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2035年燃料電池占公共用車30%!重慶九龍坡區發布氫能中長期規劃

   2023-12-20 國際能源網/氫能匯34070
核心提示:在已有氫能產業和成渝氫長廊的帶動之下,九龍坡區分三個階段提出了節節向上的氫目標。

近日,重慶九龍坡區發布《重慶市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在已有氫能產業和成渝氫長廊的帶動之下,九龍坡區分三個階段提出了節節向上的氫目標。

除了氫能中長期規劃中常見的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等數量規定,重慶九龍坡還對燃料公交車線路和公共領域燃料電池汽車占比予以明確規定。在2035年公交車線路將達到20條,燃料電池在公共領域新增、更換車輛中占比達到30%。

文件提出打造西部氫谷:以完善氫能全產業鏈為目標,依托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廣東國鴻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項目為核心,在陶家片區建設打造能源革命新基地,形成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氫能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

原文如下: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級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重慶市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已經區第十九屆人民政府第82次常務會議、區十三屆區委常委會第80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1月24日

重慶市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

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可持續的二次能源,發展氫能產業是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優化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為貫徹落實國家和重慶市關于氫能產業的決策部署,促進九龍坡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23—2035年。

一、發展背景及現狀

(一)規劃背景

隨著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氫能逐步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陸續從國家戰略層面引導致力于實現氫能社會,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扶持力度。我國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支持氫能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2019年兩會期間,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并引導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大力開展氫能示范應用。2021年,五部委《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的三大定位: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載體、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氫能產業。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推動新能源、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為響應國家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重慶市制定了《重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重慶市氫能產業規劃2021—2025》,提出“2+6+X”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方向,在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中強調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把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變革放到突出位置。發展氫能已成為促進國家、各省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二)基礎條件

氫能產業潛力巨大,汽車產業優勢明顯。當前,全球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氫能制取、儲運和燃料電池等技術日漸成熟,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化工冶煉等領域。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至2050年,氫能產業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和3000萬個工作崗位,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有望達到18%,將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全球未來能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氫能聯盟預計,2050年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0%,產業鏈年產值超過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九龍坡區作為重慶的工業大區,汽車產業基礎雄厚,整車及零部件、材料輕量化等領域技術領先。截至2022年底,區內汽車制造規上企業近百家,全年共生產汽車10余萬輛,經濟效益同比增長10%,摩托車約70萬輛,經濟效益同比增長超16%。九龍坡區依托汽車制造產業優勢,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率先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氫能應用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西部氫谷定位清晰,產業集聚效應顯現。九龍坡區把握能源變革、錨定“雙碳”目標,發揮工業基礎優勢,提出將九龍坡建設為“西部氫谷”,并按照“1234”目標聚力將“西部氫谷”打造為國家級氫能商用車生產基地、國家級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制造基地、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依托博世慶鈴項目和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兩大產業項目,構建氫能制取、儲運、裝備、應用4大重點產業鏈條。慶鈴與博世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建設輻射全國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制造基地,總投資20余億元人民幣;廣東國鴻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勢加透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蘇州瑞驅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群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九龍坡投資建設“核心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項目,總投資4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10000臺套,建設加氫站10座,燃料電池汽車產能5000輛,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15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線路5條,公共(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新增、更換車輛中燃料電池汽車占比10%,實現總產值100億元。

區位發展優勢明顯,氫能應用場景豐富。重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具有鏈接中亞、歐盟、東盟、亞太市場的樞紐優勢。九龍坡位于重慶市主城區西部,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支點,幅員面積43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93%,承載西部“科學之城”重要功能,是氫能產業未來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公交、環衛、干線物流、城際物流、港口物流、軌道交通、船舶、無人機等氫能應用場景豐富。

儲氫技術率先突破,傳統基礎設施充足。根據九龍坡區加氫站總體布局規劃,2021年已建成重慶首座應用儲氫井技術的綜合能源站,該儲氫技術國內領先,具有安全系數高、占地面積小等特點,為儲氫安全技術應用推廣奠定基礎。九龍坡區現有加氣站11座,LPG液化氣站38座,加油站83座,通過站點布局優化,對現有加油(氣)站配建、改建,可快速形成綜合能源站,服務燃料電池汽車規?;痉稇谩?/p>

