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的春天已經到來,這么多年來的“冬天”一說,似乎在連續多年的30%的增長面前,變得不再那么有說服力。一個每年都有30%以上增長的行業,一直都在過冬?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總的銷售金額沒有出現同樣比例的增長,反倒是前兩年的終端產品的價格腰斬,導致了泡沫的破裂,讓產業鏈上的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被洗牌出局。后來者居上,中國活下來的企業,都是風風火火闖九州。
力度比較大的是Jinko晶科,在馬來西亞建450MW的工廠,來配套全球的客戶的供應。這一競爭姿態,直接將原先眾多的老牌企業如First Solar等秒殺,如此大手筆的450MW,著實不簡單。
與當年尚德在美國大張旗鼓招員工做200MW產能的工廠不一樣,前者更多的是“宣傳”方面的作用,施博士當年是不太想著讓中國人去管理這個美國工廠的,但是晶科在馬來西亞的投入一定是要把中國的高效率生產帶過去的。
另一個JA晶澳,2014年銷售額增加了47.6%,盈利達到了1億多美元!著實從困境中走出,給其他企業做了一個新的標桿,讓大家可以重新仰望。
英利很努力,3.4GW的出貨量保住了前三甲的位置,后續給力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受到一些政府性的支持。
2015年的出貨會怎樣? Merco的預測是到了54.5GW,屆時,老牌的光伏巨鱷,如何來分這杯羹?
2014年歐洲高端市場的萎縮,直接帶來了SMA這類企業的困境,而其在中國收購的子公司的作用又發揮得不是很明顯,這樣的市場外部因素,加上企業本身的內部因素,導致SMA又一次成為另類: 當年那些企業虧錢的時候,他還是賺錢,而當大家逐步走出來的時候,他開始進入冬天。
同等性質的Innotech Solar,在挪威的總公司也熬不住了,其德國的分公司也將關閉,看誰來接手?
真正值得一提的是Manz,幾年來,他們做的項目非常廣,從玻璃到涂裝,太陽能的產品線,而今,他們又趕了個晚集,推出了“鋰電池”產線!
當德國高品質的機器進入中國時,一部分其他的企業就開始進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