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湖北襄陽:逐步提高氫能、綠電在重點排放行業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2024-07-22 襄陽市人民政府11180
核心提示:襄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襄陽)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4年7月19日,襄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襄陽)實施方案》的通知。

其中明確提出:

1、優化用能結構。開展清潔能源替代技術研究,逐步提高氫能、綠電在重點排放行業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2、推動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探索在化工、建材行業開展綠電制氫、氨、甲醇和CCUS等低碳示范應用工程,大力推進高新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

全文如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相關部門:

現將《國家碳達峰試點(襄陽)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024年7月8日

國家碳達峰試點(襄陽)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鄂政發〔2022〕22號)文件精神,按照《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要求,推進襄陽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要求,依托襄陽市實力雄厚的工業基礎優勢、數字產業優勢,聚焦破解襄陽市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以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為主線,以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為抓手,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打造工業強市、建設數化襄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探索現代工業城市綠色低碳轉型路徑,為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為工業主導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益經驗。

二、試點目標

緊抓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機遇,立足襄陽先進制造、傳統工業、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打造工業強市,建設數化襄陽。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推動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建材、化工、冶金、汽車、紡織等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結合襄陽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基礎優勢,推進城市綠色化與數字化協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探索現代工業城市碳達峰路徑。到2025年,初步構建現代化綠色低碳工業體系,完成省定單位GDP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1.4%;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全市城市數字化公共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發展達到全省領先水平;到2030年,基本建成現代化綠色低碳工業體系,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基本建成綠色化與數字化深度融合的智慧低碳城市。

三、主要任務

(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1.大力發展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

深化落實先進制造業基地戰略。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重點,打造汽車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輕型商用車和中高端乘用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大力發展高附加值專用車產品,重點支持東風日產襄陽工廠、東風康明斯、駱駝股份等核心企業轉型提質。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支持東風納米等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高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和東津新區車聯網產業園建設。優化汽車產品結構。以低碳化、綠色化、智能化為方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豐富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系列。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以動力電池、發動機為核心,強化研發投入,優化設備能效水平,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產品,推動傳統汽車向高端化、節能化發展。加強過程管理。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鼓勵汽車鏈主企業加強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提升汽車產品碳排放水平。全面提升產業園區資源能源利用水平。通過推進能源替代、提高能效、推動生產工藝與裝備升級、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設施共享等措施,推動汽車制造進一步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矤款^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招商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逐一列出〕

2.加快壯大綠色低碳戰略性新興產業。

聚焦襄陽市“144”產業體系,結合各區域產業基礎和發展定位,大力發展高能效高產值產業,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中部地區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突破性發展航空航天、智能裝備、軌道交通等高端裝備制造業,謀劃建設華中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轉移承接備份基地。支持航宇救生、航宇嘉泰、超卓航科等企業發展壯大,支撐中國商飛“大飛機”產業發展,鼓勵金鷹重工等企業向軌道交通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加快打造中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新城。大力發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新產品。壯大節能與環保裝備產業。鞏固電機軟啟動、節能光源、高低壓設備產業優勢,支持大力電工、萬洲電氣等企業拓展生產高效節能系統產品。以新能源儲能電池為重點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立足磷礦資源構建磷系新材料全產業鏈條,推動硅基新材料產業鏈雙向發展,加快形成全釩液流電池領域鏈式發展格局,支持湖北鋰源、贛鋒鋰電、雙登集團、特瑞陽光等儲能電池項目建設,推進中化學新能源產業園、貝特瑞新材料、襄州遠景風機制造、棗陽市華潤大力風電釩液流電池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引進氫燃料整車及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著力構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鍛造“雙碳”目標下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31%,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地耗、能耗等資源消耗率持續下降。(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招商局、市數據局)