(三)存在問題

產業政策有待完善。氫氣在我國仍作為危化品管理,氫能產業項目在審批、實施和運營等相關環節都存在機制障礙,缺乏統籌管理和配套政策措施。國家層面尚未明確加氫站建設審批及運營管理等相關制度,地方政府缺乏對于加氫站建設審批、經營許可和監督管理等環節的明確流程和指導辦法,對于“油-氫-氣-電”綜合站、制氫加氫一體站等也缺乏明確有效的管理機制,加氫站建設速度緩慢。此外,重慶市暫未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氫能扶持力度不足,區內應聯合重慶市、四川省共同推動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保障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截至2023年初,全市建成并運營加氫站4座,九龍坡區內僅1座,市內運營的氫燃料電池車400余輛,加氫站配比不足導致燃料電池汽車加氫距離遠、用氫成本高,極大制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此外,九龍坡區相較于兩江新區缺乏企業自用撬裝式加氫站,制約了運營企業的加氫效率。推動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須加快加氫站建設,結合運營場景、線路布局規劃加氫站,提升加氫便利性。探索多元化建站模式,加大氫-電-油-氣綜合能源站建設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加油(氣)站擴建、改建、合建加氫站、制氫加氫一體化站建設,探索氫能車輛運營平臺自建自用撬裝式加氫站。

氫能車輛推廣緩慢。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為3367輛,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受制于成本、安全、售后等因素,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速度較慢。首先,在示范初期單車制造成本較高,終端售價貴,以長安第一款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例,長安深藍SL03氫電版售價69.99萬起,同級別電車約20萬元。其次,燃料電池汽車用戶用氫安全顧慮大,接受度低,購車意向不高。最后,燃料電池汽車金融價值不易衡量,燃料電池汽車故障率、折舊費、維修成本難以計算,銀行放貸困難、運營企業貸款難度大。示范期內,給予燃料電池汽車使用端運營購置補貼、產業扶持資金、政策扶持措施,加大氫能安全宣傳。

上游產業有待培育。目前,重慶市已有金蘇化工有限公司、瑞信氣體有限公司、朝陽氣體有限公司等氫氣制取企業,相比國內較早發展氫能產業的地區、重慶市其他區縣,九龍坡區氫能上游產業有待培育。九龍坡區氫氣制取和儲運企業短缺,為推動區內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方式,引進儲氫罐項目或運氫企業填補?;愤\輸短板,促進與周邊地區的氫能上游產業合作,加強九龍坡區氫能產業鏈布局。

運營安全監管不足。二十大提出建設數字中國,隨后,在市內六屆二次全會中明確了要進行數字化變革。九龍坡區已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工作,但缺乏對氫能產業鏈的運營安全監控管理,主要體現在運氫車、加氫站及燃料電池車輛監控信息不全,產業鏈制儲運加用監控缺乏聯動。落實“整體智治”、“數字重慶”的建設要求,加快搭建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整合數據資源,打破數據孤島,強化應用支撐,實現共建共享,持續推動迭代升級。為促進氫能產業發展,將產業鏈數據接入”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綜合運行監控平臺“,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規范,確保氫能運營安全可控。

創新載體亟需搭建。氫能作為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技術人才、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緊缺,企業及科研院所難以通過自身能力實現產品轉型、產業升級。鼓勵建設面向氫能產業鏈的技術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基地等創新載體,倡導氫能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入平臺,共享行業資源。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確保重慶市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全面融入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格局,全面融入“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圍繞全區“12345”的發展思路,錨定“三高三宜三率先”發展愿景,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聚力打造“248X”現代產業集群體系,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深度融合為路徑、以區域協同為模式,牢牢把握九龍坡區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特色園區為載體,加快氫能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人才集聚與培養,打造以創新鏈為引領、產業鏈為基礎、資本鏈為支撐、專業鏈和人才鏈為促進的戰略性氫能產業集群,推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優協同性的氫能產業生態圈,建設世界一流、全國領先的“西部氫谷”。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通過補貼、激勵政策,加強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扶持,鼓勵氫能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的示范試點,積極探索組織機制創新,重點突破行業共性關鍵問題的技術壁壘,逐漸形成氫能應用規模效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創新驅動,重點突破。聯合九龍坡區鏈主企業,重點圍繞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氫能應用場景,以技術引進和產業培育為主線,構建氫能技術公共研發服務平臺集聚人才,建設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基地,加快突破氫能與燃料電池相關產業核心技術、前沿關聯技術,推動產業鏈技術的自主化、產業化、規?;⑸虡I化進程。

