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光伏系統串并聯失配損失 mismatch loses
光伏組串中所有組件最大功率的代數和與光伏組串最大功率的差值與所有組件最大功率代數和之比值稱作光伏組件的串聯失配損失,用百分比表示。
并聯回路中所有光伏組串的最大功率之和與該并聯回路最大功率(或該回路的實際工作功率)的差值與所有組串最大功率代數和之比值稱作光伏組串的并聯失配損失,用百分比表示。
3.11. 直流線損 DC cable loses
一條直流線路的電壓降與該條直流線路的入口電壓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2. 交流線損 AC cable loses
一條交流線路的電壓降與該條交流線路的入口電壓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3. 逆變器效率 efficiency of inverter
任意時刻逆變器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4. 逆變器加權效率 weighted efficiency of inverter
逆變器不同負載率出現的幾率與該負載率條件下逆變器效率的乘積之和。如逆變器加權效率:ηchina = 0.02η5% + 0.03η10% + 0.06η20% + 0.12η30% + 0.25η50%+0.37η75%+0.15η100%
3.15. 光伏方陣額定功率 PV array rated power
光伏方陣額定功率是組成方陣的所有組件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功率之和,用 P0表示,單位:kWp。 采用時必須指定如下三種定義之一:
1)所有組件標簽功率之和;
2)所有組件含誤差的標簽功率之和;
3)所有組件初始 STC 下實測功率之和。
3.16. 光伏電站發電量
評估周期內光伏電站并網計量點的交流發電量,用 E表示,單位:kWh/τ。
3.17. 光伏等效利用小時數
光伏電站發電量除以光伏方陣額定功率,用 Yf 表示, 單位是 h/T,是評估周期內基于光伏額定功率的發電小時數。數學表達式:Yf = E/P0
3.18. 峰值日照時數 solar peak hours
光伏方陣面輻射量除以標準測試條件輻照度(1000W/m2),單位:h,是標準輻照度條件下的日照小時數。數學表達式:Yr = Hi/Gstc
3.19. 性能比 performance ratio
光伏等效利用小時數與峰值日照時數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性能比評估光伏電站質量的綜合性指標。數學表達式:PR = Yf / Yr = (E/ P0)/( Hi /Gstc) 。
PR 還可以表示為光伏電站發電量與基于光伏方陣額定功率的直流發電量的比值:
E/(P0·( Hi /Gstc)),因此,性能比還可以定義為光伏電站綜合能量效率。
3.20. 標準性能比 standard performance ratio
進行了溫度修正到光伏電池結溫 25℃之后的性能比,標準 PR 排除了由于使用地點環境溫度不同造成的性能比的差異,更準確反映了光伏電站的實際質量。具體計算公式見本標準6.3 節。
4. 實時參數監測、處理和存儲
4.1. 氣象環境參數
4.1.1. 太陽輻照度
系統應當具有水平面輻照度和方陣面輻照度的實時測量,輻照度傳感器的光伏范圍:300 ~ 3000 nm,測量范圍:0 ~ 2000 W/m2,測量精度:≤ ±5%。
監測系統應將輻照度數據對時間積分,自動處理成給定時間內的太陽輻射量。采樣周期為5 秒,輻射量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輻射量輸出報表數據應至少包括:小時輻射量,日輻射量,月輻射量和年輻射量。
4.1.2. 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測量應避免陽光直射,且保持空氣流通。測量范圍: -40℃~80℃,測量精度: ≤ ±1℃。采樣周期 5 秒,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環境溫度輸出報表數據至少包括:小時溫度值,每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每月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每年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
4.1.3. .光伏組件溫度和電池結溫
光伏組件溫度Tmod通過粘貼在組件背后的溫度傳感器測量,傳感器的位置選擇按照 GB/T18210-2000(晶體硅光伏(PV)方陣 I-V特性的現場測量)的要求進行。對于不同類型的組件,每一種組件至少安裝一套組件溫度測量裝置。測量范圍: -40℃~80℃,測量精度: ≤ ±1℃。采樣周期5 秒,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要求溫度傳感器與組件之間具有良好的熱傳導,導熱量應達到 500 W/m2-K 或更高。注意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不應影響前面電池的溫度;光伏電池結溫 Tcell 要比實測組件溫度高1-3℃,一般按照高2℃處理;組件溫度和電池結溫輸出報表數據:只需要工作時段(光伏電站從發電到停止發電的時段)結溫:小時值,每日最高、最低和平均值,每月最高、最低和平均值,每年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1.4. 風速/風向測量
