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沈陽:打造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基地

   2025-01-15 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110
核心提示:加快推進大型壓縮空氣儲能裝置用壓縮機等“大國重器”研發落地,增強高端裝備國產化替代能力

1月13日,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沈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綱要》提到要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優化升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推進大型壓縮空氣儲能裝置用壓縮機等“大國重器”研發落地,增強高端裝備國產化替代能力。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依托風、光、氫、儲資源和產業優勢,建設新能源基地。打造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基地,加快建設儲能生產研發圈、儲能示范項目圈和儲能產業協同創新圈。以鐵西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為核心,加快建設氫能技術中心,布局氫能專業產業園。

原文如下:

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公開征求《沈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對沈陽“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定位要求,提升沈陽在我國面向東北亞國家全方位開放合作中的戰略地位,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起草了《沈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和建議,請于2025年2月12日前通過以下方式反饋至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電子郵箱:ghc-fgw@shenyang.gov.cn

通訊地址:沈陽市渾南區沈中大街206號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5年1月13日

沈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

行動綱要(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沈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要求,提升沈陽在我國面向東北亞國家全方位開放合作中的戰略地位,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特制定《沈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

一、建設背景

(一)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振興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東北地區開放發展。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東北視察,提出重要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一系列支持東北振興重大政策。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東北地區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2024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沈陽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確定了沈陽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定位,這是國家賦予沈陽的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國家要求的重要舉措。

(二)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當前,經濟全球化、多極化趨勢加劇,“全球南方”加速崛起,金磚國家對全球經濟事務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國與東盟、RCEP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繼續增長,中俄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為我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拓展國際市場提供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雙循環形勢加快演變、“一帶一路”建設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打造國際化開放新前沿是必然選擇。

(三)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引領帶動東北地區高水平開放的戰略舉措。

沈陽是我國特大城市,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對內對外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強,在區域開放中的核心地位舉足輕重。有必要在東北地區率先推進城市發展國際化戰略,積極踐行我國向北開放的戰略安排,有利于形成“南北協同開放”局面,全面挈領東北地區參與東北亞經濟大循環,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樞紐和戰略支撐作用。遼寧提出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促進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帶動東北地區做好對外開放大文章,推動東北地區加快轉型謀大局、開新局的重要戰略舉措。

(四)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是更加充分釋放自身基礎優勢的重要選擇。

沈陽區位優勢突出,位于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中心位置,是我國面向東北亞對外交往前沿。沈陽開放經濟能級強,國家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一批國家級試點示范作用明顯。沈陽產業門類齊全,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加快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沈陽科技和人才實力雄厚,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方面研發創新能力全國領先。近年來,沈陽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全面增強,觀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呈現出向上向好的態勢趨勢氣勢。在未來振興發展的新階段,沈陽將把握歷史機遇,把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全方位提高各領域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推動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

二、總體思路與行動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為統領,持續深化“一樞紐、四中心”國際化內涵,推動產業發展與轉型、城市發展與轉型、社會發展與轉型,加快鍛造國際經貿交流、全球資源要素配置、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國際綜合服務等功能,全方位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國家先進制造中心、國際性科技創新中心、國際化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開創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水準國際化牽引全面振興新突破的新局面,努力在遼寧打造新時代“六地”中當好“排頭兵”,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沈陽新篇章。

(二)戰略定位

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加快高能級開放平臺建設,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大力發展面向東北亞地區的開放型經濟,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發展格局,打造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合作新高地。

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發揮沈陽國際化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信息樞紐等優勢,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網絡,建設服務東北、融入環渤海、輻射東北亞的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

國家先進制造中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跨區域產業協作和國際產能合作,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先進制造中心。

國際性科技創新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東北全面振興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在東北亞體現重要地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國際化現代服務業中心。服務國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局,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中心。

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發揮沈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優勢,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加強多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培育壯大文創產業,努力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

(三)行動步驟

秉持“先謀后動、動則必快、動則必成”的行動理念,遵循“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的行動原則,分2027年、2030年、2035年三個階段,按近期、中期、遠期分步實施,高效有序推動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各項任務。