3.強力推進數字經濟建設。

積極培育數字產業新業態。發展數據生產和安全服務業,做強做優做大襄陽數字經濟。鼓勵行業骨干企業聯合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裝備制造商等開展技術攻關,聚集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創新開發專業工業軟件和智能裝備,研究形成數字化、智能化、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加強數字技術、產品、裝備供應鏈配套支撐能力。培育一批數字化系統供應商以及專注細分領域、數字化水平較高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打造數字化低碳轉型典型場景。以能源介質優化、能源平衡優化和汽、水、低溫熱管網和系統優化等為核心,推進關鍵業務場景數字化改造,鼓勵企業搭建能源資源綜合利用與管理平臺、碳排放監測大數據平臺和重點產品碳足跡基礎數據庫,推動能源綠色轉型、“雙碳”管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數字可視化,實現用能側與供能側的智能調度與最佳匹配,匯聚和分析碳排放數據,開展碳排放計算與碳足跡追溯,夯實能源、資源、碳排放管理數字智能化管理基礎。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跀底旨夹g開展裝備及工藝流程優化升級改造,促進減污降碳、節能增效。組織開展石化化工、鋼鐵、建材行業等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活動,通過對標找差距、整改促提升,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推動傳統“兩高”行業重大工業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90%、75%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數據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4.推動重點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嚴禁新增產能。嚴禁違規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化工、鋼鐵產能,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優化用能結構。開展清潔能源替代技術研究,逐步提高氫能、綠電在重點排放行業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鼓勵重點行業推廣使用電鍋爐等替代工藝技術裝備,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持續提高原料替代比例。鼓勵企業開發高固廢摻量替代生料的水泥生產技術,更大程度消納磷石膏等大宗固廢,加快水泥窯協同處置替代燃料技術推廣。推動傳統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積極培育和引進特色化學原材料、中間體、基礎化學品等配套產業,形成涵蓋原料、產品、副產品在內的化工產業鏈。大力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引導高耗能企業加快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更新換代;聚集襄陽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綠色家紡產業基地建設、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一批先進低碳技術示范項目建設。支持企業研發并引進碳捕集項目、全廢鋼短流程煉鋼等示范項目。支持武鋼重材公司開展富氫碳循環高爐、高效電爐及立晉鋼鐵公司應用直接還原、熔融還原等非高爐煉鐵技術低碳冶金項目試點示范,發揮非高爐煉鐵與電爐短流程煉鋼的協同減碳效應。(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全面提升能源管理能力

5.提升能源資源管理能力。

探索建立能源資源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系統評價全市重點行業、重點項目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工作有序改進和定向優化。強化用能預算管理。優化調整能耗雙控政策,創造條件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加強源頭管理。嚴格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資源節約,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行政審批局、市統計局)

6.推動節能降碳重點工程。

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提升行業能效標準,實施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計劃,推動火電、建材、化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進華電、葛洲壩老河口水泥等節能降碳改造項目實施。實施園區節能降碳減污工程。支持襄城、谷城、老河口、南漳、棗陽等合規化工園區的發展,強化園區碳排放情況管理及碳減排潛力分析,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聚集度高的園區為重點,統一規劃建設園區能源環境基礎設施,推動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處置,實現原料互供、資源共享、設施共用、土地集約,提高園區綠色化、智慧化、集約化建設水平,積極建設綠色園區、低碳園區。實施城市節能降碳工程。以建筑、交通、市政設施設備改造為重點,支持電梯加裝及改造、供水、污水處理、供熱、充(換)電基礎設施、建筑施工、交通橋梁、照明等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提升城市綜合能效。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推動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探索在化工、建材行業開展綠電制氫、氨、甲醇和CCUS等低碳示范應用工程,大力推進高新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實施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工程。聚焦鋼鐵、石化、化工、冶金、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輕紡、電子等行業需求,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工業鍋爐、電機、變壓器、風機、制冷供熱空壓機、換熱器、泵等通用設備為重點,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開展重點用能設備系統匹配性節能改造和運行控制優化,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用能設備。(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城管委)

7.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管理。

拓展重點用能單位管理范圍,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精細化管理。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制定實施節能與碳減排計劃。完善能源計量體系和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促進互聯網與節能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能源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嚴格落實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要求,督促重點用能單位開展節能診斷,制定“一企一策”節能改造升級方案,深入挖掘節能潛力,騰出用能空間。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健全節能監察體系,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

