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的通知。
通知提出,重點鞏固延伸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鏈,積極招引智能網聯、儲能、氫能、車規級元器件和大尺寸碳化硅晶體材料等產業項目。鼓勵支持國內外新能源領域龍頭企業在常州建設功能性、區域性總部。
持常州在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清潔能源材料領域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打造太陽能光伏領域技術創新策源地,支持常州培育建設國家級產業(制造業)創新中心。
指導常州圍繞提升新能源汽車見車率、充電設施見樁率和光伏電池見板率,探索建設光伏一體化建筑、光儲直柔建筑、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和氫能綜合應用等綠色能源和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支持符合條件的工程項目申報國家、省示范項目和專項資金。依托寧常高速公路西太湖服務區等,打造新能源汽車主題服務區。
支持常州光伏電站、儲能電站與智能電網友好互動、智能互聯,實現光儲充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積極推廣成功示范案例。鼓勵加大儲能在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推廣應用,支持常州試點通過分布式儲能調節的方式提升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裝機功率與配電容量比。
原文如下: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已經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12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支持常州充分發揮在新能源領域的基礎優勢,先行先試,搶占發展制高點,加快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常州高質量推進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創新升級,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領域產值規模力爭超萬億元,龍頭牽引、配套支撐,政企聯動、產城融合,形成新能源產業品牌和城市品牌同向同行、共同發展的格局。到2035年,產值規模在2025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發電、儲能、輸送、應用等四大環節實現深層次、高濃度融合發展,新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滲透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基本形成以龍頭項目為引領,技術體系、功能體系、應用體系為支撐的新能源生態系統,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二、推動集群發展,增創產業新優勢
(三)支持產業集聚發展。
支持常州創建新能源領域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爭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推動常州新能源領域產業持續集聚發展。支持常州引進、承辦世界新能源博覽會等國際、國內大型展會和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常州新能源的知名度、影響力。支持常州重點整車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要素資源做大做強,鞏固提升江蘇新能源汽車制造優勢。支持常州建設以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等產品為重點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和氫能裝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平臺。
(四)壯大龍頭骨干企業。
對常州符合條件的新能源領域優質項目,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按規定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常州企業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推進常州市武進區、新北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推動一批重大擴能項目建設投產,形成新的增長點。推進“兩業融合”發展,支持常州新能源領域龍頭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形成現代服務業與新能源產業融合共促的良好生態。
(五)開拓產業新賽道。
支持常州開展儲能項目試點示范,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推動液流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突破,推動高功率密度電池產業化。支持常州依托整車企業優勢,組織申報和參與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與上路通行試點,探索L3級以上自動駕駛功能加快商業化示范應用,構建新能源汽車、智能網絡化系統、道路基礎設施和云計算技術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帶動效應和示范效果的先發特色城市。引導常州氫能產業制造、儲運、應用等全鏈條發展,加快打造“常州氫灣”。鼓勵新建加油站同步規劃建設加氫設施,開展加氫合建站和制氫儲氫加氫一體站建設試點,鼓勵對傳統內燃機車實施新能源化改造。支持常州開展船舶電池動力系統總成關鍵技術研發,打造國內領先的船舶電池動力總成生產供應集群,聯合產業優勢明顯地區開展電池動力船舶建造應用示范。
(六)強化產業鏈招商。
支持常州圍繞強鏈、補鏈、延鏈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對具備產業鏈決定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優先遴選列入省重大項目,省市聯合加強用地用能等資源保障。重點鞏固延伸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鏈,積極招引智能網聯、儲能、氫能、車規級元器件和大尺寸碳化硅晶體材料等產業項目。鼓勵支持國內外新能源領域龍頭企業在常州建設功能性、區域性總部。
(七)拓展海外市場。
支持常州創建新能源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鼓勵常州新能源企業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重點支持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出口。拓展常州口岸開放功能,提升水運港口服務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出口功能水平。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幫扶,為企業提供預約查驗服務,打通新能源汽車貨物出口運輸“急簡申報、快辦快出”通道。落實跨境貿易便利化政策,支持試點實施離港確認等海關創新監管制度。鼓勵開展大容量鋰電集裝箱、新能源汽車等貨物的水路運輸包裝規范研究。根據常州港新能源汽車滾裝出海需求,適時推進常州港圩塘港區規劃局部調整和新能源汽車滾裝碼頭建設,調整對外開放碼頭功能,保障常州港口岸新能源汽車滾裝出海通道暢通便捷。支持新能源企業開展海外投資并購,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企業境外投資按規定給予支持。
三、聚焦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八)加快產業創新平臺建設。
支持中以常州創新園等國際科技合作園區建設,搭建新能源領域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支持龍城實驗室圍繞新能源裝備產業領域創建省級實驗室和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常州在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清潔能源材料領域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打造太陽能光伏領域技術創新策源地,支持常州培育建設國家級產業(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常州創建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九)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瞄準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點,重點遴選對產業發展影響力大、帶動性強、應用面廣的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整合多方創新要素資源,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充分發揮省科技計劃相關專項資金以及創業投資等各類基金作用,積極爭取國家相關專項資金和基金。支持省市聯動,鼓勵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各類大院大所資源下沉,聯合常州龍頭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科研項目,攻克“卡脖子”技術,解決行業關鍵共性問題。
