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能源署(IEA)在《2023可再生能源:2028年分析和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大幅削減未來5年新增風能、太陽能用于生產綠氫的預測,這意味著全球綠氫產量將低于此前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下調了除中國以外所有地區的預測,中國是唯一增長速度可能接近宣布目標的市場,并且中國到2025年將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70%。按照IEA預測,到2028年,中國將安裝24吉瓦可再生能源產能用于制氫,遠高于預計所需的1吉瓦。這將為中國到2025年實現每年10萬—20萬噸可再生氫目標提供動力。
過去一年,我國多個標志性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落地成為行業大事件。比如,2023年6月,我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成功制取第一方氫氣;2023年8月,我國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全面建成投產。
“現在綠氫的高熱度,反映了全球對減少碳排放和實現氣候目標的緊迫需求。在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政策支持以及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等多方面因素推動下,預計綠氫的熱度在2024年及以后還會保持,甚至可能繼續增長。”上海重塑能源集團(以下簡稱“重塑能源”)戰略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綠氫的熱度,有外在和內在兩個驅動因素。”涌鏵投資合伙人張帥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外在驅動力,來源于央企在政策引導下,為完成“雙碳”指標進行的大型綠氫項目投資;內在驅動力,來源于光伏價格下降帶來的綠氫價格下降,從而推動下游需求。
張帥告訴記者,自2024年開始,綠氫成本下降帶來了極大需求,其熱度提升的緣由,將逐漸開始由內在驅動力發揮作用。“2024年,外在與內在這兩種推動力都將繼續發揮作用,并帶來較大增長,尤其內在驅動力帶來的需求更為明顯。”
重塑能源戰略市場部上述負責人提到,要準確判斷綠氫在2024年及以后是否會繼續保持高熱度,需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全球經濟形勢和政治環境的變化;第二,電解水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第三,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需求。
IEA之所以下調對除中國以外所有地區的預測,主要原因是缺乏承購方,以及油價上漲對生產成本的影響,計劃中的項目轉化為最終投資決策的速度很慢。國際氫能市場的發展是影響預測的關鍵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國內對氫能需求有限的市場。
按照IEA估計,到2030年已宣布的項目有360吉瓦,但只有12吉瓦達成了最終投資決定或開始建設。IEA指出,一些市場項目開發受到生產工廠訂單積壓導致的電解槽發貨延遲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還受到設備故障的影響。歐盟國家、美國、印度、智利、阿聯酋和其他潛在出口國沒有足夠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
在國內綠氫生產增長速度符合預期的情況下,張帥提到了兩個挑戰:“消納是綠氫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面臨的最大挑戰,其次便是技術性所帶來的挑戰。如果制出來的綠氫沒有用掉,大量的投資不能形成閉環,會對后續投資造成很大困擾。”
由于中國所使用的電解水制氫設備,是近兩年才開始逐漸大規模使用,此前并沒有成熟設備,因此還面臨著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此外,考慮到現在所用的電解水制氫設備都是聯網型,后續離網將帶來極大挑戰。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陽明高曾公開指出,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和消費市場。出于對綠氫制備電解市場的看好,歐陽明高的團隊已經開始介入電解水制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