8.全面推進綠色智能制造。

完善綠色智能制造體系。推動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優勢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構建面向生產全過程、全業務鏈的智能制造和能效管理協同創新體系,推動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在汽車、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醫藥化工等重點行業,擇優選擇一批基礎較好、代表性較強的企業,建立“襄陽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庫”,到2025年,建設國家、省級綠色制造試點示范15家以上。鼓勵新建項目按智能工廠標準設計和建設。鼓勵企業基于能源管控系統探索實施數字化碳管理。深入開展“千企千億”技改提質行動。引導企業加快推進以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服務化延伸、集群化發展、安全化管控為重點的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推動長源東谷汽車壓鑄件、中力電動叉車等生產線升級改造。實施“技改煥新、數字賦能”行動。推進一批數字化轉型項目,深入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提質工程,持續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診斷,支持“144”產業體系龍頭企業搭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化綠色供應鏈管理,推動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鼓勵汽車、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企業以建設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標準,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發展。加快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鼓勵企業推行綠色設計、建設綠色工廠、申領“企業綠碼”、生產綠色產品、打造綠色供應鏈,強化采購中的能效約束,推動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鼓勵建設一批“超級能效”工廠和“零碳”工廠。到2025年,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10家、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10家、綠色園區1-2個。(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數據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9.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

嚴把“兩高一低”項目入口關。深入落實國家產業規劃、產業政策以及產能置換等要求,嚴把項目準入關口,新建“兩高”項目重點用能設備要達到一級能效水平,主要產品能效水平對標國家能耗限額先進標準并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持續開展存量“兩高一低”項目清查。實行清單管理、動態監控,對存量“兩高一低”項目分類處置,推動企業實施改造提級或低效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強化常態化監管,堅決關停不符合要求的“兩高一低”項目。加強重點行業排查力度。堅決杜絕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行業新上落后產能項目,嚴格合理控制重工業新增產能規模。對傳統產業中能耗高,以及環保、安全、技術不達標或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品的產能,堅決做到應退盡退。(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行政審批局)

(三)統籌減煤增綠,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10.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有序推進散煤減量。逐步淘汰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非電行業燃煤鍋爐和散煤,在居民采暖、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加快推進“煤改電”“油改電”,擴大電能利用和替代領域。推進煤電清潔高效發展。重點發展百萬級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壓縮淘汰落后燃煤小機組,推進現役煤電機組因地制宜開展“三改聯動”??茖W制定“煤改氣”工作計劃,按照“以氣定改”原則有序推進工業燃煤天然氣替代,加大對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和自備燃煤電站等清潔能源改造力度。合理控制油品消費。完善成品油配送體系,增強成品油儲備能力,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有序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積極擴大天然氣消費。加快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積極拓展天然氣在工業、交通、供暖等領域的應用,有效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完善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打造全市“一張網”,有序推進居民天然氣分布式供暖建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國網襄陽供電公司)

11.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

加快推進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合理布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結華電襄陽公司、綠鑫生態科技公司經驗,有序推廣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生物天然氣入管網項目,加大襄陽地區綠色燃氣開發力度,探索建立“綠色甲烷”認證體系。建設百萬千瓦級新能源示范基地。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積極推廣低風速風機規?;瘧谩VС窒逯?、棗陽、宜城等新能源資源豐富、消納能力強的地區建設百萬千瓦級新能源示范基地。大力推進太陽能應用。堅持因地制宜布局地面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在產業園區、公共屋頂規?;瘧?,積極推進襄城、谷城等整區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大力推廣太陽能供熱工程。統籌推進水電開發利用。統籌有序推進南漳張家坪、??岛笃撼樗钅茈娬窘ㄔO,鼓勵農村小水電綠色低碳改造。加強清潔供暖科技創新。研究探索小型核能供熱項目建設。鼓勵工業園區、大型商業體等開展空氣源熱泵、地熱、生物質供暖等綜合能源利用,支持東津新區開展分布式能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委、國網襄陽供電公司)

