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經信委、山西發改委、山西住建廳、山西能監辦等聯合印發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針對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的現狀和實際,將分前期試點示范、后期推廣應用,重點任務有: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平臺、推動儲能產業發展、做好電池回收利用、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創新發展智能電網技術裝備和商業模式、開展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等等。
其中針對推動儲能產業發展方面,將在發電側,加快推進包含大規模儲能系統示范項目建設,實現電網用電負荷削峰填谷;在輸電側,建設儲能調峰電站,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緩解電網調峰壓力;在配電側,配合配電網改造工程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建設儲能型變電站,緩解高峰負荷需求,延緩網絡升級擴容;在用戶側,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智能微電網建設,選擇新建大型公共設施等適當區域,建設包括風、光、生物質等多種能源形式發電、儲能、燃氣冷、熱、電三聯供、電動汽車等為特征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程。通過大容量儲能示范項目規模化實施,完善高性能、低成本電池儲能關鍵技術,提高大規模儲能電站設計、安裝、維護、運營和管理控制能力,為大規模推廣應用積累經驗、創造條件。支持鋰電池、燃料電池技術及氫能產業鏈的研究與發展。研究出臺動力學電池儲能獨立上網電價政策。允許儲能企業靈活參與電力調峰,減少棄風、棄光。
詳細內容如下:
關于印發《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各市發改委、經信委(國資委)、科技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住建局、交通局、煤炭工業局、工商局、安監局、質監局、煤監局:
現將《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
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
國家能源局山西監管辦公室
2018年10月25日
附件
《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現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意見行動計劃>的通知》(晉發〔2017〕49號)要求,提出以下意見。
一、當前形勢
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建成能源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放對等的信息能源一體化平臺及融合智能、低碳的能源互聯網絡,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煤炭清潔轉化、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能源供應與消費系統。當今,智能制造熱潮席卷全球,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技術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制造業強國德國與美國分別提出“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我國也提出《中國制造2025》,但我國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水平仍總體落后于發達國家。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業基地,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是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健全我省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機制,推動能源供給、消費革命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產業轉型升級順利實施的有效保障。目前,我省相關行業能源生產、利用設施基本已實現機械化,部分已實現自動化、信息化,但設施可靠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指標偏低,智能化整體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思想,立足我省資源稟賦,堅持創新驅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產與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推動能源生產管理和消費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增強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調配智能化、技術創新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
(二)基本原則
1.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遵循能源行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和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加強能源制度建設,健全法律法規,精準科學調控,推進能源治理現代化。
2. 統籌規劃,有序推進。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發展目標任務,遵循“循序漸進、綜合施策、分步實施”的發展步驟,大力培育能源特色產業,支持重點骨干企業發展,形成重點引領、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態勢。
3. 創新引領,示范先行。加大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技術研發力度,組織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產學研結合,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同時,加強國內、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解決技術瓶頸問題。選擇部分資源優勢區域,重點實施一批示范工程,探索發展規律,發現解決問題,根據試點推進全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應用。