集群發展,打造生態。以示范應用為紐帶,以西部氫谷為支撐,加快形成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備、錯位發展的產業集聚基地,推動形成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鏈上下游互利共贏的氫能產業發展格局,打造技術、金融、產品深度融合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實現九龍坡區戰略性氫能產業的提速增效。

協同推進,開放發展。強化區域聯動發展,加快推進“一區兩群”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創新發展,通過資源整合、空間聯動、成果共享、優勢互補,加強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跨區域協同,構建區域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共同體。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市場,加強與國內其他區域的合作,加快融入國際產業格局,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和發展空間。

(三)發展目標

依托區內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創新平臺與產業聯盟,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氫能產業鏈建設,快速形成燃料電池產業集群,統籌加氫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有序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和商業化應用。

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近期(2023—2027年)完成氫能產業優勢培育、中期(2027—2030年)達到氫能產業加速發展、遠期(2031—2035年)實現氫能產業規模引領。

近期目標(2023—2027年):

完成氫能產業鏈關鍵企業布局,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探索區內制氫路徑,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動建設“成渝氫走廊”,助力成渝地區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

在技術創新方面,通過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集聚人才,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培養人才,重點突破燃料電池系統集成與控制、關鍵零部件產品攻關,實現創新成果產業化;在產業鏈方面,依托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和重慶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鏈主企業,孵化引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加快構建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在示范應用方面,建設加氫站15座,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20000臺,燃料電池汽車產能10000輛,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30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線路10條,公共領域(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新增、更換車輛中燃料電池汽車占比15%,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在成渝地區的商業化運營,氫能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中期目標(2027—2030年):

建設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研發中心、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體現技術及產業鏈在全國范圍的優勢,培育1—2家國內領軍企業,擴大氫能應用領域。

在技術創新方面,以科研項目為支撐,突破燃料電池高功率密度電堆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掌握批量化制備工藝,打造批量化制備生產線,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產品成本大幅下降,引領氫燃料產業創新發展;在產業鏈方面,建成集制氫、儲運、加注、應用一體化的氫能產業體系,建成全國重要的氫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在示范應用方面,建設加氫站20座,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40000臺,燃料電池汽車產能20000輛,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規模達到80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線路15條,公共領域(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新增、更換車輛中燃料電池汽車占比20%,氫能示范應用成效顯著,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氫燃料示范應用區,支撐區域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和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實現氫能產業產值達400億元規模。

遠期目標(2031—2035年):

推進氫能在九龍坡區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擴大氫氣在日常生活、分布式供能、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氫網與電網的融合,逐步進入氫能社會,引領行業發展和技術攻關。

在技術創新方面,形成與成渝城市群形成協同創新生態,核心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氫能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在產業鏈方面,產業集群達千億規模,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制氫、儲氫、加氫和配套設施一系列產業發展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科技產業發展高地。在示范應用方面,建設加氫站數量達到30座,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100000臺,燃料電池汽車產能50000輛,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200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線路20條,公共領域(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新增、更換車輛中燃料電池汽車占比30%,在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形成豐富多元的應用生態,推動九龍坡區成為成渝城市群乃至全國的氫能多元示范應用高地,實現氫能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規模。

注:以上目標值將根據市場和技術發展情況適時調整。

三、發展路徑和產業布局

(一)發展路徑

圍繞“西部氫谷”的發展定位,充分考慮區域協同,互補發展,結合氫能產業發展趨勢及市場前景,優化發展制氫產業,重點研究氫氣儲、運裝備技術,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重點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和整車產業,推動氫能多元化應用。

1.氫氣制取。結合國家及市級政策、示范運營經驗,優化發展本地工業副產氫、天然氣制氫制備及提純產業,引進甲醇制氫、電解水制氫項目,探索制氫新模式。以本地化工、能源等行業副產氫資源優勢為基礎,充分利用周邊城市氫能產業優勢,優化發展本地工業副產氫的制備及提純。注重制氫產業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強化制氫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電網友好性,保障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納利用。工業副產氫、可再生能源制氫結合區內新制氫模式,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能供應體系。

