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內卷”使得眾多光伏企業在融資的路上停不下來。
受益于國內積極的政策環境,我國光伏行業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新增裝機、累計裝機在全球遙遙領先。而踏上“高速快車道”的光伏企業們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數據顯示,3月1日以來,已經11家企業相繼發布了募資或擬募資公告,金額約為338億元。
不間斷的融資、擴產正在成為光伏企業壯大自身發展的首選方案。換個角度看,未來光伏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或不可避免。
光伏公司融資潮停不下來
光伏產業是國家新型戰略產業之一,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共同作用下,全國光伏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新增裝機、累計裝機在世界遙遙領先。
光伏行業協會(CPIA)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吉瓦,同比增長59.3%;全球光伏新增裝機230吉瓦,同比增長35.3%。制造端國內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為83萬噸、357GW、318GW、289GW,增速均在55%以上,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
受益于“雙碳”目標的動,光伏概念持續受到市場熱捧,A股光伏公司再融資始終位居市場前列。2月24日晚間,晶澳科技公布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89.6 億元;2月13日,天合光能(688599.SH)的“天23轉債”于開啟申購。本次可轉債發行將實現募資88.65億元。這僅是A股光伏公司再融資的一角,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1日以來,已經有包括晶澳科技、上機數控等公司在內的11家企業相繼發布了募資或擬募資公告,金額約為338億元。
此外,光伏行業的投融資市場同樣表現活躍。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現狀深度分析發展戰略評估報告(2023-2030年)》顯示,2022年我國光伏行業發生15起投融資事件,投資金額最高為高景太陽能收到的B輪投資,金額高達25.15億人民幣。
光伏屬于較為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通過融資進行擴產,實現利潤規模提升之后,再融資擴產…。行業特點決定光伏企業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助力。光伏公司再融資異常火爆一個原因是市場對行業發展的樂觀預期。有分析認為,2023年我國光伏行業新增裝機、發電量均可能大幅增長,再度創出歷史新高。
融資潮背后原因:擴產能 “卷死”對手
光伏公司積極融資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卷者為王”。對光伏企業而言,不間斷融資,擴產為的是實現更低成本規模化生產光伏產品,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壯大自己,“卷死”對手。
當前,光伏行業已經開啟新一輪的大規模新產能投放,集中在多晶硅、大尺寸硅片、電池及組件方面。參與其中的企業既有隆基、通威、天合、晶澳、晶科等這樣的光伏龍頭,也有橫店東磁、一道新能這樣的行業新貴,還包括不少跨界企業。
2023年龍頭企業一體化產能建設項目紛紛提上日程。例如,2月4日,晶澳科技惠山年產500臺單晶爐項目、惠山年產100噸漿料項目簽約江蘇無錫。通威25GW組件項目在江蘇鹽城開工建設。3月22日晚間晶澳科技發布公告稱,擬建設鄂爾多斯高新區年產20GW硅片、30GW電池項目,預計投資額128.42億元。
同時,光伏先進產能正在加速落地。如硅料領域的顆粒硅技術,硅片領域的N型硅片,大尺寸硅片以及硅片薄化,電池領域的N型電池技術等。例如,1月12日華民股份3.5GW N型硅片項目投產;1月28日,天合光能電池三期10GW TOPCon電池項目建成投產;月7日捷泰科技滁州二期8GW N型TOPCon電池片項目首片成功下線。7日捷泰科技滁州二期8GW N型TOPCon電池片項目首片成功下線等等。
另外,跨界光伏企業也是動作頻頻,有些企業簽約光伏制造業項目,有些項目則已經開工或者投產。例如奧維通信、三五互聯、綠康生化等企業均有項目簽約;三一硅能、合盛硅業等企業跨界項目也在陸續推進之中。
除此之外,光伏企業加快融資用于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包括償還債款,反映出當前光伏行業的企業利潤增長趕不上裝機量的增速。比如集中式光伏電站補貼難到位,對光伏企業現金流造成影響;產業鏈上游硅材環節利潤率較高,抬高了中下游企業采購成本;光伏企業現有模式和新需求的匹配不高,盈利模式需要進一步探索等等都在增加企業的融資需求。
行業高景氣能持續多久 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對光伏行業前景的良好預期引發了資本更多的遐想,使得光伏企業能夠頻頻獲得融資。
1月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文件里明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這一戰略目標為光伏產業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到2027年,,光伏累計裝機量將超越其他所有電源形式。2022-2027年間全球光伏裝機新增1500GW,年均300GW。
數據方面,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1-2 月光伏累計新增裝機20.37GW,同比增長87.6%,這個數據已接近去年1-5月累計裝機容量。同時,1-2月光伏出口數據超預期,實現同環比轉正。川財證券研報認為,隨著本輪硅料環節博弈的階段性結果陸續落地,產業鏈利潤逐步向下游轉移,刺激終端需求爆發,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向上。
不可否認,融資的火熱將有利于更好促進光伏行業發展。我們也應該看到,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會永遠成長。在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同樣不能忽視。近些年行業持續巨額投資擴產,意味著未來幾年將迎來產能集中釋放,行業競爭加劇、產能過剩的擔憂應該讓投資者保持警醒。如果出現巨量過剩,則必將引發行業內一輪洗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