4. 開放共享,協同發展。建立健全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各職能部門配合聯動,推動能源領域裝備、技術、工程和平臺四位一體創新應用,注重能源產業優勢互補、技術成果共享,促進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改造效率提升。
(三)發展目標
智能化改造過程是從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針對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的現狀和實際,分前期試點示范、后期推廣應用兩個階段實施:
1. 開展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試點(2018-2022年):建設一批智能化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智能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智能化服務提升工程、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試點示范項目。深化電力市場體制改革,構建平臺開放、信息透明、公平競爭、誠信守則、創新活躍的電力市場環境。建立能源互聯網所需跨行業、跨系統、統籌、包容、共享的高效監管體系。以山西科創城能源互聯網綜合試點示范項目、綠色云計算中心指揮能源示范項目等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為支撐,加大分布式清潔能源生產、存儲、大規模間歇式能源并網、能量路由器、能源大數據的智能信息挖掘、處理等技術的應用及研發力度,在與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匹配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一批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先進技術,為能源互聯網各主體無差別可靠接入提供重要支撐,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服務導向、應用引導、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能源互聯網發展布局。
2. 全面發展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產業(2023-2035年):完成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工作,保證多元互補為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與傳統的集中式能源系統深度融合。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建立健全能源互聯網標準體系,關鍵技術和關鍵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能源生產設施智能化改造
1. 加強煤炭生產設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建設,推進智能化改造。提升煤礦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礦產資源信息、礦山設計、礦井建設、開采過程數字化、可視化發展,實現煤礦生產過程監控、全礦井安全環境監測、生產過程信息綜合利用等方面網絡化發展。提升通信設施抗電磁干擾能力,保證傳輸網絡高速、高穩定性運行,實現各種監測儀器、自動化設備在惡劣生產環境中安全可靠應用及設備間信息共享。支持研發煤巖識別和遠程操控系統、適合各類煤層和各種復雜地質條件的三機一架自動化、智能化成套裝備,實現掘進采煤工作面自動記憶割煤和自動支護。開發危險區域機器人監測預警和救災機器人、大型設備運行狀態巡檢機器人,實現風險智能預警、違規違章行為智能識別。大力推進煤礦供電、排水、皮帶運輸、輔助運輸等輔助生產設備遠程控制無人值守建設,積極開展綜采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省煤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山西煤監局配合)
2. 加強煤層氣生產設施自動化、信息化建設,推進智能化改造。建立煤層氣遠程監控排采系統,實現遠程開、停煤層氣生產,遠程搜集生產參數,最終達到減人增效、降本增產的目的。完善單井數據采集監控系統、集氣站數據采集監控系統,升級搭建智慧氣田,實現生產趨勢預測、生產動態分析、生產動態跟蹤。針對我省煤層氣壓力、滲透率、飽和度低的特點,研發與之相適應的智能化開采技術與工藝。促進煤層氣鉆井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實現煤層氣“長期、連續、穩定、精細”的生產目標。(省發改委牽頭,省煤炭廳、省國土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委配合)
3. 推進智能電廠建設。推進電廠智能化發展及示范工程建設。發展以“無人值守(少人值班)”模式為基礎、以通信平臺為支撐、以“數據采集自動化、信息預測精確化、調度決策最優化、運行控制一體化”為特征的智能電廠,實現設備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推進“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高度一體化融合,達到安全、可靠、高效、經濟運行的目標。鼓勵研究和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大數據與光伏技術融合,實現時間、空間、設備等多層面、多維度監控、管理。通過無人機智能巡檢,及時發現組件問題,實現智能監控。采用光伏智能化系統,推進光伏+農業、光伏+建筑、光伏+工業園區、光伏+農村的智能化發展和應用。鼓勵使用智能分布式風機,為風能合理有序開發提供保障。支持省內風機生產企業,攻克智能分布式風機技術,并結合先進傳感與智能技術實現分布式風電安全、環保、高效開發。進一步推動我省風電智能化產業系列化、高端化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穩妥推進智能電廠建設,促進電廠與電廠、電廠與電網信息對接,支撐電廠生產和電網規劃決策,助力實現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協同發電,切實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省國資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二)推進能源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
