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子能院中國先進研究堆全面開放應用取得重要進展!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Marnix Wagemaker教授團隊與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團隊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上發表了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目為“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 in lithium oxide cathodes”(“鋰離子氧化物正極中的化學短程無序”)。這是兩個團隊在《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續性》)和《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訊》)期刊合作發表論文后的又一創新成果,或將大幅提升鋰電池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
此次研究圍繞有序層狀氧化物開展,這是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最重要的正極材料之一。在進行深度充電時,該結構框架容易受到晶格應力、結構或機械化學降解的影響,導致電池容量急劇下降,從而導致電池壽命縮短。Wagemaker教授團隊聯合原子能院、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清華深研院等單位,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法,成功將化學短程無序(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CSRD)引入到氧化物正極中,精確調節了鋰和鈷元素在晶格中的局域分布,使其跨越幾個最近鄰格點的間距,從而顯著提升了鋰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研究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技術獲得鋰和鈷元素的分布特征,發現大約2.6%的鈷離子位于鋰層中,為證明CSRD結構提供了關鍵證據。
a. 正極材料LiCoO2的中子衍射譜
b. LiCoO2的晶體結構及結構中鋰和鈷元素的分布特征
中國先進研究堆共擁有25根垂直孔道,9根水平孔道,建成15臺中子散射譜儀,性能指標達到整體國際先進、部分領先水平,可開展中子散射、中子成像、中子活化分析、燃料材料考驗、放射性核素生產等工作。2023年以來,中國先進研究堆中子科學平臺積極面向國內外研究機構用戶開放,支撐了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用戶單位百余家實驗課題研究,在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