2.氫氣儲運。加快發展氫能儲運技術,重點對高壓(70 MPa)氣態、低溫液態儲氫裝備及調壓閥的技術攻關;鼓勵研發成本低、循環穩定性好、儲氫溫度接近燃料電池操作溫度的輕質元素儲氫材料,開展移動加氫、車載氫瓶更換等關鍵技術研究,發展以甲醇、氨為儲氫載體的液態存儲、運輸技術和裝備,利用既有管道開展輸氫(摻氫)管道臨氫技術研究,提升商業化水平。

3.加氫站建設。堅持需求導向,充分調研企業需求,按照“合理確定規模、適度超前建設、預留發展空間”的原則合理規劃加氫網絡,科學規劃選址,加快推進九龍坡區加氫站建設。堅持安全優先,兼顧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探索加氫/加油、加氫/加氣、加氫/充電等綜合能源站發展模式,鼓勵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推動區級、市級、國家級財政資金對加氫站支持力度,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探索氫能車輛運營平臺搭建自建自用撬裝式加氫站。

4.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部件產業發展。重點圍繞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進行技術突破,探索發展雙極板、膜電極、催化劑、氫循環泵等核心零部件,低流阻單向閥、電磁閥、引射器等系統輔件。支持優質、頭部的本地企業與國內外氫燃料電池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加快突破碳纖維、塑料儲氫材料等車載供氫系統核心材料技術瓶頸,推進氫燃料電池核心及關鍵材料國產化,提升氫燃料電池產業競爭力。

5.燃料電池整車產業發展。發揮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整車產業鏈的集群優勢,聚焦氫燃料電池整車制造領域,以慶鈴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下線為契機,加快引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等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項目,不斷延伸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強化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中車恒通汽車有限公司、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重慶迪馬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重慶本土自主整車企業的合作,構建覆蓋氫燃料電池客車、物流車、重卡、工程車、叉車、特種車等車型的產品體系,將九龍坡打造成為國家級氫燃料汽車產業基地。

6.氫能推廣應用。牢牢把握國家政策導向,結合自身產業特點,依托重慶氫燃料電池汽車綜合運行監控平臺,推動氫能在物流園、港區、碼頭、鐵路等多元化示范應用,為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探索方向。依托“成渝、渝萬氫走廊”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發展戰略,與成都一體化發展,積極融入雙城經濟圈,拓展氫能應用市場,探索氫能應用商業化路徑;積極開展氫能社區建設,探索氫能在軌道交通、船舶、無人機、熱電聯供等領域應用,構筑氫能綜合應用體系,打造全國氫能多元應用試驗區。

(二)產業布局

西部氫谷規劃效果圖

以完善氫能全產業鏈為目標,依托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廣東國鴻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項目為核心,在陶家片區建設打造能源革命新基地,形成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氫能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

(1)氫能科技園

以氫能研究為核心,引進以關鍵材料、零部件、電堆、燃料電池系統、整車研發、設備檢測為主要業務的氫能創新集群。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建立完善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積極推動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重慶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上海同濟大學、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企業和高校機構,構建氫能全產業鏈創新創業平臺,掌握氫燃料電池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上下游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開展氫冶金、氫能動力等前沿技術研發。

依托國家氫能動力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搭建氫能檢測服務平臺,重點圍繞氫能質量和氫安全等基礎標準,制儲運氫裝置、輸氫管道、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標準,加強相關標準體系研究,完善氫能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引導氫能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為全區氫燃料產業提供檢測服務,制(修)訂標準,形成檢測認證服務體系,保障氫能產業發展。

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重慶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燃料電池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打造一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協同創新聯盟,構建政-企-行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加強研發、生產、應用到服務的產業鏈深層次互動和協作,打造高質量氫能產業集群。

由慶鈴汽車、博世氫動力組織發起的氫能源產業創新聯盟,成員涵蓋了民生物流、瀧通科技、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富鴻資本、銀海資本、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有牽動力、支撐力、影響力的機構、企業,旨在踐行國家“雙碳”戰略,以強化聯合創新,引領氫動力商用車技術進步;以加大金融支持,加快氫動力商用車戰新產業發展;以完善配套建設,支撐商業化運營推廣;助力打造我國乃至全球氫能產業創新高地,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以氫能產業需求為牽引,建設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并以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為基礎建設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育基地,解決產業需求、人才、技術、設備、金融和合作機制的問題,實現人才聚集、技術創新、測試服務和人才培育同步發展。

通過“氫能全產業鏈創新創業平臺”、“氫能檢測服務平臺”、“氫燃料電池產業協同創新聯盟”、“重慶市氫能源產業創新聯盟”、“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把九龍坡區培育成為全國重要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創新中心。

