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弘揚絲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的主旨演講,再次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構建“1+2+3”合作格局。
所謂“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又稱“新絲路”;“1+2+3”的“1”是以能源合作為主軸,構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長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戰略合作關系,“2”是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加強中阿合作,“3”是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務實合作層次。
“一帶一路”拓寬合作外延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3日表示,阿拉伯國家地處“一帶一路”西端交匯地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
根據公開報道,目前,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九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阿拉伯國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地、第七大貿易伙伴、重要的工程承包及海外投資市場。
長期以來,能源合作一直是中阿合作的重要基石。“目前雙方雙邊合作貿易額約有70%來自能源,但中阿雙方也應強調在非能源領域加強合作。根據‘1+2+3’的合作構想,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今后中國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以促進共同發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運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公開材料顯示,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阿拉伯國家基建規模接近全球1/5。中國眾多領域的設備技術水平、建設運營能力都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據統計,2020年前阿拉伯國家需要創造5000多萬個就業崗位,推進阿拉伯工業化進程是創造就業機會的關鍵。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合作,必須建立在認真審視各自在對方市場的競爭優勢的基礎上,才具有可持續性。換言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項目,特別是投資項目,必須重視項目的盈利水平,不能簡單以投資量增長來判定合作意愿或合作程度。”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
深化能源合作仍是主線
阿拉伯國家是世界石油資源最富庶的地區,但目前全球能源消費格局正逐漸轉向亞太,特別是東亞地區。美國的能源獨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阿拉伯國家的能源需求下降,成為困擾后者能源輸出的一大難題。與此同時,中阿已經成為彼此最大的原油供應地和消費市場。雙方有建立密切油氣合作關系,乃至擴大能源合作范圍的需求。
去年9月17日,中阿能源合作聯盟宣布成立,這個平臺的建立將推動中阿現有能源合作向縱深發展,更被寄予拓展雙方在其他能源領域合作的厚望。毫無疑問,深化能源合作仍將是未來中阿合作的主線。
根據習近平主席對“1+2+3”合作格局的描述,未來新能源與核能將成為雙方能源合作方面的重要突破口。
王海運指出,中國不能只著眼于阿拉伯國家豐富的油氣儲藏。“太陽能、風能與核能等新能源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也很豐富,但建成后如何將電力輸送到終端市場是個很大的問題,這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的支持必不可少。”
王海運指出,中阿雙方如果能在新能源合作方面有所突破,不僅可以促進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還能置換更多的油氣供給全球。同時可改善阿拉伯國家對原材料資源產業的過度依賴,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據悉,為加強雙邊能源合作,雙方目前已分別在三亞、喀土穆和銀川召開了三次中阿能源大會,會議成為雙方對話能源開發和安全、新能源利用等問題的新平臺。
創新合作路徑很重要
“一帶一路”的建設倡議為中阿能源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實現路徑、載體和平臺。“化石能源的進出口受全球能源經濟影響很大。所以,中阿在傳統能源領域的合作,應跳出穩定能源貿易這一思維框架。雙方應努力提高化石能源上下游一體化程度,以能源產業的一體化促進貿易量的穩定。” 查道炯說。
從目前情況看, 在傳統油氣領域,中阿雙方均希望進一步在油田勘探開發、石油工程服務、石油化工等方面構建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已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和技術,并成長為新能源裝備大國。“中國在資金、技術、項目運營方面,都有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的優勢與空間。”王海運說。
中東新能源市場已引發中國廠商的濃厚興趣,例如中國光伏巨頭英利和阿特斯當前已在阿聯酋、沙特等國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查道炯進一步指出,中阿在能源或其它領域的合作,最終將落實到人,需要一支熟悉對方市場經營、管理的人才隊伍,才能運營好投資項目,但中阿間各層次的人才網絡還很薄弱,需要強化。
所謂“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又稱“新絲路”;“1+2+3”的“1”是以能源合作為主軸,構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長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戰略合作關系,“2”是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加強中阿合作,“3”是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務實合作層次。
“一帶一路”拓寬合作外延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3日表示,阿拉伯國家地處“一帶一路”西端交匯地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
根據公開報道,目前,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九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阿拉伯國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地、第七大貿易伙伴、重要的工程承包及海外投資市場。
長期以來,能源合作一直是中阿合作的重要基石。“目前雙方雙邊合作貿易額約有70%來自能源,但中阿雙方也應強調在非能源領域加強合作。根據‘1+2+3’的合作構想,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今后中國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以促進共同發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運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公開材料顯示,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阿拉伯國家基建規模接近全球1/5。中國眾多領域的設備技術水平、建設運營能力都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據統計,2020年前阿拉伯國家需要創造5000多萬個就業崗位,推進阿拉伯工業化進程是創造就業機會的關鍵。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合作,必須建立在認真審視各自在對方市場的競爭優勢的基礎上,才具有可持續性。換言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項目,特別是投資項目,必須重視項目的盈利水平,不能簡單以投資量增長來判定合作意愿或合作程度。”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
深化能源合作仍是主線
阿拉伯國家是世界石油資源最富庶的地區,但目前全球能源消費格局正逐漸轉向亞太,特別是東亞地區。美國的能源獨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阿拉伯國家的能源需求下降,成為困擾后者能源輸出的一大難題。與此同時,中阿已經成為彼此最大的原油供應地和消費市場。雙方有建立密切油氣合作關系,乃至擴大能源合作范圍的需求。
去年9月17日,中阿能源合作聯盟宣布成立,這個平臺的建立將推動中阿現有能源合作向縱深發展,更被寄予拓展雙方在其他能源領域合作的厚望。毫無疑問,深化能源合作仍將是未來中阿合作的主線。
根據習近平主席對“1+2+3”合作格局的描述,未來新能源與核能將成為雙方能源合作方面的重要突破口。
王海運指出,中國不能只著眼于阿拉伯國家豐富的油氣儲藏。“太陽能、風能與核能等新能源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也很豐富,但建成后如何將電力輸送到終端市場是個很大的問題,這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的支持必不可少。”
王海運指出,中阿雙方如果能在新能源合作方面有所突破,不僅可以促進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還能置換更多的油氣供給全球。同時可改善阿拉伯國家對原材料資源產業的過度依賴,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據悉,為加強雙邊能源合作,雙方目前已分別在三亞、喀土穆和銀川召開了三次中阿能源大會,會議成為雙方對話能源開發和安全、新能源利用等問題的新平臺。
創新合作路徑很重要
“一帶一路”的建設倡議為中阿能源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實現路徑、載體和平臺。“化石能源的進出口受全球能源經濟影響很大。所以,中阿在傳統能源領域的合作,應跳出穩定能源貿易這一思維框架。雙方應努力提高化石能源上下游一體化程度,以能源產業的一體化促進貿易量的穩定。” 查道炯說。
從目前情況看, 在傳統油氣領域,中阿雙方均希望進一步在油田勘探開發、石油工程服務、石油化工等方面構建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已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和技術,并成長為新能源裝備大國。“中國在資金、技術、項目運營方面,都有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的優勢與空間。”王海運說。
中東新能源市場已引發中國廠商的濃厚興趣,例如中國光伏巨頭英利和阿特斯當前已在阿聯酋、沙特等國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查道炯進一步指出,中阿在能源或其它領域的合作,最終將落實到人,需要一支熟悉對方市場經營、管理的人才隊伍,才能運營好投資項目,但中阿間各層次的人才網絡還很薄弱,需要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