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動力電池行業間競爭愈演愈烈,市場格局不斷變化。在激烈的競爭下,動力電池企業更加注重從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性能,從而驅動電池技術加速迭代、新產品不斷涌現,企業創新動力強勁。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分,我國動力電池的材料和新技術應用不斷取得突破,形成了從材料研發、電池生產、回收利用到設備支撐的全球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體系。
動力電池技術“百花齊放”
動力電池技術創新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材料創新,比如鈉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固態電池;二是工藝創新,比如通過改變動力電池結構或形態來提升能量密度及安全性。
通過對空間的設計應用,各電池廠商推出一系列電池品牌,比如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中創新航的OS高錳鐵鋰電池,瑞浦蘭鈞的問頂電池,蜂巢能源的龍鱗甲電池……
2022年以來,在眾多廠商的“明爭暗斗”下,動力電池技術創新更是層出不窮,電池體積利用率不斷實現突破,系統能量密度接連獲得提升,安全性能進一步得以保障。
固態電池離我們還有多遠?
眾所周知,固態電池是未來電池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固態電池普及之日,就是燃油車退出歷史舞臺之時。”多年前流傳于新能源行業的這句話始終激勵著動力電池企業不斷在該領域取得突破。
固態電池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是相對于傳統液態電池而言。如果按電解質的形態對鋰離子電池進行分類,可以按照其中液體含量的多少分為液態電池與固態電池,而固態電池又被分為半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與全固態電池。液態電池中的電解質都是由液體組成,而半固態液體電解質質量百分比<10%,準固態液體電解質質量百分比<5%,全固態則不含任何液體電解質。
固態電池的優勢
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翻倍,續航里程達到1000km以上;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理論值有望突破500Wh/kg;
循環壽命更長:固態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幾乎沒有鋰離子的消耗,能讓固態電池的容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
安全性更高:液態電解質熱分解溫度與隔膜融化溫度在160℃以下,而固態電解質熱分解溫度超過500℃,幾乎不存在起火的安全隱患;固態電解質的不可燃性、無腐蝕性、無揮發等特性,使其化學性質更加穩定,穿刺后無需擔心安全問題;
充電速度更快:充電速度可提高幾倍以上,且不受溫度限制。
面臨瓶頸及發展現狀
目前受限于一些技術原因,全固態電池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暫時無法攻克原材料、設備和工藝上的難題,充放電效率低、固態電解質難以輕薄化,目前仍處于高成本階段,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因而,固態電池在全球范圍仍未落實到量產階段,國內大多數動力電池企業則采用半固態電池作為過渡方案。
從發展路線來看,從傳統液態電池到最終全固態電池的發展可以分為五大階段:傳統液態電池——凝膠態電池——半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
業內普遍認為,作為過渡技術的半固態電池商用化即將來臨。半固態電池依賴于液態電解質進行鋰離子交換,但其電解液含量已大幅減少。
日產、寶馬、寧德時代、蔚來、中創新航、上汽、廣汽、孚能科技等都已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有所布局。與國外相比,中國在固態電池技術上存在巨大機遇和挑戰,仍然需要相關企業加快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專家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
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主要核心技術是輕量化車體、高性能動力總成一體化、高性能安全電池包。下半場是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主要核心技術是汽車芯片和操作系統。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
在電動汽車需求側,應繼續提高動力電池效能,研制鈉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高效電池;要攻克電池的技術難關,應看到鈉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先進電池尚在實驗試產中,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并重視團隊建設。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馬仿列:
從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規劃來看,預計2030年前后,固態電池、鋰硫電池等下一代電池都將大規模進入市場,我國企業應持續加大對下一代電池的研發投入,完善新技術產業鏈環節,并尋求適宜應用場景,以推動技術迭代和落地。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
動力電池企業要加強與下游車企之間的協同,形成發展合力;加強供應鏈管理,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安全;加大對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電池的可靠性、安全性等,逐漸解決續航里程短、充電慢等難題;要在電池回收方面做好文章。
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
動力電池在技術層面依然存在較多問題:一方面是能量密度不夠高、續航里程不夠長,部分車輛有虛標趨勢;另一方面,電池包體積有限,難以大幅提升續航。此外,受成本壓制影響,動力電池逐漸向磷酸鐵鋰傾斜。鋰電池的演變從液態開始,但終極肯定是固態。
中創新航高級副總裁潘芳芳:
創新應該推動成本持續降低和用戶體驗持續提升。過去十幾年,材料創新、結構創新、制造創新支持動力電池快速迭代。隨著TWh時代的到來,極簡制造是未來發展方向,通過極簡制造,簡化零部件數量和工序數量,降低成本。
結 語
《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白皮書(2023-2025)》顯示,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212Wh/kg,磷酸鐵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176.1Wh/kg;純電動乘用車單車平均帶電量提升至50.9kWh,續航400公里以上車型占比提升至70.7%。
從國家層面來講,不僅要加大動力電池技術創新方面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還應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的相關合作,共同推動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技術創新與供應鏈重構,將是動力電池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會輕易變更的兩條路線。
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進而搶占市場份額已成普遍共識,技術創新論其本質就是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生存戰,是破解動力電池行業桎梏的關鍵所在。想要改變現有的競爭格局,也只有技術創新這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