(2)氫能產業園

以健全氫能全產業鏈為目標,打造氫能源產業生態圈,助力九龍坡區氫能產業發展。一是以氫燃料電池研發為核心。以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和重慶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為兩翼,吸引燃料電池關鍵核心部件、檢驗檢測、制氫、加氫、儲運及下游應用的研發生產企業入駐,通過招商引資和自身培育等方式,重點引育1~2家制氫企業,完善九龍坡地區的制氫產業鏈。通過招商引資和自身培育等方式,發展2~3家國家級的氫能產業獨角獸企業,將氫能產業培育成對全區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振興先導性產業。二是加快提高雙極板、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電池電堆、碳紙、催化劑、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等燃料電池子系統的國產化水平和規?;a能力。發揮重慶在中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區位和政策優勢,著重引進5~6家具有燃料電池子系統規?;a的企業,帶動行業規?;a能力。三是創建氫能產業創業孵化器,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涉氫中小微企業,培育未來增量空間,爭取孵化出15~20家行業領軍企業,增強我區燃料電池產業競爭力。通過“補鏈”、“壯鏈”、“擴鏈”等行動,把九龍坡區培育成為全國重要的氫燃料電池研發制造中心。

(3)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

重點把交通領域作為氫能主要的應用場景,不斷的培育成熟,探索氫能在九龍坡區“兩區,多節點”應用。

“兩區”是指是以黃磏港為主打造氫燃料動力港口物流試驗區;以公交車、市政車為主打造氫能綠色交通線路,打造氫能公共示范應用區。在港口物流試驗區內,重點推進燃料電池商用車在這些領域內的示范應用,探索開展城際物流及物流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公共示范應用區內,構建覆蓋公交客車、通勤客車等領域的綜合示范應用場景,探索建設中運量公交線路,在有條件的區域開展氫燃料電池車區域間及城際間示范應用;鼓勵城市環衛的垃圾運輸車、清掃車、灑水車等環保專用車使用氫燃料電池車。

“多節點”是指探索氫能多元化應用場景,開展示范應用。構建氫能社區綜合能源示范建設,推動燃料電池智能化家用和公共建筑用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的示范應用。開拓燃料電池軌道交通、船舶、發電、備用電源及無人機等領域示范運營,構建氫能應用多節點格局。

(4)籌建氫能研究院或現代產業學院

加強與重慶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校地協同創新,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支撐,建立氫能發展基金,校地共建氫能研究院或現代產業學院,開展氫能教育培訓,培養本土高端氫能人才,進行氫能技術攻關,解決氫能產業“卡脖子”問題,補強區內氫能企業發展鏈條。

(5)建立健全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量核算方法學

為貫徹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加快建立健全重慶市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碳減排量價值轉化,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助力交通運輸實現深度脫碳。

四、重點任務

(一)完善創新支撐載體

依托一個核心“西部氫谷”建設“兩院三平臺”創新支撐體系,打造“產業智庫—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產業合作”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推動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氫能產業創新載體建設。

(二)加快完善產業鏈條

梳理氫能產業鏈企業及技術現狀,形成氫能產業技術路線圖譜、產業鏈企業數據庫、招商清單、補缺清單、替代清單、培育清單,聚焦產業缺環和弱項,加大招商引育力度,進一步補短板、鍛長板,加快提升產業鏈本地化水平,逐步完善全區氫能產業鏈條。

(三)構筑氫能供應網絡

1.確保氫源穩定。利用本區天然氣資源的優勢,重點考慮引進和扶持天然氣制氫技術打造天然氣制氫體系。鼓勵區內制氫企業重慶金宏海格氣體有限公司、重慶和友堿胺實業有限公司加大副產氫提純技術改造力度,以減少碳排放量和降低制氫成本。積極推動促進市級制氫加氫政策出臺。充分利用長壽、潼南、綦江等市內周邊區縣氫氣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與四川雅安、樂山、宜賓、瀘州等地富余水電制氫和工業副產氫的消納合作,打造立足本地和周邊區縣協同成渝經濟圈的氫能中長期供應體系。