第一階段(2025—2027年):以搭建國際化平臺、營造國際化應用場景為重點,提高在東北亞地區的要素匯聚、產業競爭、對外交往水平,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第二階段(2028—2030年):強化國際化功能,增強在東北亞的資源配置、綜合服務和輻射帶動能級,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第三階段(2031—2035年):以提升在東北亞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為重點,城市開放動力、配置效力、科技實力、服務能力、城市魅力全方位提升,基本建成服務雙循環引領東北亞的國際化中心城市。

三、行動計劃

(一)構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

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度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統籌發展平臺、通道、貿易、投資,協同區域聯動開放發展,著力提升國際交往能力,持續強化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當好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排頭兵。

行動計劃1:優化重大開放合作平臺

(1)提升自貿試驗區開放能級。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將沈陽片區建設成為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開放的新樣板。加強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海南自貿港等先進地區對接,探索創新舉措。爭取國際商務合作區等新開放形態,探索實施人員跨境流動便利措施。推進綜保區業態創新,爭取建立保稅維修再制造綜合試驗區,探索開展工程機械、大型醫療器械、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保稅維修業務,培育面向東北亞的“保稅+展示”“保稅備貨+新零售”等新業態。

(2)建設國際化臨空經濟區。建設空港核心樞紐,推進“航空+樞紐”建設,加強臨空經濟區與航運公司合作,力爭組建本土貨運航空公司,建設多式聯運物流中心,打造全球重要的航空貨運節點城市。構建現代臨空產業體系,發展樞紐物流服務、航空制造與維修、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材料研發與制造、智能裝備制造、臨空現代服務等產業,建設臨空保稅制造產業園、臨空商貿制造產業園等產業園區。

(3)做強國際合作園區。持續推進中德、中俄、中日、中韓等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創新中外合作體制機制。發揮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對外開放重要門戶作用,打造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合作試驗區。建設中俄經貿合作產業園,持續擴大對俄項目引進和貿易規模,打造對俄國際經貿合作服務創新示范區。推進中日產業園、中韓科技園建設。

行動計劃2:構筑“空陸海網”立體開放通道

(1)做優“空中”通道。完善客貨運航線網絡,積極爭取開通沈陽至澳洲等地區客運航線,積極開通沈陽至歐美、RCEP成員國等國家地區的跨境電商貨運包機航線,穩定運行沈陽至格林威爾、阿姆斯特丹等汽車零部件全貨機航線。完善沈陽機場功能性口岸體系,提升進口檢驗檢疫指定口岸承載力,加快形成東北亞進口商品集散地。

(2)做優“陸上”通道。建設國家中歐班列東北地區集結中心,將中歐班列(沈陽)打造成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工程。加強貨物集散合作,拓展面向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的集貨網絡。建設中歐班列產業園區,重點打造能源與低空經濟、現代物流商貿、國際貿易產業鏈、糧食倉儲與食品加工、消費品供應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組團。

(3)做優“海上”通道。充分借助遼寧省通邊達海戰略優勢,強化沈大雙核陸海聯動,積極參與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通過海鐵聯運方式,拓展沈陽至日韓、歐美、東南亞等通道,加強與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等重要港口對接,提升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與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戰略合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海鐵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

(4)做優“網上”通道。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加快中國(沈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面向東北亞的跨境電商區域中心。推動跨境電商規模化發展,支持東北地區企業加強與跨境電商領軍企業合作,轉型開展跨境電商B2B業務。優化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擴大“9610、9710、9810、1210”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規模。

行動計劃3:拓展“一帶一路”開放合作領域

(1)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深入貫徹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全方位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提升外貿規模水平,舉辦沈陽名優產品“一帶一路”海外行活動。開拓國際市場,大力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深化旅游、醫療等人文交流合作,做優做強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國家語言服務出口基地等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

(2)加強與俄蒙開展能源資源合作。辦好中俄投資發展與貿易合作論壇,不斷提高對俄蒙合作的深度質量。深度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深化對俄科技創新、跨境電商及物流等多領域合作。構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國際合作新機制,建設東北地區最大的跨境木材加工基地,謀劃建設俄羅斯糧食生產、采購、儲運、加工、銷售中心。