1. 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平臺。推進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建設。鼓勵充電服務單位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和信息雙向互動,為用戶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査詢、充電預約、費用計算等服務。開展電動汽車運行及充電設施運營情況大數據分析,政府通過平臺對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實時監管,實現補貼精準發放,為充電網絡規劃提供支撐,實現決策數據化。研究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參與削峰填谷,構建人—車—樁—網協調互動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與商業模式。(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牽頭,省交通廳、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2. 推進智能建筑發展。加快推進建筑內外部智能化設備配備工作,提高建筑整體智能化水平。加快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太陽能光熱系統應用步伐,推廣普及太陽能一體化建筑,著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提高工業園區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園區。完善樓宇自控系統,實現對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等管理與協調以及送排風機、照明回路、變配電設備等機電設備信號的采集與控制,實現風、水、電智能化控制,達到園區節能效果。研究綜合能源和智能建筑集成技術,將分布式能源發電和天然氣網、建筑節能等相結合,實現冷、熱、電三大能源系統整合優化運行。(省住建廳、省經信委牽頭,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3. 推動化工廠智能建設。支持化工廠生產企業智能化建設與示范,通過智能生產過程系統監測、智能互聯互通、智能生產資源管控、智能質量過程控制、智能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進行產品仿真、生產仿真、綜合優化、遠程診斷、協同制造、智能運營,形成以數字化交付為起點,并將數字化貫穿設備運行、檢維修、改造、報廢的全生命周期,在實現生產裝置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設備效能。(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省國資委、省環保廳配合)
(三)推進能源儲運設施智能化改造
1. 推動儲能產業發展。在發電側,加快推進包含大規模儲能系統示范項目建設,實現電網用電負荷削峰填谷;在輸電側,建設儲能調峰電站,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緩解電網調峰壓力;在配電側,配合配電網改造工程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建設儲能型變電站,緩解高峰負荷需求,延緩網絡升級擴容;在用戶側,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智能微電網建設,選擇新建大型公共設施等適當區域,建設包括風、光、生物質等多種能源形式發電、儲能、燃氣冷、熱、電三聯供、電動汽車等為特征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程。通過大容量儲能示范項目規?;瘜嵤晟聘咝阅?、低成本電池儲能關鍵技術,提高大規模儲能電站設計、安裝、維護、運營和管理控制能力,為大規模推廣應用積累經驗、創造條件。支持鋰電池、燃料電池技術及氫能產業鏈的研究與發展。研究出臺動力學電池儲能獨立上網電價政策。允許儲能企業靈活參與電力調峰,減少棄風、棄光。(山西能監辦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配合)
2. 做好電池回收利用。明確電池回收、儲存、梯級利用等環節的標準和要求,規范電池回收行業秩序。建立電池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溯源等全生命周期機制,監督指導整車和電池企業開展電池梯級利用及回收工作,推動電池無害化處理。支持企業研發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提升電池無害化處理技術水平。(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配合)
3. 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推廣智能計量技術應用,完善多元化計量模式和互動功能。加快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支持需求側管理預測分析決策、信息發布、雙向調度技術研究應用。探索靈活多樣市場化交易模式,建立健全需求響應工作機制和交易規則,鼓勵用戶參與需求響應,實現與電網協調互動。匯聚整合電力各項數據,深化電力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開展引導企業和居民進行能效管理、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優化運行等方面應用。(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4. 加快建設智能變電站。加強新型材料在輸變電設備中的應用,加快建設智能變電站,提高動態輸電能力和系統運行靈活性。推廣應用輸變電設備的狀態診斷及智能巡檢技術,建立電網對自然災害自動識別、應急、防御和恢復系統。依托山西主網架規劃方案、成熟智能化技術,實現“變電設備智能化、系統高度集成化、高級應用智能化、設備檢修狀態化”總體目標。至2022年,全省智能化變電站比例達到35%以上。(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經信委、省發改委配合)
5. 加強智能配電網建設。建設新一代智能配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加快配電自動化建設,鼓勵發展配電網柔性化、智能測控、自愈控制等主動配電網技術,充分滿足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等設備接入要求。開展智能配電網建設,提升配電網運行效率和精益化管理水平。至2022年,實現全省配電自動化全覆蓋,全面建成網架堅強、結構合理、裝備優良、安全可靠、開放互動、電能優質的一流配電網。(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經信委、省發改委配合)
