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馨月 世紀新能源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逆變器市場的廣闊前景,自然逃不過那些目光敏銳且和逆變器“沾親帶故”的電子企業。相通的技術,類似的銷售渠道,做電子產業積累下的資金,都為這些因利乘便的企業做好強力“逆襲”的準備。
作為“電子逆襲軍”的“骨干分子”,華為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逆變器行業的神經。作為通信業的霸主,華為的優勢很明顯。一是財力雄厚。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這些都不是浪得虛名的。在光伏行業還未完全解凍之時逆市而入,沒有資金的支持可能連立足都很難,何談發展。二是技術可靠。從老牌逆變器艾默生挖回的人才會為華為的技術研發帶來有利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通信業地位的奠定便是靠華為堅持自主研發的精神打下來的,因此很容易想象其在逆變器技術開發過程中的乘風破浪。三是品牌優勢。華為在拓展國外通信市場時目光獨特,選擇了從非洲及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為起點,來迂回包抄發達國家的道路,并且通過數年努力與積累才獲得傲人成績。那么,就非洲這樣資源豐富卻因為政治環境等因素難以進駐的市場而言,華為的光伏產品便有了品牌優勢。四是渠道積累。因為銷往國外的光伏產品與電子產品類似,需要代理商的參與,而華為在很多國家地區都積累了很多的銷售渠道及營銷經驗。因此憑借著極高的知名度,華為在歐洲、非洲、甚至是如今對光伏產業興趣濃厚的東南亞地區,都可以較同行而言更為快速的打開逆變器市場。就像中興搶灘光伏市場給電站行業帶來的震撼與沖擊一樣,大家都在拭目以待華為在國內逆變器行業的華麗入場。憑借著勤奮、堅韌與自主的精神,華為先是創造了通信業的神話,這一次又會使出怎樣的殺手锏呢?可以說,華為的業績將會為其“電子逆襲軍”的戰友們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另一個不容小覷的“戰士”便是高調入駐逆變器行業的比亞迪。電子與汽車業的成功模式為比亞迪帶來了進軍光伏業的信心與經驗。電站的建造促使比亞迪對其必需品逆變器保持關注,并投放精力進行研發生產。做電子設備的經驗為其的逆變器研發提供了終南捷徑,并且自身的電站業務也讓他們更深切的了解到對逆變器的性能要求。在同行業爭相秀出轉換率提高進度的主流大潮中,一直以出色的營銷戰略而知名的比亞迪另辟蹊徑,與UL簽署Mou協議,并得到UL頒發的亞太地區第一份光伏逆變器實驗室認可證書,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一直強調其對產品安全性的關注。在全球因為產品安全問題而繃緊神經的時候,這張“安全牌”頓時吸引了國際同行的眼球,也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因此,市場營銷手段的推陳出新在光伏行業也成了搶占市場之必需。
總的來說,此次大軍來勢洶洶,優勢明顯。除了上述兩家企業,還有未涉足大陸市場的臺達、初綻頭角的天能源等一干人馬不甘落后。面對這樣的攻勢,處于守方的老牌本土逆變器企業又作何感想?
