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方利益訴求
在虛擬電廠找到契合點
隨著我國風、光等新能源占比的快速提升,電力系統面臨的安全運行壓力也隨之而來。虛擬電廠通過整合需求側小微資源,對于提升新型電力系統靈活性、促進新能源消納具有積極作用,因此獲得多方關注,甚至被某些機構冠以“拯救電荒”、“黑科技”的標簽,并迅速升級為現象級“爆款”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當前形勢下,多方主體利益訴求在虛擬電廠上找到了契合點。
對于政府來說,虛擬電廠是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帶動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抓手。對于電網企業來說,虛擬電廠具有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延緩電力投資的潛力;對于資本市場來說,虛擬電廠是繼分布式光伏、氫能后又一吸引資金入場的絕佳概念;對于能源服務商來說,虛擬電廠是有前景的業務發展方向,也是搶占客戶資源的好題材。
因此,多方面原因導致目前虛擬電廠概念火爆。但在多方追捧、光鮮亮麗外表下,是否存在被忽略的問題,還需要冷靜深思。
■■ 關乎健康發展的長遠問題
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在關注度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山西、廣東、山東等多地能源主管部門先后出臺專項政策,產學研各界密集發聲。但虛擬電廠從學術概念到當前進入落地實施階段,從長遠看,仍有關乎其健康發展的體系性宏觀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首先,概念內涵、功能形態未形成權威統一認識——“先規范,再發展”和“先發展,再規范”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擇?
在高熱度下,政學產研各界均對虛擬電廠的概念內涵在各自的專業和立場上進行了解讀。例如,山西省能源局發布的相關文件認為,虛擬電廠可以有負荷型、源網荷儲一體等多種類型;學術界則傾向于認為虛擬電廠是一套技術管理系統;能源服業企業則基于業務拓展和搶占客戶資源的考慮,傾向于編織虛擬電廠的大框,將綜合能源服務等概念納入其中。百家爭鳴的現狀雖然打開了虛擬電廠的發展思路,但概念內涵、功能形態是新生事物的“四梁八柱”,沒有穩固統一的基本認識,后續圍繞虛擬電廠設計其市場機制、并網管理等都將在各自的話語體系里生長,從而帶來不必要的額外系統性成本。
其次,虛擬電廠作為市場主體、并網調度主體,在電力市場、電網調度運行體系中的定位和責權利邊界不明確,其商業價值和系統運行價值如何發掘?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于2021年底發布的新版兩個細則,已將虛擬電廠認定為輔助服務市場主體、并網調度主體,相當于給予其在市場交易、系統調度運行中的合法“身份”,但是主體身份背后則是復雜的責權利設計,其責權利是否明確和對等,關乎虛擬電廠是否能與各類主體建立清晰的規則體系,直接決定了虛擬電廠能走多遠。山東能源局現貨市場規則雖對虛擬電廠責權利進行了專門表述,但仍處于框架階段,還需要細化的論述,這是當前虛擬電廠責權利設計的普遍性問題。責權利的不明確會使資本方、運營商、電網企業對于在虛擬電廠的發展投入上有所保留。
再次,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導致對“內”整合各類型小微資源、對“外”參與系統運行等多項問題。
虛擬電廠的量測、通信、控制技術較為成熟,關鍵在于技術體系的標準化。當前,虛擬電廠對內的建設標準不統一,導致成本高且存在信息安全風險。各類資源主體仍通過自有平臺提供接口、安裝采集控制設備等方式接入虛擬電廠,對其接口的開放配合意愿低,同時采集控制設備規約不一致,數據交互存在壁壘,難以建立多系統貫通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對外是并網調度標準、規程不明確,導致并網調度難。大部分省份的能源主管機構均未出臺適用于虛擬電廠的專門并網調度協議模板,并網調度依據不足,缺乏接入規范、調節能力要求、數據交互要求、補償考核方式和計量結算要求等并網調度必備細則。
■■ 虛擬電廠健康發展
需要“冷思考”
首先,單純以商業視角或技術視角去解構虛擬電廠過于片面,而應以“系統觀念”置于能源電力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發展的大局中去認知虛擬電廠。