6. 創新發展智能電網技術裝備。大力推廣智能電網先進技術和能源互聯網先進發展理念,建設互動服務管理平臺。完善多元化、網絡化、雙向實時計量技術和用電信息采集技術,打造“互聯網+電力營銷”服務模式,完善多渠道互動服務體系,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創新發展大規??稍偕茉床⒕W關鍵技術裝備、大容量輸電技術、電力儲能及新型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等智能電網裝備制造產業,推進智能電網裝備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智能化邁進。(省發改委牽頭,省經信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7. 創新發展智能電網商業模式。鼓勵智能電網商業模式創新,探索構建多方共贏的市場運作模式。探索互聯網與能源領域結合的模式和路徑,鼓勵將用戶主導、線上線下結合、平臺化思維、大數據等互聯網理念與智能電網增值服務相結合。建立能源市場,開展能源交易,建立在線能源交易服務平臺,融合碳交易市場,實時發布能源供應和需求信息,實現能源供給側與需求側信息對接,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協調匹配。推動用戶基于電子商務的區域間能源交易,實現跨區配送和區域間備用共享,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對接。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電力交易平臺試點,電廠、企業均可在平臺上基于負荷曲線進行交易,電力價格由雙邊交易或競價交易確定,基于互聯網推送能源實時價格;依托智能電網實現按需配送,從而實現電力區域內優化調度和優化配置。(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8. 全面提升新能源控制運行能力。推廣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及調度運行控制技術、推廣分布式能源、儲能系統與電網協調優化運行技術,增強服務和技術支撐,平抑新能源波動性。推廣具有即插即用、安全并網特點的并網設備,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廣泛接入要求。加強新能源優化調度與評價管理,提高新能源電站試驗檢測與安全運行能力。(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經信委、省發改委配合)
9. 融合多種技術建設能源信息網絡。融合多種技術,構建由移動通信網絡、光纖接入網絡、電力線載波等各項能源設施構成的基礎接入網絡,包括由大容量光纖網絡構成的信息匯集和傳輸網絡,以及由大容量高速路由器構成的核心信息交換網絡。支持研究和發展固態變壓器(SST)、能量路由器、主動配電網、多種能源協調互補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信息物理系統(CPS)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能源互聯網中的應用。(省發改委牽頭,省科技廳、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10. 構建“互聯網+”智能電網互動應用體系。積極利用互聯網、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術,探索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新應用,逐步構建“互聯網+”智能電網互動應用系統,滿足電網廣泛互聯、信息開放互動需求。整合電網企業數據和用戶用電數據,開展基于“互聯網+”用電互動服務平臺建設,搭建電力服務與社會公用事業服務融合橋梁,推行停電信息在線查詢、客戶故障在線保修等服務,不斷提升電力服務保障水平,充分滿足“互聯網+”背景下用戶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配合)
11. 開展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吸納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參與電力交易。大力扶持能夠整合電力數據信息與金融服務及在碳交易等領域或能源服務領域有獨特優勢的企業。鼓勵相關市場主體和第三方數據資源開發者依托能源互聯網平臺及其資源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海量數據篩選、分析及挖掘工作,發展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引導售電主體創新服務,允許企業進行虛擬電廠運營和需求側管理及服務,探索發展虛擬電廠調峰交易模式,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和用能咨詢等增值服務。支持用戶深度參與孕育新商業模式,培育形成廣泛的用戶與用戶間電子商務(C2C)模式。大力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移動式新能源終端”,促進電動汽車入網技術(V2G)應用快速拓展。綜合集成能源存儲數據、能源消耗數據、具有時空標志的能源供需側數據、智能終端(智能家居、電動汽車等)隨機實時數據等基礎信息,增強數據共享。通過大數據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能源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提升服務精準度。(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成立由省直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落實主體責任,細化分解任務,督導落實,動員全社會力量,發揮優秀企業引領示范作用,保障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任務順利實施。
(二)完善法規制度
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促進能源與財稅、環保、產業相關法律法規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措施的連續性,提高法律法規的綜合效力。加強制度配套,將能源生產利用設施智能化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三)加大政策支持
研究出臺金融、財稅、價格等系列配套措施,加大財政對能源產業發展和創新的投入力度,結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建立市場化建設與運營協調機制,多方參與,拓展改造投資渠道。儲備高端人才,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政策扶持機制,提高企業積極性,推進山西能源生產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進程。
(四)加強考核監督
