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山東省定陶縣黃店鎮20MW全開放式光伏大棚項目正式并入國家電網,成為山東省首個成功并網發電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棚頂發電,棚下種植,該項目集光伏發電、農業種植于一體,既不占用土地,也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節約了土地資源,實現了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聯姻”。
據悉,“金太陽示范工程”是我國支持光伏發電技術在各類領域的示范應用及產業化的具體行動。項目投資方、山東合者光電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晉國說,項目總投資2.2億元,預計運行期25年,年均發電量3807.13萬千瓦時,與常規燃燒火力發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2509.2噸,每年可減少碳粉塵排放量約125.06噸,減少CO2排放量約20274。2噸。同時,太陽能光伏板高出地面1.8米,地面主要種植薄荷、麥冬、油用牡丹、天南星、中華家參等中草藥,年畝產收入均可達到1.6萬元以上。
據介紹,光伏大棚從管理到種植全是雇傭當地村民,農民流轉土地用于項目建設,除了每畝得到1200斤小麥補償,還可以進廠務工,拿到月收入1500元以上勞動報酬,人均年收入可實現2萬元以上。
定陶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聶元科表示,光伏發電是節能減排,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能源,定陶縣這一光伏電站的并網發電將有效提升當地光伏發電產業的層次和規模,對于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轉型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據悉,“金太陽示范工程”是我國支持光伏發電技術在各類領域的示范應用及產業化的具體行動。項目投資方、山東合者光電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晉國說,項目總投資2.2億元,預計運行期25年,年均發電量3807.13萬千瓦時,與常規燃燒火力發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2509.2噸,每年可減少碳粉塵排放量約125.06噸,減少CO2排放量約20274。2噸。同時,太陽能光伏板高出地面1.8米,地面主要種植薄荷、麥冬、油用牡丹、天南星、中華家參等中草藥,年畝產收入均可達到1.6萬元以上。
據介紹,光伏大棚從管理到種植全是雇傭當地村民,農民流轉土地用于項目建設,除了每畝得到1200斤小麥補償,還可以進廠務工,拿到月收入1500元以上勞動報酬,人均年收入可實現2萬元以上。
定陶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聶元科表示,光伏發電是節能減排,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能源,定陶縣這一光伏電站的并網發電將有效提升當地光伏發電產業的層次和規模,對于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轉型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