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立泉在日前召開的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分論壇上表示,在國家儲能新政引導下,中國儲能行業將迎來爆發期,預計2025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年社會用電量的18%左右,儲能市場將突破100GWh。
??與此同時,深圳市發改委表示,深圳高度重視發展儲能產業,將以最強決心、最大力度加快打造萬億級世界一流新型儲能產業中心。同樣,國內其他一些城市也紛紛看好新型儲能產業。
??另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新型儲能行業,更多的還是電池儲能行業。目前,以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為代表的新型儲能行業,總體來看,儲能成本較高,但市場需求潛力較大。在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共同推動作用下,其未來增長速度將會加快。
??盡管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前景較好,但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新型儲能的調用和盈利難題依然困擾著相關企業。此外,一些地方因財政資金困難,補貼政策難以落實到位,導致行業成本相對較高,發展速度緩慢。
??對于儲能行業下一步如何降本增效,王科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擴大生產規模。在降低成本方面要分不同類別,比如說,像鈉離子電池,如果生產規模擴大,達到一定程度,其成本下降非常快,在大規模生產的條件下,它比鋰離子電池在成本上還更具有優勢,未來發展空間大、發展速度較快。
??二是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特別是一些地方圍繞財政補貼政策要落實到位,這將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三是給初創期的儲能企業相應扶持。不少儲能企業屬于初創階段,缺乏持續經營的穩定性。對于這些初創企業來講,如果市場需求波動較劇烈,經營困難就會較明顯。
??“儲能產業發展,一方面要依靠市場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政府加強引導和扶持,通過一攬子政策或扶持措施,幫助發電企業積極投入到儲能產業發展中。”王科表示,因為發電企業規模體量相對較大,需求也較明確,資金投入有一定保障,特別是風電光伏項目,需要配備一些儲能設備,如果有技術、資金等方面投入,或更好地促進儲能產業的發展。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儲能產業技術和產品,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一定影響力,但由于存在儲能不平衡、安全性等問題,需要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鑒于儲能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投入大、技術要求高,很多企業難以涉足這個現實,需要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法規護航,在給予企業相應財政補貼的同時,更需要統一標準,以此促進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