全面梳理各單位、部門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考核指標,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監督、管理機制。堅持以崗位職責為依據,形成配套完善、科學嚴密的考核評價指標,確保工作有效落實。
其中針對推動儲能產業發展方面,將在發電側,加快推進包含大規模儲能系統示范項目建設,實現電網用電負荷削峰填谷;在輸電側,建設儲能調峰電站,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緩解電網調峰壓力;在配電側,配合配電網改造工程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建設儲能型變電站,緩解高峰負荷需求,延緩網絡升級擴容;在用戶側,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智能微電網建設,選擇新建大型公共設施等適當區域,建設包括風、光、生物質等多種能源形式發電、儲能、燃氣冷、熱、電三聯供、電動汽車等為特征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程。通過大容量儲能示范項目規模化實施,完善高性能、低成本電池儲能關鍵技術,提高大規模儲能電站設計、安裝、維護、運營和管理控制能力,為大規模推廣應用積累經驗、創造條件。支持鋰電池、燃料電池技術及氫能產業鏈的研究與發展。研究出臺動力學電池儲能獨立上網電價政策。允許儲能企業靈活參與電力調峰,減少棄風、棄光。
詳細內容如下:
關于印發《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各市發改委、經信委(國資委)、科技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住建局、交通局、煤炭工業局、工商局、安監局、質監局、煤監局:
現將《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
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
國家能源局山西監管辦公室
2018年10月25日
附件
《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現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意見行動計劃>的通知》(晉發〔2017〕49號)要求,提出以下意見。
一、當前形勢
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建成能源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放對等的信息能源一體化平臺及融合智能、低碳的能源互聯網絡,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煤炭清潔轉化、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能源供應與消費系統。當今,智能制造熱潮席卷全球,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技術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制造業強國德國與美國分別提出“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我國也提出《中國制造2025》,但我國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水平仍總體落后于發達國家。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業基地,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是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健全我省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機制,推動能源供給、消費革命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產業轉型升級順利實施的有效保障。目前,我省相關行業能源生產、利用設施基本已實現機械化,部分已實現自動化、信息化,但設施可靠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指標偏低,智能化整體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思想,立足我省資源稟賦,堅持創新驅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產與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推動能源生產管理和消費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增強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調配智能化、技術創新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
(二)基本原則
1.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遵循能源行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和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加強能源制度建設,健全法律法規,精準科學調控,推進能源治理現代化。
2. 統籌規劃,有序推進。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發展目標任務,遵循“循序漸進、綜合施策、分步實施”的發展步驟,大力培育能源特色產業,支持重點骨干企業發展,形成重點引領、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態勢。
3. 創新引領,示范先行。加大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技術研發力度,組織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產學研結合,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同時,加強國內、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解決技術瓶頸問題。選擇部分資源優勢區域,重點實施一批示范工程,探索發展規律,發現解決問題,根據試點推進全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應用。
4. 開放共享,協同發展。建立健全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各職能部門配合聯動,推動能源領域裝備、技術、工程和平臺四位一體創新應用,注重能源產業優勢互補、技術成果共享,促進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改造效率提升。
