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推動安徽鐵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設備研制開發,培育壯大軌道交通等相關產業。鼓勵有條件的市域(郊)鐵路、鐵路專用線應用氫能機車。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提出了適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自2025年起連續6年,省級財政每年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統籌安排40億元,用于鐵路建設、運營補虧投入以及融資貼息。
意味著安徽氫能機車在城市區域鐵路建設方面會得到一定的資金支持力度。
氫能匯(微信公眾號:h2-2005)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有關部門連續發布了多項產業政策,為全省的氫能產業繪制發展藍圖,指引產業發展。
2022年3月,安徽省發改委聯合能源局印發《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年)》,明確到2025年末,力爭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500億元。
2022年11月,安徽省發布《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對安徽氫能布局、氫能裝備生產、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等方面作出部署。
2023年10月,安徽省十三個部門聯合發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關于加快推進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工作的通知》,鼓勵發展基礎較好的市牽頭組織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2023年12月,安徽省發布《安徽省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從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搭建氫能產業創新平臺、做強氫能產業鏈條等多方面為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做出指導。
2024年8月,安徽省七部門聯合印發《貫徹落實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將圍繞石化、化工、鋼鐵、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用氫需求,聚焦氫制備、氫儲運、氫動力、氫集成裝備和氫安全,做強氫產業鏈條。
此次發布的《關于推動安徽鐵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則是擴大了氫能的應用范圍,將氫能應用擴展到鐵路機車領域。
早在2017年,安徽就已經開始為拓展氫能應用場景做儲備,但相關業務的拓展僅限于氫能產業園區建設和氫燃料電池機車推廣。此次發布新政策讓安徽氫能產業應用端得到進一步拓展。
原文如下: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安徽鐵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鐵路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重大民生工程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干。為加快“軌道上的安徽”建設,全面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提升鐵路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奮力開創全省鐵路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到2027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6600公里以上,通達各市和90%以上縣,其中高速鐵路3600公里以上,通達各市和80%以上縣,合肥市與省內其他市實現高鐵直達。基本形成省內城市之間1小時、至長三角其他地區城市2小時、至中部其他地區城市3小時、至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及部分西部地區城市4小時通達的高鐵出行圈。普速鐵路運能利用率提高至75%左右,鐵路貨運量增長至1億噸左右。鐵路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有效提升,新能源機車試點運營,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研發應用取得積極進展。鐵路電氣化率提高至85%左右,綠色鐵路、綠色站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省級鐵路運營管理、綜合開發等職能逐步健全完善,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到2035年,以主要樞紐為紐帶,以關鍵節點為支點,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一體銜接、互聯互通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全面形成。高效率的全程服務體系和高品質的產品供給體系更加完善,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高鐵出行圈和快運物流圈全面形成。全省鐵路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二、科學規劃路網布局
(一)完善路網規劃體系。
優化路網架構設計,全面對接國家路網規劃,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鐵路專用線,完善全省路網規劃體系。做好鐵路規劃與國土空間、產業布局、自然保護地等規劃的銜接,以及與公路、水運、航空等交通運輸專項規劃的融合。開展重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編制報批工作,充分預留未來發展空間。節約集約利用過江通道資源,鼓勵鐵路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合并過江,充分預留中遠期鐵路線位。
(二)明確路網建設重點。
全面貫通安徽境內京港、沿江等國家干線鐵路通道,完善長三角地區及省內城際鐵路網,有序建設區域高鐵連接線和市域(郊)鐵路,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客運體系,加快提升鐵路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銜接水平和多元化服務功能,實現樞紐“零換乘”目標。大力提升鐵路網貨運能力,加快推進聯網補網強鏈工程和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相關市與鐵路部門合作建設鐵路物流基地,完善鐵路集疏運體系,推動貨運站場向綜合物流樞紐轉型升級。支持重點港口、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引入鐵路專用線。
(三)合理確定建設標準。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關于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21〕27號)等要求,適度超前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科學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嚴格論證項目功能定位、客貨運量、投資效益、資金來源,避免盲目攀比或重復建設。將依據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制定,并經鐵路部門審定的線路和設站方案、站場站房規模以及其他重要方案,作為項目審批和建設依據,原則上不得調整。
三、優化投融資體制機制
(四)適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自2025年起連續6年,省級財政每年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統籌安排40億元,用于鐵路建設、運營補虧投入以及融資貼息。各市要根據鐵路項目建設和運營需要,適度加大本級財政支持力度。積極支持省、市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通過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國債資金及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籌措鐵路建設項目資本金。
