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有序發展抽水蓄能,推進儲能方式規?;痉叮∩綎|發布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

   2023-11-07 山東省人民政府21990
核心提示:協同發展新能源,加快發展海上風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

11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提到,協同發展新能源,加快發展海上風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有序發展抽水蓄能,積極推動儲電、相變材料儲能等儲能方式規?;痉?。

據悉,青島都市圈位于山東半島城市群東部,向東與日韓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黃河流域廣闊腹地,是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青島都市圈以青島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濰坊市、日照市、煙臺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青島市全域,濰坊市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東港區,煙臺市萊陽市、萊州市、海陽市,陸域總面積2.15萬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萬人。規劃期至2030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原文如下: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通知

魯政字〔2023〕168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6日

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

第一章 總體要求

青島都市圈位于山東半島城市群東部,向東與日韓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黃河流域廣闊腹地,是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青島都市圈以青島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濰坊市、日照市、煙臺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青島市全域,濰坊市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東港區,煙臺市萊陽市、萊州市、海陽市,陸域總面積2.15萬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萬人。規劃期至2030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方式、推動青島帶動周邊城鎮共同發展、提升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水平為方向,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現代產業協作共興、開放合作協同共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實現青濰日同城化、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打造北方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全國同城化發展樣板區、高品質宜居宜業生活圈,助力山東半島城市群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更好發揮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為加快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服務全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尊重規律,同城融合。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順應產業升級、人口流動和空間演進趨勢,以同城化一體化為方向,有序推動資源要素同用、城市營運同體、公共服務同享,實現互利共贏、融合發展。

改革開放,創新驅動。以制度、政策和模式創新為引領,破除制約各類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率,構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開放發展新體制。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突出水資源剛性約束,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用地意識,加強國土空間治理和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綠色發展底色,探索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共建共享、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加普惠便利,在發展中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安全發展,系統推進。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強化都市圈安全源頭治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強化城市安全風險管理,提升城市安全監管效能,持續推進形成系統性、現代化的都市圈安全保障體系。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30年,青島都市圈同城化關鍵領域不斷突破,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協同創新高效、產業分工協調、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軌道上的都市圈初步建成,市際公路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加快形成一小時通勤圈,國際樞紐海港地位更加凸顯,區域航空樞紐、國內國際多式聯運組織中心基本建成,構建形成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國際大通道,糧食、能源安全供應和互濟互保能力明顯提高,安全可控的水網工程體系基本建成。

科創產業融合協同。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青島國家海洋科學城基本建成,產業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創新資源集聚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新興產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初步構建。

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區域多層次合作協商機制基本形成,地域分割、行業壟斷、市場壁壘加快打破,規則統一開放、標準互認互用、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全面營造,海陸空鐵“四港聯動”高效物流體系逐步構建,青島自貿片區、上合示范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制度型開放取得明顯成效,面向日韓、鏈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門戶樞紐功能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

生態環境共保共治。藍綠相依的生態本底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山海共融的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機制有效運行,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更加完善,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總體達標,濃度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目標全部實現。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初步實現同城化,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全面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穩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城鄉統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現更高水平全覆蓋,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完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盼得到更好滿足。

展望2035年,同城化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有效,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參與全球競爭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世界知名的現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第二章 優化都市圈發展布局

順應產業升級、人口流動、空間演進趨勢,突出青島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其他中小城市比較優勢,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嚴守“三區三線”管控要求,構建核心引領、軸線展開、多點支撐的網絡化、多層次發展格局。

第一節 加快轉變青島城市發展方式

優化城市核心功能。立足國家所需、地方所長、發展實際,進一步增強高端產業引領、科技創新策源、開放樞紐門戶、綠色生態宜居等功能。堅持聚灣強心,著力提升環膠州灣都市區的經濟高度、人口密度、創新濃度和輻射強度,打造世界一流灣區。東部區域,突出文化傳承、業態迭代,推進歷史城區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強化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科技創新、特色商貿、人文交流等功能,加快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內涵式發展,塑造時尚魅力核心區。西部區域,突出開放創新、全面提質,發揮高能級平臺疊加優勢,強化航運貿易、臨港經濟、先進制造、文化創意等功能,全面展現國家級新區特色風采,塑造綜合實力展示區。北部區域,突出擴容聚能、產城融合,依托上合示范區、臨空經濟區、高新區等功能區,強化物流貿易、臨空經濟、科創孵化、國際會展等功能,引導先進制造業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增強城陽、即墨、膠州的產業和人口承載力。

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堅持疏解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有序推動中心城區內的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和制造環節、不適宜發展的專業市場向城區外圍圈層精準疏解和提質增效。引導膠州灣東岸碼頭和倉儲業向前灣港、董家口港區轉移,優化中心城區鐵路物流基地和貨運站布局。引導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輻射延伸,實現內涵、集約、綠色發展。

提升城市品質。依據城市國土空間規劃,貫徹緊湊集約、疏密相間、功能復合的規劃建設理念,注重補短板、強弱項,提升城市品質和活力,維護規劃權威性,杜絕大拆大建,讓城市留下記憶,讓居民記住鄉愁。加強城市空間利用,樹立小街區、密路網布局理念,新建住宅推廣街區制,新城鎮設計加強風貌管控。實施城市綠道、立體綠化工程,因地制宜建設“街頭綠地”“口袋公園”“山體公園”,規劃建設騎行、步行和復合類慢行系統。保護自然景觀格局,營造更多富有人性關懷的公共活動空間,提升高品質文化休閑和旅游服務功能。加強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精心打造好每一個街區、每一棟建筑,提升社區居住、就業和公共活動空間品質,加強高能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第二節 打造都市圈發展廊道

