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2023年度實證實驗數據成果發布會召開。
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是國家能源局批準的首個國家級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由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建設運維。該實證實驗平臺以推動光伏、儲能行業發展為目標,于2021年11月啟動試運行,2022年1月正式運行,目前平臺已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設,正在開展三期建設和四期方案設計。
會上,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小平介紹了2023年實證實驗數據成果,分別從氣象環境、組件、逆變器、支架、儲能產品、光伏系統、光儲系統七大維度進行了實證實驗數據分享,為國家和行業制定產業政策、技術標準及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提供科學依據及實證研究。
通過數據可以看到,2023全年累計輻照、平均溫度、平均風速等主要氣候參數與2022年基本一致,但2023年輻照、溫度、風速的波動性更大。
組件方面,2023年與去年同期對比不同技術類型組件發電量規律一致,2023年TOPCon、IBC分別較PERC高2.87%、1.71%。
2023年與去年同期對比不同廠家PERC 182mm組件發電量偏差最大達到1.63%,個別廠家組件工藝控制存在差異,導致光伏組件匹配損失過大,達到2.36%。
逆變器方面,2023年逆變器效率隨著環境溫度升高而逐漸降低,環境溫度從0℃增加到30℃時,集中式、集散式、組串式逆變器效率分別降低0.11%、0.17%、0.37%
不同技術路線逆變器實驗室效率在98.5%左右,2022年實測效率為98.45%左右,2023年較2022年下降0.05%-0.08%。此外,國產IGBT元器件逆變器經過兩年戶外實際工況條件下運行,與進口IGBT元器件逆變器效率相差在0.01%以內,且沒有故障。
支架方面,2023年與2022年不同類型支架發電量趨勢基本一致,跟蹤支架整體發電量較高,垂直單軸、全維支架、固定可調支架經2022年消缺后2023年全年運行正常,發電量提升。其中,2023年雙軸支架、垂直單軸支架、斜單軸支架、平單軸支架(帶10°傾角)、全維支架分別較固定支架單位兆瓦發電量增益依次為26.52%、19.37%、15.77%、12.26%。
從實驗結果來看,發電量最高的三種典型設計方案為雙軸支架+雙面組件+組串式逆變器、平單軸(帶10°傾角)支架+雙面組件+組串式逆變器、斜單軸支架+雙面組件+組串式逆變器。
儲能方面,基于2023年實際水平面輻照4999MJ/m2推算,5MW光儲系統設計計算利用小時數3323h,實際有效利用小時數為3189h;10MW光儲系統設計計算利用小時數為2720h,實際有效利用小時數為2648h。由于實際儲能控制采用固定閾值,輻照強度變化時導致無法充電,因此實際利用小時數低于理論小時數。
此外,結合2023年實證實驗數據成果,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小平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提高光功率預測準確率。建議光伏電站設計時,應結合場站規模、地形地貌,多點、合理布置氣象站,提升不同區域實測輻照數據準確性,提高多云天氣下功率預測精度;
二、優化組串內組件數量。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當地氣象條件結合組件實際運行參數合理設計組串內組件數量,最大化發揮設備性能;
三、高緯度寒溫帶地區推廣應用帶傾角平單軸。高緯度寒溫帶地區可推廣使用帶傾角平單軸支架系統,提高整體發電量;
四、改進液流電池產品密封材料和工藝。加強儲能電池工藝、密封、材料等方面研發,降低漏液風險,提高電池整體可靠性;
五、優化雙面組件系統發電量計算參數。加強跟蹤支架配置雙面組件時實際運行數據分析,研究開展跟蹤支架與雙面組件工作機理分析,持續優化計算模型,提高光伏子陣設計計算準確率;
六、改進光儲電站設計及運行策略。開展光儲電站設備配置研究,合理提高光伏容配比,配置容量及性能與之匹配的儲能電池;開展光功率預測與光儲電站運行方式關鍵技術研究,不斷提高光儲電站電能質量,提升多云等天氣下的儲能充放次數,進一步增強系統可調可控能力;隨著構網型技術應用,開展光儲電站集中控制技術研究,提高光儲電站對電網的主動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