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據財聯社消息,比亞迪表示,公司在智利的鋰項目仍未確定時間,將繼續與智利當局談判磋商。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起點鋰電 ID:weixin-lddsj 作者:序淮)
比亞迪高管近日接受采訪時透露,由于條款尚未敲定,預計投產時間將被推遲,并補充說,公司必須確保獲得一筆“好的交易”。公司仍在與當地政府磋商,現在決定權在智利政府手中。
去年4月,智利國有公司CORFO官網宣布,授予比亞迪智利公司合格鋰生產商地位,以便其可以獲得電池級碳酸鋰配額的優惠價格。
CORFO稱,比亞迪在智利Antofagasta地區的“BYD Chile Lithium Cathode Plant(比亞迪智利磷酸鐵鋰工廠)”項目將從SQM Salar獲得11244噸/年的供應直至2030年。
該廠的年產量目標為5萬噸磷酸鐵鋰材料,投資規模至少達2.9億美元。工廠將于2025年底前投產。
但是今年5月,智利官方曾釋放對于比亞迪在當地建廠進度不滿的信息。甚至暗示,若比亞迪未能在2025年如期投產,將痛失寶貴的鋰配額。
實際上,據比亞迪美洲首席執行官斯特拉·李(Stella Li)表示:“智利政府在國家鋰戰略的實施上行動緩慢,還沒有為工廠分配位置。”
7月,比亞迪對外表示,其智利分公司與智利生產促進委員會(CORFO)就鋰電池材料生產達成協議,宣布比亞迪在智利獲得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資質和建廠許可。
但目前來看,雙方談判進度陷入一定僵局。從上述表述猜測,現在雙方矛盾點有可能出現在工廠建設選址上。
此前就有消息指出,智利政府方面提供的工廠備選地址并不理想。基于國家特許經營制度,智利積極推動鋰礦國有化,外國企業想要投資鋰礦等資源的開采冶煉,就需從智利政府手里競拍配額。
而這種競拍,基本是附帶捆綁條件的,比亞迪在當地建廠就是獲得智利鋰礦開采配額的條件。
智利政府方面“決策緩慢”“態度強硬”的背后,與其手握資源的鋰礦國家戰略的轉變密切相關。
數據統計,全球鋰資源儲量為2800萬金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LCE)約1.49億噸,其中智利4650萬噸LCE。
智利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智利共出口9種鋰礦產品,出口總量約25萬噸。此外,中國是智利鋰礦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至中國的鋰礦產品占比為64.7%。
不僅比亞迪,此前針對SQM與智利政府控制的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CODELCO的交易,作為SQM第二大股東,天齊鋰業也第一時間質疑了該《合伙協議》的合規性,并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應對舉措。
從上述信息來看,比亞迪和天齊鋰業的案例說明,面對智利的“高壓政策”和市場的多元選擇,中企在出海征途投資決策需要謹慎,必須牢牢把握主動。比亞迪表態,必須確保獲得一筆“好的交易”,實為明智之舉。
應對海外資源保護主義挑戰,需要加快推動國內鋰資源開發進度,完善回收產業鏈的同時,積極推動新技術開發與應用,避免“被卡脖子”。
另一方面,也不可因噎廢食。由于新能源行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因此海外優質的鋰資源將是一種長期的高價值資源。
國內鋰電企業要規避風險,提前做好投資路徑,尋求營商環境較好的國家與地區。同時,在簽署投資合同時,約定以國際仲裁方式來解決爭端,積極與各國政府展開對話。
實際上,從各類公開表態來看,南美各國政府都希望讓本國搭上新能源的工業化順風車。因此,南美各國在鋰礦領域的政策限制僅指向開采環節,對于國外資本在本國投資附加值更高的鋰礦深加工項目,普遍持歡迎態度。
再者,就中國鋰電產業鏈占據的主導地位而言,海外市場也難以與國內鋰電產業實現真正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