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新一輪投資者涌入電動汽車領域,電動車技術相關新聞熱度與氣候變化相關新聞熱度不相上下。大多數新聞都是正面的,有關電池行業的最新消息也毫不例外: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使鋰金屬電池持續循環600次。
預先說明:鋰離子電池是由一個包含鋰的陰極和一個通常由石墨制成的陽極構成。電池還有一種電解質溶液,充電或放電的時候,鋰離子會通過電解質溶液來回移動。
另一方面,鋰離子金屬電池的陽極是由鋰,而不是石墨構成。鋰比石墨重量更輕,能減少電池的總重量。更輕的重量也有助于電池儲存更多的電能。
此外,鋰金屬電池的技術較新,這意味著鋰金屬電池仍有更多的開發空間,然而正如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在去年所說:鋰離子電池“正在迅速接近能量密度的理論極限值”。
不幸的是,與任何技術一樣,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將陽極的石墨替換為鋰使得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質失效,因此必須開發新型電解質。這是一項難題,因此盡管鋰離子技術有很多優勢,它還未能走出實驗室,在此之前,需要證明用鋰作陽極的電池,其使用壽命至少能和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一樣長。
鋰金屬電池的問題是使用壽命短,這也是科學家最近的研究重點。去年,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報告稱他們已經成功使鋰金屬電池持續循環420次充放電。這比之前鋰金屬電池平均循環30次要高,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進步。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能循環幾千次。
現在,來自美國能源部的西北太平洋實驗室宣布有一種電池能夠持續600次循環,哪怕他們設計的電池只有一塊能達到600次循環,這仍保留了其近80%的充放能力。
這一突破朝著更持久,更高能量密度的電動汽車電池邁出了卓越一步,這會幫助電動汽車成為乘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新的進展不斷出現:研究鋰金屬電池的科學家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將循環從500次提高到了600次。至于這些電池多久將會離開實驗室進入真實的電動汽車領域,仍不能確定,但也可能會很快。
今年早些時候,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收購了美國的初創公司Cuberg,Cuberg稱其電池的續航里程和存儲容量比航空領域的鋰離子電池高出70%,而航空領域是Cuberg目前的主要目標市場。
Northvolt 和 Cuberg計劃迅速擴大新電池的生產規模,并開始將它們投入到電動汽車領域。雖然不會很快成功,但這會是一個重大突破,:Northvolt的歐洲客戶渴望為了他們不久計劃大量生產的電動汽車得到長期的電池供應。他們是否會成功仍不能確定— 盡管人們都在談論電池的重大突破,鋰離子電池技術仍繼續主導著市場,顯然,要將這些突破從實驗室帶到大眾市場仍需要時間。
預先說明:鋰離子電池是由一個包含鋰的陰極和一個通常由石墨制成的陽極構成。電池還有一種電解質溶液,充電或放電的時候,鋰離子會通過電解質溶液來回移動。
另一方面,鋰離子金屬電池的陽極是由鋰,而不是石墨構成。鋰比石墨重量更輕,能減少電池的總重量。更輕的重量也有助于電池儲存更多的電能。
此外,鋰金屬電池的技術較新,這意味著鋰金屬電池仍有更多的開發空間,然而正如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在去年所說:鋰離子電池“正在迅速接近能量密度的理論極限值”。
不幸的是,與任何技術一樣,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將陽極的石墨替換為鋰使得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質失效,因此必須開發新型電解質。這是一項難題,因此盡管鋰離子技術有很多優勢,它還未能走出實驗室,在此之前,需要證明用鋰作陽極的電池,其使用壽命至少能和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一樣長。
鋰金屬電池的問題是使用壽命短,這也是科學家最近的研究重點。去年,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報告稱他們已經成功使鋰金屬電池持續循環420次充放電。這比之前鋰金屬電池平均循環30次要高,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進步。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能循環幾千次。
現在,來自美國能源部的西北太平洋實驗室宣布有一種電池能夠持續600次循環,哪怕他們設計的電池只有一塊能達到600次循環,這仍保留了其近80%的充放能力。
這一突破朝著更持久,更高能量密度的電動汽車電池邁出了卓越一步,這會幫助電動汽車成為乘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新的進展不斷出現:研究鋰金屬電池的科學家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將循環從500次提高到了600次。至于這些電池多久將會離開實驗室進入真實的電動汽車領域,仍不能確定,但也可能會很快。
今年早些時候,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收購了美國的初創公司Cuberg,Cuberg稱其電池的續航里程和存儲容量比航空領域的鋰離子電池高出70%,而航空領域是Cuberg目前的主要目標市場。
Northvolt 和 Cuberg計劃迅速擴大新電池的生產規模,并開始將它們投入到電動汽車領域。雖然不會很快成功,但這會是一個重大突破,:Northvolt的歐洲客戶渴望為了他們不久計劃大量生產的電動汽車得到長期的電池供應。他們是否會成功仍不能確定— 盡管人們都在談論電池的重大突破,鋰離子電池技術仍繼續主導著市場,顯然,要將這些突破從實驗室帶到大眾市場仍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