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卡位戰硝煙四起之際,“核電一哥”中廣核旗下新能源公司對外公布了重大人事變動。
記者獲悉,中廣核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廣核新能源發布《總裁調任、委任執行董事及總裁及非執行董事辭任》公告稱:張志武因工作需要辭去兼任的總裁一職;任命李光明為中廣核新能源總裁。
此次人事變更后,中廣核新能源核心人事實現了“張李配”:張志武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光明則由此前的公司副總經理升任總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碳中和大潮下新能源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中廣核新能源曾一度走到了港股私有化退市的邊緣。可以說,此次人事變動大有深意,傳統老牌“核電一哥”正在大舉入局新能源,進而在核電之外將新能源打造成新的“未來增長極”。
新能源“順風翻盤”
與中廣核同屬“新五大”發電集團的三峽集團,早就意識到了大水電已經見頂。其董事長雷鳴山今年上半年就曾表示,未來三峽的工作重點是要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實現“保供與減碳雙過硬、雙可靠”;同時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新能源業務。
如今,“核電一哥”中廣核也充分意識到,盡管核電清潔低碳、發電穩定、利潤有保障,但是囿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核電很難實現高增長了。
中廣核旗下核電上市公司——中國廣核電力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廣核電力實現營收392.76億元,歸母凈利潤69.6億元。公司的核電管理在運規模達3056.8萬千瓦,占全國在運核電裝機的53.85%。
其核電業務從營收、利潤到裝機、發電量,都穩穩占據著核電行業半壁江山,可核電裝機量就是一直上不去。
雖然2019年以來,國內的核電核準得以重新開閘,但是每年核準的項目,具體到每家企業是很少很少的。今年7月31日,國常會一口氣核準了6臺核電機組,中廣核拿到的是福建寧德核電項目 5、6 號機組,盡管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單臺機組容量也僅為121萬千瓦。
正因如此,早在幾年前,中廣核就將新增長點鎖定了新能源,2019年曾規劃“十四五”新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然而,中廣核新能源被傳出或將從港股私有化退市,這給中廣核的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
三年前的2020年3月2日,中廣核新能源對外披露了潛在私有化意向。在此前后,五大發電集團港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亦相繼私有化退市,包括華能新能源、華電福新、中國電力清潔能源等。
這一波新能源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它們的母公司除了傳統火電外,近年來一直在布局新能源,私有化后將有利于新能源資產的進一步統籌與整合;另一方面,當時新能源全行業并不景氣,因而這些上市公司港股市值偏低,已基本喪失了融資能力。
此后不久,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外公布了中國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新能源就地水漲船高,迎來了新一輪的全行業投資擴產熱潮。
挺過了至暗時刻的中廣核新能源,開始迎風直上,大刀闊斧進軍新能源開發。
截至2022年底,中廣核國內新能源總資產達到2886億元,同比提升11%;國內新能源在運裝機規模突破3500萬千瓦,其中風電2451萬千瓦、太陽能1013萬千瓦。其2019年曾經規劃的“十四五”新能源裝機3000萬千瓦,提前完成。核電之外,新能源成為中廣核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除了在運風光新能源裝機3500萬千瓦之外,中廣核還在2022年獲取了新能源開發指標1825萬千瓦。風光新能源項目之外,抽水蓄能業務也結出碩果,總計取得儲備資源3853萬千瓦,這一項目儲備規模僅次于兩網和三峽集團。
形勢瞬息萬變,中廣核也對其新能源規模重新規劃。按其規劃,到“十四五”末要達到“在運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6000萬千瓦”,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流新能源企業。
“海風一哥”的野望
新能源開發大潮之下,每家發電集團都提出了醒目的標簽。
比如,國家電投集團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發電企業”,國家能源集團是“全球第一大風電企業”。而中廣核的新能源野望,是在與三峽集團、華能集團的競爭中,向“海風一哥”發起沖擊。
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
此前已經規劃入局海上風電的三峽集團乘勢而起,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親自拜訪各省主要領導,并借此與福建、山東、江蘇、廣東等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掀起海上風電“圈地運動”。
截至2022年底,三峽集團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到500萬千瓦,成為國內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風電開發運營企業。加上三峽陽江青洲五、六、七以及其他海上風電項目,三峽集團海上風電在運在建裝機規模已經達到1000萬千瓦量級。
與三峽集團類似,中廣核也是國內最早參與海上風電,相關開發建設經驗最豐富的中央企業之一。
中廣核試水海上風電始于2015年。當年5月,廣核江蘇如東項目開工;2016年1月28日,首批風機投運,同日廣核江蘇如東項目全場投運,成為我國首個滿足“雙十”標準的海上風電場。
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也花落中廣核。地處粵東的中廣核汕尾甲子海上風電項目,2022年12月全容量并網,總裝機容量為90萬千瓦,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平價海上風電場。該項目率先實現平價,得益于風資源條件、產業配套、風機機組大型化調整、廣東電價優勢等諸多要素。
中廣核新能源汕尾風電項目相關負責人稱,沿海地區中福建風資源條件豐富,一臺5.5兆瓦的風電機組發電小時數可接近5000,但這一區域施工難度較大。汕尾海上風電項目還發展出了海上風電“配套產業園模式”,以中廣核的海上風電設備訂單為牽引,引進了明陽智能、中天海纜等頭部風電制造企業入駐汕尾當地產業園,總投資超70億元,年產值超300億元,同時配套建設了自有碼頭,成為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母港。
截至目前,中廣核在國內已建成367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儲備超過2300萬千瓦。
這23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一旦落地,將向“海風一哥”發起有力沖擊。因此,恰在新能源開發“諸侯爭雄”的關鍵時刻,中廣核新能源重磅人事落地。
履歷顯示,李光明,現年僅46歲,中國共產黨黨員,擁有高級工程師職稱。2000年獲得四川大學本科學歷,主修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2016年8月加入中廣核新能源。
在加入中廣核新能源之前,李光明曾在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華北分公司等地長期歷練,曾官至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及河北分公司總經理,并兼任華北區域總監。
時來天地皆同力,“雙碳”成就了新能源,新能源需要有一波新人事和新班子。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科班出身的李光明登頂中廣核新能源總裁,恰是縱橫千萬里的新能源大棋局上,那條若隱若現的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