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鶴)持續十多年的國家購置補貼政策退出歷史舞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開始真正獨立行走。開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引發一些擔憂,比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能否繼續快跑?產能是否過剩?造車資質如何管理?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溝通會上,幾位汽車行業權威專家對行業焦點話題進行了解讀和展望。
——滲透率繼續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能并未過剩
國家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去年年末到期退出,疊加春節假期因素,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環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別下降6.9%和6.3%。同時,特斯拉降價掀起的價格戰引發市場擔憂,新能源汽車是否進入了需求疲軟階段?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說,新能源汽車在2022年有所提前消費,但并不會影響今年全年的表現。他認為,電動車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相比去年100%的增長率,即使今年增長50%,仍是相對的高位增長。而且,這樣的高增長對市場環境有利,產量大也將更好推動供需趨向平衡。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回顧歷史,每一次補貼政策退出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市場蕭條期,但預計今年的政策退出影響整體可控,一方面補貼金額已經較少,另一方面政策退出也早有預期。因此,新能源汽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整后,滲透率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
苗圩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很有可能超過30%,即年銷量900萬輛,并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50%的滲透率,比此前設定的2035年實現50%滲透率目標大大提前。
近年來,賽道的火熱吸引了各大車企大干快上,IT、通信、互聯網等企業亦下場造車,引發一些對產能過剩的擔憂。
苗圩表示,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整體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000萬輛,當年產量只有300萬輛。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迅速升至近700萬輛,若無2021年的產能基礎,無法實現這樣超預期的增長。但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間有區別,有些地區有些企業產能利用率高、產品供不應求,有些則產能利用率很低,產品銷不出去。
他說,我國汽車銷量已連續多年維持在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2022年滲透率已達25.6%。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取代傳統燃油車,二者之間形成了此長彼消的替代關系,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燃油車產能過剩,思考怎樣把過剩的燃油車產能轉化成新能源汽車產能。
——行業準入如何有序管理?避免爛尾項目資質成為“殼資源”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毋庸置疑,自然成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明星”產業。
過去幾年,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大舉招商立項,其中不乏成功者,也出現了部分基本爛尾的項目,如賽麟、拜騰、博郡、漢騰等。
苗圩認為,地方政府需總結和思考如何有效幫扶產業同時控制風險。已經爛尾的項目中,有的是地方政府土地不要錢,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代建廠房、代買機器設備。還有地方政府財政出錢吸引社會資本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盡管這是吸引社會資本的一種風險投資方式,但地方政府不宜做第一大股東,宜通過跟投而非領投的方式規避風險。
今年伊始,多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進一步招商引資、搞項目建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項目,造車資質亦成為行業熱門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用什么樣的方式控制準入、給予造車資質需慎重思考。
“不要用老觀念理解新產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說,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創新者、投資者看到機會所在,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參與,政府宜持開放態度,大量企業的參與縮短了行業整體試錯過程,對產業發展有益。經歷蜂擁而入和大浪淘沙,若干企業將最終脫穎而出,產業集中度逐漸上升。
苗圩提出,在市場準入方面,或可借鑒證監會對企業上市的改革,從審批制改為注冊制。地方政府把好關,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將投資、產能決定交給企業。不要把爛尾項目的造車資質變成“殼資源”,不要讓新進者只能通過高價買“殼”獲得資質。
——鋰供需緊張問題下半年緩解 價格逐步回落均衡水平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井噴式增長抬高了上游原材料需求和價格,特別是動力電池原材料鋰價飆漲,一年時間漲價近十倍,讓整車制造企業飽受成本壓力,連連叫苦。鋰價未來如何走牽動著產業鏈上下游。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看來,鋰供需緊張問題正在不斷緩解。
他表示,由于我國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總量已經相當大,未來增長率會大幅下降。2023年,電動汽車增長率預計從2022年的接近100%水平降到30%-40%,總產銷量接近1千萬輛。動力電池增長率預計會從2022年的150%下降一半左右。我國鋰離子電池2023年總出貨量增長率預計從2022年的接近100%降低至50%左右,全部出貨量接近10億千瓦時。2023年,純電動汽車增速將下降,插電混動和增程電動占比會上升,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的電池裝載量下降。因此,動力電池需求增長率下降,需求緊張局面會大幅緩解。
鋰資源價格主要由供需決定,從供給側看,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鋰礦石開采產能已經提速,長期看,鋰資源儲量充足且可開采量持續增加。此外,漲價使得電池材料回收產業迎來機遇,預計2030年之后電池材料將進入大規模回收階段,2050年前后,原始礦產資源和回收資源的供給量將達到相當水平,更長期看,回收資源將逐步完全替代原始資源需求。
歐陽明高說,近期鋰價已經回歸到45萬元/噸區間,今年下半年還會進一步下降,預計回落到35萬-40萬元/噸左右。今年上半年鋰預計供需平衡,下半年供應可能略有過剩。今后幾年,鋰價預計將繼續回歸到合理的平衡價格,預計在20萬元/噸左右。鋰供應問題將不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