12.搭建綠色能源傳輸網絡。

積極引入市外清潔電力,推進500千伏臥龍-編鐘-仙女山通道建設。建設鄂北新型電力系統先行區,以深圳工業園為試點,開展六大重點工程建設,建成跨地市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廣綠證綠電交易,引導綠色電力消費。(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國網襄陽供電公司)

(四)強化循環經濟助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13.持續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

優化園區空間布局,持續推進園區內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開展園區物質流分析,推動企業和園區加強數字化能源資源管控,提高資源產出率。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制定實施年度清潔生產推行計劃,建立基于技術進步的清潔生產推進模式。組織園區內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加強園區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建設能源島、余熱余能回收利用等,推進能源梯級利用。逐步推進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推動園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推進污水集中處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不斷完善園區清潔能源、物流、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建設。到2025年,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

14.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

推動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冶煉渣、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大摻量、規?;⒏咧祷?,鼓勵建設面向行業的資源循環利用產品交易平臺,促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強磷石膏綜合利用。逐步推廣磷石膏在線預處理系統,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重點企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探索拓寬磷石膏用于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修筑等途徑,不斷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加快推進澤東化工、華邦保和等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建設進度。到2025年,全市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65%,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推動綠色建材產業集群發展。布局建設一批綠色建材產業園,鼓勵海螺新材等骨干企業發展新型綠色建筑材料,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等綠色建材,壯大綠色建材產業。加快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和“原地再生+異地處理”模式。加快襄陽市建筑垃圾循環回收再利用和谷城縣、南漳縣、襄州區、老河口市等地區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等項目建設進度。鼓勵秸稈多元化利用。嚴格管控農作物秸稈禁燒,推進秸稈生產環保板材、炭基產品、紙漿等利用途徑,探索推進秸稈清潔能源利用模式,完善收儲運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

15.加快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

健全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推行“互聯網+”回收及逆向回收模式,鼓勵重點企業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加快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充分發揮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帶動作用??偨Y推廣谷城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老河口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經驗模式,不斷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引進主要再生資源、新型產業廢棄物資源拆解利用及深加工項目,通過延鏈補鏈提鏈促進廢舊物資集聚化、高值化利用。壯大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加快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積極引進潔凈廢鋼加工技術,提升分揀加工規模。支持中再生汽車拆解利用廢舊鋼鐵平臺項目建設,推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示范發展。推進順博鋁合金、新金洋冶金、長申合金等再生有色金屬加工項目建設。推進鵬威塑業、啟成量環科技廢塑料橡膠再生利用項目及嘉輻達廢玻璃回收利用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推進動力儲能電池資源化利用。加快建設駱駝集團、景鋰環保等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項目,布局建設動力鋰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產業基地。突破制約產業發展政策。探索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統計核算標準,研究推動將再生產品和再制造產品納入政府采購范圍,探索再生原料強制使用制度。(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社;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委、市統計局、市財政局)

16.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循環利用。

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干濕分類為基礎、節點細分為補充、回收利用為導向”的分類投放及轉運系統,加快推進各地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推進??悼h偏遠鄉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試點建設。加快推進谷城縣、南漳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積極布局建設一批集生活垃圾焚燒、污泥處置、醫療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餐廚(廚余)垃圾處置于一體的靜脈產業園。探索布局大件垃圾回收處理項目。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建成一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加快襄南、樊西、臥龍、伙牌鎮等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工程改造,推進城鄉污水資源化利用。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優化運營模式,加快推進宜城市、老河口市、南漳縣等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推進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建設。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落實整治過度包裝相關政策措施,從源頭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到2025年,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自然村覆蓋率達到60%以上,城鄉生活垃圾焚燒(含水泥窯協同處理)占比達到100%。(牽頭單位:市城管委、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

17.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積極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適度推廣“稻蝦共作”“稻魚共養”“稻鴨共生”等立體養殖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立體種植,不斷優化種養結構。依托襄陽正大、老河口寬泰、宏全農牧等一批規模養殖場,深化打造集生態養殖、農業生產、休閑采摘、種養旅游為一體的種養+農旅的新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種養專業大戶等第三方機構與畜禽養殖場對接,打造畜禽糞污分散收集、集中利用的資源化利用模式。推廣異位發酵床、床場一體化、傳送帶干清糞等糞污生產有機肥還田模式。(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

