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有廢棄資源,央國企推動“漁光互補”項目落地
在政策指引下,央國企相關項目布局頻繁,三峽能源、華能、大唐發電等旗下均有“漁光互補”項目,從公開信息查詢,國家能源集團、中石油等近一年有已有多個項目并網。去年7月,中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網發電,該項目利用兩個水面建設用地40萬平方米、裝機規模18.73兆瓦,年均發電2750萬千瓦時。截至11月,該項目累計發電量達1050萬千瓦時。
緊接著,中石油最大的水面光伏發電項目——冀東油田分布式自發自用光伏發電項目于12月并網發電,該項目利用高尚堡油區閑置平臺廢棄水池,并在水面光伏發電項目基礎上研究論證“漁光互補”方案,力爭實現該項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清潔發電新模式。
國家能源集團單體最大的水上光伏發電項目——國能聊城202兆瓦水庫光伏項目首批也于去年年底并網發電。該項目是國內第二大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利用4475畝自有水庫閑置水面建成投產。截至2023年1月31日,首批并網的70兆瓦累計發電量達331萬千瓦時。
今年3月,安徽阜陽市南部風光儲基地(古城)650兆瓦光伏項目一期全容量并網,該項目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偨ㄔO規模65萬千瓦(一期建設規模25萬千瓦),占地面積約一萬三千畝。項目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并形成“漁光互補”模式,預計項目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7.1億千萬時。項目由三峽集團投資,中國能建安徽院、中國能建建筑集團聯合總承包建設。
提供政策支持,山東省引領探索海上光伏技術
除利用以上水面資源外,行業也將關注點移到海上光伏項目上,近兩年沿海省份包括山東、江蘇、浙江、遼寧、廣東都有海上光伏項目規劃,將推動海上光伏項目規?;l展。不可忽視,海上項目建設也同樣存在政策風險。
在技術方面,目前水上光伏分為樁基固定式和漂浮式。前者適宜安裝在水深5米以內,沒有地質災害,水位變化小的區域,如灘涂、潮間帶;后者近幾年在光伏以及風電中都備受關注,適用于水深大于5米、無臺風的中遠海水域。
我國首個規模化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項目-國華HG14海上光伏1000MW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于4月在山東濟南召開,該項目場區水深1-4米,場址中心離岸距離8公里,裝機容量100萬千瓦,是首批海上光伏項目中第一個具備可研評審條件的項目。該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啟動,為探索海上光伏規模化發展拉開序幕。
目前深海項目多處在實驗示范階段,如去年10月,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場20兆瓦深遠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實證項目成功發電,成為全球首個投用的深遠海風光同場漂浮式光伏實證項目,為未來海上光伏實現規模化、商業化、標準化探索技術路線。另外,今年4月,中集來福士研發的我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半潛式海上漂浮式光伏發電平臺完成下水拖航,也成功論證了半潛式海上漂浮式光伏的可行性。
大規模水上光伏應用仍處在起步階段,隨著更多項目在技術及成本上的探索,水面光伏將邁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