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在山東泰安肥城市邊院鎮的肥城光明巖鹽有限公司120萬噸/年擴能項目現場,寒風凜冽,一群身穿紅色工作服的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地操作著鉆機打井。
“現在打的這口水平對接井,已經打了1100米,還有不到500米,越往下鉆,施工難度就越大,估計再有10多天就能完成。”項目工程師張衍敬指著20多米高的井架說,今年5月份該項目13對井將全部打完。
肥城是全國重要的井礦鹽生產基地,已探明巖鹽儲量52.2億噸。如今,這里的鹽礦不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食用鹽及化工原料,還有了全新用途——儲能。
鹽穴如何儲能?
跟隨中儲國能(山東)電力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侯虎燦的腳步,記者來到離鉆井不遠處的中儲國能3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電站里錯落有致地排列著一個個巨大的球罐,它們通過長長的管道連接著地下千米深處的鹽穴。
“利用鹽穴儲能,就相當于造了一個‘超級充電寶’。”侯虎燦努力用通俗的語言給記者解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工作原理:用電低谷期,利用電能將空氣壓縮到地下鹽穴中;用電高峰期,通過釋放壓縮空氣進行發電,整個過程通過空氣的壓縮和釋放來實現電能的存儲和輸出。
作為近年新興的一種儲能方式,鹽穴儲能通過削峰填谷,能有效提升電網調節能力和新能源消納能力。國網山東肥城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孫衍偉告訴記者,以這個300兆瓦電站為例,完成一次充電需8小時左右,可連續發電6小時,年發電量約6億度,可為20余萬戶居民提供電力保障。
為何鹽穴可以儲能,其他礦洞行不行?
帶著疑問,記者跟著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非常規能源技術中心主任王明來到了電站一角。他指著腳下的土地說,這些地下鹽穴位于800米至1000米深處,容積巨大、密閉性好、穩定性高、建造運行成本低,且鹽穴具有蠕變性,能自我修復裂縫,非常適合大規模儲能。
但并不是所有的鹽穴都適合儲能。近幾年,王明及其團隊一直在肥城對鹽穴進行體積、穩定性和密封性評價。他打比方說,可把鹽穴看作一個超大號氣球,它得既結實又耐用,還能緊緊鎖住里面的介質。
為更好利用鹽礦,勘探人員創新利用高精度三維地震、聲吶測試等手段對鹽穴全景“掃描”,精準刻畫其內部形態。目前,他們已從幾十對鹽穴中,優選出8對可利用鹽穴,為建設儲能電站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因鹽制穴,倚穴儲能。肥城每年新增鹽穴300多萬立方米,目前在建在運營和新簽約的鹽穴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3480兆瓦,正加快打造集制鹽擴穴、鹽穴儲能、儲能裝備制造、能源配套服務等于一體的新型儲能未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