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舉行。論壇上,多位相關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向大家分享了有關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汽車方面的政策及技術等動態信息。從中,或許可以窺出未來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
工信部計劃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
在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進行了主題演講。他表示, 新能源發展已經從培育期到達成長期,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形成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但是基礎還不牢固,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面對新能源已經進入爬坡的關鍵時期,工信部將重點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做好雙積分制度的實施工作,切實加強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管理,加快完善經濟管理的措施,明確下一階段積分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技術指標等內容,爭取及早對外公布,為行業企業提供穩定的發展預期。
二是要完善扶持的政策體系,配合有關部門堅持財政資金扶優扶強的導向,完善財稅優惠政策,倡導地方的優惠政策,從過去的購買鼓勵向鼓勵使用的環節轉變。加強新能源汽車金融信貸、保險租賃、維修保養、二手車交易等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選取政府有積極性和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推廣應用示范,打通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完善標準與體系。
四是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管理,會同相關部門要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運行的監管體系,推進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度制定,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監督檢查的力度,切實提升產品安全性能。
瞿國春強調,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希望全行業的所有參與者要能夠認真的對待。
瞿國春還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搶占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新的戰略制高點,是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大突破口,對于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對此,將相應加強高精度定位的自主研發;完善法規體系;組織開展標準研究;增強標準法規參與度;加快推進道路測試;進行道路智能化改造。他還提出將在雄安新區,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應用。
科技部首度披露氫燃料技術路線圖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以及產業化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國產化進程在不斷加快,性能指標逐步提升,成本明顯降低,單體電池包管理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安全指標也在全面推進。
但在動力電池領域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在電驅動系統方面,高速軸承、IGBT控制芯片等基礎元器件仍然依賴進口,下一代半導體器件和國外相比差距很大,在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我國電堆的科研水平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
產業方面,整體還比較分散,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缺少明星車型和國際高端品牌。
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最大的短板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所以下一步科技部的研究主要是九個字——補短板,建優勢,強能力。補短板就是從戰略性產品當中找到我們的不足,特別是政府,要從戰略性產品里找到那些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產業安全的技術,補齊短板。
建優勢主要是建立戰略性領域的優勢,在關鍵技術方面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甚至在部分技術方面讓國外企業依賴我們。
強能力則是建一些企業的工程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基于此,科技部在“十三五”的研發布局基礎上,將進一步凝練科學問題和共性的前瞻性技術問題,凝聚科技資源,著力加大基礎前沿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發揮好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
此外,續超前還表示“十三五”后期和“十四五”可能主要聚焦兩方面:
第一,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繼續強化先進動力電池技術、下一代功率電子器件技術。
第二,對自動駕駛與智能駕駛的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開展自主無人車輛、智能技術、多移動群體智能協同控制、無人車輛支撐平臺等重大任務攻關,并基于示范應用進行驗證,實現技術落地。
針對技術鏈條中的傳感器、車載芯片、智能計算平臺等薄弱的環節,要加強技術研發。特別是要進一步突破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軟件模塊、專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機開發環境平臺等核心技術,形成涵蓋車輛、基礎設施、交通環境的系統性技術鏈條。
財政部披露新能源車補貼規劃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論壇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隨著產業規模增長擴大,對外開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顯現。她將中國新能源汽車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三大風險,四個不足”。
三大風險
結構性的產能上具備明顯的過剩風險。從總量上而言,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加大。而在產業結構上,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并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一些低水平企業采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市場競爭的風險。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與國際上先進的新能源汽車也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整車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譽度等方面明顯不足。隨著汽車領域擴大開放,企業需要增強危機意識,加快縮小差距,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資源環境制約的風險。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四大不足
技術創新不足,動力電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些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全面落后,同時產品質量也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市場機制不足。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使不少企業患上了政策的依賴癥。大多數的企業和產品都是卡在補貼的“底線”上,導致企業創新激勵不足,對市場重視不夠,不能緊跟消費者需求,研發生產高端產品。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承接補貼政策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基礎設施不足。近幾年,我國充電設施建設加快,截止17年底充電樁總量達44萬多個,車樁比低于4:1,并存在實際結構不合理,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統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問題。
監督監管不足。隨著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以及車輛電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風險增大,市場上存在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產品。
五項措施
基于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上述問題,財政部也對未來的工作重點做出了詳盡規劃。
一方面,堅持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繼續提高補貼技術門檻,集中精力集中財力支持優勢產品,優勢企業,促進優質企業和產品做大做強。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未來通行的政策帶來的便利,限行限號以及使用環節的低成本,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競爭優勢。具體來講,包括了: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產業的布局指導,規范行業的準入,防止新上不具備產業基礎,缺乏關鍵技術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嚴防結構性的過剩。
二是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的組織方式,研發資源加快向有能力的企業聚集,加快培育有創新優勢,有競爭優勢的國際性企業。
三是加快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健全全產業鏈的監管系統,強化電池一致性的抽檢,倒逼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一致性,安全性提升,提高整車的質量水平。
四是加快市場機制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的加快實施,積分政策也應該突出扶優扶強的導向,使大家注意到積分得到也是很不容易的,要向積分將替代補貼政策的方向去發展。
五是充電設施的建設,推動充電設施標準檢測和認證,加快實現互聯互通。
