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伏扶貧仍然是能源產業扶貧最主要的方式。經過4年發展,光伏扶貧已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楊瑞華在9月8日舉行的“2018中國能源產業扶貧高峰論壇”上說,“一是確立了以村級光伏電站為主推模式的基本思路,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光伏扶貧的頂層設計,三是建成了一批光伏扶貧電站。”
光伏扶貧是我國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自2014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經歷了試點探索、全面推廣、深化實施三大階段,由于在穩定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舉多得”的效果,已發展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新產業。截至2017年底,共有25個省區市、940個縣開展了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累計建成規模1011萬千瓦,直接惠及約3萬個貧困村164.6萬貧困戶。截至目前,已納入國家光伏扶貧補助目錄項目的有553.8萬千瓦,覆蓋貧困戶96.5萬戶。
“目前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接下來將把開放式扶貧作為基本途徑,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楊瑞華透露,下一步將圍繞“建設1500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精準幫扶280萬戶貧困戶”的既定目標,持續穩健推進光伏扶貧工作。
“7月份去青海藏區調研時,發現有少量地區仍舊只能以光伏形式用電,沒有手機信號,給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調研員李剛分享了帶著“泥土氣息”的調研故事,“有了能源,產業發展才有基礎,脫貧攻堅才有保證。”據他介紹,國家能源局將繼續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大力推動貧困地區的能源項目建設,努力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扎實做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深入推進光伏扶貧工程、優先安排貧困地區的能源項目建設。
“太陽出來就賺錢,光伏給我好光景。”流傳在山西的一則打油詩,說明光伏扶貧受到貧困地區歡迎。“3年前光伏扶貧進貧困區縣時,當地發改委、電力部門對這個項目都非常生疏,如今這一現象正隨著光伏扶貧的深入推進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山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處長張臨陽告訴記者,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歸化村在300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基礎上,給全村134戶村民全部安裝了太陽能光熱供暖系統,除獲得光伏扶貧收益外,每戶每年還可節省供熱支出3800元。“如果沒有光伏扶貧深入農村,就不可能在能源結構調整上轉變這么快。”
據了解,山西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迄今累計有78.9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成運行,2017年底計劃的102.94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已建成并網66.67萬千瓦,并網率64.86%,預計年底前可全部投產發揮效益。
“不硬建、不強推,不搞‘一光了之’。”張臨陽分享了“光伏扶貧經”: 一是主推村級電站,現有村級電站數量占全省99.4%。二是規劃布局向深度貧困縣、貧困村、深度貧困群體傾斜。三是與移民新村、小城鎮建設、農村環境提升工程結合,把光伏扶貧作為后續產業。四是多部門聯合,集中對各市申報規模、建設條件以及扶貧成效等信息數據審核把關。2017年底,國家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418萬千瓦,山西省獨占102.94萬千瓦,約1/4。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光伏扶貧快速推進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光伏組件質量存在問題,投產幾年后發電效率就會明顯降低,5—10年后可能成了擺設。
盡管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鼓勵采用達到“領跑者”指標的先進技術,但實際建設過程中,均以縣為單位進行招投標,大量缺乏光伏建設經驗的企業低價中標參與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的具體實施,甚至采用劣質光伏組件和逆變器,損害扶貧效果。
另外,光伏扶貧電站大多“小、散、遠、弱”,一些光伏扶貧項目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護影響發電收益。據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介紹,根據鑒衡認證中心對多個省區光伏扶貧電站抽檢的結果,初步推算,如運維得當,18%的扶貧電站可實現超預期收益,71%的電站可以實現預期收益,75%的電站具備長期運行的安全保證能力。
對此,業界呼吁建立光伏扶貧電站的標準規范和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項目管理,對項目建設和運維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光伏扶貧切實發揮作用。
光伏扶貧是我國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自2014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經歷了試點探索、全面推廣、深化實施三大階段,由于在穩定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舉多得”的效果,已發展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新產業。截至2017年底,共有25個省區市、940個縣開展了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累計建成規模1011萬千瓦,直接惠及約3萬個貧困村164.6萬貧困戶。截至目前,已納入國家光伏扶貧補助目錄項目的有553.8萬千瓦,覆蓋貧困戶96.5萬戶。
“目前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接下來將把開放式扶貧作為基本途徑,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楊瑞華透露,下一步將圍繞“建設1500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精準幫扶280萬戶貧困戶”的既定目標,持續穩健推進光伏扶貧工作。
“7月份去青海藏區調研時,發現有少量地區仍舊只能以光伏形式用電,沒有手機信號,給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調研員李剛分享了帶著“泥土氣息”的調研故事,“有了能源,產業發展才有基礎,脫貧攻堅才有保證。”據他介紹,國家能源局將繼續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大力推動貧困地區的能源項目建設,努力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扎實做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深入推進光伏扶貧工程、優先安排貧困地區的能源項目建設。
“太陽出來就賺錢,光伏給我好光景。”流傳在山西的一則打油詩,說明光伏扶貧受到貧困地區歡迎。“3年前光伏扶貧進貧困區縣時,當地發改委、電力部門對這個項目都非常生疏,如今這一現象正隨著光伏扶貧的深入推進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山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處長張臨陽告訴記者,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歸化村在300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基礎上,給全村134戶村民全部安裝了太陽能光熱供暖系統,除獲得光伏扶貧收益外,每戶每年還可節省供熱支出3800元。“如果沒有光伏扶貧深入農村,就不可能在能源結構調整上轉變這么快。”
據了解,山西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迄今累計有78.9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成運行,2017年底計劃的102.94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已建成并網66.67萬千瓦,并網率64.86%,預計年底前可全部投產發揮效益。
“不硬建、不強推,不搞‘一光了之’。”張臨陽分享了“光伏扶貧經”: 一是主推村級電站,現有村級電站數量占全省99.4%。二是規劃布局向深度貧困縣、貧困村、深度貧困群體傾斜。三是與移民新村、小城鎮建設、農村環境提升工程結合,把光伏扶貧作為后續產業。四是多部門聯合,集中對各市申報規模、建設條件以及扶貧成效等信息數據審核把關。2017年底,國家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418萬千瓦,山西省獨占102.94萬千瓦,約1/4。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光伏扶貧快速推進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光伏組件質量存在問題,投產幾年后發電效率就會明顯降低,5—10年后可能成了擺設。
盡管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鼓勵采用達到“領跑者”指標的先進技術,但實際建設過程中,均以縣為單位進行招投標,大量缺乏光伏建設經驗的企業低價中標參與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的具體實施,甚至采用劣質光伏組件和逆變器,損害扶貧效果。
另外,光伏扶貧電站大多“小、散、遠、弱”,一些光伏扶貧項目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護影響發電收益。據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介紹,根據鑒衡認證中心對多個省區光伏扶貧電站抽檢的結果,初步推算,如運維得當,18%的扶貧電站可實現超預期收益,71%的電站可以實現預期收益,75%的電站具備長期運行的安全保證能力。
對此,業界呼吁建立光伏扶貧電站的標準規范和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項目管理,對項目建設和運維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光伏扶貧切實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