職責,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堅持務實勤政。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擺脫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提高工作標準、加快工作節奏、提升工作效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把規劃的宏偉藍圖轉變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
堅持為民施政。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和主旋律,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防控,切實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實干成就夢想。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實干,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是指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
“放管服”改革:“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管”即創新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
“五個發展定位”:按照自治區賦予赤峰市的“五個發展定位”,結合實際,“十四五”期間,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為赤峰市副中心城市、中國北方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輸出基地、赤峰市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態康養度假基地、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赤峰南部商貿服務型現代物流綜合服務樞紐城市。同時,建設成為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縣。
“兩品一標”:是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近山向水”:是指充分利用天義城區外圍自然景觀要素,實施生態綠化建設及道路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將螞蟻山、老哈河等自然景觀融入城市發展格局,打造生態宜居型城市。
“北擴西展”:“十四五”期間,城市空間建設發展方向以向北、向西為主。
“十橫十縱一環”:“十橫”即百合街、大明街、熱水街、哈河大街、燕京街、天馬街、契丹街、花園街、坤都倫街、雙贏街;“十縱”即濱河路、建設路、大寧路、高橋路、友誼路、長青路、迎賓路、園林路、新寧路、永昌路;“一環”即連通百合街、濱河路、雙贏街、永昌路,形成城區完整外環路。
“九大領域”:是指重點圍繞鄉村振興及農畜產品深加工、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鋼鐵產業延鏈、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盤活閑置資產九大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蒙速辦·四辦”:是指行政審批服務“一次辦、一網辦、幫您辦、掌上辦”。
“一綜窗”:是指由政務服務中心統一配置前臺綜合窗口,部分審批服務事項由綜合窗口統一受理、統一辦理。
“五專區”:是指政務服務大廳設置的智慧稅務專區、醫保服務專區、不動產登記交易專區、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專區、24小時自助服務專區。
“一環兩帶三區多點”:“一環”即圍繞國道508線、省道505線和赤凌一級路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環。“兩帶”即重點建設小城子—大城子—三座店鄉村振興示范帶,圍繞興哈線打造產業振興示范帶。“三區”即重點打造東部歷史人文、中部田園體驗、西部自然生態三個旅游板塊。“多點”即打造多個示范村,形成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各具特色、漸次鋪開的鄉村振興格局。
“四個不摘”:是指脫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和摘帽不摘監管。
“六穩”“六保”: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雙減”:是指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四方責任”:是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面責任。
“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022年1月5日在寧城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寧城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張海軒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任職以來的工作回顧
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上級黨委和縣委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持續鞏固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綜合實力穩步攀升。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7.1億元,年均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億元,年均增長9%;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年均增長2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6億元,年均增長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09元和14518元,年均分別增長6.5%和9%。
——三大攻堅戰成果顯著。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摘帽”任務,4.4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13034元,比2017年增長2.1倍。整合使用各類涉農資金11.6億元,落實京蒙幫扶、定點幫扶資金3.1億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7億元,“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建成扶貧產業園108處,實施小型公益性項目572個。建立健全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全部落實幫扶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嚴格規范政府舉債融資,累計化解政府債務22億元。全力推進中央、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淘汰天義城區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完成居民燃煤爐具清潔化改造7038戶。深入推進河長制,治理恢復河道36.5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41個。黑里河保護區工礦企業全部退出,螞蟻山等54家歷史遺留和無責任主體礦山完成治理。全面推行林草長制,營林造林8.5萬畝,森林覆被率提高到49.8%。違法占耕、違建別墅、大棚房及破壞草原林地等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16億斤。設施農業達到51.5萬畝、果樹經濟林25萬畝、肉牛養殖47萬頭,建成大城子智慧農業園區、大雙廟智慧肉牛養殖園區等一批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典型。新建蔬菜育苗基地5處,培育重點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示范社2家,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59個,與盒馬鮮生、上海江橋市場等20余家銷售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現場會3次在寧城召開。寧城縣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