濟青陸海發展主軸。以濟青綜合運輸通道為支撐,強化膠州、高密等城市重要支點作用,加強城市間的分工協作和經濟聯系,壯大沿線中小城市發展規模,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推動青島濰坊同城化發展,率先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對外開放協同共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實現城市功能全方位對接。向西鏈接濟南都市圈及沿黃流域,重點推進科研創新、高端制造等各類資源沿線集聚,打造內接外聯、陸海聯動的綜合發展廊道。

濱海綜合發展軸。以海岸帶為支撐,推進濱海市域(郊)鐵路有序發展,實施西海岸新區、青島藍谷“雙核”驅動,提升東港、即墨、海陽、萊陽等節點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推動沿海港口、臨港工業區、城鎮的融合協作。推動青島日照同城化發展,深化即墨與海陽的戰略合作。向東鏈接威海、向南鏈接長三角地區,統籌岸線、海灣、海港、海島保護利用,大力發展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全面增強向海圖強發展優勢,打造高端要素資源集聚、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沿海綠色發展廊道。

青煙綜合發展軸。以沈海高速、青榮城際鐵路等復合快速交通走廊為支撐,強化即墨、萊西、萊陽等城市重要支點作用,推動沿線城鎮、產業園區聯動發展,提升高端產業承載能力。加快萊西萊陽萊州一體化發展,發揮交通先行作用,破除三市間行政和市場壁壘,促進資源共享、協作聯動,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與煙臺聯動的重要支點作用,向北鏈接煙臺市區,打造優勢互補、協同互動的綜合發展廊道。

第三節 推動周邊城市與青島同城化發展

增強戰略節點承載能力。堅持網絡化、專業化發展,重點建設藍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戰略節點。推動藍谷科教產融合發展,集聚全球一流海洋科教資源和人才,完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創新文化濃郁、城市功能完備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區。推動董家口與日照市東港區的聯動發展,加快港產城一體化,集聚提升臨港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公共服務配套,打造宜業宜居現代化新港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姜山、南村兩個重點鎮,依托國際招商產業園發展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打造高端智能家電、汽車制造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培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現代化小城市。

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立足自身特色資源,充分發揮與青島中心城區空間距離近、綜合成本低等優勢,以平度、萊西、諸城、高密、海陽、萊陽、萊州等縣域地區為重點,培育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強化產業平臺支撐,提高就業吸納能力,打造先進制造、商貿流通、文化和旅游等專業功能縣級市。統籌優勢產業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業,加快補齊城鎮化短板弱項,推動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提升縣級市綜合承載力和服務配套功能。支持縣級市融入中心城區建設發展,主動承接中心城區產業轉移,強化快速交通連接,發展成為與中心城區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城市。

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圍繞重點經濟功能區和產業集聚區,統籌規劃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現代化小城鎮。支持小城鎮對接大中小城市需求,加強與周邊城市的規劃統籌、功能配套,融入城市發展。完善小城鎮市政和公共服務功能,引導小城鎮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先進制造、商貿物流、文化和旅游、現代高效農業等產業。支持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按同等城市標準配置教育醫療資源。

第四節 加快毗鄰區域融合發展

發揮青煙濰日毗鄰區域經濟聯系緊密、人文交往頻繁的比較優勢,推動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膠州—高密臨空臨港協作區、平度—昌邑—萊州綠色化工聯動區、海陽—萊陽—即墨海洋產業聯動區等毗鄰區域在規劃布局、交通聯接、產業協作、政務服務等方面深化合作創新,打造同城化發展若干支撐點。創新建立政策協同、要素統籌、利益分配、項目聯建、安全發展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在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財力分享、環境共保、對外開放等方面的要素統籌和資源共享上先行先試,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平臺、要素資源、生態聯保、能源保障、公共服務、防災減災等領域,謀劃一體化合作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積極探索毗鄰縣域同城化發展新模式;實施創新平臺倍增計劃、關鍵技術聯合攻關計劃和“才聚雙萊”計劃,共同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創新主體等,加快構建以創新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共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現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產業、攜手打造現代高效農業、協同發展灣區經濟等,合力打造特色主導產業;探索具有先行區特色的共同富裕路徑,持續縮小城鄉發展區域差距,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更高水平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讓人民群眾在先行區享受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共同富裕。

第三章 推進基礎設施同城同網

堅持優化提升、適度超前,聚焦“外建大通道、內建大網絡、共建大樞紐”,打造青島都市圈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推進能源、水資源等基礎設施對接成網,為同城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節 構建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

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統籌布局以青島為中心樞紐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融合建設,并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構建軌道交通一小時通勤圈。推進濰坊—煙臺高鐵、萊西—榮成高鐵、天津—濰坊、濰坊—宿遷及青島西至京滬輔助通道聯絡線等干線鐵路項目規劃建設。新建配套動車所、車站等基礎設施,滿足動車組檢修存放等整備需要,結合城市空間布局優化,鐵路網絡完善和樞紐場站功能優化調整,因地制宜地發展市域(郊)鐵路,鼓勵新建線路和樞紐場站,支持以市場化方式對能力富余的既有鐵路通過適當技術改造開行城際和市域(郊)列車,以軌道交通方式合理銜接煙濰威日毗鄰城鎮。推進青島城市軌道交通三期工程建設。