2.完善儲運體系。重點培育本土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渝鴻創能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等頭部物流企業并加快引進相關氫儲運企業,不斷完善35MPa車載儲氫技術,重點攻關70MPa車載儲氫和加氫設備等關鍵技術及設備,鼓勵發展低溫液態儲氫、有機液態儲氫及固態儲氫等關鍵技術。加快開展氫氣高壓長管拖車運輸技術研究與示范,探索大規模液氫運輸業務,打通域外氫能生產基地-九龍坡液氫運輸通道;中遠期支持探索在氫能產業園等開展輸氫管道基礎設施示范及全區輸氫干線管網建設,形成“干線管道+支線拖車”,提高氫氣儲運效率。

3.統籌布局加氫設施。圍繞氫能產業布局、氫源保障及終端推廣應用統籌推動加氫基礎設施布局。優先保障博世-慶鈴項目氫能供應,重點選擇在燃料電池物流車、公交示范線及工業園區周邊等布局加氫站。加強與市內各區縣及成都在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統籌布局和一體化發展。探索多元化建站模式,積極推動加油(氣)站擴建、改建、合建加氫站,加大中石化等企業在氫、電、油、氣綜合能源站建設的支持力度,在合規前提下,鼓勵國鴻氫能建設制氫加氫母站。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合作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站,實現加氫站商業化運營。合理布局公交路線沿線、園區、重要交通樞紐、城際沿線以及港口航道等應用場景的加氫站點,保障汽車及船舶等加氫需求。

(四)打造示范應用場景

1.推動西部氫谷示范項目落地。在九龍坡區積極打造西部氫谷示范項目,推動國家級氫能商用車生產基地、燃料電池研發制造基地、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氫能制取、儲運、裝備、應用4大重點產業鏈條落地。

2.加快燃料電池汽摩市場應用。積極響應全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激勵措施,制定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運營方案,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物流運輸示范運營范圍,為燃料電池物流車規?;茝V提供可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

3.加大燃料電池在儲能發電領域應用。開展氫能智慧能源建設,推動熱電聯供、固定式備用電源、便攜式電源、無人機、航天、氫-電綜合調峰電站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4.探索燃料電池軌交機車船舶應用。加強與成都市在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協同,加快推動燃料電池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商業運營。依托本地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緊抓成渝氫走廊、渝萬氫走廊、長江氫走廊建設機遇,逐步向長江中下游沿線城市推廣燃料電池船舶動力系統的應用。

(五)加強區域協同發展

加強與長壽、潼南、綦江、兩江新區等市內區縣在氫氣供給合作,補足區內氫能上游產業,擴大市內氫能發展“朋友圈”。緊抓“成渝、渝萬氫走廊、長江氫走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融入成渝產業協同創新體系,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同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

(六)營造氫能社會氛圍

加強氫能科普宣傳,注重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問題,推動形成社會共識。建立科普宣傳保障機制,制定科普宣傳計劃,組織編訂科普知識宣傳資料,提高公眾對氫能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五、保障措施

(一)機制保障

一是成立以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區政府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區氫能產業發展戰略編制和實施工作,研究制定氫能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二是成立氫能產業專門工作機構——九龍坡區氫能產業發展管委會,推動區內氫能產業布局規劃、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建設、標準體系搭建、技術創新指導、應用推廣、招商引資等工作。三是強化績效考核,依據規劃任務,明確各部門職責,將氫能產業發展任務尤其是以氫燃料電池為核心的 “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會展宣傳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的建設納入領導績效考核,加強監督和管理,確保規劃任務扎實推進。

(二)政策保障

一是認真貫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重慶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2020—2025年)》、《重慶市氫能產業規劃(2021—2025年)》、《重慶市支持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重慶市九龍坡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國家、市級以及區級產業發展政策,確保相關補貼、優惠等鼓勵政策的全面落實,全力爭取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項目及資金支持。二是研究制定區級氫能產業扶持政策,拓展氫能技術應用范圍,對技術先進的優質氫能企業按“一事一議”原則給予科技、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支持,對涉氫項目、研發檢測服務平臺以及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審批“綠色通道”。三是不斷完善氫能相關政策與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健全氫氣生產和儲運、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的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打通體制壁壘,使氫能產業發展有規可依。四是加強監管核查,依托重慶燃料電池汽車綜合運行監控平臺,建設區級數據監控管理平臺,對區內氫能全產業鏈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降低政策執行風險。

