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擴大開放的排頭兵。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進了對外資全面開放的新時期,這個劃時代的變革使行業整體環境和競爭形勢產生重大變化。深刻認識并剖析這一變革的背景和內涵,對企業進一步生存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培育發展 為走進新時期奠定基礎
2009~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完成了從培育發展過渡到競爭發展的基礎建設。這段時間,國家將新能源汽車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電動化確定為汽車動力轉型的方向。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產品全部依靠中方自主的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和相關產業支撐,依靠國家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發展。國家戰略大大激發了地方和相關企業研發生產純電動汽車的積極性。
為了改變傳統汽車生產企業慣性思維造成的被動局面,創建更充分的競爭環境,從2015年末開始,國家依據有關規定,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按申報順序,先后核準了15家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投資項目,但于2017年暫停了新項目申報和核準。這一變化,使得一批已經開始準備卻尚未來得及申報的新建項目,不得不尋求另外的生存發展方式,這樣的企業當前有近20家。加上已核準的15家,形成了目前存在的30余家主要的新造車企業。
經過8年的培育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最完備、國際領先的產業基礎和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形成了產業競爭發展的基本形態,為2018年全面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另一方面,在完成基礎建設的同時,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建設造成的企業過多、產能分布不合理等結構性矛盾,為國家今后制定調控政策提供依據。
■開放、競爭、變革是新時期主旋律
新時期,全面對外開放、嚴酷的競爭環境、政府職能轉變與管理體制改革這三個重要方面引導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其中機遇和挑戰并存。
1.全面開放不是權宜之計
根據已形成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成為對外資全方位開放的產業。這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方便條件的同時,也給我國企業成長帶來壓力,特別對一些實力尚不雄厚的新建企業壓力更大。全面開放意味著中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將失去國家在經濟政策上的保護,企業被放歸“適者生存”的環境中鍛煉與成長,需要在專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的國際環境中形成競爭優勢。長遠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實現從汽車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倒逼機制。
2.嚴酷的競爭形勢促進產業形態變革
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退坡,距“零補貼”近在咫尺。一些企業開始將“不再依賴國家補貼”作為生存的追求目標,產品技術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將是競爭焦點,這無疑是對企業的嚴峻考驗。
2018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格局,中國品牌企業不僅要應對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還要應對合資企業及外商獨資企業的競爭,新造車企業還需應對來自傳統汽車企業的競爭。可以說,所有企業都在參與傳統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地位的競爭。企業要在如此復雜的競爭格局中生存,需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有新老造車企業100多家,這些企業在體制機制、資本結構、產業基礎、經營發展理念、產品成本及品質控制能力等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它們在應對競爭和把控風險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市場將對它們進行嚴酷選擇。
新造車企業的出現,既讓人期待,也讓人憂慮。一方面,他們給產業發展帶來了活力,在產品正向研發、智能化技術應用以及經營管理理念等方面,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們大多數是從零起步,在汽車產業基礎及許可生產的產品等方面與傳統汽車企業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新造車企業之間生存形態各異、水平參差不齊、生存的政策依據不充分,決定了他們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和持續發展風險,尤其是多數企業必須接受如何生存的嚴峻考驗。
綜上所述,復雜的競爭格局和嚴酷的競爭形勢給一些企業的生存帶來危機,會加速企業的兩極分化;將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形成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生產格局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集團化發展模式;也將促進產品技術快速提升,促進汽車與人工智能、互聯網企業融合,加速實現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競爭優勢和新型產業形態的形成。
3.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國家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同時,也推動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汽車產業管理體制改革也在同步深化。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涉及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文件,都清楚地體現了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法治化、市場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改革措施。可以預見,今后行業主管部門還將逐步強化法制化管理和市場化調節手段,行政管理將處于輔助地位,嚴格監管措施;將強化涉及產業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及公共利益的頂層設計;強化應對極端情況和國際挑戰的研發及產業化的支持力度。這些都將為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發揮引領作用。
■現實考驗企業生存智慧
在認真分析當前嚴峻國際形勢和復雜競爭環境的基礎上,能否理性看待自身、如何規劃未來,是對企業生存智慧的考驗。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企業數量過多、個體規模較小、重復建設嚴重、研發能力薄弱、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過多等,都是嚴重制約產業自主發展的弱點。多數企業過分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戰略眼光;部分企業技術產品過多依賴外國公司,掌控自主的能力長期不足;一些企業對資本過度依賴,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增加了持續發展的風險;一些地方不負責任地慫恿企業重復建設、盲目投資,造成巨大資源浪費等,都是造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結構不合理的重要根源,也是新時期發展中要調整優化的重點。
現實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明晰的發展戰略,下大力氣彌補自身短板,才能理性應對競爭中的各種壓力;面對壓力,要有超越對抗、開放合作的襟懷,才能化壓力為動力;廣聚人才,注重自主創新,建立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創新體制,才能應對各種極端情況。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培育發展 為走進新時期奠定基礎