(3)拓展與日韓經貿合作領域。全面深化沈陽與日韓重要地區經貿合作,在自由貿易、市場準入、要素流通便利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積極承辦重大開放對話活動,做強“韓國周”、中日韓青年企業家發展合作對話會等開放活動品牌。充分利用RCEP經貿規則和制度性優惠政策,在醫療服務、環保服務、計算機服務、航空運輸、增值電信等領域加大對日韓開放力度。積極承接日韓高端產業轉移,全面提升對日韓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

行動計劃4:打造國際對外交往中心

(1)建設東北亞國際會展名城。拓展會展空間,以沈陽國際展覽中心、沈陽新世界博覽館等大型場館為中心,以文博場館、體育場館、星級酒店會議中心為補充,優化會展場館總體布局,推進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等現有場館功能智慧化完善提升。舉辦重大國際論壇展會,聯合舉辦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等高水平國際經貿論壇和國家主場外交活動。申辦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等國際展會,提升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等品牌展會層級和影響力。

(2)拓展國際友好城市“朋友圈”。織密城市間交流合作網絡,實現“城市外交”互聯互通,經濟和人文交流交相輝映,打造國際友城標桿城市。拓寬國際交往渠道,深化對重點城市的合作,加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國的友城布局。積極申辦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高質量舉辦國際友城經貿合作大會等活動。發揮沈陽領事館數量多的優勢,打造國際機構集聚區和綜合服務區。

(3)積極推廣“國際沈”城市形象。高質量辦好“你好,沈陽”全球推介活動,建設東北亞國際傳播中心,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提升海外社交平臺沈陽賬號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強國際合作傳播,深化與中央外宣媒體、境外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提升海外傳播覆蓋面和落地率。高水平辦好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國際敘事能力,深入講好沈陽故事。用好用足外國人過境免簽政策,吸引更多外國游客來沈。

行動計劃5:引領區域協同聯動開放發展

(1)引領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規劃共繪引領等七大工程,推動產業梯次配套、通勤便捷高效、生活便利共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強化產業共鏈,豐富都市圈產業分工協作模式,合力推進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交通共聯,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協調聯動、安全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建設沈陽鐵路樞紐環線和城際鐵路。推進平臺共享,加強都市圈要素流動,創建都市圈創新孵化中心,加大遼寧股權交易中心金融服務功能,推進共建共享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聯合開展流域治理,提升都市圈文化旅游協同發展水平,建立都市圈統一的公共事務治理聯動平臺。

(2)協同東北地區聯動開放發展。共同打造以遼吉黑制造業走廊、科技創新走廊為支撐的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完善推進體制機制,形成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和互訪交流。深化產業對接合作,推動軍工、航空、汽車、機械裝備等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共同謀劃建設“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氫能高速走廊。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加強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跨區域合作,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打通哈長沈大旅游大通道,吸引游客到東北旅游度假、休閑康養、體驗冰雪,探索開行環東北旅游客運班列。加強市場流通,共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消除商品和要素流通隱性壁壘。加強農產品流通,落實“北糧南運”戰略,擴大藥材、果品等優勢農產品交易規模。發揮“東北三省一區多式聯運發展聯盟”作用,降低東北地區全程物流成本。

(二)構建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

建設世界級的桃仙國際空港、國際陸港、國際信息港、國際物流港,打造面向東北亞、通達全球的國際綜合樞紐,建設開放、高效、智慧的東北亞現代綜合樞紐城市。

行動計劃6:打造東北亞國際航空樞紐

(1)推動機場配套設施建設。實施機場客貨運設施改造,建設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啟動機場東貨運區建設,優化布局國際貨運分撥配送中心、冷鏈倉儲等基礎設施。啟動機場西航站區發展用地建設,規劃建設航空總部公司商務區等。

(2)打造機場立體綜合交通網絡。推進高鐵場站、城際鐵路、快速路等與機場連接,加快建設沈遼鞍城際鐵路一期工程,推動機場融入高鐵網絡。打造雙環疏解、兩翼分流的道路集疏運網絡,積極謀劃四環快速路、疏港路等快速路與機場西出口連接。