提升市際公路通達能力。實施高速公路“加密、擴容、提速、增智”工程,建設萊州—青島高速公路項目,謀劃煙臺—青島、青島—諸城、日照—臨沂等高速公路項目,優化都市圈高速公路網絡布局,暢通對外高速公路通道,加強各市之間快速聯通,基本實現每縣(區、市)有2條以上高速公路。提升普通干線公路品質,推進暢通市界路、提升低等路、建設快速路、打造旅游路、改造瓶頸路建設。完善與重要高速公路通道并行的普通國省道布局,加強與高速公路出入口銜接。實施打通城際“斷頭路”行動計劃,力爭2025年基本消除城際“斷頭路”。推進城鎮過境段、產業園區段改線,持續改造農村公路。強化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融合,突破進出城瓶頸路段和重要交通節點制約,加強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開展“智慧高速公路系統工程”試點,打造智能網聯高速公路封閉測試基地。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和安全設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打造公交“一小時通勤圈”。促進軌道交通、跨市公交、城市公交有機銜接,構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換乘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提高既有鐵路通勤化程度,推動客運服務公交化,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互補。推動主要交通干線站點、城市公共交通場站綜合用地開發,優化設置公交站點和大型停車場。全面推廣應用交通運輸電子客票,提供人臉識別、無感支付、無感安檢等非接觸式服務,協同搭建青島市交通運輸一體化應用平臺,推動數據聯通、管理協同、運營融合。

第二節 增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

加快建設青島國際樞紐海港。推動青島港和日照港、煙臺港等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港,強化與周邊省份港口合作互動,共同打造世界級港口群。建成一批原油、液化天然氣(LNG)、集裝箱等大型化、專業化泊位,完善深水航道和集疏運體系。優化港口功能,推進港口岸線資源統一規劃、突出特色、高效開發,打造國際航運服務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加工基地,推動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升級。推進青島港世界一流海港建設,加強喂給港支線網絡建設,構建港口國際合作機制和物流信息共享、標準互通機制,吸引國際貨物中轉、集拼等業務,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集聚配置能力,打造區域國際航運中心。支持日照港實施轉型升級工程,建設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推動青島港與日照港、煙臺港、濰坊港分工協作、錯位發展。

建設輻射全球的空港樞紐。增強膠東機場區域樞紐功能,新開、加密國內外客貨運航線,提高與國內外主要城市通達性,建設全國重要的國際中轉口岸,打造“東西雙向、多點銜接”的空中運輸通道。引進基地航空公司和國際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強化都市圈客貨運全球聯結,創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完善機場協作機制,探索建立聯合管制中心,統籌機場間客貨運輸功能布局。推動青島膠東機場打造機場綜合交通樞紐(GTC),推進高鐵、地鐵、高快速路集疏運網絡建設,在周邊城市設立候機設施。加快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打造協調高效、服務優質的都市圈通用機場群。建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構建無人機海洋綜合應用、無人機智慧城市服務、無人機物流運輸服務體系。

建設國內國際多式聯運組織中心。推動“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發展海鐵聯運,提升空鐵聯運、海陸聯運能力,打造國內國際多式聯運樞紐。新建及遷建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原則上要接入鐵路專用線。港口新建或改擴建集裝箱、大宗干散貨作業區時,原則上要同步建設進港鐵路。培育??崭劭凇椅锪鳂屑~和上合示范區等物流平臺集聚新優勢,擴大中韓陸海聯運規模,適時開展中日陸海聯運,集中都市圈中歐班列貨源,加快推動中歐班列(齊魯號)發展,強化與西安、鄭州、烏魯木齊、成都等集結中心互聯互通,提升“一帶一路”通道效率。暢通鄭州—西安—烏魯木齊、武漢—重慶—成都主要通道,構建“通道+樞紐”統籌推進的多式聯運網絡。建設多式聯運服務平臺,完善交易、結算等組織服務功能,打造都市圈統一多式聯運和物流運營中心。推進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

第三節 共建糧食能源水利安全保障體系

加強糧食安全保障。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聯動機制。落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確保糧食年產量保持穩定。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維護種糧農民利益。落實糧食儲備規模,夯實糧食安全基礎。開展糧食節約行動。規范糧食流通秩序,強化糧食應急管理。

統籌能源供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能源結構調整目標,構建開放多元、清潔安全、運行穩定、經濟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快區域電網建設,推進島城(黃埠嶺)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設,完善電網主干網架結構,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提高都市圈電力交換和供應保障能力。協同發展新能源,加快發展海上風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有序發展抽水蓄能,積極推動儲電、相變材料儲能等儲能方式規?;痉丁=y籌建設油氣基礎設施,推進油氣管道和國家原油儲備基地建設。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青島官路水庫工程,加強都市圈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適度建設河道攔蓄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加快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開發利用,推進都市圈水網互連互通。論證膠東輸水干線引黃濟青上節制閘至宋莊分水閘段、宋莊分水閘至官路水庫段工程、宋莊分水閘至煙臺老嵐水庫工程。實施小沽河、膠河等重點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常態化開展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加快海堤工程建設,構建完善高標準防洪減災工程體系。統籌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

第四章 協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青島都市圈創新資源集聚和技術轉化功能,共建創新共同體,形成開放型、網絡型、融合型都市圈創新體系。

