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市場正站在關鍵的十字路口:整體滲透率突破50%后,行業將如何發展?這不僅關乎新能源車市場格局的演變,也深刻影響著鋰電產業鏈的未來走向。
需求的增長已是必然,但淡季效應、價格戰、銷量結構等因素將影響增長的具體節奏與幅度。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鋰電行業需要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進一步聚焦“價值成長”,以新技術的落地為核心驅動力,找到突圍之路。
首先,10-20萬元區間的價格戰與技術競逐,將是2025年新能源車市場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過去,插混車型占據了這一市場主力,而純電車型和增程車型則有著巨大的增量空間。對于純電車型來說,在續航和快充需求基本得到技術響應的情況下,其主要課題是低溫續航能力的突破。與此同時,增程車型的供給將迎來顯著增長,2025年預計將有多家車企推出增程版的純電車型,帶電量提升將進一步帶動鋰電池出貨量。
其次,補能效率的競爭,也將在2025年進一步加速,快充和換電成為市場的兩大主流路徑。
在快充領域,3C以上快充車型的市場份額將繼續擴大,尤其是在20萬元以下純電車型和高電量增程車型的帶動下,快充電池的需求將迎來集中放量。例如,寧德時代的增混電池已搭載理想、啟源、深藍等多款增程車型,接下來還將擴展到奇瑞、上汽、吉利、廣汽等30余款車型。
然而,快充電池的發展依然受到基礎設施的限制,不同動力模式的新能源車在補能需求上難以被統一滿足。因此,換電模式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大方向。
寧德時代近期加速推進換電生態,已經與北汽集團、廣汽埃安、上汽通用、長安汽車、一汽紅旗等車企建立合作,背后是從制造到服務的戰略轉型的驅動。
蔚來也于2024年底宣布,換電站數量將達到1000座,并計劃到2025年4月將這一數字翻倍。同時,換電補能體系正逐步滲透至中低價位車型,樂道、螢火蟲等換電車型的推出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在新能源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鋰電行業的核心問題已經從“增量”轉向“增效”。高成本鋰礦開啟減停產調整,鋰鹽價格于底部區間震蕩,原材料降價為電池降本帶來的邊際效應降低。電池廠商之間的競爭,正在從材料成本控制向產能利用率提升和差異化產品打造轉移。
億緯鋰能在近期的交流中指出,公司此前為客戶定制化設計動力電池產線,單款車型銷量的不確定性傳導至產能利用效率端。2025年,公司有望與車企達成標準化產品的共識,通過標準產線服務多家客戶,降低風險并提升產能利用率。
與此同時,動力電池產業整體正通過工藝革新和產品創新的“雙輪驅動”,應對市場對于降本增效與性能提升的雙重要求。
在工藝革新方面,單條產線產能可達5GWh的超級產線逐步推行,通過注液、化成等關鍵環節的集成工藝,有效提升生產效率,釋放優質產能,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效能。
在產品創新方面,電池結構與性能的迭代正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突破口。刀片電池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刀片電池依托于比亞迪的推動,憑借其高安全性和空間利用率優勢,在市場中快速滲透。比亞迪計劃在2025年推出二代刀片電池,進一步優化性能。
同時,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企業也在加速布局自研刀片電池產品。專注短刀電池的蜂巢能源,2024年Q4以來訂單量大幅增長,預計2025年鋰電訂單量將同比翻倍,達到48GWh。
除此之外,極電新能源、因湃電池、耀寧新能源等企業,也憑借神盾短刀、彈匣電池、金磚電池等創新結構產品,躋身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五名,進一步驗證了主機廠對結構創新的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刀片電池并非當前市場的唯一技術焦點。大圓柱電池在高能量密度與成本平衡方面優勢明顯,吸引多家車企與電池企業加速研發,但其在汽車上的規模落地或先從海外開始。
從產線工藝到電池結構,鋰電行業正多維度發力,為2025年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增長提供技術支撐與競爭動能。
2025年,新能源車市場將繼續在價格戰中尋找增量,在補能技術和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尋找效率提升的突破口。對于鋰電行業而言,市場需求的增長是確定的,但供需結構的優化、產能釋放的效率以及新技術的迭代落地,才是未來一年的核心競爭點。
電池企業唯有通過產能利用率和差異化產品的雙重優勢,才能在價格競爭與技術升級并存的市場環境中,尋得價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