行動計劃7:優化內捷外暢的公鐵樞紐

(1)拓展提升鐵路網。完善“米字形”高鐵網,開通運行沈白高鐵,積極推動秦沈高鐵二通道建設,打通東北進出關通道瓶頸。加密普通干線鐵路網,推動沈金鐵路建設,打通康平、法庫鐵路貨運通道,形成沈陽—齊齊哈爾—滿洲里新通道。

(2)加密完善公路網。構建“三環、九射、多聯絡”高速公路網布局,改建提升京哈高速,新建秦皇島—沈陽、遼中—遼東灣、新民—阜新等高速,推動高速公路由中心輻射向網格化升級。啟動都市圈環線高速建設,積極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推動區域交通一體化。補強國省干線公路功能,加快推進京撫線、通武線等公路建設,進一步暢通東北物資運輸大通道。

行動計劃8:完善陸海聯動的物流樞紐

(1)加快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沈陽西部制造業優勢,加快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樞紐智慧陸港、臨空經濟先導區多式聯運中心、綜保區近海園區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推動物流干支倉配一體化運行,促進沈陽裝備制造業和物流供應鏈服務深度融合發展。

(2)積極創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整合存量物流設施資源,積極申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建設國際陸港綜合服務中心、B型保稅物流中心、中歐班列集拼中心等增量設施,打造集現代物流、食品加工、大宗商品交易、先進裝備制造等于一體的產業集聚樞紐經濟區。

(3)籌備申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沈陽南部物流資源,規劃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線上線下商貿物流資源集聚,完善商品倉儲、干支聯運、分撥配送、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服務功能,構建面向沈陽現代化都市圈、遼中南城市群和東北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

行動計劃9:構建高效暢通的信息樞紐

(1)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布局。提升通信樞紐承載能力,推進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帶寬擴容,推動互聯網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國家頂級域名節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落地建設。擴展國際直達數據通道,推進“星火·鏈網”國家超級節點建設,推動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遼寧分中心建設,鼓勵領軍企業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擴大已獲批建設節點應用規模。

(2)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在工業制造、交通運輸、現代農業等優勢領域建立行業高質量數據集,集成語音、文本等數據處理加工工具,為多模態大模型訓練提供數據支持。融入國家“東數西算”戰略體系,積極爭取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在沈布局,加快沈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三期擴容、建設東北區域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

(3)促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部署城市智能感知終端,推動市政、交通等各類物聯網感知設備統一接入和集中管理,推動城市形態向數字孿生階段轉型。開展“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落地與規模應用,開展城市關鍵道路智慧化改造升級,實現汽車產業、信息通信技術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深度融合。

(三)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

推進傳統產業煥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東北亞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全面建成完整、先進、安全的現代制造業體系。

行動計劃10: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1)加快高端化升級示范。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加快補齊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瓶頸短板,全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攻堅戰。

(2)推動智能化轉型賦能。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實施制造業智能轉型示范行動,鼓勵企業創建“燈塔工廠”、智能工廠,做大做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加快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推動“鏈式”數字化轉型。

(3)實現綠色化低碳轉型。實施綠色制造企業培育工程,圍繞汽車、裝備、輕工、醫藥等行業廣泛開展綠色制造企業培育。鼓勵領軍企業實施可持續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開展綠色伙伴式供應商管理。

(4)推進服務化轉型升級。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和制造企業服務化轉型,壯大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規模,爭創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工業企業大力發展定制化服務、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

行動計劃11: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1)優化升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推進大型壓縮空氣儲能裝置用壓縮機等“大國重器”研發落地,增強高端裝備國產化替代能力。加強機器人協同攻關,推動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高校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共性技術需求開展聯合攻關,推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領域創新成果在集群轉移轉化。

(2)做大做強航空航天產業。完善“雙核一基地”發展格局,重點推進沈陽航空航天城、航空動力產業園、法庫通航基地建設。加快建設低空經濟先導區,全面強化低空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加快推進電動飛機市場化應用。