(五)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引領支撐能力

18.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機制。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和科創“新物種”企業培育計劃,完善科技企業全鏈條梯次培育體系,鼓勵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鼓勵企業獨立或牽頭承擔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組織實施一批市級重大科技專項,圍繞5G、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進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示范。聚焦襄陽市碳排放重點領域、行業和環節,加快布局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碳捕集等關鍵技術研究,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示范項目建設。完善科技服務產業體系,精準引進技術開發、成果評價、知識產權、科技金融、工業設計、質量認證、檢驗檢測、決策咨詢等各類國內外科技服務機構,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

19.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創新平臺建設。

推進湖北隆中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的“能碳綠色智慧綜合管控SaaS平臺”建設;推進省科技重大專項“裝備制造業能源/碳精益核算與綠色智慧綜合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研究,重點突破裝備制造業的能碳精益管控解決方案。持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鼓勵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在襄企業等組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聯盟,研究建立綠色低碳技術研究院、綠色低碳領域聯合實驗室,不斷提升我市科技創新水平。積極落實創新載體獎勵政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及市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建設,組織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科技服務平臺,推進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積極開展多維度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強化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專業化服務。依托襄陽長江經濟帶磷石膏研究院、襄陽華中科技大學先進制造工程研究院、湖北隆中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能轉化;探索發布綠色低碳技術目錄,加強技術與成果的遴選和推廣應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

20.強化綠色低碳創新人才引進培養。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逐步建立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在襄職業院校通過“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模式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組織開展“雙碳”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快武漢理工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襄陽示范區、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襄陽華中科技大學先進制造工程研究院、湖北文理學院等高校的建設,不斷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支持湖北文理學院等研究開設“雙碳”專業學科,加快綠色低碳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鼓勵企事業單位建立“候鳥式”人才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等。深入實施隆中人才計劃,培養和集聚一批具有較強創新潛力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和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引領學科發展、帶動產業轉型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牽頭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六)強化數字賦能,推動智慧低碳城市建設

21.建立襄陽市“雙碳”智慧管理體系。

依托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基礎平臺和匯聚的相關數據資源,支持市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全市統一充換電設施運營管理平臺、國網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撐平臺建設,實現“多網合一”,構建“雙碳”智慧管理子平臺,為服務政府政務管理、健全市場機制、企業節能降碳、綠色全民行動提供智慧管理載體。完善能源和碳排放數據庫建設,集成能源、資源、碳排放和政策制度、標準規范等要素信息數據,為政府、財稅、金融、企業等多用戶建設管理應用平臺,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雙碳”智慧管理體系。(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數據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國網襄陽供電公司)

22.強化數據管理與分析。

錨定城市“雙碳”管理需求,歸集整合各級各部門數據資源,建立重要能源品種、重要參數檢測、產品產量、交通運輸信息等數據采集、清洗、轉換、加載規則,形成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建立碳排放核算算法模型。采用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強化數據溯源和質量管理。研究建立適用于襄陽的“雙碳”數據分析指標體系和算法模型,加強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數據分析中的應用,準確把握重點領域、行業、單位的碳排放情況和波動趨勢,強化監測預警分析能力。探索建立企業和個人碳賬戶,為能耗和碳排放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及個人提供碳減排可行路徑。(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交通運輸局、人行襄陽市分行、襄陽金融監管分局)

23.豐富“雙碳”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推動建設一批“雙碳”智慧城市治理應用場景,利用數字化推動精細化管理。強化重點碳排放單位智能管理。打造集能耗監測、能效管理、節能審查、節能診斷、碳排放統計核算、用能權、碳排放權、減污降碳協同管理等信息于一體的應用場景,構建“雙碳”監測預警考核閉環機制。建設智慧交通。實施國家公路網智能運行監測網絡工程,推進5G+車聯網先導區和智慧汽車谷建設,融合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和碳普惠場景應用,鼓勵居民綠色出行,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發展智慧物流。建設綜合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打造集企業、貨物、運力、政策發布等信息數據于一體的智慧物流信息服務系統,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積極推廣網絡貨運平臺,提升車貨匹配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建設智慧金融。結合產品碳足跡、企業碳賬戶推動開展綠色金融場景應用,引導資金向高效低碳產業、企業聚集。推廣智慧服務。圍繞民生服務開展智慧樓宇、智慧校園、智慧社區、智慧燈桿、智慧站臺、智慧停車場等場景建設,深化建筑、社區、單元能耗數字化監管,依托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化節能低碳控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城管委、人行襄陽市分行、襄陽金融監管分局)

