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電價執行后,卻出現了“刺痛”分布式光伏的情況:多地引入中午時分的低谷電價后,中午時段的用電需求增長明顯。而光伏出力大部分處于這一“低谷電價”時期,使得發電收入大幅下降。不少新建光伏項目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回收前景。
分時電價基于電能時間價值設計,可發揮價格的調節作用,引導電力用戶削峰填谷,進而提升電力系統的整體利用效率。2021年7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劃分峰谷時段,確定電價價差。自此,各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并且持續調整終端銷售電價。
經梳理,我國分時電價機制包括峰谷電價機制、季節性電價機制等。峰谷電價機制將一天的用電價格劃分為高峰、平段、低谷;季節性電價機制將用電價格按夏季、非夏季等進行差別化安排。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29個省份實施了不同的分時電價機制。大部分省份按日劃分峰、平、谷時段,執行峰谷分時電價,部分省份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尖峰時段。四川等地按月劃分豐水期、枯水期,執行豐枯電價。上海等地則在盛夏用電高峰期執行價格更高的季節性電價。
然而,分時電價執行后,卻出現了“刺痛”分布式光伏的情況:多地引入中午時分的低谷電價后,中午時段的用電需求增長明顯。而光伏出力大部分處于這一“低谷電價”時期,使得發電收入大幅下降。不少新建光伏項目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回收前景。
分時電價對電源的經濟性影響幾何?應如何設置分時電價以提高系統運行效率?業內專家對記者指出,從長遠看,由現貨實時電價替代分時電價才是大勢所趨。
分布式光伏首當其沖
業內專家指出,光伏發電的快速增長與發電結構的變化,使得電力市場出現“地板價”的頻次與時長雙雙劇增。
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導致發電結構被徹底顛覆。“新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導致電力系統供應側結構性矛盾突出,而如光伏這樣的電源只能在白天發電,又進一步加劇了電力系統供需的時段性矛盾。”電力行業資深人士趙克斌指出,在傳統能源占主導的電力系統中,現貨價格曲線與用電負荷曲線具有高度一致性。而新能源發電裝機與發電量占比的不斷攀升,帶來了所謂的“鴨子曲線”,高負荷不一定切割出高電價,低負荷也不一定切割出低電價,現貨價格曲線與用電負荷曲線的一致性被徹底改變。
在此背景下,甘肅、山東、湖北等光伏發電大省近期都調整了分時電價政策,進一步拉大峰谷價差。
先見能源聯合創始人沈賢義分析,“分布式光伏的銷售電價往往與終端電價掛鉤。比如,煤電有自己的價格浮動機制,僅有少部分進入現貨市場;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在電源側執行‘標桿電價’,與終端價格不掛鉤。所以,峰谷電價價差拉大后,主要影響的就是分布式光伏。”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光伏日間大發,由于電力無法儲存,導致出現消納難題,光伏在現貨市場中就會出現“地板價”,進而影響分布式光伏的盈利能力,分布式光伏的投資回收期也將因此進一步拉長。
系統的轉型急不得
“今后幾年,光伏發電將面臨棄電量驟升及進入電力現貨市場后電價驟降的困境,導致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近年來,新能源發電項目,特別是光伏發電項目大規模超速投產。”趙克斌告訴記者,光伏項目投資“過熱”,導致棄風棄光率達到系統臨界點后,可能引起周期性的“量”“價”“兩頭討不到”的情況。“電力市場要平穩地、循序漸進地發展,一定要考慮消納問題,注意周期性的過剩或短缺,并明確對棄風棄光率的容忍程度。”
有分析指出,分時電價機制,造成了以往極具長期競爭力的光伏發電,反而失去了足夠的投資回收機會,進而降低了清潔能源容量增加的速度,有可能影響整個電力系統轉型的進度。沈賢義分析,現階段,整個電力系統仍需統籌規劃,系統的轉型急不得。“負荷側管理、儲能、抽水蓄能等配套產業規劃還沒跟上,若只有分布式光伏沖在前面,系統就會像只用一條腿跑步的人,不可能平穩發展。”
與此同時,現階段的分時電價機制確實有效地調節和改變了用戶的用電行為。但從價格機制的角度看,其是否真實反映了電力的邊際成本仍有待考量。某電力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現在,各地的分時電價機制還不夠精細。“比如,目前,分時電價還沒有達到以半小時或更短時段為單位引導用電的程度。未來,或許可以用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讓電價機制更精細化,從而使電網從發電側、輸電側和用電側都達到比較平衡的狀態。”
現貨實時電價才是大勢所趨
然而,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再精確的人為定價機制,其敏感度也遠遠比不上現貨的實時響應能力。業內專家指出,健全并完善電力價格的市場化形成機制,由現貨實時電價替代分時電價,是在更長時期內的“大勢所趨”。
在趙克斌看來,人為劃分峰、平、谷時段的分時電價機制是在與天氣和現貨市場“掰手腕”。“在電力現貨市場運行地區,不應該再有人為的峰、平、谷段劃分。人為設置分時電價和價格限制,會與現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產生沖突。”他進一步分析,新能源高占比的現貨市場價格走勢,基本由新能源發電的出力大小來決定。按照原有的分時電價政策,電力系統將面臨難以優化甚至失靈的問題,并可能造成資源錯配和效率降低。
人為的分段與定價,將難以準確把握電力的實際供需變化情況,也就難以實現價格上的精準,進而使其在促進需求響應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對于電力市場來說,建立需求響應機制非常重要。國際經驗表明,只有用戶側真正參與電力批發市場,才能限制價格上漲、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保證市場供求平衡。現貨市場可以通過實時電價信號引導發電企業主動調峰,并為實施需求響應奠定機制基礎,統籌全網調節資源,有效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減少棄風棄光。”趙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