(3)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爭創“中國軟件名城”,加快推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產業規模。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元宇宙等產業,重點在智能傳感器、柔性電子等領域實現突破。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4)建設國家重要的IC裝備集聚區。發展先進制程IC整機裝備、高端零部件和IC材料,加快推動新型薄膜設備、涂膠顯影設備等產品研發攻關。組建遼寧集成電路裝備及零部件產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集成電路整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科技創新平臺。

(5)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依托風、光、氫、儲資源和產業優勢,建設新能源基地。打造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基地,加快建設儲能生產研發圈、儲能示范項目圈和儲能產業協同創新圈。以鐵西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為核心,加快建設氫能技術中心,布局氫能專業產業園。

行動計劃12:培育壯大新產業新賽道

(1)推進優勢產業未來化。人形機器人產業重點攻關高動態、高精度傳動等機器人關鍵技術,建設國內領先的機器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與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高性能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重點突破納米陶瓷材料、新型陶瓷涂層、生物相容性材料等新材料生產技術,加快新型無機非金屬智能材料研制和創新應用,建設開放型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與孵化平臺。

(2)推動前沿顛覆技術產業化。人工智能產業推進沈陽智能計算中心、沈陽超算中心等重點項目,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空天裝備產業積極承接空天領域國家戰略任務,重點開展空天裝備整機制造、發動機制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及前沿技術研究。

(四)創建國際性科技創新中心

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與市場資源集成功能,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30年,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輻射東北亞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行動計劃13:打造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1)構建高水平創新空間。渾南科技城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加快引進國際化高端創新平臺、高層次人才團隊、科技型領軍企業。沈北科教融合園建設院士工作站等高端平臺載體,面向國內外開展產學研合作。實施科創組團提質增效行動,推動龍之夢科創街區等園區建設。

(2)建設國家級實驗室。推進遼寧材料實驗室、太行實驗室遼寧研究中心等躋身國家實驗室體系。發揮匯聚國際一流人才平臺作用,集聚東北亞頂尖科學、技術、工程等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

(3)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高能射線多束源材料多維成像分析測試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納入國家戰略布局,解決工程災害超高仿真、材料內部結構高清晰度成像等世界性前沿難題。

(4)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創新平臺。支持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優勢領域創新主體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鼓勵頭部企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協同創新中心。

行動計劃14: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1)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圍繞高端裝備、航空航天、半導體芯片制造和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建立“高精尖缺”技術及產品需求清單,設立創新聯合體攻關專項、未來產業技術攻關專項,著力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2)深入實施“揭榜掛帥”。推動破解產業鏈“卡點”,組織繪制產業鏈技術路線圖譜和功能部件圖譜,面向全國優選技術攻關揭榜團隊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突破產業鏈斷點堵點。

(3)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源頭創新作用,集聚國內優勢科研力量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建立穩定支持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投入機制,健全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行動計劃15:優化科技自主創新生態

(1)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專項行動,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提升科技型企業孵化器服務能級,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2)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全面推進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實施,加大專利轉化支持力度,持續提升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和轉化效益。提升東北科技大市場等平臺技術轉移服務能力,開展“校企合作驅動創新”、工業降碳技術交流會等各類成果撮合對接活動,促進轉化科技成果落地見效。

(3)建設東北亞國際人才港。深入實施“興沈英才計劃”,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引進高層次人才,打造博士沈陽行、東北亞(沈陽)人才交流大會等人才活動場景,吸引創新企業和各類人才投身沈陽。打造東北亞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實施高精尖科技優才集聚工程,著力引進一批能夠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海外高端科技創新人才。

行動計劃16: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1)建設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基地。加快建設中德國際智能創新園、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積極引進、集聚國際技術成果,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技術瓶頸,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項目。設立沈陽中白科技合作基地,加快引進白俄羅斯科學院等創新資源和高端外國專家團隊。

(2)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活動。舉辦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等活動,積極籌備項目路演、對接撮合。鼓勵京沈兩市高校、科研機構加強科技研發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科技合作信息交流共享,加快建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遼寧創新中心等京沈科技合作項目。

(3)實施“科技出海”專項行動。拓展科技外交官、國際友城等合作渠道,鼓勵沈陽科技領軍企業等創新主體在海外建立海外創新中心、離岸實驗室,建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向全球科學家開放使用機制。舉辦“揚帆出海科技領航”科技對外開放對接交流會等活動,組織科技企業赴境外開展先進技術培訓,引導科技領軍企業聯手拓展海外合作業務。

