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停產、項目暫緩、IPO終止……雖然當下我國電池新能源賽道正處于深度調整期,但不容置疑的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持續亮眼,新型儲能裝機數據快速飆升,能源變革確定性下,無論生態如何演變,電池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腳步始終向前。
從官宣的新項目來看,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7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投資擴產新項目32個,其中有28個公布投資金額,共計809.07億元。
從投資主體來看,7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中再現頭部企業大手筆投資,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從投資金額來看,百億級項目有2個,50-100億投資的有2個,10-50億的17個,1-10億的7個。從項目內容來看,7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中,電池領域依然占據大頭,電池材料項目在去年大擴產后,布局越來越少,7月統計在內的僅有4個。此外,7月,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出海腳步依然堅定,涉及5大項目。
儲能賽道難上加難 大洗牌下需輕踩油門
“十四五是可再生能源全面開啟高比例、市場化發展的關鍵期,十五五就是以可再生能源推動實現碳達峰的決勝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趙勇強在2024中國(無錫)鈉電池產業生態圈企業家峰會上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進行了預測:2025年前可再生能源大范圍增量替代化石能源;2025-2030年期間將全面增量替代;2030-2050年期間全面大規模替代;2050-2060年期間將全領域深度替代。
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強勢推動下,新型儲能發展提速。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從應用場景看,獨立儲能、共享儲能裝機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儲能裝機占比42.8%,其他應用場景占比11.9%。
從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來看,過去幾年成本都在下降。但與此同時,市場競爭帶來的價格戰也在持續下探。今年以來,儲能系統價格已相繼走過0.6元/Wh、0.5元/Wh,近日開標的包頭鋁業產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135MW/540MWh電化學儲能工程2個標段直流側采購項目中,浙江臥龍儲能及中車株洲所的中標價格更低,分別為0.455元/Wh和0.435元/Wh,這也顯示出,儲能產業鏈的價格已跌入0.4元/Wh時代。
價格戰帶來的低價競爭似乎已經超越了部分廠商的成本下降速度。
另從儲能電芯來看,Infolink相關數據顯示,280Ah磷酸鐵鋰電芯自1月底均價0.42元/Wh降到7月底0.34元/Wh,最低價跌至0.29元/Wh;314Ah電芯月均價略高于280Ah電芯0.01-0.02元/Wh,但價差正在縮小,為了推動314Ah儲能電芯迅速搶占市場,有的314Ah電芯報價和280Ah持平,甚至略低于280Ah。
“競爭有良性的,是打價格戰還是打價值戰?”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強調,一分錢一分貨,材料也好、電芯也好、車也好,不能觸及品質、安全底線。
針對上述情況,業內人士分析,儲能行業正處于大洗牌階段,對于身處其中的玩家來說,要想留在牌桌上,就得“輕踩油門,且行且觀望”。僅靠簡單的系統集裝組成“手藝”并不長久,更重要的是通過深挖市場需求,尋找符合自身發展優勢的產品方向,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單位成本下行,獲取更多利潤。
另外,相對于國內的激烈競爭,海外儲能市場正逐漸成為相關企業破圈的有力途徑:7月內,陽光電源與沙特ALGIHAZ成功簽約全球最大儲能項目,容量高達7.8GWh;南都電源獲法國某儲能項目公司2.64億元(不含稅)采購合同;阿特斯連奪合計容量為1.2GWh的兩個海外儲能訂單;科陸電子將為一家美國電池儲能企業提供約600MWh的集裝箱式電池儲能系統……
海外市場遭遇逆風 大出海時代需做好功課
海外儲能市場強勢拿單的同時,我國動力電池海外裝車份額也在迅速擴大。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披露數據顯示,2024年1月-5月,全球(不含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EV、PHEV、HEV)電池總用量約為130.0GWh,較去年同期增長13.1%。其中,共有5家中國企業上榜全球(不含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科技、中創新航、欣旺達。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位居TOP1,比亞迪繼續保持高增長,逐漸威脅到日韓企業排名,孚能科技裝車量同比增速同樣翻倍,中創新航發力迅猛,裝車量同比增速達602%,欣旺達穩坐第十位。
這一邊,我國電池新能源企業狂掃海外市場,另一邊,出口市場“逆風”更加強勁。繼美國對我國新能源企業采取強硬的貿易保護措施,將我國“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列入加征關稅清單后,7月5日,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又正式生效,臨時反補貼稅率最高達37.6%。
研究機構EVTank在《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戰略研究報告(2024年)》中分析,未來中國鋰電產業國際化發展,將逐步由貿易為主變成海外投資本地化發展為主,逐步由出口轉變為出海。
從7月份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新投資擴產項目來看,分別有3大電池項目,2大材料項目官宣“出海”。
具體來看,億緯鋰能計劃不超32.77億元在馬來西亞投建儲能電池及消費類電池制造項目;珠海冠宇擬不超20億元在馬來西亞投建冠宇電池新能源項目;欣旺達規劃不超20億元在越南投建越南鋰威消費類鋰電池工廠項目;中科星城擬不超過50億元在摩洛哥落地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海南礦業牽手阿吉蘭礦業擬在沙特阿拉伯籌劃鋰鹽廠項目。
從目的地來看,3大電池項目均落地東南亞市場,總投資額超過72億元。究其原因,或與其快速增長的經濟、穩定的營商環境有很大關系。具體來看,當前全球主要動力電池及新能源儲能市場中,中國、美國和歐盟已經是三分天下,中東、東南亞則是增長迅速的新市場。對于中美歐三大市場,至少需要參與到三分之二的市場,才能確保企業在未來競爭中取得優勢。而在東南亞,則是需要通過市場手段獲得競爭優勢。
不止東南亞,7月16日,中國多家新能源企業集體出海,攜手挺進中東。電池網注意到,其中,海南礦業與阿吉蘭礦業簽署諒解備忘錄,就雙方擬共同探討在沙特合作建設鋰鹽廠項目的可行性,并擬共同設立以上游鋰資源、當地礦產勘探及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新能源金屬礦產和技術投資機會為主的產業基金等合作達成一致意向。
EVTank指出,面對復雜的全球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尤其是中歐“競爭中合作”和中美“競爭中博弈”態勢將在中長期,中國電池產業出海是“逆風出行”,將面臨更多挑戰。
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大出海”,仍需做足功課,包括兩地市場的差異化(政策、營商環境、市場需求的差異)、建立穩定可靠的出海渠道、終端客戶資源的開拓、產品認證、當地設點資質審核及流程等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海外擴產項目也已逐漸進入實質性階段:僅在7月,億緯鋰能合資公司美國ACT動工,年產能約21GWh;遠景動力西班牙磷酸鐵鋰電池超級工廠開建,預計2026年投產……另外,網傳寧德時代擬籌集投資基金超100億,以構建海外供應鏈。
結語:綜合7月投資擴產情況來看,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依然處于大調整時期,儲能產業雖然發展艱難,但在能源革命推動下,更大規模的儲能市場需求已開始釋放,并且具備長期增長的確定性,誰能抓住更大的市場機遇,看準市場需求發揮“實力”是關鍵。
另外,在國內充分競爭和全球市場需求擴容下,加快海外布局也已成為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在各國不同地緣政治下,適時調整出海戰略,也在考驗著玩家的“眼力”和“智慧”。
與此同時,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賽道正不斷調整,面對激烈競爭帶來的挑戰,也正煥發新的生機:以低空經濟、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為固態電池開辟了新藍海市場;在差異化場景應用下,鈉電池兩輪車也開啟銷售,新能源量產車型交付、大容量儲能電站投運等好消息不斷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