(三)發展目標
智能化改造過程是從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針對山西省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的現狀和實際,分前期試點示范、后期推廣應用兩個階段實施:
1. 開展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試點(2018-2022年):建設一批智能化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智能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智能化服務提升工程、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試點示范項目。深化電力市場體制改革,構建平臺開放、信息透明、公平競爭、誠信守則、創新活躍的電力市場環境。建立能源互聯網所需跨行業、跨系統、統籌、包容、共享的高效監管體系。以山西科創城能源互聯網綜合試點示范項目、綠色云計算中心指揮能源示范項目等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為支撐,加大分布式清潔能源生產、存儲、大規模間歇式能源并網、能量路由器、能源大數據的智能信息挖掘、處理等技術的應用及研發力度,在與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匹配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一批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先進技術,為能源互聯網各主體無差別可靠接入提供重要支撐,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服務導向、應用引導、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能源互聯網發展布局。
2. 全面發展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產業(2023-2035年):完成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工作,保證多元互補為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與傳統的集中式能源系統深度融合。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建立健全能源互聯網標準體系,關鍵技術和關鍵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能源生產設施智能化改造
1. 加強煤炭生產設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建設,推進智能化改造。提升煤礦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礦產資源信息、礦山設計、礦井建設、開采過程數字化、可視化發展,實現煤礦生產過程監控、全礦井安全環境監測、生產過程信息綜合利用等方面網絡化發展。提升通信設施抗電磁干擾能力,保證傳輸網絡高速、高穩定性運行,實現各種監測儀器、自動化設備在惡劣生產環境中安全可靠應用及設備間信息共享。支持研發煤巖識別和遠程操控系統、適合各類煤層和各種復雜地質條件的三機一架自動化、智能化成套裝備,實現掘進采煤工作面自動記憶割煤和自動支護。開發危險區域機器人監測預警和救災機器人、大型設備運行狀態巡檢機器人,實現風險智能預警、違規違章行為智能識別。大力推進煤礦供電、排水、皮帶運輸、輔助運輸等輔助生產設備遠程控制無人值守建設,積極開展綜采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省煤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山西煤監局配合)
2. 加強煤層氣生產設施自動化、信息化建設,推進智能化改造。建立煤層氣遠程監控排采系統,實現遠程開、停煤層氣生產,遠程搜集生產參數,最終達到減人增效、降本增產的目的。完善單井數據采集監控系統、集氣站數據采集監控系統,升級搭建智慧氣田,實現生產趨勢預測、生產動態分析、生產動態跟蹤。針對我省煤層氣壓力、滲透率、飽和度低的特點,研發與之相適應的智能化開采技術與工藝。促進煤層氣鉆井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實現煤層氣“長期、連續、穩定、精細”的生產目標。(省發改委牽頭,省煤炭廳、省國土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委配合)
3. 推進智能電廠建設。推進電廠智能化發展及示范工程建設。發展以“無人值守(少人值班)”模式為基礎、以通信平臺為支撐、以“數據采集自動化、信息預測精確化、調度決策最優化、運行控制一體化”為特征的智能電廠,實現設備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推進“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高度一體化融合,達到安全、可靠、高效、經濟運行的目標。鼓勵研究和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大數據與光伏技術融合,實現時間、空間、設備等多層面、多維度監控、管理。通過無人機智能巡檢,及時發現組件問題,實現智能監控。采用光伏智能化系統,推進光伏+農業、光伏+建筑、光伏+工業園區、光伏+農村的智能化發展和應用。鼓勵使用智能分布式風機,為風能合理有序開發提供保障。支持省內風機生產企業,攻克智能分布式風機技術,并結合先進傳感與智能技術實現分布式風電安全、環保、高效開發。進一步推動我省風電智能化產業系列化、高端化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穩妥推進智能電廠建設,促進電廠與電廠、電廠與電網信息對接,支撐電廠生產和電網規劃決策,助力實現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協同發電,切實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省國資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二)推進能源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
