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比克電池、猛獅科技、遠東福斯特、天鵬電源、力神電池、億緯鋰能、創明新能源、橫店東磁、安徽泰能9家電池企業宣布計劃布局21700電池。
跟風也好,趨勢也罷,21700電池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導入要比想象中快一些。
國內21700電池領域的三個第一
9家電池企業中,力神電池和億緯鋰能已經正式量產,天鵬電源和創明新能源現有部分產線可實現18650型和21700型的任意切換,其余幾家均處于計劃投產狀態。
其中,億緯鋰能建成國內投產的第一條21700生產線;力神電池成為國內第一家21700電池成功導入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安徽泰能正在加緊建設國內第一家專業生產21700動力電池的超級工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固然是令人佩服的,但這場聚焦21700電池的卡位戰才剛剛開始。
“加粗加長”的21700電池性能并不亮眼
此前,國軒高科在回應股民“國軒目前有沒有21700電池生產計劃”的提問時表示,21700需使用NCM811或NCA正極方具備經濟性與較高的電池組能量密度,國內目前尚無相關成熟產業鏈,公司目前沒有生產21700電池相關計劃。
而這一番話也一針見血的回答了國產21700電池與特斯拉21700電池的根本差距。
注:數據來源于網絡
如上圖所示,以力神為代表的國產21700電池與特斯拉21700電池相比,在材料體系、能量密度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億緯鋰能已量產的21700電池能量密度也僅為215WH/kg。
電池中國網了解到,在第八批推薦目錄中,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和北汽(常州)汽車有限公司各有一款純電動廂式運輸車采用了力神的21700電池。資料顯示,該電池單體容量為4.0Ah,系統能量密度為133.64WH/kg。顯然,目前21700電池的各項性能指標還不足夠亮眼,僅僅是“加長加粗”的18650電池而已。
而且,差距不止于此。有業內專家指出,21700電池能否快速市場化,其關鍵在于電池企業在技術研發、工藝制造和終端應用方面是否有足夠的經驗積累,而不是靠著幾條21700產線就能夠做到的。
換句話說,國內21700電池在整車導入時還需要在PACK設計、BMS等方面進行優化;在核心材料(NCA/NCM811、硅碳等)技術方面實現突破;甚至在電芯殼體上,由于預鍍鎳鋼殼材料(特斯拉一直使用該材料)核心技術被日本企業掌控,國內多數企業只能選用后鍍鎳殼體材料,提升產品性能的道路還很漫長。
很顯然,這些布局21700電池的企業博的是未來。比克電池研發副總裁林建曾表示,下一步公司將通過結合高鎳與硅碳,實現21700電池額定容量達到6.0Ah。力神則規劃在2018年推出260WH/Kg的產品,并向NCM811和NCA體系升級,最終達到300WH/Kg的目標。
乘用車是檢驗21700電池的試金石
除了21700電池本身的性能優勢外,國家政策也對21700電池大力支持。在國家標準委員會于今年7月份正式發布的GB/T34013-2017《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中,21700電池尺寸就赫然在列。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堅定了電池企業對21700市場的信心。
然而,和特斯拉將21700電池應用于純電動乘用車Model3不一樣,國內率先導入21700電池的卻是純電動專用車。據了解,在蘇州力神21700電池投產儀式上,現場與力神電池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的10家國內外整車企業中,大多是專用車生產企業。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講究性價比的電動物流車市場正在崛起,其對電池的要求無非就是能不能更輕、更安全、循環壽命更長、價格更低,而21700電池能夠很好地滿足電動物流車領域的應用需求。
其次,相較于方形和軟包電池,圓柱電池在電動物流車領域占比較高,這也給21700在該領域的快速導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比如沃特瑪主要生產的32650圓柱型電池在專用車領域就有很好的裝機量。
再次,終端客戶的要求也對國內21700電池率先導入純電動專用車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車企在導入新型電池方面要在前期經過長時間的驗證測試,只有評估合格以后才會決定使用。
最重要的是,目前21700電池還沒有足夠多的測試數據和終端運行數據。而相較于專用車領域,新能源客車和乘用車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和循環壽命等性能要求更高,在電池導入方面的驗證測試周期較長。因此,國內純電動專用車率先導入21700電池的現實就不足為奇了。而逐漸發力的乘用車市場無疑將成為檢驗國內21700電池品質和成熟度的試金石。
值得關注的是,前文提到的安徽泰能(全稱為“安徽泰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1700動力電池的超級工廠項目已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并預計于2018年3月投產。
據了解,該項目是由泰爾集團、新海宜科技集團、海瀾集團、棲霞建設、蘇中建設、車聯萬家、紅思路貿易等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泰能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項目之一,首期主要建設三元鋰電池生產線。
當前,電池技術成為突破新能源汽車發展瓶頸的關鍵,能夠生產有規模、高質量、超時代的三元鋰電池,無疑是贏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起跑線上的重要指標。至于21700電池未來發展如何,安徽泰能或將創新書寫濃重一筆。
