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CNNE2023第八屆東北能源經濟峰會在吉林長春正式召開,本次會議由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吉林省風能太陽能學會、世紀新能源網、氫能觀察、風電觀察、世紀儲能承辦,由新能智庫提供學術支持。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黨組成員張玉清,吉林省科協學會服務中心副主任楊瑜,吉林省風能太陽能學會秘書長張松為會議致辭。
20日下午,會議同期開展風電分論壇,吸引了數百位行業同仁到場參會,在風電分論壇中,風電設計院、業主方、設備方以及認證機構等行業專家共同圍繞中國及東北風電產業的最新政策、市場情況、消納問題、核心技術裝備等進行探討。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風電資源規劃技術主管 許帥
會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風電資源規劃技術主管許帥從裝機規模、資源潛力、發展路徑,產業成本與競爭力、技術創新、融合發展等層面介紹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表示,結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展望,除各省繼續做好省內風電開發外,我國風電產業主要呈現三北重點沙戈荒,西南優先水風光,東部淺海向遠洋,全國老舊升級改造,東中南部風電下鄉的高質量發展總體趨勢。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總監 楊枝
當前,我國風電產業呈現以陸上大基地,沿海深遠海、鄉村風電以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多樣化應用場景。會議期間,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總監楊枝表示,“針對大基地低造價、溫差大、風沙大,溫度低、強電網的應用場景,運達股份推出10MW級鯤鵬平臺,在超大葉片、超大風輪,超大容量及輕量化的基礎上,對機組密封設計、抗高溫差設計及并網寬頻振蕩抑制技術進行優化升級,為風電大基地建設提供最優解。針對規模小、風速低、負荷端近就地消納、環境友好性要求高的分散式風電應用場景,運達股份推出分散式高性能旗艦平臺,通過超高塔架設計、低噪音、防除冰、“源網荷儲”多能互補協同等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發電收益。”
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科技創新中心主任 董禮
在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背景下,對新能源資產運營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相較于傳統人員被動式的運營模式,更高效率、更高質量、更高智能的無人值守運營管理非常重要。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科技創新中心主任董禮表示,設備高可靠性是無人值守前的提,通過設備廠家的高質量制造和安裝后的可靠性驗證,以及定期維護,可以將風機運行的可靠性大大提升;預測性運維是無人值守的保障,隨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在設備故障識別中的應用逐漸成熟,通過集中的數據分析平臺實現準確的發電設備預警成為現實。董禮強調,無人值守是一種管理理念,只有管理上做到了,技術,數據,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實現無人值守的真正落地。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解決方案主任工程師 王躍彬
會議期間,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解決方案主任工程師王躍彬介紹了明陽智能全球領先的MySE海陸全系列風機產品平臺,明陽智能依托技術和理念創新,自主研發并推出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組MySE18.X-28X及16.6MW雙轉子海上漂浮式機組,標志著中國整機廠商在整機技術領域已經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另外王躍彬還就明陽集團在零碳場景打造、鄉村振興戰略實踐、新能源與化石類傳統能源融合發展以及海洋能源立體融合開發等方面的業務實踐做了精彩分享。最后,王躍彬還表示,明陽智能現已構建起完整的海陸“風光儲氫”產業集群生態,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并希望通過明陽集團在可再生能源領域30年的豐富業務實踐,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助力東北低碳發展新征程。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土建室主任 熊靖宇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土建室主任熊靖宇就吉林省新能源產業“綠電+消納”試點方案進行了解讀,她表示,吉林省錨定每年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不低于500萬千瓦、5年不低于3000萬千瓦的目標。在常規發展模式(松遼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吉電入京”通道開發)基礎上,通過增量配電網模式、自帶負荷(風火打捆)配套新能源消納模式、新能源直供模式、孤網運行模式等再開發一定規模的新能源項目。
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
在風電大型化、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大背景下,傳統依托于風速儀和測風塔的風功率預測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精度需求,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激光測風雷達”可實現周邊區域風速、風向、風切變智能測量。像是給風機一雙“智慧”的眼睛,能夠測定氣流中不同距離下的風參數信息,幫助風機調整最佳偏航角度,降低風機損耗的同時可提升年發電量3%至5%。
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大數據分析工程師 劉冰冰
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大數據分析工程師劉冰冰指出,在風電平價上網時代,風電市場競爭激烈,運維降本增效需求迫切,但目前多數風電場仍然是SCADA系統報出故障后才進行檢修,導致運維不及時,機組停機時間長,發電量損失巨大,中船海裝建設了LiGa大數據平臺可以實現多源異構數據采集傳輸,識別潛在故障征兆,實現主動預測性維護。劉冰冰建議,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風電的主要發展趨勢,但風電運行工況復雜,預測性維護仍然存在極大的挑戰,我們還需要人工智能技術和機理的融合應用研究,也還需要加強底層數字化、標準化的建設。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高級技術方案工程師 鄭軍良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高級技術方案工程師鄭軍良表示,智能運維策略始終以以風電場價值提升為中心,使停機時間利用最大化,更高效更精準的運維,最大限度降低發電量損失 ,通過與時俱進地應用AR+技術,助力風電技術提升、產品升級以及服務優化,以AR+技術管理設備巡檢運維過程,令設備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最終實現發電量的提升和運維成本的降低。
東北電力設計院新能源工程公司市場開發部副主任 李高夫
東北電力設計院新能源工程公司市場開發部副主任李高夫介紹道,截至2022年底,吉西基地范圍內已并網新能源裝機容量約1400萬千瓦,風電并網容量超1100萬千瓦,集中并網光伏容量近300萬千瓦。2023年在建或擬開工項目超80個,建設規模近1000萬千瓦。中電工程東北院作為中國能建集團在東北地區的屬地化設計院,對標“國際一流工程公司”,始終堅持貫徹落實中國能建集團的戰略工作部署,堅持全面解放思想,強化資源配置,錨定大基地,把握大通道,多措并舉助力吉林省西部國家級新能源基地一體化協調發展。
鑒衡認證中心解決方案副總監 孫少華
鑒衡認證中心解決方案副總監孫少華表示,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增長迅速,但行業事故近年來也逐漸增多,安全生產風險的發生,往往是在多個環節的多個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當多個環節的風險點全部貫通時,一個或多個有害因素將會最終導致風險的發生。孫少華指出風電機組風險控制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整機企業要根據行業的發展節奏,適度控制產品更新節奏;二、在產品市場化方面,嚴格按照樣機-小批量-大批量的節奏推進;三、開發企業應嚴格確認機型的獲證情況,場址機型與證書的一致性情況,同時對所用機型在待開發風電場下的適應性按照標準進行復核分析;四、加強生產工藝設計和過程管控;五、依據行業失效案例,建立數據庫,從設計、制造、運輸、安裝、調試、運維,識別管控所有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