1. 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平臺。推進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建設。鼓勵充電服務單位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和信息雙向互動,為用戶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査詢、充電預約、費用計算等服務。開展電動汽車運行及充電設施運營情況大數據分析,政府通過平臺對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實時監管,實現補貼精準發放,為充電網絡規劃提供支撐,實現決策數據化。研究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參與削峰填谷,構建人—車—樁—網協調互動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與商業模式。(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牽頭,省交通廳、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2. 推進智能建筑發展。加快推進建筑內外部智能化設備配備工作,提高建筑整體智能化水平。加快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太陽能光熱系統應用步伐,推廣普及太陽能一體化建筑,著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提高工業園區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園區。完善樓宇自控系統,實現對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等管理與協調以及送排風機、照明回路、變配電設備等機電設備信號的采集與控制,實現風、水、電智能化控制,達到園區節能效果。研究綜合能源和智能建筑集成技術,將分布式能源發電和天然氣網、建筑節能等相結合,實現冷、熱、電三大能源系統整合優化運行。(省住建廳、省經信委牽頭,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3. 推動化工廠智能建設。支持化工廠生產企業智能化建設與示范,通過智能生產過程系統監測、智能互聯互通、智能生產資源管控、智能質量過程控制、智能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進行產品仿真、生產仿真、綜合優化、遠程診斷、協同制造、智能運營,形成以數字化交付為起點,并將數字化貫穿設備運行、檢維修、改造、報廢的全生命周期,在實現生產裝置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設備效能。(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省國資委、省環保廳配合)
(三)推進能源儲運設施智能化改造
1. 推動儲能產業發展。在發電側,加快推進包含大規模儲能系統示范項目建設,實現電網用電負荷削峰填谷;在輸電側,建設儲能調峰電站,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緩解電網調峰壓力;在配電側,配合配電網改造工程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建設儲能型變電站,緩解高峰負荷需求,延緩網絡升級擴容;在用戶側,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智能微電網建設,選擇新建大型公共設施等適當區域,建設包括風、光、生物質等多種能源形式發電、儲能、燃氣冷、熱、電三聯供、電動汽車等為特征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程。通過大容量儲能示范項目規?;瘜嵤晟聘咝阅?、低成本電池儲能關鍵技術,提高大規模儲能電站設計、安裝、維護、運營和管理控制能力,為大規模推廣應用積累經驗、創造條件。支持鋰電池、燃料電池技術及氫能產業鏈的研究與發展。研究出臺動力學電池儲能獨立上網電價政策。允許儲能企業靈活參與電力調峰,減少棄風、棄光。(山西能監辦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配合)
2. 做好電池回收利用。明確電池回收、儲存、梯級利用等環節的標準和要求,規范電池回收行業秩序。建立電池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溯源等全生命周期機制,監督指導整車和電池企業開展電池梯級利用及回收工作,推動電池無害化處理。支持企業研發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提升電池無害化處理技術水平。(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配合)
3. 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推廣智能計量技術應用,完善多元化計量模式和互動功能。加快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支持需求側管理預測分析決策、信息發布、雙向調度技術研究應用。探索靈活多樣市場化交易模式,建立健全需求響應工作機制和交易規則,鼓勵用戶參與需求響應,實現與電網協調互動。匯聚整合電力各項數據,深化電力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開展引導企業和居民進行能效管理、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優化運行等方面應用。(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4. 加快建設智能變電站。加強新型材料在輸變電設備中的應用,加快建設智能變電站,提高動態輸電能力和系統運行靈活性。推廣應用輸變電設備的狀態診斷及智能巡檢技術,建立電網對自然災害自動識別、應急、防御和恢復系統。依托山西主網架規劃方案、成熟智能化技術,實現“變電設備智能化、系統高度集成化、高級應用智能化、設備檢修狀態化”總體目標。至2022年,全省智能化變電站比例達到35%以上。(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經信委、省發改委配合)
5. 加強智能配電網建設。建設新一代智能配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加快配電自動化建設,鼓勵發展配電網柔性化、智能測控、自愈控制等主動配電網技術,充分滿足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等設備接入要求。開展智能配電網建設,提升配電網運行效率和精益化管理水平。至2022年,實現全省配電自動化全覆蓋,全面建成網架堅強、結構合理、裝備優良、安全可靠、開放互動、電能優質的一流配電網。(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經信委、省發改委配合)
