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廣東電力公司對外公布了這樣一紙文件,引起風電行業廣泛關注。
該文件名為《廣東省(不含深圳)2023-2025 年新能源可接入容量預測分析(2023 年第二季度)》,該分析文件將廣東省113個地區、縣的新能源接入分“綠色、黃色、紅色” 預警等級。
?綠色區域, 表示本地消納裕度充足,“可接入容量”為以就地消納主、不考慮外送情況下測算結果,鼓勵新能源優先在此區域開發;?黃色區域,表示新能源無法在本地消納,“可接入容量”為考慮外送通道約束情況下測算結果,建議提前與電網公司溝通具體消納條件;?紅色區域,表示新能源無法在本地消納,且外送通道已基本滿載,建議集中式新能源項目待消納條件改善后安排新增建設計劃。
風電“紅色預警”再現
文件將廣東省25個地區納入“紅色預警”區域,這意味著該25個地區的新能源項目無法在本地消納,且外送通道已基本滿載,建議集中式新能源項目待消納條件改善后安排新增建設計劃。
此前,業內傳聞稱:廣東省暫停地面集中式光伏、陸上風電項目立項,已立項未開工的集中式光伏、陸上風電項目暫緩開工。
對此,廣東省能源局新能源處緊急回應稱:并未發布相關政策暫停新能源項目立項,只是建議部分地區不要新增備案和核準項目,沒有說“一刀切”,完全不給做。
廣東省能源局相關工作人員對外表示,如果企業一定要去核準備案,應當和企業說明清楚新能源項目開工后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項目是否順利接入電網、是否能盈利等問題,企業能否承擔相應風險,需要自身去考量。
通過對一個地區的新能源消納能力、消納規模、電網可接入容量的預測,以“綠色、黃色、紅色”三色來界定當地是否安排新增風電項目的核準備案。
這種投資預警機制建議似曾相識。
早在2016年,國家能源局為引導國內風電企業理性投資,率先建立了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預警程度由高到低分為紅色、橙色、綠色三個等級,紅色預警區域將暫緩核準新的風電項目。
彼時,甘肅、寧夏、新疆、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六省(自治區)由于消納能力不足、被劃入“紅色預警”,風電項目建設就此陷入停滯不前狀態。
直至2020年,全國風電“紅色預警”地區清零,只有個別地區為橙色預警,中國風電迎來爆發式發展,當年新增裝機7167萬千瓦,同比大增178%。
值得注意的是,2016至2020年,廣東省在國家能源局連續5年的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下,其風電投資建議一直是“綠色”,那么這次廣東省25個地區的風電紅色預警是否會對廣東省海上風電以及未來的風電產業發展造成影響?
海上風電是否受影響
作為用電大省,廣東省是全國全國能源消費量最大、電源結構最多元的省份之一。2023年廣東省能源局發布的《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省內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6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44%左右。
對比2022年《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該方案電源2025年的裝機目標進行了再調整。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提高超1000萬千瓦,煤電裝機規模調增超1000萬千瓦。
其中,海上風電是《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優先級最高的可再生能源類別,尋求規模化發展。
2023年5月,廣東省發改委發布《廣東省2023年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工作方案》。
《方案》明確,廣東省海域+國管海域共30個項目總23GW海上風電開展競配工作,提出先安排 15 個、共 1600 萬千瓦的預選項目,其中汕頭市5個500 萬千瓦,汕尾市 4 個、400 萬千瓦,揭陽市3 個、400 萬千瓦,潮州市3個、300 萬千瓦;再從中遺選出 800 萬千瓦的項目作為開展前期工作的示范項目。
方案還對開展競配的各項目場址范圍、風資源條件、集中送出及陸上登陸點規劃情況做了附加說明,并指出放棄省海上風電補貼的最高加5分。
相關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該文件對廣東省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以及后續并網接入影響不大,對集中式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下面為《廣東省(不含深圳)2023-2025 年新能源可接入容量預測分析(2023 年第二季度)》全文,你如何看待?歡迎留言討論。
來源:風電觀察
作者:周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