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光伏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光伏全產業鏈技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聚焦于國家能源局制定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專門研討未來幾年光伏全產業鏈高效技術的發展方向,吸引了200余名光伏龍頭企業、研發機構的技術專家出席會議。
業界預測,到2020年,大規模生產的高效多晶電池效率將達到21.5%以上,單晶電池將達到23%以上,達到國家能源局制定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技術發展目標。同時,未來2至3年也是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關鍵時期。其中,更低成本、更高性價比的多晶技術產品有望率先實現平價上網。
今年,以黑硅、金剛線切多晶、PERC技術為代表的一批技術接連取得研發和產業化突破,使得光伏度電成本快速下降。晉能清潔能源研發總監李高非表示,2017年度電成本下降較快的原因是多晶金剛線切割的批量導入,僅此一項,組件成本就降低了5%至8%。多晶產業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度電成本的快速降低。
保利協鑫技術專家汪晨博士表示,切片環節仍然是下一階段全產業鏈降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硅片切割技術朝著小線徑、低線耗、薄片化、高切割效率等方向的發展,硅片切割環節仍有不小的成本下降空間。
在效率提升方面,多晶技術潛力也十分可觀。汪晨介紹道,保利協鑫正圍繞著高效硅片的晶體基質和表面結構優化,推動上下游生產環節的技術協同,構建硅片技術研發生態圈。實驗數據表明,多晶鑄錠過程中晶體質量可持續提升,熱場設計、鑄錠工藝仍有持續優化空間。晶體基質的優化,可進一步提升電池效率超過0.2個百分點。保利協鑫計劃于明年發布這一重磅多晶硅片新產品。
汪晨表示,未來三年,保利協鑫高效硅片研發的主要方向是濕法黑硅技術優化、減少晶體缺陷、減少多晶硬質點以及鑄錠單晶優化。相比砂線高效多晶,濕法黑硅技術有望達到0.5個百分點的效率增益,鑄錠單晶效率增益有望達到1個百分點。這需要相關設備設計、控制系統開發、熱場優化、輔材等配套環節的協同研發。
與會專家表示,光伏產業周期性、持續性的技術進步與迭代,帶來了產品成本近乎無止境的下降,以及市場和產業規模長達幾十年的高速擴張,這一現象可以稱之為“光伏摩爾定律”。多種光伏技術路線競相發展,不斷釋放出新的發展潛力,驅動了產業的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