(五)打造國際化現代服務業中心

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創新金融業態,培育消費新模式,塑造國際化城市品質,不斷增強沈陽現代服務業國際化競爭力和集聚力。

行動計劃17: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

(1)高標準建設國家級金融商貿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與日本、韓國等國家國際金融合作,建設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金融樞紐。大力引進境外金融機構,爭取新設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推進沈陽企業征信平臺建設,完善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功能,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策劃開展高端金融活動,積極申辦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塑造金融中心國際品牌形象。

(2)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強化金融服務供給,提升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爭取將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納入國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充分發揮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遼寧基地功能,加強與香港及日、韓、德、法等境外證券交易所合作。加強上市企業梯度培育,全力儲備科創板、創業板等上市后備企業,建立上市后備企業庫。

(3)促進數據流通和交易。搭建數據交易、結算交付、安全保障等交易平臺,打造東北亞區域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創新跨境數據交易產品和服務,培育多元數據經營主體,創新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圖譜等全方位數據服務。完善數據流通應用、開放共享與安全保護機制,探索建立數據要素流通規則,分級分類、分步有序推動部分領域數據流通應用。

(4)探索推進東北亞碳排放權交易。打造自愿減排國際碳交易服務平臺,強化綠色量化、綠色定價和綠色資金配置三大核心能力。推動建立碳賬戶體系,完善國際碳匯補償和交易機制,探索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開展碳配額質押確權等工作。推進與日本、韓國等國家開展碳交易前期合作,共同就碳排放目標管理、碳交易機制等關鍵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5)拓展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務。開展跨境結算融資創新服務,簡化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手續,依托自貿試驗區沈陽片區開展自由貿易賬戶試點。擴大與日韓等國家在金融領域合作,鼓勵市級金融機構同國家級機構共同參與推動中日韓共同基金落地,鼓勵本地投資機構與境外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平行基金,開展雙向投資。

行動計劃18: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1)打造國際化消費商圈。持續打造“約沈陽,悅消費”品牌,推進城市核心商圈、區域商圈和社區商圈建設升級,促進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鮮明、適度均衡的多層級國際消費商圈布局。培育特色商圈,提升沈陽方城—中街國際商圈影響力,建設太原街國際智慧商圈,培育西塔—北市國際風情商圈,建設東北中韓文化消費中心、東北民俗消費地。建設特色商業街區,打造國際青年友好街區,提升中山路歐風街等特色街區品質,構筑異域風情休閑街區。

(2)培育時尚化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首發經濟,持續推動首店、首展、首秀、首演落戶。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在沈設立品牌首店、旗艦店,引進國際品牌特別是科技新品來沈開展首展、首秀、首演等活動。打造國際消費新IP,開展“老字號示范創建”“老字號嘉年華”等活動,打造“越夜越沈陽”城市夜經濟品牌,發展智慧超市等新零售業態,提升“中國啤酒之都”“沐浴休閑之都”等品牌國際影響力。高水平謀劃國際啤酒節等活動,舉辦國際音樂節、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等活動。

(3)創新多元化消費業態。擴大購物退稅店、免稅店規模,提升離境退稅服務質量。推動本土商品進入免稅銷售渠道,使更多本土品牌走向國際。提升入境人士消費便利度,推動商業、文旅、交通、醫院、學校等場景境內境外銀行卡受理全覆蓋。擴大生產性消費,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豐富消費產品類型,加力擴圍更多消費品參與以舊換新,鼓勵知名超市銷售境外商品。

(4)放大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效應。全面落實《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為國家全方位開放和服務業創新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深化與商會等機構合作。加快推進“設立并符合有關條件的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服務”試點。

行動計劃19:提升優質國際化公共服務

(1)發展高品質國際醫療。提升國際化醫療服務水平,爭取增加涉外定點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數量,為外籍人士提供專家看診等高端優質的國際化醫療服務,積極爭取與國際知名醫療機構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擴大醫療衛生領域對外開放合作,重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和日韓等周邊國家在醫療衛生等方面交流與合作,建設面向東北亞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心。