第一節 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協同創建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以國家海洋科學城為核心承載區,統籌優化基礎研究重點領域布局,集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機構和高校院所,加快構建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梯次發展的新型實驗室體系和重大戰略創新平臺體系。建設“一谷一區”國家海洋科學城,加大專項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創新濃度和密度。青島藍谷重點建設嶗山實驗室,高水平建設超級計算中心等科技平臺,加強“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科學研究。古鎮口核心區加快建設中科院海洋科學考察船隊,入駐一批國家級海洋重點實驗平臺,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教創新高地和海洋科技裝備產業引領示范區。加強海洋基礎性、前瞻性和關鍵性技術研發,鼓勵企業、高校院所布局建設海洋領域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深化海洋科教產城創新融合發展。主動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重大任務。

共建濱??苿摯笞呃?。以青島藍谷、古鎮口核心區、青島高新區、青島自貿片區、日照大學科技園、海陽丁字灣雙碳智谷、萊陽丁字灣濱海新區等為核心載體,沿鰲山灣、膠州灣、靈山灣、萊州灣等整合創新資源,推動人才、技術、資金在大走廊范圍內深度融合、高效轉化。協同建設都市圈技術交易市場、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聯盟和大型試驗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支持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共建半島科創聯盟,促進科技項目共同研發、創新成果在都市圈內落地轉化,建立科技型企業創新產品首購首用共享機制。探索共建科創財政補貼資金池,推動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強化創新政策聯動。

第二節 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

共建產業創新中心。做強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提升都市圈技術輸出能力和產業創新活力。整合升級共享都市圈科技創新資源,前瞻布局新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增強科教資源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匹配度。強化新型研發機構“研發+孵化”功能,向技術源頭和產業應用“雙向拓展”,建設一批與市場和產業緊密結合的高水平產業創新研究院。支持都市圈周邊中小企業依托中心城區創新資源搭建產業創新平臺。

共建企業創新聯合體。支持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創新資源,牽頭設立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預見研究和聯合攻關。鼓勵企業和高校(含高職學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或創新聯合體,加快打造一批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平臺,共謀研發目標、共擔科技項目、共享科技成果。支持企業在都市圈中心城市設立研發中心或研發機構,建設濰柴全球研發中心、歌爾全球研發總部等,鼓勵技術反哺制造,在周邊城市轉移轉化。建立企業需求聯合發布機制,推行“揭榜掛帥”“賽馬”等技術開發項目管理方式。

聯動推進創新創業。發揮青島高新區、海爾集團等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引領作用,在高等院校(含高職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園區探索建設一批省級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階梯型孵化體系。推進萊西雙創基地與周邊聯動,促進雙創資源向縣域流動。聯合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等“雙創”品牌活動,激發創意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運用,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聯合保護,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區域創新收益共享機制。

第三節 營造創新生態環境

合力打造創新人才富集區。建立高層次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機制,推進跨區域人才互認,出臺人才協同發展專項支持政策,組建區域人力資源服務聯盟。健全以創新、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賦予用人單位更大的人才評價自主權,完善包容審慎的高層次人才協同管理機制,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深化青島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濰坊山東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區建設,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鏈、創新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定期發布青島都市圈緊缺人才目錄,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共建共用專家人才庫。探索建立科技人才交流掛職常態化機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持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

協同建設創投風投中心。優化私募基金、創業投資企業等市場準入和發展環境,集聚各類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并購投資基金等,引導青島投資機構向都市圈區域投資,促進資本區域內有序自由流動。推進區域異地存儲、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發展,不斷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依托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打造科創企業直接融資高地。

第五章 強化產業發展分工協作

堅持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強化都市圈內產業鏈價值鏈互動耦合,加快構建梯次分布、錯位發展、鏈式配套、緊密協作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第一節 共建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突出青島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引領作用,完善都市圈特色化制造業體系,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區。聚焦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現代海洋等優勢產業,協同推進強鏈延鏈補鏈穩鏈,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及康復輔具等新興產業,規劃建設一批專業化園區,同步布局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協作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場景推廣、重點企業招商,打造一批五百億級和千億級產業集群。超前布局基因技術、未來網絡、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海洋物聯網等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協同探索產業協作利益共享模式,引導先進制造業向中心城市郊區和縣域重點產業園區集聚,支持互建產業“飛地”,推進中小城市融入都市圈主導產業布局。引導重點園區、龍頭企業等跨區域跨行業發展,市場化組建運作一批重點領域產業合作平臺,搭建產業協作供需對接平臺。

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以青島沿海區市為重點,聯動日照東港區、煙臺海陽、萊陽、萊州等縣級市,在海洋科技創新、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海洋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升級等方面探索新經驗、試點新模式,示范引領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集裝箱船、大型養殖工船、超大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浮式半潛生產平臺、海上風電光電等關鍵裝備研發生產,打造國內一流海工裝備制造基地。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鼓勵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加快研發防腐、高分子、碳纖維等海洋新材料,延伸海洋化工產業鏈,提升海水淡化裝備集成能力和制造水平。開展養殖捕撈、水產苗種繁育領域深度合作,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依托現有交易場所,打造“海上糧倉”。提升航運保險、船舶租賃、海事仲裁等現代航運業服務能級。推進海洋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出濱海休閑度假、帆船運動、海洋垂釣等海洋體驗旅游產品。依托千里黃金海岸線,用好山、海、灣、灘、島等濱海旅游資源,設計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共同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