——工業經濟集聚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0.7億元。天津食品集團與東方萬旗完成重組,億牛12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建成投產,白酒、啤酒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5萬噸和8萬噸。中唐特鋼270萬噸精品鋼項目具備投產條件,建支科技、恒豐金屬等項目達產達效,中工鑫景、恒祥化工等項目順利推進。累計投資2.1億元,實施工業園區提質擴容項目22個,入園企業達到62家。寧城經濟開發區被命名為內蒙古赤峰承接產業轉移開發區,寧城縣被列入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第三產業繁榮發展。成功創建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鎮、黑里河森林小鎮等一批旅游項目穩步推進,紫蒙湖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赤峰南部區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主體完工,新修改造旅游公路238公里。2021年,接待游客20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億元,是2017年的1.3倍。金三角城市綜合體、國際萬商城等商貿流通項目投入運營,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達到259億元和160億元,比2017年分別增長81.7億元和62.1億元。
——城鄉面貌整體改觀。赤喀高鐵寧城站建成通車。新修改造城區街路30條,綜合管廊、雨污分流等工程相繼實施。螞蟻山田園綜合體、天圓綠地等一批廣場游園建成使用。改造棚戶區949戶、老舊小區20個,新增商住面積176萬平方米。設置便民市場10處、公共停車位1.5萬個,拆除違法建筑39萬平方米。成功入選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國道508線小城子至平泉段、省道505線十家至大壩溝段等5條主干公路開工建設,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油路。寧一變遷建項目投入運行,66千伏變電站達到22座。完成戶廁改造1.2萬戶,151個行政村實現環衛一體化,農村宜居宜業水平得到提升。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面落實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大力組織各類實戰演練,累計接種疫苗近百萬劑次,全民防控意識明顯提升,衛健委被評為自治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新增城鎮就業9800人,每年轉移就業10萬人次以上,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0.3萬人和34.3萬人。發放各類救助金11.8億元,受益群眾19.7萬人次。累計實施民生實事項目26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新建校舍26.5萬平方米,四幼、四小、光華等一批學校建成使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高考一本上線率比2017年提高12.5個百分點。縣醫院、中蒙醫院分別被評為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典型醫院、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部實現標準化。舉辦各類惠民演出800余場次,成功承辦紫蒙湖國際名校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少年體校被確定為國家級青少年訓練基地。民族團結大好局面持續鞏固,寧城縣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平安寧城建設成果顯著。全面提升信訪法制化水平,累計化解信訪事項1229件。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審計統計、人事人才、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退役軍人保障等各項事業都取得新進步。
——政府效能大幅提升。經濟、社會、生態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改革事項543項。全面加強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033件,面復率、辦復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煤炭資源、供銷系統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取得實效。嚴格執行財經工作紀律,“三公”經費下降3.2%。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奮斗充滿艱辛。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實現了擺脫貧困、邁進小康的歷史巨變,奏響了綠色發展、跨越突破的時代強音。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履職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寧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欠發達的縣情還沒有根本改變,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綜合實力弱的問題依然突出;二是經濟發展質量不高,農牧業大而不強,工業初級化特征明顯,第三產業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三是基礎保障能力較弱,城鎮建設欠賬較多,道路交通嚴重滯后,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任重道遠;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五是一些干部的精神狀態、能力素質、工作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不相適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仍然存在。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
新一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縣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也是實現經濟社會跨越趕超的關鍵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發展形勢,全力搶抓發展機遇。從宏觀形勢看,國家深入實施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等重大戰略,對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承接產業轉移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我縣是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將會獲得更多傾斜和更大支持。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們的產業基礎顯著增強,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特別是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我縣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彰顯。全縣上下謀發展、促發展、抓發展的愿望更為強烈,跨越崛起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面向未來,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保持定力、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在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營造出新氣象、展現出新作為、創造出新業績。