(2)發展高水平國際教育。積極爭取國家涉外教育政策先行先試,吸引世界頂級名校來沈合作辦學。優化現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服務,持續提升國際教育質量。優化留學教育環境,完善國際學生招生、教學、管理等政策,為外籍學生提供便利條件,打造“留學沈陽”品牌。強化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打造國際職教城,推動職業教育院校依托跨國企業開展國際化職業教育,實施雙元制教學,建設面向國際的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選派師生參加并積極申辦世界技能大賽。

行動計劃20:塑造國際化城市品質

(1)構建高效便捷交通系統。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推進地鐵1號線東延線、3號線、6號線、9號線二期以及10號線二期工程建設,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落地實施,進一步提升地鐵線網通達性。暢通城市交通“主動脈、微循環”,完善城市快速路網絡,持續打通“斷頭路”“瓶頸路”,不斷提升城市道路效能。強化公共交通,提升換乘關鍵節點交通便利性。完善靜態交通,多措并舉打造便捷實用靜態交通體系。

(2)建設高質量安全韌性城市。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建立健全國際領先的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夯實國際化中心城市運行基礎。重點加快城中村、住宅區、背街小巷等更新改造,完善便民服務設施。加強城市供水全過程風險管控,加快建設穩定可靠的城市電網,優化燃氣設施和管網系統,提升污水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源頭減排、調蓄及雨水資源利用設施、排水設施等項目建設。

(3)建設北方特色公園城市。優化城市規劃設計,加快“一河三灣”等35個核心發展板塊建設,推進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突出“三生”融合,推動公園形態與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得益彰,構建自然生態公園、郊野公園、綜合公園、河道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協調互補的全域公園體系。實施商業街區、高架橋區、街角路口等重要地段和節點綠化提升。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筑牢國際化城市綠色生態基底。

(4)建設高效聯通?智慧城市。健全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體制機制,打造城市數據大腦,建設城市數字駕駛艙,持續提升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實戰功能,搭建貫通市區兩級應急指揮系統,增強城市快速響應效能。深入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強化城市運行狀況動態感知、智能預警、精準推送、聯動處置。推進面向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智慧停車平臺項目建設。利用“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數字監測體系,加強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

(六)建設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

堅持以文化城、以文興城,推進文化載體建設,注重城市文化追根塑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著力提升區域文化創意中心國際美譽度。

行動計劃21:提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

(1)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深入開展城市文脈梳理、文明探源、文化傳承研究,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積極參與“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開展遼河干流流域紅山文化遺址調查研究,實施沈陽故宮、清昭陵、清福陵“一宮兩陵”提質升級工程。加快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沈陽段)、新樂遺址公園改造建設。

(2)創新歷史文化傳承與利用。促進文物建筑、歷史建筑開放利用,用好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紅樓群)等名人故居資源,傳承和展示深厚歷史文化。充分用好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多種形式文化資源,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宣傳形式。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利用,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加快推動非遺傳承體驗場館等建設,舉辦沈陽非遺博覽會,爭創國家非遺體驗基地,培育一批沈陽非遺品牌產品。

(3)弘揚城市文化精神。擦亮“英雄城市”名片,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繼承和發揚主人翁的秉性、勇立潮頭的天性、精工細作的品性,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策劃開展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等重大儀式活動,實施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改造提升工程,建設完善英雄公園等文化地標,提升社會各界的關注度和美譽度。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內涵,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推進城市書房、書屋建設,打造“百館之城”和“書香沈陽”。

行動計劃22:打造文體旅深度融合新典范

(1)發展多形式文化旅游。發展歷史文化旅游,策劃盛京歷史游、新樂歷史遺跡游、遼金歷史游等主題產品。打造紅色文化旅游,開發研學紅色知識游等主題產品。做強工業文化旅游,策劃工業文化觀光游等主題產品。培育民族文化旅游,開發民族文化體驗游等主題產品。建設國際化冰雪文旅基地,優化完善滑雪場設施條件,打造差異化冰雪旅游線路,發展“冰雪+”會議、“冰雪+”溫泉等新業態,延伸發展冰雪旅游商品、冰雪培訓、冰雪養生等產業。