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聚焦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會展商務、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服務等領域,強化城市間服務功能互補和細分領域合作,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聚焦濱海旅游、商貿購物、醫養健康、文化創意等領域,培育優質服務品牌和網紅產品,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精細化轉變。引導現代服務業向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核心城區集聚。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服務業內容、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

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堅決扛起糧食主產區責任,以平度、萊西、高密、諸城、萊州等縣(市)為重點,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強化農業氣象服務,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依托大中城市周邊地區建設都市圈“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構建1小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領軍企業+產業集群+特色園區”的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模式,發展果蔬、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叫響濰縣蘿卜、大澤山葡萄、萊陽梨、諸城綠茶等特色農品品牌。深化現代種業、智慧農機等領域合作。發展海水養殖、海洋牧場、遠洋捕撈,共建“藍色糧倉”。

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瞄準信息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大做強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重點產業,積極布局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量子通信等產業;加快數字賦能產業升級,推進人工智能與高端制造業深度融合,發揮工業互聯網先行優勢,建設一批細分領域產業互聯網平臺,鼓勵企業開放產業場景,打造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高地。系統布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規模部署5G基站,建設“雙千兆”都市圈。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協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都市圈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動電子政務銜接互認,積極發展城市間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平臺,共建智慧便捷都市圈。

第二節 構建梯次互補的“三帶”產業發展格局

以濟青陸海發展主軸、濱海綜合發展軸和青煙綜合發展軸為支撐,加快打造“三帶”,增強重點產業鏈布局緊密度。發揮海陸空鐵立體交通優勢,協同提升國家物流樞紐和開放口岸功能,布局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流、航空航天等臨空指向型產業,共建青濰臨港臨空產業帶。發揮海洋強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融合創新等戰略疊加優勢,堅持陸海統籌、港產城一體發展,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先進鋼鐵制造基地、北方能源樞紐,協同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共建濱海海洋經濟帶。聚焦軌道交通裝備、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拓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共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國際一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共建青煙先進制造產業帶。

推動都市圈產業梯次互補發展。提升青島中心城區服務能級,以青島中心城區為重點,依托青島交通樞紐、會展名城等特色功能,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總部經濟,為都市圈各城市以及全省各市提供便捷高效的內外貿易、雙向投資、人文交流通道和服務平臺。提升中間地區制造業水平,以即墨、膠州、黃島等區域為重點,依托青島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建群強鏈行動,重點發展高附加值制造業行業及環節,打造智能家電、高端化工、海洋裝備等優勢產業地標,培育虛擬現實、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通用航空、氫能與儲能等新興產業地標,形成有力帶動區域產業升級和資源要素高效配置的引領型產業。提升外圍地區產業承載能力。支持平度、萊西、高密、諸城、海陽、萊陽、萊州等縣級市發揮比較優勢、特色發展,統籌推進縣域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

第六章 促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

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深度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在更大范圍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共建鏈接全球的“開放都市圈”。

第一節 共建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合作新格局

構建東向協同開放格局。依托交通軸、海岸帶兩條發展廊道,與煙臺市、威海市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引領全國構筑中日韓深度合作“膠東渠道”,加快建設中日韓消費專區、中日韓共同投資基金等平臺載體,高水平建設面向日韓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加強“中日韓+X”市場合作,打造我國面向日韓的開放門戶和供應鏈管理中心、面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深度開放發展的重要支點。

拓展西向開放戰略通道。強化與濟南都市圈協同發展,唱響新時代濟青“雙城記”,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促進黃河流域城市開放協作和陸海港口聯動,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加強與鄭州、太原、西安、蘭州等城市合作,共建沿黃物流大通道和一體化市場體系,推動各類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

提升南向聯動開放能力。強化與魯南經濟圈協同發展,延伸拓展與長三角地區及長江經濟帶在航運貿易、現代金融、高端制造、科技人才等領域的經貿合作,協同建設日照—臨沂—連云港現代物流協調發展試驗區。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戰略對接,全方位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大通道,共同推動建立海上合作平臺,共同發展藍色伙伴關系。

推進北向開放合作水平。強化與東營市、德州市協同發展,共同提升北上出魯通道建設水平。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積極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深化教育和人才合作,鼓勵與京津地區高??蒲性核?、大型企業合作建設科技孵化基地和特色創新園區。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化生態環保、國際產能、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全面融入泛口岸經濟。

第二節 共建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

高質量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綜合功能平臺作用,勇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在經略海洋、融合創新、自貿試驗、體制機制創新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區。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依托重大開放平臺開展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對接國際通行經貿規則,承接重大外資項目,建設國際合作園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大力發展“四新”經濟,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新高品質城市治理方式,探索智慧城市、韌性城市發展模式。

高水平建設上合示范區。依托青島都市圈全域范圍和資源推進上合示范區建設,整合都市圈內國家物流樞紐、國際商貿平臺、特色園區載體、知名節慶會展等資源,積極融入上合元素,發揮上合示范區核心區突破引領作用,支持各項先行先試政策在都市圈內率先推廣復制,持續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現代貿易中心、國際物流中心、雙向投資中心和商旅文化交流發展中心。加快推進中國—上合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深化拓展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動國際技術雙向轉移轉化。

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高質量發展,壯大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先進制造等產業。鼓勵支持片區企業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在片區建設研發機構,切實提升片區產業科技含量,打造科技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完善口岸聯絡協調機制,加強口岸跨市協作,推動青島都市圈通關一體化便利化。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開展金融服務創新、跨境電商進出口等業務,強化適應跨境貿易特點的海關、跨境支付等政策支撐,持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形成更多首創式、差異化、集成性制度創新成果。