24.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推廣直流供電、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模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鼓勵數據中心提高綠電消費比例。落實數據中心和5G基站提質增效要求。推動華為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數據中心、中國電信云基地、中國聯通東津云數據中心既有設施按照綠色數據中心標準開展系統節能改造,推廣使用高效制冷、先進通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術和低功耗芯片等產品,提高設施設備能效水平,打造綠色低時延數據中心。加快發展智慧交通新型基礎設施。積極開展公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試點建設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園區、智慧公交。積極發展數字物流,推進人、貨、車(船、飛機)、場等物流要素全面數字化轉型,鼓勵物流園區和大型倉儲設施應用物聯網、車聯網技術,鼓勵物流企業為貨運車輛加裝智能設備。(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數據局;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國網襄陽供電公司)

四、重點工程

根據襄陽市建設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的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擬部署能源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和攻關、環境基礎設施、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和數字技術應用等重點項目,建立綠色低碳技術改造項目庫和標桿企業庫,分年度推進重大項目實施,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逐步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強化全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推進襄陽市綠色化數字化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數據局)

五、政策創新

(一)構建碳排放預算管理體系。

研究制定襄陽市碳排放預算管理實施方案,構建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協同實施工作機制,創造條件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茖W設定襄陽市年度碳排放預算總量,以“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約束性管理”為主、“能耗總量、碳排放總量”為輔,建立覆蓋區域、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四級預算管理體系。制定能源資源和碳排放產出效益評價指標及標準,推動資源要素向高效益產業和項目傾斜。開展項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將實施前的碳排放概算、建設運行過程中的碳排放計量、項目退出前的碳排放結算納入碳預算管理,強化過程管控。(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統計局)

(二)建立健全碳排放評價制度。

研究制定襄陽市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指南,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技術規范和政策要求充分銜接,明確碳排放評價相關定義和術語、試點工作范圍等,探索在項目環評審批和節能審查中將碳排放評價作為重要內容。組織重點用能國有企業率先開展碳排放統計評價,實施低碳領跑企業行動計劃。(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國資委、市氣象局)

(三)建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

探索制定汽車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機制和重點再生產品碳足跡管理機制。組織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產業鏈骨干企業,圍繞原材料、生產制造和回收利用等建立口徑、標準一致的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行業數據庫。研究制定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明確碳足跡核算的對象、范圍和邊界。依托谷城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老河口市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等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建設基礎,研究制定再生金屬、再生塑料等再生產品碳足跡評價或核算、認證標準,明確再生產品碳足跡核算的基本原則、范圍限定、數據獲取方法、核算方法,開展再生產品碳足跡核算。開展汽車、再生產品碳標簽認證制度研究。率先選擇重點汽車企業和再生金屬、再生塑料等1-2種再生產品探索開展碳足跡認證試點建設工作。(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

(四)探索加強財稅支持路徑。

探索研究制定一攬子財政補貼支持政策,認真落實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積極引導企業節能改造,對主動關停高耗能項目、自主開展節能改造的企業,對使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的企業,對使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再生骨料等再生產品、再制造產品的企業,在爭取到位的上級專項資金限額內,按照節能降碳和資源節約情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加大政府對綠色低碳先進示范項目的投入,支持綠色低碳先進示范項目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鼓勵強化科技創新,利用好市級重大科研專項,采用“揭榜掛帥”等機制,開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基礎研究的資金支持。(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