(2)建設國際體育賽事名城。加快綜合體育場館建設,推進王家灣冰上運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開發渾河水上運動空間,優化奧體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場館設施,激活場館運營、體育經紀、體育培訓和轉播服務等上下游業務,形成沈陽特色體育產業鏈。舉辦重大體育賽事,豐富多元化賽事供給,聚焦“雙運之城”,辦好第十五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鞏固遼籃、遼足“黃金主場”,積極申辦、承辦亞洲籃球冠軍聯賽等賽事,辦好國際賽艇公開賽等賽事,謀劃引入速度滑冰四大洲錦標賽、世界電子競技錦標賽等特色賽事活動,釋放體育賽事對城市國際形象塑造的巨大潛力。

(3)推進文創產業融合發展。做大文化創意設計,提升沈陽工業、建筑等設計水平,建設東北最優、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設計之都。促進科技與文化產品融合,推進傳統節日現代化,開發原創性、沉浸式體驗項目和產品。推廣特色文創產品,重點打造沈陽方城等文創品牌,研發特色非遺衍生品及現代文創產品,擴大沈陽文創產品市場知名度。推進國際設計谷等文化與科技融合基地建設,打造特色文創產業園。

行動計劃23:營造多元包容國際人文環境

(1)打造一流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建設國家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優化外資項目和境外投資管理服務,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準入制度,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進入已經開放的領域,將更多涉外審批服務事項納入“一網通辦”。推進重點外商投資項目全流程“一對一”領辦代辦,加強境外投資項目合規性指導。優化涉外法治環境,開展仲裁程序、調解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組建涉外仲裁專業委員會,拓展涉外仲裁國別覆蓋率,加強涉外律師人才培養,打造國際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

(2)打造標準化國際化標識系統。推進重點場所公示語多語種標識規范化常態化。加快實現體現城市文化特色的國際化、標準化標識系統全覆蓋。促進咨詢服務體系國際化建設,建立雙語平行語料庫,實現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和旅游片區外語無障礙服務,在重點服務行業開展涉外基礎知識和交際能力培訓,組建長效性外語志愿服務隊伍。

(3)建設現代化國際社區。促進國際化社區設施配套與服務提升合理匹配、外籍居民與本地居民和諧共處、國外機構與本地機構聯動互補、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有機融合。提高面向外籍人士服務水平,完善外籍人士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功能,優化涉外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在外籍人士子女就學、涉外醫療、在沈就業、出入境服務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全過程、全領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各部門全面參與,協同推進。建立工作協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項任務落實,明確各項工作任務牽頭市領導、責任單位和具體工作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和完成時限,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和協調保障機制。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圍繞各項行動計劃,制定具體行動方案,按年度分解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加快推進行動綱要實施。

(二)完善要素保障

強化政策導向,分領域研究制定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配套政策,加強政策協調和政策儲備。加強與國家、省對口部門銜接,主動爭取各類支持。推進項目建設,著眼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組織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強項目實施管理,形成動態有序的項目儲備制度。強化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國家東北振興等相關資金,積極爭取省專項資金投入,合理安排市本級配套資金給予支持。創新投融資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三)嚴格評估督查

建立行動綱要“編制—實施—評估—調整”的滾動循環機制,加強綱要實施動態管理。建立行動綱要定期評估機制,加強動態監測分析,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行動綱要實施情況適時進行評估總結,分析發展形勢和建設進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加強督促檢查,跟蹤分析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重大問題,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四)推動社會參與

加大對行動綱要宣傳力度,營造政府、學校、企業、社區等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環境,提高社會知曉度,增強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共同推進各項行動實施。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以行動綱要為指引,促進全市上下在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工作中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色妞www精品视频|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大屁股人妻女教师撅着屁股| 欧美老妇与禽交| 九一九色国产| 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播放|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伊人色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饥渴的熟妇张开腿呻吟视频| 少妇无力反抗慢慢张开双腿|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黑人大战中国av女叫惨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吃药|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日本亲与子乱人妻hd|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女同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高潮叫声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