虛擬電廠“是什么、具備什么特征”是決定其作為一類獨立市場主體和并網主體的關鍵。一方面,如果只是商業性地將虛擬電廠過度泛化,與負荷集成商、需求響應等概念簡單等同,不明確其作為一類新興市場主體所應具備的獨特技術特性,那么將毫無提出虛擬電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如果僅從技術視角關注虛擬電廠具備什么樣的調節性能,而對其作為一類主體的責權利無清晰界定,那么其將難以參與市場交易和系統運行。因此,需要對虛擬電廠的概念構建系統性認知:
一是虛擬電廠對其聚合的各類用戶來說是一種運營服務,對于電力系統來說是具備“類電廠”技術特性的特殊電廠。對內部用戶來說,虛擬電廠是以貼合其生產需求為前提的資源管理,形式可以是各類能源服務,但核心是挖掘其用電曲線的潛在可調價值并博得收益。而對于電力系統來說,虛擬電廠具備超越一般聚合資源的類電廠技術特性,即調節能力而非提供電量,成為調峰調頻等日漸稀缺的靈活性資源的可靠提供者,是體現其系統價值的重要方向。
二是虛擬電廠的聚合對象應聚焦于電網難以直接調度的零散小微資源。當前點多面廣的分布式資源的直接調度管理十分困難且成本高昂。因此,虛擬電廠的發展應該瞄準小微資源,扮演系統調度與用戶的中間管理者角色,進行資源的整合、優化和調配,將使電力需求側各類零散小微資源更好地在系統運行中發揮作用,同時獲取合理收益。
三是虛擬電廠承擔系統平衡責任、接受電網調度,并逐步與常規電廠“同責同權”是發展方向。虛擬電廠在響應系統需求獲取收益的同時,承擔與之匹配的系統平衡責任也是大勢所趨,例如對于響應偏差的考核等。目前對虛擬電廠的偏差考核還比較寬松,比如華北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中,對于火電廠偏差超過2%即需要考核,而對于虛擬電廠,這一數字是30%。
其次,虛擬電廠所需的市場環境還處于建設推進階段,其核心在于市場準入條件、責權利規則以及交易品種的設計,需要充分結合虛擬電廠的特性。
虛擬電廠需要憑其核心能力即調節能力在市場博弈,其市場準入條件、交易品種以及對應規則將決定其收益空間,而目前這3個要素僅在華北、山西、山東、深圳等先行地區有著結合自身特色和實際的初步探索。
一是虛擬電廠的主要市場盈利手段是其調節能力,應側重于支撐系統短時間尺度平衡的相關市場。其核心作用不是發出電能量,而是調節能力。因此,參與系統日前、小時、分鐘甚至秒級的交易品種(如現貨、輔助服務),才是最大化系統價值的手段。例如,冀北的虛擬電廠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納入調度平衡計劃中,山西、山東則可參與現貨市場。
二是在虛擬電廠的市場準入標準上需要結合其類型,以及系統運行需求形成差異化的規定。虛擬電廠由于其聚合對象、技術條件參差不齊,在響應能力如調節速度、響應容量、調節時間上勢必會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例如以用戶側儲能為主的虛擬電廠在調節速度上必然占有優勢,進一步結合調峰、調頻等各類場景的實際需求,形成差異化的市場準入條件是合理方向,一刀切的最低準入標準規定并不利于虛擬電廠發展。
三是當前適當放寬對虛擬電廠在響應偏差上的考核是可行之策,但逐步收緊也是必然趨勢。虛擬電廠當前還是新興事物且在市場中獲取的收益有限,在偏差考核等責任考核上過于嚴苛會影響其發展。當前,各地對虛擬電廠的偏差考核較為松弛,這是正確的,但未來逐步收緊是大勢所趨。
再次,虛擬電廠在技術標準體系的構建上做到“內外有別,各有側重”是關鍵。
要對內構建虛擬電廠的建設運營標準體系降成本,對外做好并網調度標準體系。虛擬電廠內部技術標準的不統一將抬高運營商的建設成本,應建立涵蓋采集控制設備規約、平臺接口等方面的統一標準體系,打通負荷設備、采集終端、虛擬電廠運營平臺之間的交互壁壘。外部技術標準主要是虛擬電廠的并網運行標準,包括安全防護、并網技術規范、補償考核方式和計量結算等,以服務虛擬電廠更好地參與電網運行。
總的來說,虛擬電廠在我國還處于發展初期,一味地追捧概念、大干快上并不可取,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各方主體應冷靜下來,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電力市場發展情況,于能源電力發展的大局進行“系統性”思考,抓住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這一核心特征,形成其概念內涵、形態特征的統一認識,加快完善其參與市場的相關機制,構建技術標準體系,促進虛擬電廠健康發展,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三位作者均供職于國網能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