(五)強化綠色金融支撐。

加快建立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設立專業部門或特色分支機構,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實施差異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加大內部資源傾斜。豐富綠色低碳轉型信貸產品和服務,發展碳排放權、CCER(國家核證資源減排量)、排污權、節能量(用能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普及推廣與企業節能降碳、減污增效、資源綜合利用、碳賬戶開發與碳排放強度掛鉤的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建立發行綠色債券后備企業(項目)庫,積極推進綠色企業(項目)認證及評級體系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積極拓寬實體企業的綠色融資融道。探索綠色保險費率調節機制,推動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綠色產業和技術等領域綠色保險業務發展。探索襄陽“144”產業集群轉型金融支持目錄,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融資項目和融資企業的識別、認證、評估以及風險管理體系。開展銀企綠色融資供需對接,建立健全金融、項目、環保、科創、技改、節能減排等領域的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依托襄陽市現有基金,探索推動設立綠色低碳發展基金,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牽頭單位:人行襄陽市分行、襄陽金融監管分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

(六)探索開展碳普惠體系建設。

研究制定襄陽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確碳普惠管理、碳普惠方法學開發、碳普惠信息平臺建設等重點任務。構建碳普惠管理制度體系,確定碳普惠體系建設、運行、交易、監管等相關工作規范和程序;設立碳普惠管理機構,做好碳普惠平臺的建設、管理和運營,開發碳普惠方法學,豐富應用場景,組織開展碳普惠減排量交易、碳中和認證等活動,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人行襄陽市分行)

六、全民行動

(一)加強生態文明科普教育。

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文明科普教育體系,持續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生態日、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推動生態文明理念入腦入心。積極建設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持續發揮“科普襄陽云”作用,廣泛開展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等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官網、微博微信、手機短信等宣傳渠道,廣泛宣傳“雙碳”基礎知識和政策。(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委、市人社局)

(二)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全面推行低碳生活,引導激勵市民積極參與綠色消費、低碳出行、可回收物分類等綠色低碳行動,堅決遏制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拒絕商品過度包裝。完善綠色產品消費激勵措施,大力推廣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產品、新能源汽車、節水器具等,鼓勵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家裝消費品換新。支持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鼓勵發展二手交易市場,推進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二手商品規范交易。引導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強化環境責任意識,加強能源資源節約,提升綠色創新水平。(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城管委)

(三)強化干部教育培訓。

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劃,創新學習形式,分階段、多層次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培訓,普及科學知識,宣講政策要點,深化各級領導干部對生態文明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科學性、系統性的認識,盡快提升從事綠色低碳發展相關工作的領導干部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切實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委)

(四)加強企業雙碳教育。

推動建立“襄陽市企業碳達峰碳中和促進中心”,推動重點領域國有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制定實施碳達峰工作方案。組織開展雙碳專題培訓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專業碳交易管理機構,編制企業碳資產負債表。建立企業碳交易管理信息系統,積極參加全國和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積極培育新產品新業務,開發碳匯項目與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

七、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對全市建設碳達峰試點城市相關工作的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聚焦工作重點、層層壓實責任,統籌研究重要事項、制定重大政策,研究編制重要事項、重大政策、重大項目三張清單,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合力。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扛起責任,著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確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直其他有關部門)

(二)嚴格監督考評。

逐步完善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考核機制,對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指標實行協同管理、協同分解、協同考核。市發改委要強化跟蹤評估,定期組織開展對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目標任務的評估考核,有關工作進展和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市政府。將相關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將有關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有關部門領導班子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增加考核權重、加強指標約束,按照規定給予表彰獎勵或依法依規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市直其他有關部門)

(三)加強宣傳推廣。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梳理碳達峰試點建設優秀項目和典型案例,加大宣傳力度,推廣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經驗。鼓勵地方、行業協會和相關機構組織開展技術產品對接交流會、應用示范現場會等活動,加大對示范效果突出、商業潛力較大的綠色低碳技術的宣傳推廣力度。(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委)

襄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7月8日印發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四屆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 發展研討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美女不带套日出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一区二区aⅴ污介绍| 中文无码热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樱花草视频www| 人与嘼av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多人p群无码|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 都市 校园 激情 另类|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欧美第一黄网免费网站|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