按照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總體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上級黨委和縣委的決策部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幅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持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書寫寧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縣政府的工作重點是:
(一)必須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緊緊圍繞發展的規律所向、大勢所趨和人民所盼,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和政績觀,保持戰略定力,堅守底線思維,嚴守生態紅線,不斷培植綠色生態優勢,堅決守護好寧城的綠水青山。加快推進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的全方位轉變,力爭在生態建設、污染防治、節能降耗上取得重大進展。不斷加大老哈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力度。大力實施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新建改造節水農業10萬畝。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5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地膜回收利用率均達到95%以上。積極發展光電、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單位GDP能耗下降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3%左右,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二)必須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根本,不斷蓄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發展理念,毫不動搖地抓招商、上項目、優環境,加快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圍繞重點領域和優勢產業,采取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有效方式,積極承接產業鏈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力爭引進一批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積極謀劃一批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項目,力爭更多項目進入國家、自治區項目盤子。圍繞“五個發展定位”,謀劃儲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城鄉建設、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領域重點項目700個以上。嚴格落實“項目管家”制度,加快手續辦理、強化調度服務、實行掛圖作戰,形成謀劃儲備一批、簽約落地一批、開工建設一批、投產見效一批的梯次推進發展格局。
(三)必須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持之以恒推動產業轉型實現新突破
依托產業發展基礎和區位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優勢產業倍增突破、新興產業裂變增長。推動工業經濟提速發展。圍繞融合化、智能化、集群化的發展目標,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和產業提質行動,集中打造鋼鐵加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精細化工四個產業集群,大力引進一批上下游關聯配套產業和清潔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加快工業園區擴容提質,持續增強工業園區集約發展功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率達到65%左右,建成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推動農牧業產業提質發展。圍繞“菜果牛”三大優勢產業,聚焦增量、提檔、轉型、賦能,下大氣力轉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推動農牧業生產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力爭到“十四五”期末,設施農業達到55萬畝、果樹經濟林30萬畝、肉牛養殖60萬頭,蔬菜育苗能力達到6億株以上,“兩品一標”農產品達到130個左右,農作物標準化生產覆蓋率、“菜果牛”三大產業就地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80%和60%以上,高標準打造區域性種苗繁育中心、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綜合技術服務中心、智慧農牧業科技合作示范中心,寧城現代農業產業園晉升為國家級,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基地。推動旅游業提檔發展。圍繞“山水中京,田園寧城”品牌,打造“東部歷史人文、中部田園體驗、西部自然生態”三大旅游板塊,堅持全域全季和差異化發展定位,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加強與周邊地區資源共享,完善旅游設施、豐富旅游業態、拓展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突破3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以上,力爭晉升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赤峰市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態康養度假基地。推動現代服務業提級發展。圍繞“實體經濟+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天義鎮智慧物流小鎮建設,著力構建以天義城區為核心的內外聯通、高效安全的現代物流網絡。大力實施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規劃打造一批城區重點商圈、特色街區、專業市場,建成赤峰南部現代物流綜合服務樞紐城市。
(四)必須緊緊圍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圍繞建設文化之城、生態之城、旅游之城的目標,全力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力促城鄉面貌實現大幅躍升。按照“近山向水、北擴西展”的定位,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精細化管理,重塑城市形象。建成“十橫十縱一環”全線暢通的城市路網,天義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以上,城區綠化率達到3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污水處理率、集中供熱率、燃氣普及率均達到97%以上。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改造縣域公路5條,加快實施鄉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66千伏變電站6處、10千伏線路21條,實現5G網絡重點區域全覆蓋,建成赤峰市副中心城市、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縣。