雖然后起之秀的氣勢咄咄逼人,但國內逆變器行業的前輩們多是態度從容,頗有老將氣度。如古瑞瓦特新能源(Growatt)的謝總監認為,逆變器和組件不一樣,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而古瑞瓦特有近十年的研發經驗,且團隊穩定高效,產品性價比高,這些都是在市場上克敵制勝的核心競爭力,是需要積累的。又如兆伏艾索的鄧先生稱,光伏逆變器是一種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產品,對其電路結構,各項防護等級要求非常苛刻。并且須滿足電網高品質要求,否則會對公共電網的電力造成污染。任何企業想要進入光伏逆變器市場,必須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突破各項技術瓶頸,并保持持續的技術更新、突破與發展,另外還需要雄厚資金的支撐。可見除了上文提到的幾個實力較強的電子企業外,其他新興逆變器的公司在“前輩們”的眼里還很不成熟,并未構成威脅之勢。
那么,“逆襲大軍”的攻勢是否會為逆變器行業掀起軒然大波呢?行業資深分析師王潤川先生認為,一般的電子公司短期內對市場影響有限,長期有可能帶來大的沖擊,但至少要3到5年。并且新公司在技術積累和品牌上沒有優勢,僅依靠營銷渠道優勢和價格戰并不一定能保證企業的發展。但是長期而言,終端客戶會逐漸認識到,價格不是最重要的。
筆者認為,無論是“逆襲大軍”的領袖企業,還是默默無聞充當小卒沖鋒在后的小型電子公司,都應該以電池片產業的發展為鑒。同樣是看上去前景利好的產業鏈環節,同樣是很多企業躍躍欲試企圖分一杯羹的現狀,但是,我們該看到那些盲目擴張的大企業“日漸佝僂”的背影,也應看到那些只為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的小企業的“餓殍遍野”。縱觀堅持到現在且發展迅速的企業,都是腳踏實地穩扎穩打走過來的。在行業洗牌的消耗戰中,那些魯莽的公司只能榨干最后一滴血后轟然倒地。 因此,對于新入駐逆變器行業的電子公司來說,技術與質量才是立足的根本,準確的市場定位是保證,而以低價作為敲門磚來投機取巧橫殺入市,最后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連目前國內逆變器的“龍頭老大”陽光電源也是靠多年的積累才能獲此殊榮。從98年逆變器投入市場到08年業務初見起色,十年磨一劍,陽光電源用時間見證了他們的努力,用踏實的腳步為自己踩出一條康莊大道。此外,令人驚艷的營銷手段也會讓大軍對市場的開拓如虎添翼,一味的埋頭搞技術可能會在鐵杵成針后一鳴驚人,但是靈活的市場手段更會讓企業在逆變器行業的起步與發展更加游刃有余。
總之,攻方的頭腦清醒,守方的沉穩應對,會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為逆變器行業的發展帶來促動。我們期待本土優秀的逆變器企業會如電池片行業在國際上創下的赫赫戰績一樣,將“中國制造”繼續名揚海外。
未完待續!
世紀新能源網,聚焦逆變器市場系列報道
第二篇——《“舌尖上”的逆變器之本土電子企業對光伏逆變器行業的“逆襲”》
第一篇——《“舌尖上”的光伏逆變器之發展脈絡簡介》
作者郵箱:zhangxy@ne21.com 歡迎交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逆變器市場的廣闊前景,自然逃不過那些目光敏銳且和逆變器“沾親帶故”的電子企業。相通的技術,類似的銷售渠道,做電子產業積累下的資金,都為這些因利乘便的企業做好強力“逆襲”的準備。
作為“電子逆襲軍”的“骨干分子”,華為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逆變器行業的神經。作為通信業的霸主,華為的優勢很明顯。一是財力雄厚。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這些都不是浪得虛名的。在光伏行業還未完全解凍之時逆市而入,沒有資金的支持可能連立足都很難,何談發展。二是技術可靠。從老牌逆變器艾默生挖回的人才會為華為的技術研發帶來有利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通信業地位的奠定便是靠華為堅持自主研發的精神打下來的,因此很容易想象其在逆變器技術開發過程中的乘風破浪。三是品牌優勢。華為在拓展國外通信市場時目光獨特,選擇了從非洲及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為起點,來迂回包抄發達國家的道路,并且通過數年努力與積累才獲得傲人成績。那么,就非洲這樣資源豐富卻因為政治環境等因素難以進駐的市場而言,華為的光伏產品便有了品牌優勢。四是渠道積累。因為銷往國外的光伏產品與電子產品類似,需要代理商的參與,而華為在很多國家地區都積累了很多的銷售渠道及營銷經驗。因此憑借著極高的知名度,華為在歐洲、非洲、甚至是如今對光伏產業興趣濃厚的東南亞地區,都可以較同行而言更為快速的打開逆變器市場。就像中興搶灘光伏市場給電站行業帶來的震撼與沖擊一樣,大家都在拭目以待華為在國內逆變器行業的華麗入場。憑借著勤奮、堅韌與自主的精神,華為先是創造了通信業的神話,這一次又會使出怎樣的殺手锏呢?可以說,華為的業績將會為其“電子逆襲軍”的戰友們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另一個不容小覷的“戰士”便是高調入駐逆變器行業的比亞迪。電子與汽車業的成功模式為比亞迪帶來了進軍光伏業的信心與經驗。電站的建造促使比亞迪對其必需品逆變器保持關注,并投放精力進行研發生產。做電子設備的經驗為其的逆變器研發提供了終南捷徑,并且自身的電站業務也讓他們更深切的了解到對逆變器的性能要求。在同行業爭相秀出轉換率提高進度的主流大潮中,一直以出色的營銷戰略而知名的比亞迪另辟蹊徑,與UL簽署Mou協議,并得到UL頒發的亞太地區第一份光伏逆變器實驗室認可證書,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一直強調其對產品安全性的關注。在全球因為產品安全問題而繃緊神經的時候,這張“安全牌”頓時吸引了國際同行的眼球,也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因此,市場營銷手段的推陳出新在光伏行業也成了搶占市場之必需。
總的來說,此次大軍來勢洶洶,優勢明顯。除了上述兩家企業,還有未涉足大陸市場的臺達、初綻頭角的天能源等一干人馬不甘落后。面對這樣的攻勢,處于守方的老牌本土逆變器企業又作何感想?
