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儲能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期,儲能市場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與2016年能源市場多方博弈的狀態相比,儲能產業的商業化可謂波瀾不驚,然而春和景明,儲能產業幾乎于無聲處得到了眾口一辭的認可。”這是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俞振華先生在儲能白皮書的前言中提到的。
儲能商業化就差一點點?
春和景明是俞振華先生對于今年儲能行業的看法。提及大家在媒體報道中經常看到的“臨門一腳”、“最后一公里”這些對儲能行發展形容詞的時候,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有著自己的認識。
“其實我認為肯定不是一點點,我覺得從儲能產業發展來講要做的工作還非常的多,現在我們實現的是從技術層面,已經從實驗室經過示范應用真正的走向了市場,這說明儲能已經被驗證了,可以用了,實現的是這個;第二個是相關的市場,我能用在哪,還有就是用戶的認知這方面,希望能用儲能實現我的目的,這塊有一些進展。”
儲能的真實境遇
一邊是媒體報道中對儲能前景的熱烈憧憬,一面是還未商業化的產業現實,到底儲能目前處于怎樣的境地?2017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俞振華在接受北極星儲能網采訪時說:“儲能行業的前景應該說是越來越清晰了,而且儲能也越來越熱了,但是熱歸熱,根據我們的統計儲能項目實際建成的數量并沒有媒體報道的那么多。”
俞振華認為儲能目前還是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資本的資金進不來。儲能目前是由廠商推著走,這也是不得已,廠商不去做,銀行的錢拿不到,市場資本又看不上,因為儲能屬于投資回報率太低的行業,所以只能靠廠商自己的系統資源來推動,投資布局,甚至自己建設。
“儲能企業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企業不愿意為節省一年幾十萬的電費去投入幾億資金建設儲能設施,而且還要承擔可能會停電等的風險,有節能意識的企業還好,但是這畢竟是少數,我們需要的更多是宣傳,把節能意識深入人心。”俞振華表示。
現階段儲能最需要的是什么?
談及儲能行業的最大痛點,或許大家第一想到的是政策、成本,盡管這些在今日看來依舊是困擾著儲能行業的問題,但是談及最根本的原因,俞振華和張靜都給出了相同的答案,那就是:儲能需要成熟的電力市場化機制。
俞振華說:“儲能行業最大的痛點是怎樣有可靠合理的收益,能把商業模式建立起來,這個是對于儲能項目來說大家更關心的。”
張靜也認為:“目前儲能市場最大的障礙是針對儲能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解釋一下:任何商品在應用的時候都有一個應用價值,價值通過貨幣來體現,但是這塊對于儲能不清晰。儲能有很大的價值,比如消納可再生能源、提高調頻性能都有一定的價值,但是這個價值怎么衡量呢?是說為電力系統節省了多少投資?還是說因為解決棄風棄光的問題給風電場和光伏電站帶來了多少收益?這些都是量化的一個價值,但是針對儲能這個體系沒有建立清楚,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我覺得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認為最大的障礙在這。當然成本確實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但是我認為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現在的成本已經比兩三年前下降了一半,未來雖然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但是不會無限制的下降,所以主要還是在市場機制。”
儲能的未來
儲能行業有著光明的未來,這一點毋庸置疑的,但是未來應該如何往下走,俞振華給出的建議是,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有相應的相對簡單的商業模式能夠建立起來,這樣就可以批量復制。
儲能是真正有價值空間需求的,但是項目市場如果不建立起來的話這種需求遠遠沒有,儲能也沒有機會。儲能到底什么時候能真正發展起來,能走多遠,這一切都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