全面提升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布局發展制造、貿易、特色冷鏈、跨境電商、國際金融結算等關聯產業。加強對臨空貿易的金融支持,構建“全國攬貨—膠州集拼—機場直飛”貿易生態圈。打造臨空高端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研發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科學四大新興產業。打造空港高端消費區,布局建設空港城、跨境電商體驗中心、進口商品直銷中心。推進臨空經濟示范區北區建設,引進一批航空電子設備、臨空物流設備等制造企業。建設膠州—高密臨空協作區。

統籌建設國際合作示范園區。面向全球精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進青島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培育形成國際一流的高端產業集聚區。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提升開發區開放載體功能,與發達國家園區、跨國公司共建國際產業園。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青島中德生態園、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濰坊(諸城)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用足用好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發揮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

高水平舉辦重大展會活動。以青島為主陣地,共同策劃承辦國際合作交流有關活動,擴大提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青島)、中日韓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國際影響力,吸引跨國公司舉辦商務會議,搭建永不落幕的展會平臺。彰顯區域特色,共同辦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青島國際海洋節、青島國際啤酒節、煙臺葡萄酒文化節、濰坊國際風箏會、日照國際茶業博覽會等節會,加強多層次、多領域國際經貿人文合作交流。

第三節 一體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以全域開放平臺為載體,以點帶面加快“邊境后”規制改革,建立與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接軌的高標準制度體系。深化國際口岸合作,共同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區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港航物流信息接入,推進物流和監管等信息采集。強化政府、企業、社會市場意識、法治意識、規則意識,一體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體制機制。復制推廣更高水平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標準、技術、檢驗檢疫、信息、物流服務與國際接軌,推進金融、法律、旅游、衛生等高端服務貿易開放發展,有序推進文化領域對外開放。協同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全面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共同探索實施部分自由貿易港制度和政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科研合作、學術交流,一體推進面向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培訓基地建設。

第七章 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政策協同,實施都市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動,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都市圈全部常住人口,整體提升優質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共同打造城鄉融合的優質生活圈。

第一節 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協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都市圈教育現代化。依托各市優質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資源,推動建立區域和跨區域教育集團,深化校(園)長和教師交流合作機制,鼓勵開展城鄉學校、幼兒園牽手幫扶,引導名校(園)在都市圈內合作辦學,加快新優質學校成長,促進優質網課資源全域共享。依托部省共建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建設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做大做強山東省國際商務、青島電子信息和財會金融、濰坊化工、日照現代制造等聯合職業教育集團,高標準建設青島、煙臺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培育高技能人才。推動大學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協同創新,開展學術交流、學生交流、課程開放、跨校選課、學分互認、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加大都市圈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力度,聯手打造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鼓勵在青高校和科教機構加強與都市圈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支持其他城市相關企事業單位到在青高校、科教機構設立人才飛地。深化校長和教師跟崗研修工作機制,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

第二節 打造健康都市圈

統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持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公益性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發揮國家公立醫院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作用。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合理均衡布局,推進康復大學、青島大學等大學附屬醫院建設,打造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依托半島中醫聯盟,加快推進中醫藥一體化發展,聯合建設區域中醫醫療中心。著力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發展互聯網醫療,做實膠東經濟圈醫院協同發展聯盟、膠東半島??坡撁耍⑦h程醫療合作體系,推動病歷和醫學檢驗檢查結果跨地區、跨機構互通互認,建立疑難重癥會診和轉診綠色通道,完善急診急救聯動協作機制。發展壯大人才隊伍,探索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推進實用型、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合作培養。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完善重大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傳染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信息平臺,優化基層傳染病監測哨點布局。加強血液保障服務網絡建設。建設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青島分中心和區域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按規劃開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鼓勵養老設施跨區域共建,聯合打造康養服務全鏈條,唱響“頤享膠東”康養品牌,將康養輔具服務納入社區養老服務和居家醫療服務,打造國家康復輔具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爭創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建成一批公辦托育機構。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體育賽事和戶外運動資源統一規劃開發,深化體育人才聯合培養、賽事活動聯辦、場館資源共享、競技項目交流等合作,打造帆船游艇、沙灘運動、馬拉松、山地自行車等品牌賽事。

第三節 強化社會保障服務對接

探索構建面向都市圈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訓與區域產業發展對接機制。推進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互認,協同處理勞動人事爭議,依法依規對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失信行為開展失信懲戒。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優化升級社??ā耙豢ㄍā毙畔⒒掌脚_,探索社??ㄔ诮煌ǔ鲂?、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實現“同城待遇”。進一步完善都市圈內醫療保險關系跨地區無障礙轉移和繳費年限互認,實現工傷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加強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養老待遇認證信息交換,實現社會保險關系無障礙接續轉移。加強區域間社會救助信息共享,共享困難家庭經濟核對信息,推動就業援助聯動共享。促進住房保障共建共享,推動公租房保障范圍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推進住房公積金政策協同,建立住房公積金異地信息交換和核查機制,深化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和互認互貸,探索推動靈活就業人員住房公積金同城繳存和同城使用。加強兒童福利與保護交流合作,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兒童康復、特殊教育等協同發展。