(十)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支持常州在全球范圍內引才聚才,鼓勵申報“雙創計劃”、“333工程”等省級人才計劃,積極推薦申報國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在常院校緊密對接新能源產業,設立氫能技術應用、儲能材料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新能源材料應用技術等相關學科專業,申報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等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機械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博士學位授權點,校企聯合建設一批現場工程師學院、產業學院等人才培養載體。支持在常具備條件的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立實訓基地,建設新能源產教聯合體、產教融合共同體和新能源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支持在蘇高校與常州高職院校設立創新聯合體。支持常州推進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優先支持常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建設。
(十一)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支持常州赴重點高校招才引智,鼓勵常州新能源企業申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勵設站單位博士后申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和省卓越博士后計劃。支持組織開展省新能源行業博士后招錄名校行和江蘇行活動。支持常州承辦新能源領域國家級創新創業賽事和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加快推進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建設。支持高標準建設常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江蘇省高層次人才知識產權服務站,鼓勵常州新能源企業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示范企業。
四、拓展示范場景,營造產業發展生態
(十二)深化場景應用推廣。
指導常州圍繞提升新能源汽車見車率、充電設施見樁率和光伏電池見板率,探索建設光伏一體化建筑、光儲直柔建筑、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和氫能綜合應用等綠色能源和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支持符合條件的工程項目申報國家、省示范項目和專項資金。依托寧常高速公路西太湖服務區等,打造新能源汽車主題服務區。支持常州在公務用車購置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鼓勵常州全面提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鼓勵常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融資租賃、車電分離、電池銀行等新模式新業態。支持常州探索建立充電設施標準化體系。支持常州開展港口岸電充電和船舶岸電受電設施設備研發、設計制造,完善船舶港口岸電充電設施。
(十三)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
支持常州光伏電站、儲能電站與智能電網友好互動、智能互聯,實現光儲充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積極推廣成功示范案例。鼓勵加大儲能在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推廣應用,支持常州試點通過分布式儲能調節的方式提升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裝機功率與配電容量比。支持常州建設具備有序充電、V2G等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運營云平臺,探索私樁共享、統建統營等充電站運營新模式,適時在全省推廣。支持常州建設虛擬電廠聚合平臺,爭取江蘇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同時面向電動車主多場景需求打造數字化能源網絡。
(十四)促進綠色電力消費。
支持常州動力電池等制造企業獲得綠電資源。加強省級統籌協調,建立跨地區互濟機制,幫助常州企業爭取綠電資源。擴大省內綠電交易市場規模,鼓勵新能源企業參與綠電交易,做大綠電市場基本盤。支持常州在省級以上園區試點分布式新能源高效利用和就近消納,探索建立相關配套機制。結合常州供需實際,加大電網綠電資源調配力度,著力提升常州綠電供應能力。
(十五)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支持常州牽頭和參與起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綠色低碳相關標準。支持常州加快推進“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工作,開展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省級以上綠色工廠。支持常州率先建設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區域中心。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統籌銜接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支持常州爭取國家碳達峰試點,開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碳足跡評價試點工作,實施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供應鏈碳管理,探索碳足跡核算評價體系以及碳足跡標識國際國內互認。
(十六)縱深推進智改數轉網聯。
深入實施江蘇省制造業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培育示范標桿。支持常州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支持常州企業創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支持常州創建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國家5G工廠和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軟件名園。在常州部署國家級、省級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重大數字基礎設施。
五、實施保障
(十七)強化組織保障。
省有關部門應對照責任分工,主動加強與常州對口聯系、協調推動,建立省市協商機制,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及時溝通解決常州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項和問題。常州要牢牢把握重大機遇,切實強化主體責任,大膽探索創新,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
(十八)強化金融支撐保障。
鼓勵國有資本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投資力度,助力新興產業、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依靠股權融資迅速做大做強。積極發揮國家級、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常州新能源領域投資力度。支持常州建設新能源產融創新中心,匯聚國內外高品質政商產學研資源,搭建新能源產業金融創新平臺。引導全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大力推廣“蘇碳融”等綠色信貸產品,加快創新用能權、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權等抵質押貸款產品,創新采用直租回租相結合、“融資租賃+工程總承包”等模式。建立完善新能源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動設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支持常州設立“江蘇新能源爭議仲裁中心”,及時化解市場經營主體糾紛。支持符合條件的常州企業發行綠色企業債、公司債、債務融資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