(五)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好回應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堅持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就業、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構建更加普惠、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圍繞“一老一小”,配套建設一批中心養老院和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入園幼兒占比達到70%以上。加快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城區新建3所初中、3所小學,解決“大班額”“大校額”問題。整合城鄉醫療資源,提升城鄉醫療服務能力,全力保障群眾就醫需求。加快實施棚戶區改造,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三、奮力實現新一屆政府工作良好開局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謀篇開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以上。
(一)固根本、守底線,在構筑生態安全屏障上務求實效
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更高的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突出抓好科學、依法、精準治污,把改善天義城區空氣質量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揚塵治理專項行動,推進平房區集中供暖改造,嚴控工業廢氣無組織排放。壓實河長制責任,綜合整治河道環境,推進河流斷面水質持續達標。全面加強水源地建設,堅決擰緊高耗水農業的“水龍頭”。加快實施天義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推動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常態化開展土壤污染潛在風險排查,大力開展減肥控藥行動,力促建成一批廢舊農膜回收、生物有機肥加工等循環經濟項目,從根本上遏制農村面源污染。
全力推進生態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抓好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全面推行林草長制,完成退化林分改造1萬畝,打造自治區級綠化美化示范村38個。積極推進西遼河源流地生態修復,嚴厲打擊破壞森林、非法占用林地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
全力落實監管機制。全面完成各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以零容忍的態度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礦產資源企業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對不達標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扎實推進節能降碳,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倡導低碳生活和綠色消費方式,提高全社會節約用能意識。
(二)抓招商、優環境,在蓄積發展新動能上全力推進
持續推進項目建設。計劃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72個,年內完成投資112億元。強化項目前期準備和要素保障,大力推進“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協調機制”的全程服務模式,加快推動前期手續辦理,確保35個新建、續建項目4月份全部開工,37個項目下半年陸續開工。緊盯政策變化,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債券,實現爭取國家預算內資金較大幅度增長。圍繞群眾所需所盼,計劃投資3.4億元,實施城市建設、教育衛生等民生實事項目10個,必保當年建設、當年完成、當年見效。
持續抓好招商引資。充分發揮招商攻堅隊、小分隊和外聘商會重要作用,圍繞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精細化工等九大領域,緊盯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力爭引進一批央企國企、實力民企落戶寧城。健全重點項目定期調度、過程督辦、問題收集、限時辦結推進機制,優化項目落地服務,力爭年內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重點項目超30個,引進資金50億元以上。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鞏固拓展“蒙速辦·四辦”工作成果,建立“一綜窗、五專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強化項目幫辦、代辦服務,優化審批流程,力爭環評、用地等關鍵環節審批時限壓減65%以上。全面落實惠企扶持政策,真正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積極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新型政商關系。加強鄉鎮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推動99項下放基層行政權力順利承接運行。
(三)強產業、夯基礎,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加速行動
實施產業增量行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5萬畝,產量保持在16億斤以上。繼續實行農牧業“三個不設上限”扶持政策,以建設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產業園區為重點,新建改造設施農業2萬畝、果樹經濟林1萬畝,新增肉牛存欄2萬頭。集中力量打造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啟動八里罕鎮萬畝設施農業產業園、三座店—存金溝萬畝設施大櫻桃產業帶建設,新建精品林果采摘園10處,開工建設大明鎮萬頭肉牛養殖區,建成大雙廟鎮5000頭智慧肉牛養殖區,新建高標準肉牛養殖場12處。
實施產業升級行動。開工建設安信種苗等4個現代化育苗工廠,力爭年內育苗能力達到3億株以上。建成大城子智慧農業二期工程,積極引進一批凈菜加工包裝項目。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0家,認證“兩品一標”11個,創建寧城農畜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新建大型氣調庫2處,新增倉儲能力2萬噸以上。持續深化與北京新發地、盒馬鮮生等外埠市場合作,借助“互聯網+”,推動更多的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和中高端市場。大力推廣農牧業生產標準化、綠色化,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啟動創建全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圍繞“一環兩帶三區多點”,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各具特色示范村18個。繼續實施好農村環衛一體化項目,新建農村生活垃圾填埋場4處。建立農村戶廁管護長效機制,新改造農村戶廁5180戶。新增高標準農田5000畝,實施生態小流域綜合治理3萬畝。完成老哈河、八里罕河等河道治理工程22公里,建設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8處。引進中國農業大學設立教授工作站,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實施脫貧成果鞏固行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計劃整合各類涉農資金3億元,落實京蒙幫扶、定點幫扶資金8800萬元,實施農牧業產業園區和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72個。加強扶貧資產運營管理,確保扶貧資產安全。繼續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四)促轉型、優平臺,在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上持續發力
