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時代即將來臨,選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必然選項。
4月28日,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3.0版(以下簡稱NEVI)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3月NEVI綜合指數為32.2,較上月下降0.8。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
圖表1 - 2016年7月份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NEVI)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財新傳媒,BBD,泰博英思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傳媒推出的NEVI,旨在用大數據解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城市的前進步伐,客觀、科學、前瞻地反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呈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鮮明的城市特色。
數值上,本月NEVI較上月小幅下降;在城市指數上,深圳升至第一位,廣州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盡管NEVI指數曾出現大幅波動,本月同樣出現小幅下滑,但對比去年同期的NEVI歷史表現,NEVI總體上依然處于不斷成長的軌道之中。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相關政策已經到了必須要進行調整的關鍵時刻。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傳來消息,汽車行業將進一步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在制造業方面,目前已基本開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具體而言,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靜態地觀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所處的狀態,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8.7萬輛,僅比五菱宏光這款“神車”年銷量多出五萬輛;從市場滲透率角度分析,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僅為2.4%,市場尚處于非常初級的起步階段。
圖表2 - 2005-2050年全球乘用車保有量演變 [單位:百萬輛]
數據來源:財新傳媒,BBD,泰博英思
但若放眼到全球范圍審視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在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的推動下,全球乘用車保有量將從現階段的10億輛水平翻一番至2050年的近20億輛。與之對應的是,全球乘用車產銷規模將在現階段7,100萬輛基礎上增加到2050年1.5億輛甚至更高。
圖表3 - 2005-205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演變 [單位:百萬輛]
數據來源:IEA,財新傳媒,BBD,泰博英思
雖然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有待進一步明確,但可以預期的是:以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為代表的各類新能源汽車將在屆時占據完全主導的地位。
在過去的2017年,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出臺了若干重量級的產業政策。2017年4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汽車先進技術,形成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2017年9月,工信部正式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將針對在中國境內銷售乘用車的企業(含進口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積分)及新能源乘用車生產(NEV積分)情況進行“雙積分”考核。
中國政府正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期望在該領域主導下一輪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和實施,在大量的資金以及下一代技術的聯合推動下,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支持者。雖然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進程存在多種變量和可能,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必將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地、生產地和推動者。中國汽車產銷量在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的情況下,也將必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已然處于引領未來汽車產業巨變的十字路口,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成為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領頭羊和風向標。
在上述背景下進一步洞察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向,可以預期的是:滿足中國國內汽車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即將面臨飽和,在產能過剩、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聯合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必將以成熟的產業鏈向全球汽車市場進行產品輸出。遠期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一半產能向外輸出的可能性。
重新審視中國汽車產業全面開放這一重大舉措,選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因為,面向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4月28日,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3.0版(以下簡稱NEVI)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3月NEVI綜合指數為32.2,較上月下降0.8。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
圖表1 - 2016年7月份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NEVI)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財新傳媒,BBD,泰博英思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傳媒推出的NEVI,旨在用大數據解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城市的前進步伐,客觀、科學、前瞻地反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呈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鮮明的城市特色。
數值上,本月NEVI較上月小幅下降;在城市指數上,深圳升至第一位,廣州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盡管NEVI指數曾出現大幅波動,本月同樣出現小幅下滑,但對比去年同期的NEVI歷史表現,NEVI總體上依然處于不斷成長的軌道之中。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相關政策已經到了必須要進行調整的關鍵時刻。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傳來消息,汽車行業將進一步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在制造業方面,目前已基本開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具體而言,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靜態地觀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所處的狀態,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8.7萬輛,僅比五菱宏光這款“神車”年銷量多出五萬輛;從市場滲透率角度分析,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僅為2.4%,市場尚處于非常初級的起步階段。
圖表2 - 2005-2050年全球乘用車保有量演變 [單位:百萬輛]
數據來源:財新傳媒,BBD,泰博英思
但若放眼到全球范圍審視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在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的推動下,全球乘用車保有量將從現階段的10億輛水平翻一番至2050年的近20億輛。與之對應的是,全球乘用車產銷規模將在現階段7,100萬輛基礎上增加到2050年1.5億輛甚至更高。
圖表3 - 2005-205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演變 [單位:百萬輛]
數據來源:IEA,財新傳媒,BBD,泰博英思
雖然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有待進一步明確,但可以預期的是:以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為代表的各類新能源汽車將在屆時占據完全主導的地位。
在過去的2017年,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出臺了若干重量級的產業政策。2017年4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汽車先進技術,形成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2017年9月,工信部正式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將針對在中國境內銷售乘用車的企業(含進口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積分)及新能源乘用車生產(NEV積分)情況進行“雙積分”考核。
中國政府正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期望在該領域主導下一輪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和實施,在大量的資金以及下一代技術的聯合推動下,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支持者。雖然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進程存在多種變量和可能,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必將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地、生產地和推動者。中國汽車產銷量在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的情況下,也將必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已然處于引領未來汽車產業巨變的十字路口,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成為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領頭羊和風向標。
在上述背景下進一步洞察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向,可以預期的是:滿足中國國內汽車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即將面臨飽和,在產能過剩、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聯合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必將以成熟的產業鏈向全球汽車市場進行產品輸出。遠期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一半產能向外輸出的可能性。
重新審視中國汽車產業全面開放這一重大舉措,選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因為,面向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