此外據悉,政策將繼續落實補貼的退坡方案,加快轉變支持的方式,同時參照美國,德國等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經驗,完善相關的補貼政策措施。
信息參考:蓋世汽車、騰訊汽車、汽車頭條
內容編輯:林仲儒
責任編輯:鐘倩靈
工信部計劃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
在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進行了主題演講。他表示, 新能源發展已經從培育期到達成長期,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形成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但是基礎還不牢固,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面對新能源已經進入爬坡的關鍵時期,工信部將重點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做好雙積分制度的實施工作,切實加強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管理,加快完善經濟管理的措施,明確下一階段積分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技術指標等內容,爭取及早對外公布,為行業企業提供穩定的發展預期。
二是要完善扶持的政策體系,配合有關部門堅持財政資金扶優扶強的導向,完善財稅優惠政策,倡導地方的優惠政策,從過去的購買鼓勵向鼓勵使用的環節轉變。加強新能源汽車金融信貸、保險租賃、維修保養、二手車交易等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選取政府有積極性和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推廣應用示范,打通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完善標準與體系。
四是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管理,會同相關部門要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運行的監管體系,推進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度制定,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監督檢查的力度,切實提升產品安全性能。
瞿國春強調,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希望全行業的所有參與者要能夠認真的對待。
瞿國春還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搶占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新的戰略制高點,是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大突破口,對于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對此,將相應加強高精度定位的自主研發;完善法規體系;組織開展標準研究;增強標準法規參與度;加快推進道路測試;進行道路智能化改造。他還提出將在雄安新區,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應用。
科技部首度披露氫燃料技術路線圖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以及產業化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國產化進程在不斷加快,性能指標逐步提升,成本明顯降低,單體電池包管理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安全指標也在全面推進。
但在動力電池領域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在電驅動系統方面,高速軸承、IGBT控制芯片等基礎元器件仍然依賴進口,下一代半導體器件和國外相比差距很大,在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我國電堆的科研水平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
產業方面,整體還比較分散,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缺少明星車型和國際高端品牌。
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最大的短板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所以下一步科技部的研究主要是九個字——補短板,建優勢,強能力。補短板就是從戰略性產品當中找到我們的不足,特別是政府,要從戰略性產品里找到那些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產業安全的技術,補齊短板。
建優勢主要是建立戰略性領域的優勢,在關鍵技術方面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甚至在部分技術方面讓國外企業依賴我們。
強能力則是建一些企業的工程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基于此,科技部在“十三五”的研發布局基礎上,將進一步凝練科學問題和共性的前瞻性技術問題,凝聚科技資源,著力加大基礎前沿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發揮好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
此外,續超前還表示“十三五”后期和“十四五”可能主要聚焦兩方面:
第一,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繼續強化先進動力電池技術、下一代功率電子器件技術。
第二,對自動駕駛與智能駕駛的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開展自主無人車輛、智能技術、多移動群體智能協同控制、無人車輛支撐平臺等重大任務攻關,并基于示范應用進行驗證,實現技術落地。
針對技術鏈條中的傳感器、車載芯片、智能計算平臺等薄弱的環節,要加強技術研發。特別是要進一步突破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軟件模塊、專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機開發環境平臺等核心技術,形成涵蓋車輛、基礎設施、交通環境的系統性技術鏈條。
財政部披露新能源車補貼規劃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論壇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隨著產業規模增長擴大,對外開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顯現。她將中國新能源汽車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三大風險,四個不足”。
三大風險
結構性的產能上具備明顯的過剩風險。從總量上而言,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加大。而在產業結構上,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并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一些低水平企業采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市場競爭的風險。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與國際上先進的新能源汽車也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整車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譽度等方面明顯不足。隨著汽車領域擴大開放,企業需要增強危機意識,加快縮小差距,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資源環境制約的風險。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四大不足
技術創新不足,動力電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些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全面落后,同時產品質量也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市場機制不足。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使不少企業患上了政策的依賴癥。大多數的企業和產品都是卡在補貼的“底線”上,導致企業創新激勵不足,對市場重視不夠,不能緊跟消費者需求,研發生產高端產品。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承接補貼政策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基礎設施不足。近幾年,我國充電設施建設加快,截止17年底充電樁總量達44萬多個,車樁比低于4:1,并存在實際結構不合理,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統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問題。
監督監管不足。隨著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以及車輛電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風險增大,市場上存在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產品。
五項措施
基于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上述問題,財政部也對未來的工作重點做出了詳盡規劃。
一方面,堅持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繼續提高補貼技術門檻,集中精力集中財力支持優勢產品,優勢企業,促進優質企業和產品做大做強。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未來通行的政策帶來的便利,限行限號以及使用環節的低成本,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競爭優勢。具體來講,包括了: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產業的布局指導,規范行業的準入,防止新上不具備產業基礎,缺乏關鍵技術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嚴防結構性的過剩。
二是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的組織方式,研發資源加快向有能力的企業聚集,加快培育有創新優勢,有競爭優勢的國際性企業。
三是加快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健全全產業鏈的監管系統,強化電池一致性的抽檢,倒逼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一致性,安全性提升,提高整車的質量水平。
四是加快市場機制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的加快實施,積分政策也應該突出扶優扶強的導向,使大家注意到積分得到也是很不容易的,要向積分將替代補貼政策的方向去發展。
五是充電設施的建設,推動充電設施標準檢測和認證,加快實現互聯互通。
此外據悉,政策將繼續落實補貼的退坡方案,加快轉變支持的方式,同時參照美國,德國等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經驗,完善相關的補貼政策措施。
信息參考:蓋世汽車、騰訊汽車、汽車頭條
內容編輯:林仲儒
責任編輯:鐘倩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