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強調,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近日,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了《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廣東五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之一,《行動計劃》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了前瞻布局未來綠色低碳產業的“六新”重點任務、八大重點工程和五項支撐保障措施,為廣東培育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新質生產力提供規劃指引。
一、以未來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潛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隨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我國產業發展已從“跟跑”階段,逐步進入“并跑”“領跑”階段。光伏、風電關鍵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70%,水電、核電技術裝備和建設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高效光伏發電、大容量風電、四代核電等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科技和產業發展逐步進入“無人區”。以智能、低碳、健康為主要方向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已從蓄勢待發進入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加速形成主導和引領全球發展的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我國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的“先手棋”,也是我國激活經濟增長新引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勝負手”。
二、聚焦綠色低碳產業風口,繪就廣東綠色發展新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提出了要前瞻謀劃包括未來綠色低碳產業在內的五大未來產業。廣東作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總量已連續35年居全國第一,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廣東要發揮科技、市場、對外合作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不斷壯大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塑造新動能的新質生產力,抓住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風口,把“走在前列”的產業根基夯得更牢。近年來,廣東清潔能源、節能降碳、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綠色服務等綠色低碳產業快速發展,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已超1000萬千瓦,形成覆蓋研發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維護等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電化學儲能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全國領先,氫燃料電池汽車接入量全國第一,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全國第一,已啟動國內首個海上千萬噸級CCUS集群研究項目。
《行動計劃》立足廣東產業生態特點,聚焦更具前沿性、更具顛覆性、更具市場潛力的綠色低碳“新風口”,提出了深遠海風電、新型儲能、綠色氫能、高效光伏、先進核能、CCUS、天然氣水合物、節能降碳等八大重點工程。同時,提出到2030年要形成若干個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千億元級產業集群,爭取到2035年在技術進步、綠色競爭力、產業生態、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形成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和場景應用創新共同驅動的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三、加速科技智能創新引擎,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培育發展未來綠色低碳產業,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聚焦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卡脖子技術等硬科技,以各類科創平臺為支撐,推動未來綠色低碳技術從“0→1”的突破。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智技術,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要搶抓風口機遇,發揮廣東算力設施、產業規模、數據要素等優勢,著力驅動數智賦能的“新引擎”,促進能源、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領域綠色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要重點開展二氧化碳高值轉化利用、天然氣水合物、先進核能等領域基礎研究,重點突破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風電、高性能儲能電池、高效光伏、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生物質燃料等核心裝備技術,推進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研究,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6G、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數智技術在綠色低碳產業的融合應用。同時,強調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科技型骨干企業超前布局產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促進低碳零碳負碳科技成果從“1→100”的產業化應用。以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為牽引,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業融通創新,帶動從“100→N”的產業集群化發展。
四、拓展場景融合應用空間,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新方式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指出,要用市場育動能,運用市場機制兌現創新價值。市場需求是技術產業化的持續動力,場景創新以新技術的創造性應用為導向,以供需聯動為路徑,挖掘市場需求,促進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市場化應用雙向互動、快速發展。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其技術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需求旺盛,預計持續到碳中和階段,我國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達百萬億級。以場景創新培育早期應用市場,推進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在具體場景和行業領域的應用和驗證,推動其與生產、生活、生態各領域全環節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實現產業培育從“給政策”“給項目”向“給機會”轉變。國家先后出臺了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和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廣東也遴選了首批48個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涵蓋城市、鄉村、社區、公共機構、園區和企業等不同場景,讓更多綠色低碳技術產品在廣東推廣應用。
《行動計劃》聚焦跨界、跨行業、跨產業融合發展新機遇,提出要拓展融合發展“新場景”,發揮新業態新模式的牽引作用,以場景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一方面,推動高效光伏、大容量儲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核電小堆等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創新融合應用,拓展CCUS應用場景,推動與氫能、儲能、天然氣水合物等領域的集成發展。另一方面,依托城市、園區、社區、企業等低碳試點,探索未來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未來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場景示范,創新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共享服務等模式,支持市場主體探索適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
五、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支點,合作共贏謀未來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4月視察廣東,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為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大灣區規劃公開發布五周年之際,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提出希望粵港澳攜手深化產業科技等重點領域合作,合力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因此,廣東要以產業科技合作為重點,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臺優勢,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技術轉化平臺,加快建設港深莞、廣佛、澳珠三個創新極點以及廣深港、廣珠澳兩條科技創新走廊,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綠色低碳產業創新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要深化粵港澳在綠色金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交流,聯動港澳構建開放型、創新型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大多元化、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示范區。要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強產業生態優化。要搭建全球合作“新平臺”,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深度融入、參與構建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成果、智力資源、數據資源和高端人才等創新資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