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由國家863計劃支持英利集團自主開發的“熊貓”二代MWT高效太陽能電池規模化生產效率達到20.5%,處于國際上領先水平。隨著單晶太陽能電池和多晶之間的成本差距越來越模糊,光伏市場正在由多晶的“一枝獨秀演變成單”、多晶并行的“兩翼齊飛”。
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47吉瓦,其中我國新增約15吉瓦,預計今年全球將新增57吉瓦,我國需求將達到20吉瓦,光伏市場需求旺盛。作為整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國光伏市場長期被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所壟斷。近來隨著單晶太陽能電池和多晶之間的成本差距越來越模糊,光伏市場正在由多晶的“一枝獨秀演變成單”、多晶并行的“兩翼齊飛”,單晶硅太陽能電池逐漸成為光伏產業“新寵”。
今年上半年,我國市場上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僅占總量的12%,在太陽能產業鏈發展中多晶硅仍是市場份額最大的一部分。“就國內來看,目前我國單晶硅太陽能電池主要使用在諸如國家能源局推出的‘領跑者’這類大型基地項目中”,英利集團銷售(國內)總公司總經理孫榮輝表示,“但總體看來,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我國單晶硅市場占有率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有數據顯示,雖然單晶硅系統比多晶硅的成本高約兩個百分點,然而,由于單晶硅電池發電效率高于多晶硅電池,其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看起來低價的多晶硅電池系統。
現在國內市場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約為10元/瓦,單晶硅約11元/瓦。以一個普通河北省家庭裝3千瓦系統為例(按照當前市場最低電價0.52元/度、國家額外補貼0.42元來算),在其25年質保期內,一套多晶硅系統可發電7.8萬度,除去購買系統所花費的3萬元,約創收4.3萬元;而一套單晶硅系統則可發電8.25萬度,除去購買系統所花費的3.3萬元,約創收4.5萬元,由此可見,單晶硅系統的總體性價比要遠高于多晶硅。
過去,我國光伏制造企業迅速擴張時多選擇成本看似低廉的多晶硅硅片,但相比較而言,不論是轉換效率還是成本上而言,單晶硅都優于多晶硅。“相同條件下單晶硅組件發電量更多,穩定性更高,電池轉化率衰減速度卻相對較弱”,有專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就主要以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為主,而在德國、日本等國家單晶硅系統成本已經低于多晶硅系統,英利光伏電力(國際)集團副總經理趙冰表示,“從全球市場看,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擴大。從中短期看,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仍將占相對優勢;而從長期來看,單晶硅的發展潛力巨大”。
對于光伏產品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轉換效率。與多晶硅系統相比,單晶硅的成本雖然略高一些,但其轉換效率卻要高出5%,相應的,其收益率則會高出20%。據統計,目前我國單晶硅片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以英利集團為代表的五、六家光伏制造企業上,他們占據了我國單晶硅片產能總量的90%。目前,多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17%-18%,而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9%-20%,在同等光照條件下,每瓦單晶硅光伏系統發電量比多晶硅高4%-8%,加上其運維成本要相對較低,因而相同條件下來單晶硅系統的綜合成本遠低于多晶硅的。
SEMI中國光伏標準技術委員會核心委員、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表示:“隨著全球光伏市場的快速發展及我國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實施,對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推動的“光伏領跑者”計劃,針對入選計劃的項目提出建設標準、技術進步及成本下降目標等要求,“光伏領跑者”對技術產品有嚴格的指標要求,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7%以上,多晶硅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6.5%以上。“這對組件轉換效率要求比較高,這項政策或將進一步激活單晶市場”,宋登元表示,由國家863計劃支持,英利自主開發的“熊貓”二代MWT高效太陽能電池規模化生產效率達到20.5%,處于國際上領先水平,對于助跑我國光伏產業技術升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熊貓”N型單晶太陽能電池擁有豐富的技術元素,是N型雙面電池技術和MWT金屬纏繞式(Metallisation Wrap-Through,簡稱MWT)電池技術的集成,填補了N型電池技術的空白。具有更低的初始光致衰減、更好的弱光效應和獨特的雙面發電功能,擁有完整的產品認證和豐富的產品系列,已成為全球三大高效太陽能電池之一,可以滿足客戶對高效率、高性能、高穩定性產品的需求。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約10.5吉瓦,同比增長177%,居全球首位。從全球市場來看,高效優質的光伏組件產品正逐漸成為主流。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隨著國內光伏產業規模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先進技術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隨著全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光伏發電等紛紛呈現出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等特征,各大光伏制造企業紛紛將更加注重產品技術升級,在未來,技術進步將進一步拉大單晶和多晶電池的轉換效率差距。單晶硅電池作為光伏發電中最高效的一種方式,也必將成為未來光伏產業的主導趨勢。