(三)資金保障

一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研究組建區級氫能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政府出資帶動龍頭企業、金融、風投和產業資本等社會資本,分階段設立規模適度的氫能產業基金,支持氫能核心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氫能產品推廣應用、產業發展支撐平臺建設、重點企業成長扶持等。完善資金使用辦法,鼓勵采用種子基金、股權、債權投資等多種融資形式,建立完善的股權退出機制,確保基金滾動發展。二是積極落實項目投資資金。充分發揮市區兩級財政補貼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運營、技術攻關等方面的引導促進作用,鼓勵企業多渠道籌措、落實項目投資資金,鼓勵不同所有制資本參與氫能產業項目投資。三是充分發揮金融促進作用。成立氫能產業產融合作貸款擔保風險補償資金池,開展產業化股權債權資助扶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氫能產業資金支持,支持創新能源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探索氫能源領域股權、債權融資模式,加大擔保力度,鼓勵風險投資,按照風險可控原則,以多種方式參與氫能產業項目實施。

(四)人才保障

一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落實好《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才龍卡”實施辦法》等人才政策,發揮博世慶鈴項目及國鴻氫能院士工作站等高層次人才引進平臺優勢,聚焦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及關鍵材料部件、動力系統集成、檢驗檢測等專業領域,引進行業領軍人才。針對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堅持“引進來、留得住、服務好”的原則,實行“一對一”的服務政策,夯實人才支撐。協助創新人才及團隊解決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以及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其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助力區內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組建高水平專家團隊。精準定位九龍坡區發展氫能產業的人才需求,依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高校平臺優勢,對接國內外先進氫能技術資源,廣泛引進國內外相關技術領域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推動九龍坡區聚集高端智力資源,為氫能項目引進、前沿技術轉化、氫能技術教育等提供長效的智力支撐。三是完善創新支撐載體。建設“兩院三平臺”創新支撐體系,打造“產業智庫-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產業合作”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推動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氫能產業創新載體建設。

(五)安全保障

一是加大氫能安全管理力度。成立由分管應急管理的區領導任組長的氫能產業安全保障及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由分管工業和工業園區的區領導擔任,成員由區各個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組成,在區應急局設立氫能應急工作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應急局主要負責人兼任。建立起完善的氫能產業安全保障體系,嚴格審批涉氫項目準入,制定完善的氫安全生產管理考核制度。二是強化氫能安全過程監管。強化對氫能生產、儲輸和應用中重大安全風險的管控,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部門安全監管責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示范。通過重慶市燃料電池汽車綜合運行監控平臺聯動制氫、氫氣運輸、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等氫能全產業鏈運營大數據,實現應急管理響應、氫氣供需調節、整車運行監控、補貼發放核查等功能,集成加入加氫站的控制和運營系統,實現加氫站管理現場控制數據、安防數據、用氫車輛信息等統一管理,推動平臺數據采集技術規范標準制定,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氫能利用安全可控。依托區級數據監控管理平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及時預警氫能終端泄露、疲勞、爆燃等風險狀態,有效提升事故預防能力。四是加強氫能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通過制定應急預案、開展專項處置演練、應急管理技術創新等方式提升應急處置水平,及時有效應對各類氫能安全風險,并從嚴做好安全風險化解措施。

(六)宣傳保障

一是建立區級氫能宣傳保障機制。制訂宣傳計劃,組織編訂科普知識宣傳資料,充分利用媒體、網絡、會議、講座等多種形式,普及、宣傳與氫能源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注重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高社會公眾和企業對氫能源的認知度與認同感,吸引企業、團體、個人參與氫能源產業的發展,逐漸形成有利于氫能產業發展的社會氛圍。二是擴大九龍坡區在氫能領域的公眾認知度和國內外影響力。依托區級氫能重點企業在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研發和關鍵零部件制造方面取得的突破,利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契機,推動相應技術成果的擴散推廣和應用。加強行業合作,立足國內、放眼國際,全方位推動區內參與氫能合作交流。鼓勵企業選派人才出國考察,支持參與氫能行業標準規則制定。通過舉辦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論壇、研討會、展會等,全面提升區內在氫能領域的公眾認知度和國內外影響力。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27邪态恶动图gif喷水赞一把|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叫| 免费a级毛片又大又粗又黑| 米奇影音777第四色|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蜜臀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抽搐喷液30分钟视频|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蜜桃| 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老熟妇仑乱一区二区视頻 |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无遮挡吸乳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果冻传媒| 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2020|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app | 我把护士日出了白浆| 搡老熟女国产| 国产 精品 丝袜|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久久久久黑人强伦姧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