2009~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完成了從培育發展過渡到競爭發展的基礎建設。這段時間,國家將新能源汽車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電動化確定為汽車動力轉型的方向。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產品全部依靠中方自主的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和相關產業支撐,依靠國家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發展。國家戰略大大激發了地方和相關企業研發生產純電動汽車的積極性。
為了改變傳統汽車生產企業慣性思維造成的被動局面,創建更充分的競爭環境,從2015年末開始,國家依據有關規定,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按申報順序,先后核準了15家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投資項目,但于2017年暫停了新項目申報和核準。這一變化,使得一批已經開始準備卻尚未來得及申報的新建項目,不得不尋求另外的生存發展方式,這樣的企業當前有近20家。加上已核準的15家,形成了目前存在的30余家主要的新造車企業。
經過8年的培育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最完備、國際領先的產業基礎和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形成了產業競爭發展的基本形態,為2018年全面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另一方面,在完成基礎建設的同時,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建設造成的企業過多、產能分布不合理等結構性矛盾,為國家今后制定調控政策提供依據。
■開放、競爭、變革是新時期主旋律
新時期,全面對外開放、嚴酷的競爭環境、政府職能轉變與管理體制改革這三個重要方面引導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其中機遇和挑戰并存。
1.全面開放不是權宜之計
根據已形成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成為對外資全方位開放的產業。這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方便條件的同時,也給我國企業成長帶來壓力,特別對一些實力尚不雄厚的新建企業壓力更大。全面開放意味著中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將失去國家在經濟政策上的保護,企業被放歸“適者生存”的環境中鍛煉與成長,需要在專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的國際環境中形成競爭優勢。長遠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實現從汽車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倒逼機制。
2.嚴酷的競爭形勢促進產業形態變革
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退坡,距“零補貼”近在咫尺。一些企業開始將“不再依賴國家補貼”作為生存的追求目標,產品技術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將是競爭焦點,這無疑是對企業的嚴峻考驗。
2018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格局,中國品牌企業不僅要應對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還要應對合資企業及外商獨資企業的競爭,新造車企業還需應對來自傳統汽車企業的競爭。可以說,所有企業都在參與傳統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地位的競爭。企業要在如此復雜的競爭格局中生存,需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有新老造車企業100多家,這些企業在體制機制、資本結構、產業基礎、經營發展理念、產品成本及品質控制能力等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它們在應對競爭和把控風險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市場將對它們進行嚴酷選擇。
新造車企業的出現,既讓人期待,也讓人憂慮。一方面,他們給產業發展帶來了活力,在產品正向研發、智能化技術應用以及經營管理理念等方面,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們大多數是從零起步,在汽車產業基礎及許可生產的產品等方面與傳統汽車企業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新造車企業之間生存形態各異、水平參差不齊、生存的政策依據不充分,決定了他們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和持續發展風險,尤其是多數企業必須接受如何生存的嚴峻考驗。
綜上所述,復雜的競爭格局和嚴酷的競爭形勢給一些企業的生存帶來危機,會加速企業的兩極分化;將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形成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生產格局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集團化發展模式;也將促進產品技術快速提升,促進汽車與人工智能、互聯網企業融合,加速實現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競爭優勢和新型產業形態的形成。
3.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國家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同時,也推動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汽車產業管理體制改革也在同步深化。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涉及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文件,都清楚地體現了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法治化、市場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改革措施。可以預見,今后行業主管部門還將逐步強化法制化管理和市場化調節手段,行政管理將處于輔助地位,嚴格監管措施;將強化涉及產業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及公共利益的頂層設計;強化應對極端情況和國際挑戰的研發及產業化的支持力度。這些都將為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發揮引領作用。
■現實考驗企業生存智慧
在認真分析當前嚴峻國際形勢和復雜競爭環境的基礎上,能否理性看待自身、如何規劃未來,是對企業生存智慧的考驗。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企業數量過多、個體規模較小、重復建設嚴重、研發能力薄弱、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過多等,都是嚴重制約產業自主發展的弱點。多數企業過分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戰略眼光;部分企業技術產品過多依賴外國公司,掌控自主的能力長期不足;一些企業對資本過度依賴,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增加了持續發展的風險;一些地方不負責任地慫恿企業重復建設、盲目投資,造成巨大資源浪費等,都是造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結構不合理的重要根源,也是新時期發展中要調整優化的重點。
現實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明晰的發展戰略,下大力氣彌補自身短板,才能理性應對競爭中的各種壓力;面對壓力,要有超越對抗、開放合作的襟懷,才能化壓力為動力;廣聚人才,注重自主創新,建立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創新體制,才能應對各種極端情況。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