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周儉調整思路,于2004年創辦了上海杰姆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銷售太陽能硅材料制造用石墨熱場材料的同時,為客戶提供配套的工藝研發和技術服務。
這是周儉回國后的首次創業,也由此獲得了其創業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不過,自始自終,周儉都沒有想過要去創辦工廠做生產。他只想做技術服務, 比如教別人怎么長晶、怎么切片。
但是,到了2006年,周儉還是“被迫”決定建工廠了。
促使他做出這個決斷的,有兩個原因。
一是此前國外一些朋友通過他在國內找代工廠以來料加工的方式生產單晶,但由于發現國內代工廠偷換材料,一家與他長期合作的美國客戶明確要求周儉自己辦廠,并愿意將其手中的每月20多噸多晶硅料長單全部交給他的工廠代工。
第二個原因,則是受當時光伏行業投資熱潮的影響。“那個時候,什么人都在進入這個行業,我一看,人家都那么掙錢,我這個科班出身的人為什么不去做呢?所以,頭腦一熱就進來了。”
2006年,在國外合作伙伴的“忽悠”和支持下,周儉在呼和浩特創辦了內蒙古晟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來料加工硅單晶生長和切片業務。
自此,周儉也結束了他的“游俠”生涯,長期居留于內蒙草原。
“好玩兒”的博士
面對風起云涌、大開大闔的光伏業,面對新秀輩出的熱鬧江湖,周儉卻好似一個“閉關”潛心修煉的獨行俠,默默旁觀著此起彼伏、一場接著一場的規模爭霸賽。
“蠻好玩兒的”——對于從業八年光伏的感受,未暇思索,周儉脫口而出。
這好像是他的口頭禪,或許,也是他的性格。
對于兩次行業上升期都沒有跟著擴產的原因,周儉的解釋輕描淡寫——沒有看懂這個行業。
成立不久便被日本一家行業研究機構評選為最具競爭力中國光伏企業前十強之一的晟納吉,這些年來的發展,有些出奇的寧靜,甚至常常被業內所忽略。
或許,這是周儉刻意為之的一種“半導體”式的發展節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