第四節 健全跨區域社會治理體系

加強社會治安防控。建立健全基層社會治理網絡,推廣網格化服務管理,推進“一格一警”建設,有條件的地方推動社區警務室與社區“兩委”同址或毗鄰辦公。研究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基層治理機制。深化文明創建合作,共同提升區域文明程度??茖W布建公路公安檢查站、治安卡口、電子卡口,構建圈層聯防聯控網絡,加強機場、地鐵站、高鐵站、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治安防控和火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合理布建街面警務站,布設視頻監控設施,開展毗鄰地帶協同共管。建立區域聯防聯動機制,構建資源保障、信息溝通、風險預警、應急響應、疏散安置、恢復重建等一體化應急協同聯動體系。完善區域性應對突發事件專項預案,加強應急聯合指揮和協同響應。協同建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和綜合減災能力數據庫,統籌應急物資儲備和自然災害監測設施布局建設,完善城市間快速調用機制。統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加強應急信息共享、綜合應急演練和緊急救援協同,全面提升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協同建設全省海洋災害應急救援中心,加快建設國家水域救援(抗洪搶險)訓練基地,打造“1小時應急救援圈”。

第八章 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保護修復“山海灣島林田河”生命共同體,探索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和特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新路徑,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機制建設,打造天藍、海碧、山青、灣美的魅力都市圈。

第一節 構建山海共融的生態格局

共筑生態安全格局。加強都市圈內外和陸海生態系統的聯動,構建以山體、海岸為骨架,森林、河流、湖泊、濕地為主體的“一帶兩灣三心多廊”生態安全格局。聯合建設以丁字灣、鰲山灣、靈山灣、劉家灣為依托的濱海生態帶,構建萊州灣、膠州灣兩大藍色灣區,打造大澤山、大青山、珠山、嶗山生態綠心,筑牢以濰河—付疃河、膠萊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為主體的清水綠廊。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嚴格保護跨界重要生態空間,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山海灣島林田河”生命共同體。維護大澤山等重要山體的水源涵養能力。持續推進萊州灣、膠州灣海藻林養護培育,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共同加強濱海濕地修復,保護檉柳林。開展丁字灣、嶗山灣標志性關鍵物種及棲息地調查監測。協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全面強化河湖長制,壓實各級河湖長及相關部門責任。嚴格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推進河湖“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常態化規范化,堅決遏增量、清存量。推進膠萊河、濰河—峽山水庫—青峰嶺水庫、大沽河—產芝水庫、青墩水庫、五龍河—沐浴水庫流域水環境保護與修復,打造水生態廊道樣板。保護修復萊西姜山濕地等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聯合開展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管控。科學規范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完善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休禁漁期制度,加強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和管護,強化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保護。

加強毗鄰海灣生態共建。推進嶗山灣、西岸前海灣區等美麗海灣建設,強化“一灣一策”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灣長制”,分類實施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和監測監管,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布局建設北方海洋環境應急處置中心。嚴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管理,實施“美麗海岸”養護行動,開展膠州灣、萊州灣、丁字灣等生態岸線保護與修復,實施重點岸線景觀優化工程。加強海洋保護區選劃和建設管理,強化陸源污染排放項目和岸線、灘涂管理,嚴控港口基礎設施及運輸裝備污染物排放,加快建設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設施。建立“海上環衛”協同工作機制,實現海洋垃圾常態化防治。聯合開展阻擊滸苔行動。對膠萊河、大沽河、五龍河、付疃河等重點入海河流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河流濕地建設及沿岸景觀設計,改善入海河流水文水質條件。

完善生態治理體系。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構建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核心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將“三線一單”作為區域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和審批的重要依據,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氣候承載力評估和可行性論證。以膠萊河、大沽河等跨區域河流為重點,健全橫縱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構建完善空氣、地表水、生態質量、海洋、土壤等環境監測網絡,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健全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

第二節 協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

推進流域海域協同治理。統籌陸海生態保護,強化沿海、流域、海域協同一體的綜合治理,加強區域、流域、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責任銜接、協調聯動和統一監管,建立近岸海域水質—入海河流斷面—陸域污染源響應機制。開展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繪制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及重點海域生態環境風險“一張圖”。持續開展入海河流“消劣行動”、陸海結合部“凈灘行動”。建立健全跨界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強化濰河、膠萊河、大沽河等重點河流水體風險防控,加強研判預警、攔污控污、信息通報、協同處置、糾紛調處、基礎保障等工作,“十四五”時期完成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全覆蓋。

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加強工業源、移動源和生活源污染治理,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遏制臭氧濃度上升趨勢。強化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落實應急聯動響應。建設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推動大氣污染跨界治理。持續清理整治涉氣“散亂污”企業,實施國Ⅱ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或更新試點項目。推動噪聲污染防治。

聯合開展固廢危廢處置。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管理水平。強化醫療廢物轉運處置。健全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開展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試點,提升小微企業、科研機構、學校等產生的危險廢物有償收集轉運能力。推進企業、園區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處置能力和水平提升,支持毗鄰縣市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回收基地、危險廢物資源處置中心,全面整治固體廢棄物非法堆存。完善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源清單,持續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突發環境事件及其處理過程中產生危險廢物的協同應急處置機制。強化危險廢物環境執法,建立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機制。