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47吉瓦,其中我國新增約15吉瓦,預計今年全球將新增57吉瓦,我國需求將達到20吉瓦,光伏市場需求旺盛。作為整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國光伏市場長期被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所壟斷。近來隨著單晶太陽能電池和多晶之間的成本差距越來越模糊,光伏市場正在由多晶的“一枝獨秀演變成單”、多晶并行的“兩翼齊飛”,單晶硅太陽能電池逐漸成為光伏產業“新寵”。
今年上半年,我國市場上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僅占總量的12%,在太陽能產業鏈發展中多晶硅仍是市場份額最大的一部分。“就國內來看,目前我國單晶硅太陽能電池主要使用在諸如國家能源局推出的‘領跑者’這類大型基地項目中”,英利集團銷售(國內)總公司總經理孫榮輝表示,“但總體看來,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我國單晶硅市場占有率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有數據顯示,雖然單晶硅系統比多晶硅的成本高約兩個百分點,然而,由于單晶硅電池發電效率高于多晶硅電池,其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看起來低價的多晶硅電池系統。
現在國內市場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約為10元/瓦,單晶硅約11元/瓦。以一個普通河北省家庭裝3千瓦系統為例(按照當前市場最低電價0.52元/度、國家額外補貼0.42元來算),在其25年質保期內,一套多晶硅系統可發電7.8萬度,除去購買系統所花費的3萬元,約創收4.3萬元;而一套單晶硅系統則可發電8.25萬度,除去購買系統所花費的3.3萬元,約創收4.5萬元,由此可見,單晶硅系統的總體性價比要遠高于多晶硅。
過去,我國光伏制造企業迅速擴張時多選擇成本看似低廉的多晶硅硅片,但相比較而言,不論是轉換效率還是成本上而言,單晶硅都優于多晶硅。“相同條件下單晶硅組件發電量更多,穩定性更高,電池轉化率衰減速度卻相對較弱”,有專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就主要以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為主,而在德國、日本等國家單晶硅系統成本已經低于多晶硅系統,英利光伏電力(國際)集團副總經理趙冰表示,“從全球市場看,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擴大。從中短期看,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仍將占相對優勢;而從長期來看,單晶硅的發展潛力巨大”。
對于光伏產品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轉換效率。與多晶硅系統相比,單晶硅的成本雖然略高一些,但其轉換效率卻要高出5%,相應的,其收益率則會高出20%。據統計,目前我國單晶硅片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以英利集團為代表的五、六家光伏制造企業上,他們占據了我國單晶硅片產能總量的90%。目前,多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17%-18%,而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9%-20%,在同等光照條件下,每瓦單晶硅光伏系統發電量比多晶硅高4%-8%,加上其運維成本要相對較低,因而相同條件下來單晶硅系統的綜合成本遠低于多晶硅的。
SEMI中國光伏標準技術委員會核心委員、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表示:“隨著全球光伏市場的快速發展及我國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實施,對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推動的“光伏領跑者”計劃,針對入選計劃的項目提出建設標準、技術進步及成本下降目標等要求,“光伏領跑者”對技術產品有嚴格的指標要求,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7%以上,多晶硅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6.5%以上。“這對組件轉換效率要求比較高,這項政策或將進一步激活單晶市場”,宋登元表示,由國家863計劃支持,英利自主開發的“熊貓”二代MWT高效太陽能電池規模化生產效率達到20.5%,處于國際上領先水平,對于助跑我國光伏產業技術升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熊貓”N型單晶太陽能電池擁有豐富的技術元素,是N型雙面電池技術和MWT金屬纏繞式(Metallisation Wrap-Through,簡稱MWT)電池技術的集成,填補了N型電池技術的空白。具有更低的初始光致衰減、更好的弱光效應和獨特的雙面發電功能,擁有完整的產品認證和豐富的產品系列,已成為全球三大高效太陽能電池之一,可以滿足客戶對高效率、高性能、高穩定性產品的需求。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約10.5吉瓦,同比增長177%,居全球首位。從全球市場來看,高效優質的光伏組件產品正逐漸成為主流。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隨著國內光伏產業規模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先進技術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隨著全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光伏發電等紛紛呈現出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等特征,各大光伏制造企業紛紛將更加注重產品技術升級,在未來,技術進步將進一步拉大單晶和多晶電池的轉換效率差距。單晶硅電池作為光伏發電中最高效的一種方式,也必將成為未來光伏產業的主導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