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省發布了魯發改能源〔2023〕670號《關于開展我省配建儲能轉為獨立儲能試點工作的通知》,揭開了配儲轉獨立儲能政策的試驗。政策的目的,在文件的開篇就提到:為拓寬配建儲能盈利渠道,鼓勵其積極參與電力市場,更好地發揮電力系統調節作用。翻譯一下就是:給賺錢的出路,讓其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
以山東為例,山東目前獨立儲能共有198萬千瓦/399萬千瓦時,上半年的等效運行小時534小時,新能源配建儲能共有85萬千瓦/175萬千瓦時,等效運行小時192小時。配建儲能的利用小時,僅是獨立儲能的35.96%,對電網的調節作用,明顯發揮得不夠。按照單位造價4元/千瓦計算,大約34億的電力設備投資,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山東的配建儲能的狀況,其實是全國儲能運營的一個縮影。按照中電聯的統計數據,2022年,中國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利用率較低,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數為12.2%,其中新能源配儲等效利用系數僅為6.1%。截至上半年,全國已投產新型電力儲能1730萬千瓦中,因沒有合理的成本回收機制而閑置的配建儲能,也帶來了隱含的浪費。
回想一下,新能源配儲政策的推出歷程。新能源配儲的政策,是為了解決新能源的棄風、棄光率過大,而出臺的政策。這個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能源的消納率。但政策出臺時,對配儲投資的回收機制,僅考慮通過新能源的售電收入來彌補其投資收益。新能源配建儲能,成了新能源并網的先決條件之一,各省都推出了10%到20%容量的配儲政策。
新能源配套儲能,參與電網調峰,在發電側上網電價與發電時段無關的情況下,收入只跟電量有關,跟發電時段無關。參與調峰,充電后再放電,必然帶來電池壽命損耗和電量損耗,這都屬于成本。配套儲能參與調峰,屬于自帶干糧打工,自然會出現了怠工和積極性不足的現象,這也是配建儲能的利用系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加之履行義務的心態,導致配建儲能,成了一個低價中標,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市場,這種選型理念投產的設備,一是可靠性低,二是安全系數低,事故頻發。基于上述情況,各省開始探索用獨立儲能替代配儲的實踐。雖然政策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從利用效率提升和對電網的貢獻上看,獨立儲能政策,也是有可取之處的。新能源配套儲能轉獨立儲能,是一條不錯的提升效率減少浪費的辦法。
新能源配儲,是否都能轉為獨立儲能,政策上,還是有選擇的。先看一下配建改造成獨立儲能的基礎要求。配建儲能,需要滿足技術要求、安全要求和改造設計單位資質,并要通過改造,嚴防消防風險。并且,也規定了涉及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的儲能,原則上暫不轉為獨立儲能,限定了配儲轉換范圍。
圖1 配建改造成獨立儲能的基礎要求
配建儲能的相關技術要求中,對獨立儲能和配建儲能給出了定義。也提出涉及運行信息傳遞、涉及電網自動化改造等具體改造要求,給出了需要履行的相關流程,不失為一個好的儲能建設的技術要求。
圖2 配建轉為獨立儲能的相關技術要求
最后說一下,配建儲能轉獨立儲能的項目申報書的相關內容。這部分內容,基本涵蓋了一個儲能項目從立項、改造、效益分析和進度的安排,夸張一點說,依據這個建議書的流程和文件準備,新投運一個儲能項目,也基本就夠用的了。
圖3 配建轉獨立儲能的相關論證流程
綜上所述,山東配建儲能轉獨立儲能,是一條山東給予新能源配建儲能的成本回收之路,但并非單純一轉了之,而是希望通過政策,促進新能源配儲提高安全、技術指標,提高設備的安全性。山東設計的配建儲能回收成本路線,并非一條,還包括配合省級電力現貨市場運行,新能源與配套儲能聯合入市的方案,這也是另外一條讓新能源配儲獲取合理的投資回報的政策路線設計。
從當前全國儲能產業的投產情況來看,雖然眾多的儲能項目正在不斷地進行布局和投資,但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儲能項目的使用率卻相對較低,這對于儲能項目的成本回收機制造成了一定的挑戰,為了讓新型儲能產業能夠更好地發展,需要對現有的政策設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為新型儲能的投產和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最終通過合理的市場機制,促進新型儲能更加健康地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接受洗禮和考驗,是新型儲能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中不斷地經歷挑戰和歷練,新型儲能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從而為我國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