第三節 協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煤電節能降碳改造,積極融入“綠電入魯”擴大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倍增計劃”,有序開發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等海洋能源,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綠色制造、節能降碳、循環發展行動計劃,強化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加強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品和無毒無害、低毒低害綠色化學物質和產品研發。推動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工業園區清潔生產審核模式創新試點。積極發展氫能及儲能、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培育一批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標桿。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兩高”行業“五個等量或減量替代”,進一步提高落后產能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要求,加快退出限制類行業工藝和裝備,大力淘汰低端落后產能,引導產業有序調整優化。

創新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聯合制定工業、能源、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差別化用能政策,落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政策,創造條件加快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制度。發展海洋碳匯。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推進生態產品經營聯合開發。依托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探索區域內用能權、排污權、用水權、林權交易,支持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健全綠色金融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依法合規設立綠色金融特色機構,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探索開展碳足跡管理,推動碳金融有序健康發展。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推進重點行業溫室氣體環評試點,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深化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管理,建立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幅提升重點領域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日照市鋼鐵行業余熱利用。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嚴格控制增量,注重盤活存量。嚴格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評價,新上項目應達到國內同行業當前節約集約用地的先進水平。大力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綠色消費引導,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推廣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綠色產品,培育統一綠色消費市場。深入實施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加強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共建綠色城市標準化技術支撐平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筑標準。完善城市綠色交通綜合體系,加強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統建設管理。到2030年,青島、煙臺、濰坊等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積極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工作,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應用,推進城市貨運配送綠色化、集約化轉型。高標準推進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持續加強塑料污染防治,推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治理。

第九章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障礙,共建統一開放大市場,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政務服務聯通互認,開展青濰同城化試驗,為更高質量一體化同城化發展提供強勁內生動力。

第一節 共建統一開放大市場

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全面放開放寬青島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全面取消大中小城市落戶限制,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推進都市圈內居民戶籍遷移便利化。健全統一規范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建立都市圈技術交易市場聯盟,共同促進技術轉移轉化。鼓勵發展跨地區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券在城市間政策銜接、通兌通用。協同布局金融機構,推進區域異地存儲、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打造區域資本聯盟和創投風投聯盟,依法依規建設區域債券市場。支持山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托港口優勢,聚合客戶、貨物、金融機構等各參與方,依法合規打造形成“交易+倉單”于一體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加快政府間金融資源信息共享,強化金融監管合作和風險聯防聯控。深化區域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建立產權明晰、交易安全、監管有效的城鄉統一建設用地交易市場,完善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調劑使用機制、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建立統一的海域、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制度,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推動空間地理信息、企業法人、經濟運行、公共服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共享,鼓勵企業建立數據聯盟。

統一市場準入標準。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市場監管協調機制,加強跨區域執法協作及信息共享,推進法定檢驗單位鑒定結果互認,強化環境聯防聯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執法聯動。加快都市圈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信用信息基礎目錄、聯合懲戒措施清單等標準統一,深化信用信息共享、聯合懲戒互動、信用激勵互認、信用機構共育共管等領域合作。

第二節 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

深化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加快形成一批先行先試經驗成果率先在都市圈復制推廣,爭取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加快消除城鄉間戶籍壁壘,引導農業人口向縣城、鄉鎮集聚,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按規定入鄉兼職兼薪和創新創業,允許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享受相關權益。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和政策要求,穩妥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在都市圈開展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調劑。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規范新農村金融產品服務。

優化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建立區域銜接、城鄉統一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護機制,完善級配合理的城鄉路網和銜接便利的公交網絡,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推動供水、燃氣、污水處理和公共消防設施等市政公用設施向鄉村延伸。提升鄉村通信網絡覆蓋水平,推動電信普遍服務和智慧廣電網絡、智能電網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深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統籌教師資源配置,推進縣域義務教育教師優質均衡配置。聯動推進城鄉教育信息化,共建城鄉教育聯合體。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醫師區域注冊和多機構執業,支持縣域內醫生交流輪崗。

第三節 推動政務服務聯通互認

依托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強化公共數據交換共享,促進政務服務結果聯網互認,共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實現政務跨區域事項“一網通辦”。擴大政務服務跨市“無差別化”受理事項范圍,推動都市圈內各類審批流程標準化,實現民生保障和企業登記等事項“一地受理、一次辦理”。推行極簡政府理念,推進跨地區、跨部門業務協同,深化政務服務“一次辦好”改革,不斷提升網上辦事深度,推動更多適合網上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由網上可辦向全程網辦、好辦易辦轉變。

第十章 保障措施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建立統一高效、協調順暢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政策協同和要素保障,確保規劃主要目標和任務順利實現。

第一節 全面加強組織領導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領導貫穿青島都市圈建設全過程,為同城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為實現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強的領導保障。

第二節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充分依托膠東經濟圈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指導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青島市要切實發揮龍頭作用,牽頭制定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具體行動計劃和專項推進方案。青島都市圈內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落實本規劃。省發展改革委負責規劃實施跟蹤分析、動態監測和督促檢查。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青島都市圈建設的政策措施。

第三節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做好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解讀,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都市圈建設。鼓勵各級高端智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青島都市圈建設發展研究。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全方位宣傳工作成效,總結推廣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暢通公眾意見反饋渠道,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匯聚形成推動青島都市圈建設的強大合力。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四屆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 發展研討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黄网站欧美内射|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尤物永久网站| 强奸乱伦影音先锋|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特级欧美aaaaaaa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电影院|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忘忧草在线影院www日本|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大胆gogo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黑人大战中国av女叫惨了|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 免费xxxx18美国|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无码| 亚洲黄色电影|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久久 国产 尿 小便 嘘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