6. 創新發展智能電網技術裝備。大力推廣智能電網先進技術和能源互聯網先進發展理念,建設互動服務管理平臺。完善多元化、網絡化、雙向實時計量技術和用電信息采集技術,打造“互聯網+電力營銷”服務模式,完善多渠道互動服務體系,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創新發展大規??稍偕茉床⒕W關鍵技術裝備、大容量輸電技術、電力儲能及新型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等智能電網裝備制造產業,推進智能電網裝備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智能化邁進。(省發改委牽頭,省經信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7. 創新發展智能電網商業模式。鼓勵智能電網商業模式創新,探索構建多方共贏的市場運作模式。探索互聯網與能源領域結合的模式和路徑,鼓勵將用戶主導、線上線下結合、平臺化思維、大數據等互聯網理念與智能電網增值服務相結合。建立能源市場,開展能源交易,建立在線能源交易服務平臺,融合碳交易市場,實時發布能源供應和需求信息,實現能源供給側與需求側信息對接,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協調匹配。推動用戶基于電子商務的區域間能源交易,實現跨區配送和區域間備用共享,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對接。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電力交易平臺試點,電廠、企業均可在平臺上基于負荷曲線進行交易,電力價格由雙邊交易或競價交易確定,基于互聯網推送能源實時價格;依托智能電網實現按需配送,從而實現電力區域內優化調度和優化配置。(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8. 全面提升新能源控制運行能力。推廣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及調度運行控制技術、推廣分布式能源、儲能系統與電網協調優化運行技術,增強服務和技術支撐,平抑新能源波動性。推廣具有即插即用、安全并網特點的并網設備,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廣泛接入要求。加強新能源優化調度與評價管理,提高新能源電站試驗檢測與安全運行能力。(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經信委、省發改委配合)
9. 融合多種技術建設能源信息網絡。融合多種技術,構建由移動通信網絡、光纖接入網絡、電力線載波等各項能源設施構成的基礎接入網絡,包括由大容量光纖網絡構成的信息匯集和傳輸網絡,以及由大容量高速路由器構成的核心信息交換網絡。支持研究和發展固態變壓器(SST)、能量路由器、主動配電網、多種能源協調互補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信息物理系統(CPS)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能源互聯網中的應用。(省發改委牽頭,省科技廳、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10. 構建“互聯網+”智能電網互動應用體系。積極利用互聯網、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術,探索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新應用,逐步構建“互聯網+”智能電網互動應用系統,滿足電網廣泛互聯、信息開放互動需求。整合電網企業數據和用戶用電數據,開展基于“互聯網+”用電互動服務平臺建設,搭建電力服務與社會公用事業服務融合橋梁,推行停電信息在線查詢、客戶故障在線保修等服務,不斷提升電力服務保障水平,充分滿足“互聯網+”背景下用戶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國網省電力公司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配合)
11. 開展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吸納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參與電力交易。大力扶持能夠整合電力數據信息與金融服務及在碳交易等領域或能源服務領域有獨特優勢的企業。鼓勵相關市場主體和第三方數據資源開發者依托能源互聯網平臺及其資源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海量數據篩選、分析及挖掘工作,發展能源大數據分析服務。引導售電主體創新服務,允許企業進行虛擬電廠運營和需求側管理及服務,探索發展虛擬電廠調峰交易模式,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和用能咨詢等增值服務。支持用戶深度參與孕育新商業模式,培育形成廣泛的用戶與用戶間電子商務(C2C)模式。大力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移動式新能源終端”,促進電動汽車入網技術(V2G)應用快速拓展。綜合集成能源存儲數據、能源消耗數據、具有時空標志的能源供需側數據、智能終端(智能家居、電動汽車等)隨機實時數據等基礎信息,增強數據共享。通過大數據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能源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提升服務精準度。(省經信委牽頭,省發改委、國網省電力公司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成立由省直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落實主體責任,細化分解任務,督導落實,動員全社會力量,發揮優秀企業引領示范作用,保障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任務順利實施。
(二)完善法規制度
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促進能源與財稅、環保、產業相關法律法規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措施的連續性,提高法律法規的綜合效力。加強制度配套,將能源生產利用設施智能化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三)加大政策支持
研究出臺金融、財稅、價格等系列配套措施,加大財政對能源產業發展和創新的投入力度,結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建立市場化建設與運營協調機制,多方參與,拓展改造投資渠道。儲備高端人才,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政策扶持機制,提高企業積極性,推進山西能源生產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施進程。
(四)加強考核監督
全面梳理各單位、部門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考核指標,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監督、管理機制。堅持以崗位職責為依據,形成配套完善、科學嚴密的考核評價指標,確保工作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