光伏電站應安裝風速和風向監測裝置。 風速檢測范圍:0~35 m/s,風速檢測精度: ± 0.5 m/s.;風向檢測范圍:0~360°,風向檢測精度: ≤ ± 5°。采樣周期 5 秒,存儲周期為5 分鐘平均值。輸出報表數據至少包括:小時平均風速/風向,每日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每月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每年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
4.2. 電氣參數
4.2.1. 直流電壓、電流和功率
如果采用智能匯流箱,檢測到每一光伏組串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匯流箱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以及逆變器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如果采用普通匯流箱,則檢測到每一個匯流箱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和逆變器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電流和電壓的檢測范圍不得低于最高值的 1.2 倍,但也不要超過最高值的2倍;檢測精度:≤ ±1.5%,采樣周期 5 秒,數據存儲周期 5 分鐘平均值。輸出報表數據至少應包括小時發電量、日發電量、月發電量和年發電量。
4.2.2. 交流電壓、電流和功率
每臺逆變器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每臺變壓器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每臺逆變器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交流配電柜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以及并網計費點的電流、電壓和功率。電流和電壓的檢測范圍不得低于最高值的 1.2 倍,但也不要超過最高值的2 倍。檢測精度:≤ ±1.5%;
采樣周期5 秒,數據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輸出報表數據至少應包括小時發電量、日發電量、月發電量和年發電量。
4.2.3. 電能質量和功率因數
并網計費點應設置電能質量(電壓偏離、頻率偏移、諧波和閃變、三相不平衡等)和功率因數(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的實時監測。采樣周期 5秒,數據存儲周期為5 分鐘平均值。
4.3. 預留測試基準
4.3.1. 光伏組件功率基準
對電站不同類型的組件各選取 2 塊作為功率基準,安裝時預留該組件的標準測 試條件下的 I-V 特性和電氣參數(Voc,Isc,Vm,Im,Pm,α,β,δ,NOCT)。
組件功率衰降測試的參考值為預留基準組件的參數。
光伏組串中所有組件最大功率的代數和與光伏組串最大功率的差值與所有組件最大功率代數和之比值稱作光伏組件的串聯失配損失,用百分比表示。
并聯回路中所有光伏組串的最大功率之和與該并聯回路最大功率(或該回路的實際工作功率)的差值與所有組串最大功率代數和之比值稱作光伏組串的并聯失配損失,用百分比表示。
3.11. 直流線損 DC cable loses
一條直流線路的電壓降與該條直流線路的入口電壓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2. 交流線損 AC cable loses
一條交流線路的電壓降與該條交流線路的入口電壓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3. 逆變器效率 efficiency of inverter
任意時刻逆變器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14. 逆變器加權效率 weighted efficiency of inverter
逆變器不同負載率出現的幾率與該負載率條件下逆變器效率的乘積之和。如逆變器加權效率:ηchina = 0.02η5% + 0.03η10% + 0.06η20% + 0.12η30% + 0.25η50%+0.37η75%+0.15η100%
3.15. 光伏方陣額定功率 PV array rated power
光伏方陣額定功率是組成方陣的所有組件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功率之和,用 P0表示,單位:kWp。 采用時必須指定如下三種定義之一:
1)所有組件標簽功率之和;
2)所有組件含誤差的標簽功率之和;
3)所有組件初始 STC 下實測功率之和。
3.16. 光伏電站發電量
評估周期內光伏電站并網計量點的交流發電量,用 E表示,單位:kWh/τ。
3.17. 光伏等效利用小時數
光伏電站發電量除以光伏方陣額定功率,用 Yf 表示, 單位是 h/T,是評估周期內基于光伏額定功率的發電小時數。數學表達式:Yf = E/P0
3.18. 峰值日照時數 solar peak hours
光伏方陣面輻射量除以標準測試條件輻照度(1000W/m2),單位:h,是標準輻照度條件下的日照小時數。數學表達式:Yr = Hi/Gstc
3.19. 性能比 performance ratio
光伏等效利用小時數與峰值日照時數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性能比評估光伏電站質量的綜合性指標。數學表達式:PR = Yf / Yr = (E/ P0)/( Hi /Gstc) 。
PR 還可以表示為光伏電站發電量與基于光伏方陣額定功率的直流發電量的比值:
E/(P0·( Hi /Gstc)),因此,性能比還可以定義為光伏電站綜合能量效率。
3.20. 標準性能比 standard performance ratio
進行了溫度修正到光伏電池結溫 25℃之后的性能比,標準 PR 排除了由于使用地點環境溫度不同造成的性能比的差異,更準確反映了光伏電站的實際質量。具體計算公式見本標準6.3 節。
4. 實時參數監測、處理和存儲
4.1. 氣象環境參數
4.1.1. 太陽輻照度
系統應當具有水平面輻照度和方陣面輻照度的實時測量,輻照度傳感器的光伏范圍:300 ~ 3000 nm,測量范圍:0 ~ 2000 W/m2,測量精度:≤ ±5%。
監測系統應將輻照度數據對時間積分,自動處理成給定時間內的太陽輻射量。采樣周期為5 秒,輻射量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輻射量輸出報表數據應至少包括:小時輻射量,日輻射量,月輻射量和年輻射量。
4.1.2. 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測量應避免陽光直射,且保持空氣流通。測量范圍: -40℃~80℃,測量精度: ≤ ±1℃。采樣周期 5 秒,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環境溫度輸出報表數據至少包括:小時溫度值,每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每月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每年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
4.1.3. .光伏組件溫度和電池結溫
光伏組件溫度Tmod通過粘貼在組件背后的溫度傳感器測量,傳感器的位置選擇按照 GB/T18210-2000(晶體硅光伏(PV)方陣 I-V特性的現場測量)的要求進行。對于不同類型的組件,每一種組件至少安裝一套組件溫度測量裝置。測量范圍: -40℃~80℃,測量精度: ≤ ±1℃。采樣周期5 秒,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要求溫度傳感器與組件之間具有良好的熱傳導,導熱量應達到 500 W/m2-K 或更高。注意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不應影響前面電池的溫度;光伏電池結溫 Tcell 要比實測組件溫度高1-3℃,一般按照高2℃處理;組件溫度和電池結溫輸出報表數據:只需要工作時段(光伏電站從發電到停止發電的時段)結溫:小時值,每日最高、最低和平均值,每月最高、最低和平均值,每年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1.4. 風速/風向測量
光伏電站應安裝風速和風向監測裝置。 風速檢測范圍:0~35 m/s,風速檢測精度: ± 0.5 m/s.;風向檢測范圍:0~360°,風向檢測精度: ≤ ± 5°。采樣周期 5 秒,存儲周期為5 分鐘平均值。輸出報表數據至少包括:小時平均風速/風向,每日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每月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每年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
4.2. 電氣參數
4.2.1. 直流電壓、電流和功率
如果采用智能匯流箱,檢測到每一光伏組串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匯流箱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以及逆變器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如果采用普通匯流箱,則檢測到每一個匯流箱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和逆變器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電流和電壓的檢測范圍不得低于最高值的 1.2 倍,但也不要超過最高值的2倍;檢測精度:≤ ±1.5%,采樣周期 5 秒,數據存儲周期 5 分鐘平均值。輸出報表數據至少應包括小時發電量、日發電量、月發電量和年發電量。
4.2.2. 交流電壓、電流和功率
每臺逆變器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每臺變壓器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每臺逆變器的輸出電流、電壓和功率,交流配電柜的輸入電流、電壓和功率以及并網計費點的電流、電壓和功率。電流和電壓的檢測范圍不得低于最高值的 1.2 倍,但也不要超過最高值的2 倍。檢測精度:≤ ±1.5%;
采樣周期5 秒,數據存儲周期為 5 分鐘平均值。輸出報表數據至少應包括小時發電量、日發電量、月發電量和年發電量。
4.2.3. 電能質量和功率因數
并網計費點應設置電能質量(電壓偏離、頻率偏移、諧波和閃變、三相不平衡等)和功率因數(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的實時監測。采樣周期 5秒,數據存儲周期為5 分鐘平均值。
4.3. 預留測試基準
4.3.1. 光伏組件功率基準
對電站不同類型的組件各選取 2 塊作為功率基準,安裝時預留該組件的標準測 試條件下的 I-V 特性和電氣參數(Voc,Isc,Vm,Im,Pm,α,β,δ,NOCT)。
組件功率衰降測試的參考值為預留基準組件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