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大的新聞,算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然后中歐準備在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上發力,主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算是持續上升到大國形象上去了。
在美國的低油價情況下,其實把經濟性與電動汽車拉開了好大的距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經濟性考慮不占主導地位,細分純電動汽車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開始選擇空間、加速性和續航里程體驗都好的產品,消費者愿意為續航里程買單,低續航里程的純電動汽車,價格區間受阻(原有豪華品牌溢價沒有被消費者接受)。
在美國,200英里以上的平價雪佛蘭Bolt EV推出后,福特也宣布2020年推出300英里的純電動SUV,使得純電動汽車繼續從100英里-->200英里+ -->300英里+發展,在讓消費者自然接受的情況下,必須給消費者提供更高的里程和更好的加速特性。如下圖所示,可以說200英里的格子,努力在給純電動汽車找一些顏面。
當前歐洲還是城市化用車,主打的還是100英里的車輛。
更多的車企圍繞150KM這根線,進行微車化的成本優化,250km這根線,作為城市通勤用車的標準配置,300~350KM這根作為200英里的線,也會有商務用途的來沖擊一下。
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產量就是按照低價車來走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4月銷量增長30%,達到6.8萬輛,年底預計跨域百萬大關。靠的就是這些微車。
說到分時租賃,我相信隨著交通部的發文,我們也會開始在各個城市全面推進分時租賃了,最近聽說要給3W公里放松,到時候真的搞出來200W共享汽車真的是可能的。
這都是小意思啦,這其實更像是一種4S店的延伸,保證電動汽車規模化制造的必要手段。
1)美國市場未來的變化:崩盤進行時
低油價行情對電動車的影響,接下來是CAFE推遲的影響
看前四個月的銷量,美國6.6萬輛,全球其他地區20萬輛,占比繼續下降。從EV/PHEV來看,EV確實進一步集中化,Tesla的長里程EV占了一半以上。不過長期來看,由于車企在美國市場的動力消失,新能源的市場在美國沒有太大的希望。
在美國的低油價情況下,其實把經濟性與電動汽車拉開了好大的距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經濟性考慮不占主導地位,細分純電動汽車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開始選擇空間、加速性和續航里程體驗都好的產品,消費者愿意為續航里程買單,低續航里程的純電動汽車,價格區間受阻(原有豪華品牌溢價沒有被消費者接受)。
其實可以看到在美國對于純電動汽車整個消費者的選擇偏好。
在美國,200英里以上的平價雪佛蘭Bolt EV推出后,福特也宣布2020年推出300英里的純電動SUV,使得純電動汽車繼續從100英里-->200英里+ -->300英里+發展,在讓消費者自然接受的情況下,必須給消費者提供更高的里程和更好的加速特性。如下圖所示,可以說200英里的格子,努力在給純電動汽車找一些顏面。
圖1 里程價格對應關系
這個關系可以從下面的圖里面看清楚:日產聆風(LEAF)經歷了一輪上升和下降的周期,面對里程和價格的挑戰,開始回到平庸銷售水平(1.2萬輛),特斯拉Model S能夠穩住和持續增長,主要還是有不同的系列進行區分,不同的里程和配置,還有其他自動駕駛套件等其他因素在支撐這個產品。寶馬i3的情況也比較平穩。
所以這里也可以看到隨著日產把AESC賣掉,換成LG的軟包,在價格和配置上改進,也會往前走一步。
圖2 里程對應銷量關系
圖3 三輛純電動車的里程
在美國市場來看,看川普的情況,電動汽車短期內基本陷入危機了。奧巴馬政府為鼓勵本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提供了高額稅收抵免,了總額10億美元的“汽車折價退款機制”。給予電動車買主每人7500美元的補助,一直以來,特斯拉和其他電動車制造商依靠政府補貼來吸引買家,隨著政策的推進和車型賣的數量上升,不過這一補助即將到期。當局規定,車商的前20萬名客戶,可以獲得補助,優惠就會結束。
2)歐洲高低端分化:采取補貼政策持續投入
未來將分化為城市用車和城際用車:其實按照電池能量、電壓等級+豪車劃分可以勾勒出電氣化的區別,以下這張圖還是非常貼切的。
當前歐洲還是城市化用車,主打的還是100英里的車輛。
100英里續航通勤車在9.1萬的純電銷售量里面還是占據較大的份額(80%)。在歐洲其實今年前11個月插電式車輛也在9萬輛銷售水平,下一步就存在分化趨勢了;所以也可以看出,歐洲車企要在第一代純電動汽車上面做改進,也是通過高壓化(800V系統)和大里程化來推進純電動產品的正規化。如果一直這么維持1萬輛的銷售,整個項目的效益都上不來。
圖4 2017年歐洲的純電動車情況
德國
2015年德國電動汽車銷量只有24171輛。
2016年,德國電動汽車市場總銷量為27104輛,同比增長12%。
2017年前四個月德國累計售出13611輛,累計銷量的漲幅達到87%。
其背后的直接原因是,德國ZF在2016年5月18日就啟動了相當豐厚的電動汽車購置補貼政策,購買全電動汽車的車主可以直接享受4000歐元的補貼,購買插電混動汽車則可以享受3000歐元的優惠。
其隱含的動力如下圖所示,默大媽給德國車企爭取了時間,德國ZF在本國市場也給了自己的車企一些基本盤,來應對未來中國和歐洲對電動汽車的需求的變化。說實在的,柴油機路線與電動汽車路線之間需要變盤了。
3)中國的情況:瘋狂的產能和共享化
昨天的圖,其實已經清晰地看到,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很大的政治任務。產能超標:《“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再度強調要進一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應用。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當年產銷量達到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這是目標,具體實現還是需要根據一年一年來漲。按照之上的圖,這已經不是那么簡單的完成任務了,按照產能將持續發展。這個發力過程還是挺嚇人的。
更多的車企圍繞150KM這根線,進行微車化的成本優化,250km這根線,作為城市通勤用車的標準配置,300~350KM這根作為200英里的線,也會有商務用途的來沖擊一下。
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產量就是按照低價車來走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4月銷量增長30%,達到6.8萬輛,年底預計跨域百萬大關。靠的就是這些微車。
圖5 7、8、9批免購置稅車輛的續航里程和軸距圖
說到分時租賃,我相信隨著交通部的發文,我們也會開始在各個城市全面推進分時租賃了,最近聽說要給3W公里放松,到時候真的搞出來200W共享汽車真的是可能的。
這都是小意思啦,這其實更像是一種4S店的延伸,保證電動汽車規模化制造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