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轎車”)在吉林長春召開2016年度股東大會,董事會選舉時年50歲的王國強接替秦煥明擔任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
股東大會當天,剛剛辭去董事長席位的秦煥明致歉:在其履職期間,一汽轎車銷售業績不佳,給集團和公司帶來了負面影響,對此表示自責。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彼時距離原董事長秦煥明上任還不到一年。事實上,從徐建一到徐憲平再到秦煥明,一汽轎車董事長的任期越來越短。而隨著近期一汽和東風頻繁進行高管互換,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換防已經超過了人才交流的正常范疇,為一汽東風的合并帶來了預期。
那么,王國強的升任能否為一汽轎車帶來改變?作為“共和國長子”,一汽轎車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央企合并的利好消息上嗎?
未滿一年換帥
秦煥明曾止損謀變
6月7日,一汽轎車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秦煥明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和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在外界看來,盡管董事長秦煥明在辭職公告中稱是因工作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定與業績不理想有關。“秦煥明辭職是不得已之舉,換了神仙也干不了。”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讓秦煥明同時兼任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董事長并不明智,因為集中精力做一汽轎車已經非常艱難。
時間回到2016年上半年,彼時一汽轎車虧損8.26億元,同比減少613.64%。以至8月11日,一汽轎車、一汽夏利齊發辭職公告,包括公司董事長許憲平、董事滕鐵騎、監事會主席汪玉春等眾多高管在同日集體請辭。到了8月26日,秦煥明臨危受命被選舉為一汽轎車董事長,同時兼任一汽夏利董事長。
面對慘淡的經營現狀,從去年下半年接手一汽轎車開始,為了扭轉銷量、利潤逐年下滑的被動局面,秦煥明尋求各種方式對一汽轎車進行改革:剝離耗資巨大、虧損嚴重的紅旗品牌,減輕一汽轎車的財務重擔;終止高端MPV車型D021項目,舍棄先期投入的2億元,避免更大投資損失;雪藏夏利,不再對夏利進行新的產品規劃,僅在少數地區保持少量出租車的供應;再次向股東提出“一汽整體上市的承諾再延遲三年作為過渡期,解決與夏利同業競爭”請求等。
起初,人們發現秦煥明的背水一戰似乎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年1月17日,伴隨著奔騰旗下小型SUV奔騰X40正式下線,一汽轎車久旱逢雨——一季報顯示,一汽轎車累計銷量5.71萬輛,同比增長33.42%,營業收入70.73億元,同比增長65.65%,其中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達1.6億元,同比增長了138.22%。
不料,突如其來的好成績竟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函。該問詢函中要求一汽轎車結合自身經營狀況,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較少的原因、2016年研發費用的大幅度增加以及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等問題進行回復。
如今,伴隨著秦煥明的突然請辭似乎又在提醒人們,一汽轎車仍然是病灶未去。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秦煥明上述扭轉被動局面的措施符合一汽轎車實際情況,但在一汽整體上市和自主板塊整合一再拖延的背景下都難有實質性效果。
最早布局最先出局
43億元新能源車項目爛尾
事實上,對現在的一汽轎車來說,傳統車型的翻身仗顯然勝算不大,而發展新能源或許是助力一汽轎車“彎道超車”新思路和新路徑。
然而,據記者了解,今年5月份,一汽轎車卻中止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曾在2014年規劃的預計投資43.48億元的新能源項目,被一汽轎車第七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投票終止,工廠宣告正式停工。
記者注意到,一汽轎車曾最早在六大國有車企中提出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年時就提出布局新能源汽車,在2014年就擁有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生產線、產房及輔助設施,具備雙班年產20萬輛轎車的生產能力。
然而,在拖沓五年之后,這項被一汽轎車此前宣傳的最早布局,規模宏大的新能源汽車計劃,最終慘遭終結。記者查閱公告得知,該項目預計總投資43.48億元,原計劃將在2014年7月份建成投產。
而在后續建設中,實際投資額為2415.5萬元,僅占計劃投資總額的0.56%。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發現該項目最主要的實際投入,2.55億元的土地款已全部收回。這意味著,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一汽轎車對于新能源項目的實際動作僅是買過一塊地,安裝了一些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