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去年5月發布的28個“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名單”中,有25個項目增加了電儲能或儲能單元,這也預示儲能將成為能源互聯網新型能源利用模式的關鍵支撐技術。
從此前陸續披露的銷售數據看,5月份國內主流新能源車企的銷售數字多創新高,其中首要因素就是6月份補貼調整緩沖期將至,車企、4S店沖刺銷售。
今年初,財政部發布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注明,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按2017年補貼標準的0.7倍補貼,6月11日后正式按2018年補貼標準計算,而新規下的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車型補貼將直接取消。
至此,依托“占號神車”打開局面的新能源車企不得不掉頭轉向續航更長、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的車型研發、生產,同時積極面對后補貼市場,擁抱新的商業模式、開發新的應用市場,力求與傳統燃油車一比高下。
競相“嘗鮮” 新能源車企推車電分離
5月6日晚間,力帆股份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募集總額不超過24.8億元的資金,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根據此次定增預案的公告,力帆股份的募資將投資于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智能新能源汽車16億瓦時鋰電芯項目、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臺開發、新能源SUV車型研發及償還借款。力帆股份將借此構建在換電模式下、以“能源站”為核心、技術研發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相配套的完整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而在2017年11月,北汽新能源發布“擎天柱計劃”,旨在通過換電和電池再利用技術,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換電站、光伏發電進行深度融合,可實現互動式發電、供電和并離網運行,并通過云平臺大數據進行多個分布式光儲換電站智能管理,滿足新能源汽車能量快速補充。
而同為造車新勢力的云度汽車此前也在北京召開戰略發布會,宣布將推出3年5折回購計劃,考慮到汽車底盤、車身、三電等主要部件的折舊情況,而這5折中大半也是電池價值。
除了以上三家,據傳還有未披露的車企都已經制定了詳細方案,將陸續推出車電分離的營銷模式。此舉除了可以直接刺激銷售外,更是讓民眾看到了新能源行業逐漸成熟,為車用動力電池退役后帶來了市場機會。
“風光”無限 唯缺儲能“黃金搭檔”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一份子,新能源汽車搭載的動力電池也是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業中,產、學、研、用各方公認的最理想儲能介質——可以直接作為移動儲能站,存儲使用風能和光伏電力,進而平滑此類不穩定電力對電網的沖擊。而隨著電池充放電控制技術的更迭,這一被能源圈暢想多年的模式終成現實。據悉,目前的比亞迪E5以實現這一功能,吉利帝豪EV也接受這類產品的訂單。
眾所周知,近年來以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15.03GW,累計裝機164GW;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累計裝機達到130億千瓦。然而由于不穩定,消納難等原因,棄風、棄光也成為了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大難題;此外,在分布式光伏、海上風電等多樣性發電模式的興起,市場對電力儲存的需求正越來越大。
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105GW(目前已經提前完成任務),風電達到210GW。根據預測,按照平均10%左右的儲能配套來估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僅風光電站配套儲能的市場空間就有30GW以上;加上更大規模的用戶側及調頻市場,儲能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0GW。
為了支持和促進儲能發展,今年1月,南方電網監管局發布《南方區域電化學儲能電站并網運行管理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將電化學儲能電站納入管理,儲能電站根據電力調度機構指令進入充電狀態的,按其提供充電調峰服務統計,對充電電量進行補償,具體補償標準為0.05萬元/兆瓦時。該補償標準的出爐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這是近年來國家對儲能產業的重大利好。
此外,國家發改委去年5月發布的28個“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名單”中,有25個項目增加了電儲能或儲能單元,這也預示儲能將成為能源互聯網新型能源利用模式的關鍵支撐技術。
與此同時,隨著行駛里程的累積以及新技術、新車型帶來的用戶體驗迅速提升,2018年我國首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也迎來了報廢潮。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預測,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年限為5-8年,其性能隨著充電次數的增加而衰減,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動力電池不再適用于電動汽車。但退役的電池經過檢測、維護、重組等環節,仍可進一步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諸多領域進行梯次利用。結合汽車報廢年限、動力電池壽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報廢”量為14.03GWh,以鋰電池回收價值0.3元/Wh計算,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接近50億元。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報廢量約是2016年的20倍。屆時,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無疑將應用到儲能市場,也必將成為儲能市場迅速擴大的一次機遇。
目前,除了新能源汽車企業推出換電模式、“擁抱”可再生能源行業之外,包括寧德時代、中航鋰電、比克電池、猛獅科技等多家電池企業也在布局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且不乏已經應用到分布式地面電站、船用儲能等領域。
“你有需求我有資源”,合作牽手也自然水到渠成。希望新能源汽車殺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后可以完善儲能市場短板,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升級“大業”邁出更大、更有力的步伐。