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全力推動中唐特鋼270萬噸精品鋼項目盡快投產,力促得豐焦化年產180萬噸焦炭技改、中驥新能源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投產運營,大力引進鋼渣水渣綜合處理、煤焦油綜合利用等項目,推動鋼鐵加工業向高端合金材料和上下游加工鏈條延伸。加快裝備制造業提質升級,推動建支科技年產40萬噸精密流體鑄件建成投產,完成建支管業年產20萬噸流體鑄件技改升級,力促億金年產30萬噸球墨鑄管、正順精密鑄件等項目投產達效,打造全國最大的鑄件生產基地。做優做強食品工業,支持天津食品集團重組東方萬旗啟動生產,推動億牛熟食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實施白酒產業振興計劃,規范八里罕酒業園區管理,加大白酒企業培育力度。加快化工產業提質擴能,力促恒祥、恒榮等精細化工項目建成運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推動7.6萬千瓦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盡快開工,積極引進一批光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
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重點企業。啟動重點企業成長計劃,一企一策完善激勵機制,培育一批產值超億元、稅收超千萬元的骨干企業。盤活存量資源,加大僵尸企業處置力度,支持礦產企業優化重組,力爭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強化服務引導,支持中小企業納規入統,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個。圍繞智能化、綠色化目標,引導鼓勵重點企業加大投入,啟動新一輪技改升級。優化要素保障,著力破解重點企業用地、用水、用能難題,用心用情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打造更具支撐力的發展平臺。編制完成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規劃。加快園區擴容提質,新建改造坤兌河路壩一體、經十一路等園區道路21公里。完成天義至汐子園區27公里中水回用工程,日供水能力達到4萬噸。確保全長97公里的打虎石水庫至汐子園區990萬噸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加快實施綠園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爭取開工汐子園區下穿赤喀客專綜合管廊項目,開工建設中京智慧園區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完善園區供水、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完成土地征儲4330畝。
(五)提品質、增活力,在繁榮第三產業發展上下足力量
力促特色旅游業提檔升級。啟動燕山北麓百里旅游畫廊建設,加快建設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鎮、黑里河水上運動休閑小鎮和森林小鎮,啟動道須溝5A級、大壩溝4A級景區創建,完成紫蒙湖國家級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配套項目。實施柳樹營子2A級景區、二道溝美麗宜居村莊、高橋七烈士陵園等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項目,鞏固提升鄉村旅游示范村8個。完成南毛至道須溝7.6公里旅游公路、紫蒙湖北岸3.4公里環湖公路,開工建設天義城區綜合旅游集散中心、赤峰南部區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二期工程,完善景區停車場、旅游廁所、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繼續辦好文化旅游節慶活動,提升寧城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力爭年接待游客225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32億元以上,啟動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力促商貿物流業提質增效。優化物流園區功能布局,啟動天義鎮智慧物流小鎮建設。加快推進中唐特鋼智慧物流港、供銷綜合為農服務中心等項目,力促三座店農產品交易市場開工建設,規范食品加工小作坊園區經營管理。大力發展夜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業態,推動金三角城市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全面投入使用。
力促現代服務業提升水平。加快推動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大力發展養老托幼、家政服務、健身休閑、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開工建設天義中心敬老院、鐵東日間照料中心等項目。強化金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重要作用,完善政金企合作平臺,健全融資擔保體系,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80億元和175億元。
(六)補短板、強弱項,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上重點突破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成大明街東段、天馬街、契丹街西段道路改造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哈河大街西段、建設路北段、迎賓路中段等城區道路7條,硬化亮化小街小巷125條。啟動建設大明街、百合街下穿鐵路立交橋工程,加快推進雙贏街、坤都倫街等5處下穿鐵路綜合管廊工程。推動鐵匠營子水源地、天義城區水質檢測中心建成使用,改造完成長青路、園林路等4條街路雨污分流管網。建成遼中京公園、和諧游園等一批公園綠地,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640戶。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垃圾發電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新建封閉式垃圾轉運站20座。優化公共基礎設施,完成路燈智能化改造2300盞,新建水沖公廁10座。新增公共停車位290個,完成19條街路的路沿石降高改造。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實施高鐵片區智能交通指揮系統和21個路口交通信號燈安裝工程,設置道路中央防護欄5000米。嚴格城市管理執法,深入整治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私搭亂建等行為。持續提升小區物業服務水平,為群眾提供更舒適、更有序的居住環境。
夯實城鄉發展基礎。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啟動編制鎮村規劃和專項規劃。配合國道508線小城子至平泉段加快建設,確保省道505線十家至大壩溝段全線通車。完成鐵匠營子至蒼營子段大修改造工程,改造烏梁蘇至打虎石村道路6.4公里,對大明橋舊橋進行拆除重建。謀劃推進天義至熱水快速路、天義至汐子快速路。加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4條,改擴建66千伏變電站2處,持續提升供電服務質量。