跟風也好,趨勢也罷,21700電池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導入要比想象中快一些。
國內21700電池領域的三個第一
9家電池企業中,力神電池和億緯鋰能已經正式量產,天鵬電源和創明新能源現有部分產線可實現18650型和21700型的任意切換,其余幾家均處于計劃投產狀態。
其中,億緯鋰能建成國內投產的第一條21700生產線;力神電池成為國內第一家21700電池成功導入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安徽泰能正在加緊建設國內第一家專業生產21700動力電池的超級工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固然是令人佩服的,但這場聚焦21700電池的卡位戰才剛剛開始。
“加粗加長”的21700電池性能并不亮眼
此前,國軒高科在回應股民“國軒目前有沒有21700電池生產計劃”的提問時表示,21700需使用NCM811或NCA正極方具備經濟性與較高的電池組能量密度,國內目前尚無相關成熟產業鏈,公司目前沒有生產21700電池相關計劃。
而這一番話也一針見血的回答了國產21700電池與特斯拉21700電池的根本差距。
注:數據來源于網絡
如上圖所示,以力神為代表的國產21700電池與特斯拉21700電池相比,在材料體系、能量密度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億緯鋰能已量產的21700電池能量密度也僅為215WH/kg。
電池中國網了解到,在第八批推薦目錄中,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和北汽(常州)汽車有限公司各有一款純電動廂式運輸車采用了力神的21700電池。資料顯示,該電池單體容量為4.0Ah,系統能量密度為133.64WH/kg。顯然,目前21700電池的各項性能指標還不足夠亮眼,僅僅是“加長加粗”的18650電池而已。
而且,差距不止于此。有業內專家指出,21700電池能否快速市場化,其關鍵在于電池企業在技術研發、工藝制造和終端應用方面是否有足夠的經驗積累,而不是靠著幾條21700產線就能夠做到的。
換句話說,國內21700電池在整車導入時還需要在PACK設計、BMS等方面進行優化;在核心材料(NCA/NCM811、硅碳等)技術方面實現突破;甚至在電芯殼體上,由于預鍍鎳鋼殼材料(特斯拉一直使用該材料)核心技術被日本企業掌控,國內多數企業只能選用后鍍鎳殼體材料,提升產品性能的道路還很漫長。
很顯然,這些布局21700電池的企業博的是未來。比克電池研發副總裁林建曾表示,下一步公司將通過結合高鎳與硅碳,實現21700電池額定容量達到6.0Ah。力神則規劃在2018年推出260WH/Kg的產品,并向NCM811和NCA體系升級,最終達到300WH/Kg的目標。
乘用車是檢驗21700電池的試金石
除了21700電池本身的性能優勢外,國家政策也對21700電池大力支持。在國家標準委員會于今年7月份正式發布的GB/T34013-2017《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中,21700電池尺寸就赫然在列。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堅定了電池企業對21700市場的信心。
然而,和特斯拉將21700電池應用于純電動乘用車Model3不一樣,國內率先導入21700電池的卻是純電動專用車。據了解,在蘇州力神21700電池投產儀式上,現場與力神電池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的10家國內外整車企業中,大多是專用車生產企業。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講究性價比的電動物流車市場正在崛起,其對電池的要求無非就是能不能更輕、更安全、循環壽命更長、價格更低,而21700電池能夠很好地滿足電動物流車領域的應用需求。
其次,相較于方形和軟包電池,圓柱電池在電動物流車領域占比較高,這也給21700在該領域的快速導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比如沃特瑪主要生產的32650圓柱型電池在專用車領域就有很好的裝機量。
再次,終端客戶的要求也對國內21700電池率先導入純電動專用車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車企在導入新型電池方面要在前期經過長時間的驗證測試,只有評估合格以后才會決定使用。
最重要的是,目前21700電池還沒有足夠多的測試數據和終端運行數據。而相較于專用車領域,新能源客車和乘用車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和循環壽命等性能要求更高,在電池導入方面的驗證測試周期較長。因此,國內純電動專用車率先導入21700電池的現實就不足為奇了。而逐漸發力的乘用車市場無疑將成為檢驗國內21700電池品質和成熟度的試金石。
值得關注的是,前文提到的安徽泰能(全稱為“安徽泰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1700動力電池的超級工廠項目已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并預計于2018年3月投產。
據了解,該項目是由泰爾集團、新海宜科技集團、海瀾集團、棲霞建設、蘇中建設、車聯萬家、紅思路貿易等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泰能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項目之一,首期主要建設三元鋰電池生產線。
當前,電池技術成為突破新能源汽車發展瓶頸的關鍵,能夠生產有規模、高質量、超時代的三元鋰電池,無疑是贏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起跑線上的重要指標。至于21700電池未來發展如何,安徽泰能或將創新書寫濃重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