雖然后起之秀的氣勢咄咄逼人,但國內逆變器行業的前輩們多是態度從容,頗有老將氣度。如古瑞瓦特新能源(Growatt)的謝總監認為,逆變器和組件不一樣,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而古瑞瓦特有近十年的研發經驗,且團隊穩定高效,產品性價比高,這些都是在市場上克敵制勝的核心競爭力,是需要積累的。又如兆伏艾索的鄧先生稱,光伏逆變器是一種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產品,對其電路結構,各項防護等級要求非常苛刻。并且須滿足電網高品質要求,否則會對公共電網的電力造成污染。任何企業想要進入光伏逆變器市場,必須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突破各項技術瓶頸,并保持持續的技術更新、突破與發展,另外還需要雄厚資金的支撐。可見除了上文提到的幾個實力較強的電子企業外,其他新興逆變器的公司在“前輩們”的眼里還很不成熟,并未構成威脅之勢。
那么,“逆襲大軍”的攻勢是否會為逆變器行業掀起軒然大波呢?行業資深分析師王潤川先生認為,一般的電子公司短期內對市場影響有限,長期有可能帶來大的沖擊,但至少要3到5年。并且新公司在技術積累和品牌上沒有優勢,僅依靠營銷渠道優勢和價格戰并不一定能保證企業的發展。但是長期而言,終端客戶會逐漸認識到,價格不是最重要的。
筆者認為,無論是“逆襲大軍”的領袖企業,還是默默無聞充當小卒沖鋒在后的小型電子公司,都應該以電池片產業的發展為鑒。同樣是看上去前景利好的產業鏈環節,同樣是很多企業躍躍欲試企圖分一杯羹的現狀,但是,我們該看到那些盲目擴張的大企業“日漸佝僂”的背影,也應看到那些只為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的小企業的“餓殍遍野”。縱觀堅持到現在且發展迅速的企業,都是腳踏實地穩扎穩打走過來的。在行業洗牌的消耗戰中,那些魯莽的公司只能榨干最后一滴血后轟然倒地。 因此,對于新入駐逆變器行業的電子公司來說,技術與質量才是立足的根本,準確的市場定位是保證,而以低價作為敲門磚來投機取巧橫殺入市,最后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連目前國內逆變器的“龍頭老大”陽光電源也是靠多年的積累才能獲此殊榮。從98年逆變器投入市場到08年業務初見起色,十年磨一劍,陽光電源用時間見證了他們的努力,用踏實的腳步為自己踩出一條康莊大道。此外,令人驚艷的營銷手段也會讓大軍對市場的開拓如虎添翼,一味的埋頭搞技術可能會在鐵杵成針后一鳴驚人,但是靈活的市場手段更會讓企業在逆變器行業的起步與發展更加游刃有余。
總之,攻方的頭腦清醒,守方的沉穩應對,會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為逆變器行業的發展帶來促動。我們期待本土優秀的逆變器企業會如電池片行業在國際上創下的赫赫戰績一樣,將“中國制造”繼續名揚海外。
未完待續!
世紀新能源網,聚焦逆變器市場系列報道
第二篇——《“舌尖上”的逆變器之本土電子企業對光伏逆變器行業的“逆襲”》
第一篇——《“舌尖上”的光伏逆變器之發展脈絡簡介》
作者郵箱:zhangxy@ne21.com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