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無疑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如今人類社會已經無法離開電能。而在消費電子領域,任何數碼產品同樣依賴電池,同時人們也希望電池壽命能夠盡可能地長,減少每天充電的次數。
從鎳氫電池到鋰電池、鋰聚合物電池,手機等數碼產品的電池壽命可能不盡如人意,但也需要換個角度去看,因為現在的手機已經是多媒體互聯網終端、而不僅僅是一支電話。當然,電池、充電技術迫切需要進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有潛力的新型電池及充電技術吧。
超級電容
超級電容可能是最有望成為現實的下一代電池技術。首先,它能夠在電場中存儲能量,而不是在一個化學反應物中,這意味著它能夠承受更多的充電及放電周期。
目前,很多科技公司均在開發超級電容,比如Skeleton Technologies,其產品使用了耦合技術混合超級電容,能夠使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及輸出等特性,在短短2-3秒便可充滿電,并提供約100萬次的充放循環,電池容量也要比目前鋰電池高出50%。
固態電池
鋰離子電池雖然問世已久,但具有普及度高、低成本的特性,所以完全取代它還不太現實。不過,諸如豐田等廠商,開始研發固態鋰離子電池,相比液體鋰電池不附帶電粒子,更加安全且能夠快速充放。豐田開發的固態電池,可以在7分鐘內完成充電,大容量也非常適合在電動汽車上使用,大幅縮短充電時間。
另外,固態電池未來的形態還包括鋁空氣電池、沙子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重點均為環保、低成本且性能出眾,也許有一天會完全替代液態鋰電池。
不需要充電的手機
手機不需要充電,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向。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設計了一款手機,通過微型太陽能電池板不斷吸收太陽能,手機甚至完全不需要內置鋰電池。當然,目前的技術力只能為功能非常簡單的手機提供電能,真正應用到智能手機上還需要時間。
環境的力量
獲得電能的方式多種多樣,甚至可以將周圍環境的元素轉化為能量。比如聲音,一種技術可以通過納米發電機將聲音轉化為電能,為手機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從空氣中吸收露水、并轉化為電能。這個世界非常奇妙,而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深入,也許很多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元素,都能夠提供能量。
空中無線充電
Qi等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們為設備充電的繁瑣操作,不需要再找數據線、連接,還是非常方便的。當然,這種基于線圈的無線充電方式仍需要設備與充電底座接觸,并不算是真正的“無線”。而uBeam等空中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可以通過微波傳輸能量,在一定距離下實現真正的空中無線充電體驗,設備再也不需要接觸充電座,更加方便。
說得稍微科幻一些,未來也許我們可以像使用WiFi、蜂窩網絡那樣,在空氣中傳播電能信號,充電這件事就變得So Easy了。
生物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