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道瓊斯旗下公司OPIS介紹了全球多晶硅價格走勢。
全球多晶硅指標(GPM)是針對中國境外生產多晶硅的OPIS基準,本周持穩在每公斤20.360美元,或每瓦0.046美元,反映出市場基本面保持不變。全球硅料市場保持穩定,特別是長期合同的客戶敦促客戶按時付款并按約定購買月度交貨。
據悉,美國在馬來西亞的進口關稅相對較低,維持了部分硅片和電池片的生產。根據中國硅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與11月相比,2024年12月中國多晶硅出口增長了46%,其中約59%的出口量銷往馬來西亞。這表明,盡管部分硅片生產仍在東南亞,但也可以使用來自中國的符合可追溯性要求的多晶硅,從而減少了對來自中國以外的多晶硅的需求。
據了解,全球部分多晶硅客戶在長期合同到期后不愿延長合同。這些客戶正在密切關注美國的貿易政策發展,尤其是將光伏進口和中國組件分開的潛在要求。
2月10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重新征收25%的232條款關稅。業內人士指出,這些關稅可能會擴大到光伏行業,并可能代表美國多晶硅行業進行調查,這可能導致對含有中國多晶硅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如果實施,這些措施將特別限制含中國硅料的組件進入美國市場,這可能會大幅推高全球硅料價格和美國組件成本。
OPIS對國內單晶硅價格的評估中國單晶硅價格本周持穩在每公斤33.625元(4.63美元),相當于每瓦0.076元。中國單晶高端,即OPIS確定的用于n型鑄錠生產的單晶硅的報價,也穩定在每公斤40.375元或每瓦0.091元。
中國多晶硅的開工率和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平均生產利用率約為40%。預計2月份的產量將與1月份相似,略低于100,000噸。
此外,大型多晶硅工廠所在的四川和云南的電價仍高于每千瓦時0.50元,這一水平被認為對多晶硅生產來說是很高的。因此,產能利用率不太可能增加。
中國硅料市場正逐漸形成更加平衡的供需動態。據悉,一家年產能約為250,000噸的老牌多晶硅生產商已停止所有生產,一家總產能為130,000噸的綜合生產商僅運營一家50,000噸的工廠,產能利用率不到20%。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消除多晶硅領域的產能過剩對于重新平衡整個光伏供應鏈至關重要——這一過程現已開始出現。(本文編譯自pv-magazine,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