從此前陸續披露的銷售數據看,5月份國內主流新能源車企的銷售數字多創新高,其中首要因素就是6月份補貼調整緩沖期將至,車企、4S店沖刺銷售。
今年初,財政部發布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注明,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按2017年補貼標準的0.7倍補貼,6月11日后正式按2018年補貼標準計算,而新規下的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車型補貼將直接取消。
至此,依托“占號神車”打開局面的新能源車企不得不掉頭轉向續航更長、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的車型研發、生產,同時積極面對后補貼市場,擁抱新的商業模式、開發新的應用市場,力求與傳統燃油車一比高下。
競相“嘗鮮” 新能源車企推車電分離
5月6日晚間,力帆股份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募集總額不超過24.8億元的資金,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根據此次定增預案的公告,力帆股份的募資將投資于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智能新能源汽車16億瓦時鋰電芯項目、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臺開發、新能源SUV車型研發及償還借款。力帆股份將借此構建在換電模式下、以“能源站”為核心、技術研發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相配套的完整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而在2017年11月,北汽新能源發布“擎天柱計劃”,旨在通過換電和電池再利用技術,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換電站、光伏發電進行深度融合,可實現互動式發電、供電和并離網運行,并通過云平臺大數據進行多個分布式光儲換電站智能管理,滿足新能源汽車能量快速補充。
而同為造車新勢力的云度汽車此前也在北京召開戰略發布會,宣布將推出3年5折回購計劃,考慮到汽車底盤、車身、三電等主要部件的折舊情況,而這5折中大半也是電池價值。
除了以上三家,據傳還有未披露的車企都已經制定了詳細方案,將陸續推出車電分離的營銷模式。此舉除了可以直接刺激銷售外,更是讓民眾看到了新能源行業逐漸成熟,為車用動力電池退役后帶來了市場機會。
“風光”無限 唯缺儲能“黃金搭檔”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一份子,新能源汽車搭載的動力電池也是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業中,產、學、研、用各方公認的最理想儲能介質——可以直接作為移動儲能站,存儲使用風能和光伏電力,進而平滑此類不穩定電力對電網的沖擊。而隨著電池充放電控制技術的更迭,這一被能源圈暢想多年的模式終成現實。據悉,目前的比亞迪E5以實現這一功能,吉利帝豪EV也接受這類產品的訂單。
眾所周知,近年來以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15.03GW,累計裝機164GW;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累計裝機達到130億千瓦。然而由于不穩定,消納難等原因,棄風、棄光也成為了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大難題;此外,在分布式光伏、海上風電等多樣性發電模式的興起,市場對電力儲存的需求正越來越大。
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105GW(目前已經提前完成任務),風電達到210GW。根據預測,按照平均10%左右的儲能配套來估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僅風光電站配套儲能的市場空間就有30GW以上;加上更大規模的用戶側及調頻市場,儲能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0GW。
為了支持和促進儲能發展,今年1月,南方電網監管局發布《南方區域電化學儲能電站并網運行管理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將電化學儲能電站納入管理,儲能電站根據電力調度機構指令進入充電狀態的,按其提供充電調峰服務統計,對充電電量進行補償,具體補償標準為0.05萬元/兆瓦時。該補償標準的出爐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這是近年來國家對儲能產業的重大利好。
此外,國家發改委去年5月發布的28個“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名單”中,有25個項目增加了電儲能或儲能單元,這也預示儲能將成為能源互聯網新型能源利用模式的關鍵支撐技術。
與此同時,隨著行駛里程的累積以及新技術、新車型帶來的用戶體驗迅速提升,2018年我國首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也迎來了報廢潮。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預測,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年限為5-8年,其性能隨著充電次數的增加而衰減,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動力電池不再適用于電動汽車。但退役的電池經過檢測、維護、重組等環節,仍可進一步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諸多領域進行梯次利用。結合汽車報廢年限、動力電池壽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報廢”量為14.03GWh,以鋰電池回收價值0.3元/Wh計算,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接近50億元。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報廢量約是2016年的20倍。屆時,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無疑將應用到儲能市場,也必將成為儲能市場迅速擴大的一次機遇。
目前,除了新能源汽車企業推出換電模式、“擁抱”可再生能源行業之外,包括寧德時代、中航鋰電、比克電池、猛獅科技等多家電池企業也在布局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且不乏已經應用到分布式地面電站、船用儲能等領域。
“你有需求我有資源”,合作牽手也自然水到渠成。希望新能源汽車殺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后可以完善儲能市場短板,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升級“大業”邁出更大、更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