(五)健全分類分層投資體制。
自2025年起,對新開工的路省合資干線鐵路,省方自主投資建設具有路網功能的區域高鐵連接線、城際鐵路、普速鐵路,省、市按照4:6比例承擔鐵路建設項目資本金省方出資。都市圈城際、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鐵路專用線,由相關市或企業籌資建設。各市承諾特定事項的出資,由各市負責籌措。根據承載的線路功能,將公鐵大橋投資分別納入相應項目。省、市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根據省發展改革委下達的年度鐵路出資計劃,按時足額籌措到位項目資本金。
(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23〕115號)及有關項目清單,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鐵路項目,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鼓勵鐵路項目出資人通過市場化方式,依法依規與沿線各地政府開展礦產、旅游、物流等資源聯動開發。
(七)積極利用各類金融資源。
支持省、市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有效利用企業債券、境外債券、永續債、融資租賃、保險資金、資產證券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融資方式,拓寬鐵路建設籌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鐵路建設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發揮省鐵路發展基金作用,為鐵路建設運營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四、提升鐵路客貨運輸能力
(八)探索自主運營模式。
加強與鐵路部門合作,通過挖潛既有路網能力、實施一批補短板項目等方式,構建若干條具備自主運營條件的客貨運輸通道,逐步形成自主運營鐵路網絡。支持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打造省級鐵路運營平臺,積極探索自主運營模式。推動建立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機制。
(九)積極開行城際列車。
充分利用路網富余運能,采用購買動車組車輛自主擔當等方式,開行涵蓋不同速度等級、供需適配度高的列車,有序推動城際客運公交化。鼓勵鐵路沿線各地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定制個性化運輸業務,開行省內及通達長三角其他地區、中部鄰省主要城市的城際列車。
(十)推動鐵路貨運發展。
健全完善由干線鐵路、貨運樞紐、鐵路專用線、物流場站等共同組成的鐵路貨運網絡。持續加密中歐班列等國際貨運班次,爭取新增始發節點城市。積極布局發展高鐵快運。支持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打造省級鐵路綜合物流平臺,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鐵路專用線和鐵路物流基地投資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研究出臺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鐵水聯運”支持政策,支持具有“公鐵水空”聯運優勢的城市,加快場站間專用鐵路連接建設。
五、構建鐵路可持續發展體系
(十一)做強做優省級管理平臺。
支持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依托鐵路核心業務和優勢資源,加大涉鐵資產整合力度和體制機制創新,優化提升省鐵路投資公司管理架構,完善投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管理、綜合物流、綜合開發等功能。積極穩妥推進省區域合資鐵路公司整合重組。
(十二)鼓勵多元化經營開發。
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結合鐵路站場及毗鄰地區土地開發需求,合理確定開發用地規模,沿線各地政府做好開發地塊控制和預留工作。鼓勵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通過市場化方式,依法依規與沿線各地政府合作開展鐵路沿線土地綜合開發,取得的收益用于鐵路項目建設和運營。支持沿線各地政府統籌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科學合理配置砂石資源,構建穩定的鐵路建設地材供應體系。支持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圍繞鐵路主業,發展設計咨詢、商貿物流、旅游服務、站城融合開發等關聯產業。
(十三)建立運營補虧機制。
綜合運用財稅支持政策彌補鐵路運營虧損。建立省級統籌、省市共擔的鐵路運營補虧機制,設立鐵路運營補虧資金池,自2025年起,按項目確定鐵路運營虧損金額,由省市按股比逐年繳入資金池。鐵路運營補虧資金池由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管理,統籌用于路省、省市合資鐵路項目運營補虧。
六、增強創新發展能力
(十四)打造鐵路數智化信息管理平臺。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涵蓋項目前期、工程建設、運營組織、資產管理、綜合物流等功能的一體化鐵路信息管理平臺,全面提升鐵路建設運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十五)創新項目管理咨詢模式。
鼓勵探索鐵路項目全過程咨詢服務模式,依法依規確定咨詢單位,全面提升鐵路項目前期工作水平,咨詢費用納入項目概算。探索由鐵路部門提供技術咨詢支持的地方鐵路自主建設新模式。
(十六)加快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支持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與鐵路部門、設計咨詢機構、專業院校合作,儲備前期規劃、方案設計、工程建設、質量監管、運營生產等高層次人才隊伍,加快培育引進勘察設計、咨詢服務、運營管理等專業人才。
(十七)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
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設備研制開發,培育壯大軌道交通等相關產業。鼓勵有條件的市域(郊)鐵路、鐵路專用線應用氫能機車。加強高速磁浮鐵路系統等前沿技術研究儲備,適時建設示范工程。
七、強化保障措施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
省重點項目(鐵路、引江濟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省鐵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全省鐵路發展重要事項的綜合協調,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領導小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省政府負責同志聯系推進重點項目及各地政府鐵路建設協調、要素會商等機制作用,及時協調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統籌考慮投資、建設、運營、物流、綜合開發等職能,優化調整對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考核指標體系。
(十九)協同推進項目建設。
省發展改革委加強項目前期工作統籌協調,省政府鐵路出資人代表承擔省級出資項目前期工作主體責任和地方出資督促責任。省有關單位提前介入并指導用地用林、環境影響評價等專題報批。沿線各地政府負責建設用地組卷報批、實施征地拆遷,及時提供建設用地。完善地方鐵路工程質量行政監管體系和鐵路參建單位信用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鐵路與公路、水運、油氣等各類線性工程交叉跨越協調機制。
(二十)優化鐵路發展環境。
省有關部門、沿線各地政府會同鐵路部門,做好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鐵路道口“平改立”和普速鐵路封閉管理,保障鐵路建設和運輸安全。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鐵路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年12月3日
參考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發改委、安徽省能源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