(七)惠民生、保穩定,在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上全力以赴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突出抓好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等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次以上。加快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分類分層做好社會救助,穩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優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不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成果。大力開展根治欠薪行動,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成三中教學樓和蒙中遷建工程,加快實施富家小學教學樓、職業中學綜合樓、大城子蒙中宿舍樓、大明中學塑膠運動場等改擴建項目,啟動建設天義五小、五中,新建公辦幼兒園8所。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雙減”工作。加快縣醫院鐵西分院、婦幼保健所綜合業務樓、汐子衛生院遷建等項目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造緊密型醫共體,努力提升基層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烏蘭牧騎作用,廣泛開展文化下鄉、文化惠民活動,讓群眾共享更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深入貫徹文物長制,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新風尚。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推進全流程疫苗接種,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筑牢人民群眾健康屏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抓好“八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開展集中治理重復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行動,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全面做好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扎實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繼續做好審計統計、人事人才、防災減災等工作。
(八)轉作風、強服務,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上久久為功
堅持從嚴治政。不折不扣落實好上級和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決做到不猶豫、不變通、不走樣。持之以恒轉作風、提效率,以上率下、擔當盡責、主動作為,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回避矛盾,全力以赴破解工作難題、補齊發展短板、辦好民生實事。
堅持依法行政。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職責,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堅持務實勤政。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擺脫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提高工作標準、加快工作節奏、提升工作效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把規劃的宏偉藍圖轉變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
堅持為民施政。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和主旋律,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防控,切實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實干成就夢想。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實干,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是指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
“放管服”改革:“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管”即創新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
“五個發展定位”:按照自治區賦予赤峰市的“五個發展定位”,結合實際,“十四五”期間,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為赤峰市副中心城市、中國北方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輸出基地、赤峰市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態康養度假基地、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赤峰南部商貿服務型現代物流綜合服務樞紐城市。同時,建設成為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縣。
“兩品一標”:是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近山向水”:是指充分利用天義城區外圍自然景觀要素,實施生態綠化建設及道路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將螞蟻山、老哈河等自然景觀融入城市發展格局,打造生態宜居型城市。
“北擴西展”:“十四五”期間,城市空間建設發展方向以向北、向西為主。
“十橫十縱一環”:“十橫”即百合街、大明街、熱水街、哈河大街、燕京街、天馬街、契丹街、花園街、坤都倫街、雙贏街;“十縱”即濱河路、建設路、大寧路、高橋路、友誼路、長青路、迎賓路、園林路、新寧路、永昌路;“一環”即連通百合街、濱河路、雙贏街、永昌路,形成城區完整外環路。
“九大領域”:是指重點圍繞鄉村振興及農畜產品深加工、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鋼鐵產業延鏈、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盤活閑置資產九大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蒙速辦·四辦”:是指行政審批服務“一次辦、一網辦、幫您辦、掌上辦”。
“一綜窗”:是指由政務服務中心統一配置前臺綜合窗口,部分審批服務事項由綜合窗口統一受理、統一辦理。
“五專區”:是指政務服務大廳設置的智慧稅務專區、醫保服務專區、不動產登記交易專區、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專區、24小時自助服務專區。
“一環兩帶三區多點”:“一環”即圍繞國道508線、省道505線和赤凌一級路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環。“兩帶”即重點建設小城子—大城子—三座店鄉村振興示范帶,圍繞興哈線打造產業振興示范帶。“三區”即重點打造東部歷史人文、中部田園體驗、西部自然生態三個旅游板塊。“多點”即打造多個示范村,形成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各具特色、漸次鋪開的鄉村振興格局。
“四個不摘”:是指脫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和摘帽不摘監管。
“六穩”“六保”: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雙減”:是指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四方責任”:是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面責任。
“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