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往的“六大六小”,到如今的“只投電站、不投上游”,銀行的各種表態,已經讓很多二三線的企業傷透了心,開始看不到希望。
本來,建電站是一個涉及到比工廠更多方面的復雜工程,那些原先專注于企業生產的企業主們,被逼著去了解電站的模式、流程,托關系、找投資、試圖拿到審批。一時之間,剛剛適應了如何和國外客戶打交道,馬上又要轉變回歸,面對國內錯綜復雜的關系。
只是,無論那些主動還是被動進入光伏電站建設的投資者們,你們前期調研充分嗎?
媒體上大家看得到的是:一度電補貼1元,1kw的組件,年發電量基本在1000到2500度之間,每kw投資大約1萬元,每年能有1000-2500元的收益。
以前沒有人做電站,是因為投資的額度大,每千瓦的成本在20萬左右,按照每年1000多元的收益,怎么都看不到“回本”的那一天。
等到成本現在“異常地”降下來以后,大家開始看到一絲盈利的希望。
于是,又一窩蜂地去投電站,短視的銀行甚至舍本取末,把本來應該資助生產的企業的錢抽調出來去做電站投資了!
試想,如果接下來光伏產業的發展停滯了,產品的成本沒法繼續降低,大家將被迫去新一輪地進口國外更新技術的設備,到時候損失的就更多!
各位二三線的企業家們,當你們再去見銀行的人的時候,請把下面的道理講給他們聽:
銀行的基本盈利模式是低息吸納存款,高息發放貸款,沒有足夠的存款,是無法無限發放貸款的。
存款的來源,必須是要有人存入,民間的存款是一部分,企業的存款也是可以爭取的空間!
光伏行業過去能賺錢,大家都看到了。
只是過去光伏行業更能花錢,都想擴張,所以又去貸了更多的錢。
銀行為什么借錢給他們,是因為相信他們能賺錢。
為什么相信他們賺錢,是因為他們在講,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大,全世界會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安裝大量的組件。
為什么他們不賺錢了呢?是因為市場總量沒有相應增加,而很多企業因為有太多的銀行給了太多的錢,所以最后比拼價格,到頭來誰都不賺錢。
如今銀行卡住了貸款,逼著很多家退出。
于是市場總量沒變的前提下,供應量下降,價格穩定,有一些幸存的又多一些賺錢的機會。
可是,接下來他們能賺多少?十年的盈利能和過去這兩年其他倒掉的企業的投資損失的相比嗎?能和其他銀行給光伏行業貸款后的壞賬總額相比嗎?
歐洲的一些國家,通過銀行作為杠桿,把實惠落到了實處,把產業的產品價格先推高,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投入,最后產品的價格得以成功降低。通過戰略,達到了目的。
我們呢?銀行的錢進入了光伏行業,一下子就把光伏產品的價格打落谷底。
即便是接下來的電站,每度電的補貼額也一定會是下降的趨勢,投資電站,對于銀行來說,絕對不是好的商業模式。
要治本,需要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拓展開來,市場大了,大家才能賺到錢。
怎樣才能把可再生能源得應用拓展開來呢?
靠大力推行新項目,搞新的拓展,所以我們這些二三線的企業帶著新項目,帶著合作伙伴來重新找你們銀行了!
本來,建電站是一個涉及到比工廠更多方面的復雜工程,那些原先專注于企業生產的企業主們,被逼著去了解電站的模式、流程,托關系、找投資、試圖拿到審批。一時之間,剛剛適應了如何和國外客戶打交道,馬上又要轉變回歸,面對國內錯綜復雜的關系。
只是,無論那些主動還是被動進入光伏電站建設的投資者們,你們前期調研充分嗎?
媒體上大家看得到的是:一度電補貼1元,1kw的組件,年發電量基本在1000到2500度之間,每kw投資大約1萬元,每年能有1000-2500元的收益。
以前沒有人做電站,是因為投資的額度大,每千瓦的成本在20萬左右,按照每年1000多元的收益,怎么都看不到“回本”的那一天。
等到成本現在“異常地”降下來以后,大家開始看到一絲盈利的希望。
于是,又一窩蜂地去投電站,短視的銀行甚至舍本取末,把本來應該資助生產的企業的錢抽調出來去做電站投資了!
試想,如果接下來光伏產業的發展停滯了,產品的成本沒法繼續降低,大家將被迫去新一輪地進口國外更新技術的設備,到時候損失的就更多!
各位二三線的企業家們,當你們再去見銀行的人的時候,請把下面的道理講給他們聽:
銀行的基本盈利模式是低息吸納存款,高息發放貸款,沒有足夠的存款,是無法無限發放貸款的。
存款的來源,必須是要有人存入,民間的存款是一部分,企業的存款也是可以爭取的空間!
光伏行業過去能賺錢,大家都看到了。
只是過去光伏行業更能花錢,都想擴張,所以又去貸了更多的錢。
銀行為什么借錢給他們,是因為相信他們能賺錢。
為什么相信他們賺錢,是因為他們在講,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大,全世界會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安裝大量的組件。
為什么他們不賺錢了呢?是因為市場總量沒有相應增加,而很多企業因為有太多的銀行給了太多的錢,所以最后比拼價格,到頭來誰都不賺錢。
如今銀行卡住了貸款,逼著很多家退出。
于是市場總量沒變的前提下,供應量下降,價格穩定,有一些幸存的又多一些賺錢的機會。
可是,接下來他們能賺多少?十年的盈利能和過去這兩年其他倒掉的企業的投資損失的相比嗎?能和其他銀行給光伏行業貸款后的壞賬總額相比嗎?
歐洲的一些國家,通過銀行作為杠桿,把實惠落到了實處,把產業的產品價格先推高,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投入,最后產品的價格得以成功降低。通過戰略,達到了目的。
我們呢?銀行的錢進入了光伏行業,一下子就把光伏產品的價格打落谷底。
即便是接下來的電站,每度電的補貼額也一定會是下降的趨勢,投資電站,對于銀行來說,絕對不是好的商業模式。
要治本,需要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拓展開來,市場大了,大家才能賺到錢。
怎樣才能把可再生能源得應用拓展開來呢?
靠大力推行新項目,搞新的拓展,所以我們這些二三線的企業帶著新項目,帶著合作伙伴來重新找你們銀行了!